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道德經(jīng)集注


道可道,右面常道。河上公注(以下簡稱河注)謂經(jīng)術(shù)政教之道也。非自然生成之道也。常道當(dāng)以無為養(yǎng)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跡匿端,不可稱道。

高亨注:下道字,講說也。常,永遠(yuǎn)存在。

馮達(dá)甫注:(以下簡稱馮注)《韓非子·解老》:道者萬物之所然也。……道者萬物之所成也。

范應(yīng)元說:道者自然之理萬物之所由也。道,自然規(guī)律,自然法則,它是普遍存在的,視之不見的,與物質(zhì)世界不可分割的,主宰萬物的法則??傻?,可以說出的。常道,永恒的自然法則。自然界的物質(zhì)具有無限層次,每個層次都各有其規(guī)律??梢缘勒f的規(guī)律,就不是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

顧悅注:(以下簡稱顧注)道,老子哲學(xué)體系中的最高范疇。老子認(rèn)為,道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法則。在老子哲學(xué)中“道”意味著普遍存在的,視而不見而又無所不在的精神實體,是產(chǎn)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也是萬物發(fā)展變化的普遍規(guī)律??傻溃嚎梢哉f得出的。此處的“道”為動詞,指說講等意思。非常道不是永恒的道。常即恒,永恒長久的意思。

劉國生注:(以下簡稱劉注)道:本書的中心慨念或最高范疇,老子哲學(xué)體系就建筑在“道”之上。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一個道字和第三個道字是哲學(xué)概念,第二道字用如動詞,指言語說話表達(dá)的意思。常,恒常,恒久不變,恒常悠遠(yuǎn)。本書的常也是哲學(xué)概念,指一種不變的法則,也是人們行為的依據(jù)。

鄒牧侖注(以下簡稱鄒注)道,道??傻揽梢孕凶叩牡?。非常道,不是永恒的道。

李安綱說:大道可以言語來說道,就不是恒常的大道。

名可名,非常名。河注:謂富貴道榮,高世之名也。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當(dāng)如嬰兒之未言,雞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玉處石間,內(nèi)雖昭昭,外如愚頑。

高亨注:下名命名也,即予以名。

馮注:名,名稱,稱呼??擅梢越谐龅?。常名永恒的稱呼。追溯物質(zhì)之始,永難得其極限。那么可以叫出的名稱,都不是永恒不變的稱呼。

顧注:名,為老子特用術(shù)語,是稱道之名??擅?,可以稱謂的。這里的名也作動詞使用。

劉注:“名”第一個和第三個“名”字,是             

稱道之名。

第二“名”字。用作動詞指稱謂,命名。

無名,天地之始。他本無,名天地之始(注)河注無名者為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本也,吐氣布化,出於虛無,為天地本始也。

高亨注無,指道,道無形體顧注無,是天地的本始。代表無形,抽象的事物。

王弼注:只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言道無形無名,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玄之又玄也。

有名,萬物之母。他本有,萬物之母(注)河注:有名謂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陰陽,有柔剛,是其有名也。萬物母者,天地含生氣萬物,長大成熟,如母之養(yǎng)子也。鄧乾德注:“有名”和“無名”都是老子提出道的兩種相對的形態(tài)。老子認(rèn)為“道”是無法給予名稱的,所以把它勉強(qiáng)地叫做無名。而所以叫做“有名”則僅僅是為了顯示萬物的界限而已。母猶說根本?!盁o”和“有”都是老子提出的關(guān)于世界本原的范疇。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注)河注:妙,要也。人常能無欲,可以觀道之要。要謂一也,一出布名道,贊敘明是非。王注:妙者,微之極也。

劉注:妙,奧妙神化不測,精微之極。

馮達(dá)甫注:欲,將,常無以觀妙,即在探索微觀世界的秘奧。

常有,欲以觀其徼。(注)河注:徼,歸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歸趣也。

顧注:常有以觀察道的邊際,即觀察認(rèn)識萬物變化的終極。

馮注:常有以觀其徼,即在探索宏觀世界的極限。鄧注:“徼”借為“皎”光明的意思。說邊界。劉注:“徼”引申為循求?!坝^其徼”是觀察萬物的歸結(jié)與微妙。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注)河注:兩者為有欲無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異名者所名各異也。名無欲者常存名有欲者亡身也。

馮引范應(yīng)元說兩者常無與常有也。蓋非無不能顯有,非有不能顯無。無與有同出而異名也,以道為無,則萬物由之而出,以道為有則無形無聲。常常不變,故常無常有也。有無之上俱有一常字,乃指其本則有無不二。

高亨注:兩者同出于道。

顧注:“無”和“有”同一來源而不同名稱。

同謂只玄,(注)河注:玄,天也。言有欲之人與無欲之人同受氣于天也。

顧注:都可以說是很深奧的。玄,本義是深黑色,此處指深遠(yuǎn)不可測名。

馮注:謂宇宙萬物最精深博大的道理,微妙難識。鄧注:始謂之出,萌芽,開端之意。玄指高深莫測的“道”。

玄之又玄,(注)河注:天中復(fù)有天也。稟氣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圣賢,得錯亂污辱,則生貪婪也。

馮注:玄之又玄謂理中穹理。之,而。又,更。自然的極限是“至大無外”,欲不斷地探索自然的秘奧,而小世界無有個底,大世界無有個邊,從微觀世界作更一步的微觀,微而又微,從宏觀世界作更進(jìn)一步的宏觀,宏而又宏。故曰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注)河注:能之天中復(fù)有天,稟氣有厚薄,除傳去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之門戶也。

顧注:各和微妙變化的總門。門徑即對道而言,引申為萬物生成變化的總源頭。

譯文:道是什么?道可以講給你聽,但它不是平常人所說道理的道。名,也可以稱呼它,但也不是通常所說的一般概念的名稱。無名是天地萬物生成的開始,有名是萬物生成的根源。所以常從無中觀察世界的微妙。常從有中去探討觀察世界萬物變化的奧妙規(guī)律。無和有都是從大道中產(chǎn)生的,只是名稱不同罷了。道的深遠(yuǎn)奧妙無窮變化是難以測定的。它是萬物無窮變化的總門戶。

按:本章講敘,道的特點及它的幽深玄奧?!暗馈笔鞘郎弦磺形镔|(zhì)與非物質(zhì)的生成存在發(fā)展變化的根源。無和有是“道”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

養(yǎng)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注)河注:自揚(yáng)己美。

高亨說:美惡以物言,善不善是事言。

斯惡已。(注)     河注:有危亡也。

高亨注:斯即也。知美而爭為美,甚至作假,即成為惡。

顧注:天下都知道之所以為美,丑的認(rèn)識也就同時產(chǎn)生了。惡:指丑,丑陋不美。

皆知善之為善,(注)河注: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注)河注:人所爭也。

劉注:不善良行為。

高亨:產(chǎn)生善的對立面。

故有無相生,(注)河注:見有而為無也。

顧注:有無互相生成,指事物的存在或消失由相互對立而產(chǎn)生。

劉注:一切事之生成變化都是“有”和“無”的統(tǒng)一。

難易相成,(注)河注:見難而為易也。

顧注:困難與容易由互相對立而形成。

長短相較,(注)“較其他本作形”河注:見短而為長也。

高亨注:刑,比較。

顧注:長或短通過相互對立而得以體現(xiàn)。形,顯露,顯現(xiàn)。

高下相傾,(注)河注:見高而為下也。

顧注:高和下互相包含。傾斜,側(cè),意為依靠包含。

音聲相和,(注)河注:上唱下必和也。

顧注:樂器的音響和人的聲音互相調(diào)和。

高亨注:音聲的大也小,長與短,強(qiáng)與弱,清與濁,都是彼此對立相應(yīng)和,無此則無彼,無彼則無此。另一說:音與聲有別,始發(fā)聲謂之聲,聲成文則謂音,音與聲對立而又統(tǒng)一。

前后相隨,(注)河注:上行下必隨之。

顧注:前和后互相依隨。

高亨:物前后對立,若顛倒之,則前后相反,前是隨著后,后是隨著前。美與惡,善與不善,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音與聲,前與后等等矛盾對立,都是永恒的即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注)河注:以道治也。

顧注:圣人是道家最高理想的人物。指任其自然,拓展內(nèi)在的生命,以虛靜,不爭為理想生活,鄙棄名教,揚(yáng)棄一切影響身心自由束縛的人。道家的“圣人”與儒家的“圣人”完全不同。儒家的圣人指典范的道德人,是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       偉人。

高亨注:圣人指統(tǒng)治者。

劉注:圣人指道德智能極高的人,理想上人格最高者之稱謂。

顧注:無為,順其自然,不妄為。在客觀現(xiàn)實的發(fā)展中不去干涉自然。馮注:順其自然處事,就不用施為。

行不言之教,(注)河注:以身師道之。

馮注:順應(yīng)自然來施教,就不空談。

顧注:不言,不發(fā)號施令,不用政令,意指非形式條規(guī)的督教,而用潛移默化的引導(dǎo)。

萬物作焉,(注)河注:各自動也。

顧注:聽任萬物生長變化。

馮注:順乎自然而歸於無為。

而不辭,(注)(其他本為不為始)河注:不辭謝而逆止。

馮注:天之生物,本乎自然,物之生也,不得不生,它是不依賴于意識而獨(dú)立存在的客觀實在,它不能被創(chuàng)造,所以不為始。

顧注:不主動替它開始。

生而不有,(注)河注:元?dú)馍f物而不有。顧注:生養(yǎng)萬物而不為己有。馮注:生非己力,生成萬物故不據(jù)為私有。高亨有為占有。

為而不恃,(注)河注: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

高亨說:為施也 ,恃,德也,心以為恩之意也,為而不恃者,猶云施而不德,謂施澤萬物而不為恩也。

馮注:因物而為,何德之有?故雖起了作育推動作用,卻不矜恃得力于己。

顧注:推動萬物發(fā)展而不恃己能有恩。

劉注:恃可作賴,依,仗,持矜負(fù)解。

功成弗居。(注)河注: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

馮注:物自成長,功成不出于自己所以弗居。

顧注:功業(yè)成就而不自我夸耀。弗居,不居其功,得意忘形。

夫唯不居,(注)河注:夫唯功成不居其位。

劉注:唯,獨(dú)的意思,“弗”,不,“居”,處弗居,成功了而不自夸,居功炫耀。

是以不去。(注)河注: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可不隨,不言不可不知疾,上六句有高下,長短,君開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變無不動亂。

顧注:去離開。這是失去,喪失的意思。

馮注:既己不居于前,又誰能去之于后?所以不去,順應(yīng)自然來處事行教,該怎樣就怎樣不造作,不空談,自然會有事物發(fā)展必然的結(jié)果。

譯文: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事物,那么就產(chǎn)生什么是丑惡的事物

的觀念。都知道什么是善良的行為,那些是不善良的行為的觀念也就

產(chǎn)生了。所以有與無,困難與容易,長與短,高與下,音與聲,前與

后等這一對對互相對立的矛盾形成是永恒的。因此圣人對待事物順應(yīng)

自然,不強(qiáng)迫命令去改變事物自然的發(fā)展變化,不去改變它的規(guī)律去

強(qiáng)迫它開始。生養(yǎng)萬物不占為私有,推動萬物發(fā)展而不認(rèn)為自己有恩

德以待報答。成就了功業(yè)也不自我夸耀,正因為不居功,所以它的功

績永遠(yuǎn)也不會泯滅。

按:本章闡明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它們是相互依存對立統(tǒng)一

的關(guān)系。悟得大道的人,應(yīng)順其自然行事,不造作,依照自然法則而

不強(qiáng)作妄為。有了功德而不驕傲,有了成就不居為己有,他的功業(yè)就

會永遠(yuǎn)地存在于人們心里。

安民第三

不尚賢,(注)河注:賢,謂世俗之賢,辯口明文,離道行權(quán),去質(zhì)為文也。不尚者,不貴之以祿,不貴之以臣。

顧注:不崇尚,標(biāo)榜推重有道德的賢人。

高注:尚尊重,賢有才智的人。

王注:賢猶能也。

使民不爭。(注)河注:不爭功名,返自然也。

劉注:不爭奪崇自然,不爭功名,不爭富貴。

不貴難得之貨,(注)河注:言人君不御好之珍寶,黃金棄于山,珠玉捐于淵也。

顧注:不珍貴難得的稀有珍貴的物品。

劉注:貨,貨物錢財,金玉珠寶。

使民不為盜。(注)河注:上化清靜,下無貪人。

顧注:使人民不作盜賊。

劉注:盜,偷盜或劫掠財物者。只非其所當(dāng)有而取之皆曰盜。

不見可欲,(注)河注:放鄭聲遠(yuǎn)美人。

顧注:不顯露足以引欲望的事物。

劉注:欲,嗜欲,貪欲。

使心不亂。(注)(其他本為使民心不亂)河注:不邪謠,不惑亂也。張光年:(以下簡稱張注)使民眾的思想不受擾亂。

是以圣人之治,(注)河注:說圣人治國與治身同也。

張注:因此圣人治國。

虛其心,(注)河注:除嗜欲,去亂煩。

顧注:清凈人民的心思。

劉注:使人民的心思清靜恬淡。

實其腹,(注)河注:懷道抱一守五神也。

顧注:填飽民眾的肚子。

劉注:實腹與“虛心”相對謂使實物充盈,體腹飽滿。

弱其志,(注)河注:和柔謙  ,不處權(quán)也。

顧注:減損人民的意志。

劉注:削弱其名利相爭的志氣或心志。

強(qiáng)其骨,(注)河注:愛精重施,髓滿骨強(qiáng)。

劉注:強(qiáng)壯。

馮引嚴(yán)復(fù)說:虛其心所以受道,實其腹所以為我,福思其志所以從理而無所櫻,強(qiáng)其骨所以自立而干事。又引高亨說:“四”其字皆指民言,虛其心者,使民無智無欲,實其腹者,使民無饑也。弱其志者,使民不爭,不盜,不亂而為也。強(qiáng)其骨者,使民體堅實也。

常使民無知無欲。(注)河注:返樸 守淳。

顧注:沒有虛偽的心智沒有爭盜的欲念。

馮注:本句點明:“圣人之治”的目的。無知,沒有意見,謂不愁饑寒而身健,滿意于生活。無欲,沒有欲望。謂受道從理,不惑于外物。

張注:經(jīng)常使民眾處于無邪見無貪欲的狀態(tài)。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注)河注:思慮深,不輕言。

顧注:使那些自作聰明的人不敢多事。

馮引王注:“智者,謂知為也?!辈桓覟椋^智巧的人雖知施為,也不敢造事,不是不敢造事,是在民無知無欲的情況下,造事也起不了作用。

為無為,(注)河注:不造作,動因循。

馮注:從事于無為謂辯事順應(yīng)自然,不加造作。

則無不治。(注)河注:德化厚,百姓安。

顧注:以無為的方式原則治天下,即以順應(yīng)自然的態(tài)度去處理事物那么天下沒有不太平的。

馮注:尚賢,貴難得之貨,見可欲,都是有為,有所造作,這就會使智巧的人從中造事。因此實行無為,才能杜絕亂源而無不治。說明圣人治國的方法。無為的效應(yīng)。

譯文:不推崇標(biāo)榜有賢能才干的人,人民就不會為爭名爭利而斗爭。

不把稀奇珍寶難亦得到物件,看得特別重要,人民就不會產(chǎn)生偷盜。

不展示炫耀,引起人民貪欲之心的東西,人們就不會為達(dá)到所渴求欲

望,而思想惑亂而引起禍端。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凈化民眾的心理,

使人民豐衣足食,削弱人民的貪欲思想,增強(qiáng)人民的體質(zhì)。經(jīng)常使人

民處于無有邪念,無貪欲的狀態(tài),使那奸巧陰謀之徒不敢胡作非為。

這樣以無為而治的原則去治理天下,天下就會處于太平世界。人民可

以安居樂業(yè)。

按:本章講“無為”與“有為的辨證關(guān)系”,“有為”會使人民助長貪

欲和邪念,而滋長造事的禍端,使那些奸巧陰謀偽善之徒胡作非為。

“無為”順其自然地處理事物,給人民適度的安飽,讓其各盡其能,

各守其職,各得其所相安無事。有智者不妄為,國家就會得到治理。

無源第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注)河注:沖,中也。道匿名藏聲,其用在中,或常也,道常謙虛不盈滿。

顧注:沖,沖淡邊遠(yuǎn)。這里指空虛無形的意思。馮注:道沖,謂道空虛無形,不盈,不滿,不可窮盡。劉注:沖,虛也,中和虛靜。

淵乎似萬物之宗。(注)河注:道淵深不可知,似為萬物知宗祖。

顧注:淵,淵深莫測。宗:根本宗主,主宰。

搓其銳,(注)河注:銳進(jìn)也,人欲銳精進(jìn)取功名,當(dāng)搓止之,法道不自見也。

顧注:挫傷其銳氣,隱匿鋒芒。

劉注:挫,挫折,去掉。銳:銳利,英銳,氣猛。形容人的指揮就象刀劍有鋒刃一樣。

解其紛,(注)河注:紛,結(jié)恨也,當(dāng)念道無為以解釋。

顧注:化解糾紛。

劉注:解,化解。紛,紛亂,擾亂。

和其光,(注)河注:言雖有獨(dú)見之明,當(dāng)知  昧,不當(dāng)以擾亂人也。顧注:涵蓄著光耀。

劉注:光,光明,光輝,指心德的光輝。

同其塵。(注)河注:當(dāng)如眾庶同垢塵不當(dāng)自別殊。

顧注:混同著塵垢。

劉注:塵,塵進(jìn)塵俗。

湛兮似若存。(注)河注:言當(dāng)湛然安靜,故能長存不亡。

顧注:湛:深沉,形容“道”隱而未形,模糊不清,似無而實有,視而不見。

劉注:形容道的隱而無形。

張注:湛讀zhan,沒也,此形容黯然不可見貌。

吾不知誰之子,(注)河注:老子言我不知,“道”所從生。

顧注:意為不知由何處而來。

馮注:引陳柱說,道之本體既不可得而言其原始亦不可得而說。只覺其似為造物之先而已,不能知其從誰所出也。

象帝之先。(注)河注:“道”自在天地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之生也。至今在者,以能安靜湛然,不勞煩欲使人修身法道。

顧注:似乎先于天地而存在,

馮引王弼注:謂天帝然此所謂帝乃自然之代稱。劉注:上帝并不是宇宙萬物的始祖,宇宙萬物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總根源是“道”。

譯文:“道”是什么?它如同中空的皿器,永遠(yuǎn)都裝不滿。它的作用

是無窮無盡。高深莫測象是世上萬物的宗主。搓去它那銳利爭勝的鋒

芒棱角,化解它一切紛亂的心志,把自己的光輝隱匿起來,混同于一

般塵俗好象不存在,但又是實實在在的不斷顯現(xiàn)。我不知道它是誰家

的兒子,好象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了。

按:本章大意講敘“道”為何物,“道”是虛空的,它的作用是深奧

莫測的,天地萬物生成前就已存在,“道”是萬物的主宰?!暗馈辈皇?/p>

神,它的創(chuàng)造力遠(yuǎn)遠(yuǎn)超越所謂的神的創(chuàng)造。

虛用第五

天地不仁,(注)河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思,任自然也。

顧注:天地?zé)o所偏愛。仁,仁慈,仁愛。

高亨注:仁,儒家所謂仁。指有心的私愛。老子謂天地?zé)o心,無私愛,故言天地不仁。老子強(qiáng)調(diào)無私的慈愛與此有心的仁愛大不相同,必須區(qū)別。

劉注:天地只有自然的存在,不具備人類般的思想,意識,感情。它完全聽其自然萬物之自生自滅,生與死對它來看都是一樣。生不足喜。無論什么東西,該生的還是要生;死不是悲,不管什么再好的東西該死的都要死去。不存在厚此薄彼,不存在熱愛憎、惡。偏,聽其自然?!安蝗省闭f明天地只僅僅是一種物理的變化,自然的法則,而不是什么“天神”,“地祗”。天,地,毫無一意志,沒有人格。這就是老子的無神論“天道觀”。

以萬物為芻狗。(注)河注:天地萬物,人最為貴,天地視之如芻草狗畜,不貴望其報也。芻狗,古代人祭祀時用草扎成的狗,祭祀完備就把它拋棄。

顧注:任憑萬物自然生長。

馮引吳澄說:天地?zé)o心于萬物,而任其自生自滅。

圣人不仁,(注)河注:圣人愛養(yǎng)萬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顧注:有道的人無所偏愛,意指“圣人”取法于天地之純?nèi)巫匀弧?/p>

馮引吳澄說:圣人無心於愛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芻狗為喻。他說:仁謂仁愛,天地本屬自然,無所謂仁與不仁,故視萬物為芻狗,而聽其自生自滅。圣人順乎自然,亦無所謂仁與不仁,故視百姓如芻狗。

以百姓為芻狗。(注)河注:圣人視百姓如芻草狗畜,不貴望其禮也。高亨說:老子用這個比喻,取義在于人對于芻狗沒有愛憎,芻狗是由于客觀條件的變化而受到尊重或遭到拋棄。法家的圣人效天地,故言“圣人不仁”。

天地之間,(注)河注:天地之間空虛,和氣流行,故萬物自然,人能除情欲節(jié)滋味,清五臟,則神明居之也。

其猶橐龠乎。(注)橐龠,即風(fēng)箱。河注:橐龠中空虛,人能鼓聲氣。馮引吳澄說:橐龠,冶鑄時噓風(fēng)熾火之器也。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為轄以鼓扇於內(nèi)著,  也。天地間猶橐龠者,橐象太虛,包含周偏之體,  象元?dú)?,氤氳流行之用,又引奚侗說:“橐以受龠,固相須也,天地之生萬物,以元?dú)庀喙氖?,如橐龠然”?/p>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注)河注:言空虛無有屈竭時。動搖之,益出聲氣也。

高亨說:天地之間就象個風(fēng)箱,是空虛的,然而沒有窮盡,一動風(fēng)云雷電雨雪就出來了,越動出來的就越多。

馮引嚴(yán)復(fù)說:屈音據(jù)竭也。虛而不屈,虛而不可竭也。虛而不屈,空虛而沒有窮盡,謂“道沖”,動而愈出,愈運(yùn)動,愈有東西出來。謂“用之或不盈”。以橐龠的功能比喻自然的功能,自然是生生不息的。

多言數(shù)窮,(注)河注: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開舌舉必有禍患。馮注:多學(xué)識多困,惟虛乃能不窮。數(shù)音朔頻數(shù)。高亨說:人多說話就多碰壁,不如效天地。保持內(nèi)心的謙虛。

顧注:政令頻苛,加速敗亡。言:說話議論,意指聲效法令,多言意指政令煩多。數(shù):通速,也可以指天為數(shù),命運(yùn)。

劉注:政令繁多,加速失敗。

不如守中。(注)河注:不如守德于中,育養(yǎng)精神,愛氣希言。

顧注:守中,即過沖,持守虛凈,尊守自然法則。馮引范應(yīng)元說:不如天地守中虛之道。又引蔣錫昌說:言人君有為則速窮,故不如守清靜之道為愈也。守著無形的“道”,尊守自然法則。

劉注:“中”與“沖”古時通用。中,和也,深也,即守虛,持守虛靜。

譯文:天地沒有偏愛,它對萬物都是一樣,沒有貴賤高下之分,任其

萬物順其自然,自成自滅。圣人也如同天地一樣對待百姓也無所偏愛私心,不分彼此,不分尊卑,聽從百姓順其自然的發(fā)展。

天地之間就如同一個大風(fēng)箱,說它空虛確暗藏著,無窮無盡的生機(jī),動則生風(fēng),越動風(fēng)越大,它生生不息。

頻繁的下達(dá)行政命令,就會導(dǎo)致失敗。不如順其自然,保守虛空。

按:本章:天地之間萬物只有依靠自然法則,依靠自身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靠它自身內(nèi)在的因素去推動自己發(fā)展變化,生長死亡。誰也不要去主宰,理想的統(tǒng)治者就應(yīng)該效法自然的規(guī)律,無為而治,萬物就不會枯竭,百姓就會安居樂業(yè)。反而頻繁的下達(dá)行政命令只會加速統(tǒng)治者自身的滅亡。

成象第六

谷神不死,(注)河注:谷養(yǎng)也,人能養(yǎng)神則不死也。神,謂五臟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賢藏精,脾藏志,五藏盡傷,則五神去矣。

顧注:道的變化是永恒不停竭的。谷:形虛空,本義為容,此處喻指道的空虛性。神,形容不測的變化,指道運(yùn)行不息的變化規(guī)律。不死,喻變化的不停息。

高亨說:道能生養(yǎng)天地與萬物,而沒有形體,神妙難知,所以老稱道為谷神。

馮引范應(yīng)元說:谷神二字傅奕云:幽而通也。又引嚴(yán)覆說:以其虛故曰谷,以其因應(yīng)無窮故稱神,以其不屈愈出故曰不死。三者皆指道之德也。又引蔣錫昌說:此谷字與他處不同,乃用以象吾人之腹,即道所謂丹田,以腹亦空虛深藏如谷也。神者,腹中元?dú)庖病9壬癫凰乐^玄,牝言有道之人,善引腹中元?dú)?,便能長生。此可謂之微妙之生長也。此章言胎息導(dǎo)引之法,諸家多不明此旨,故於谷字屈為異解,而不知其非也。馮說:道遵引家稱丹田為谷,上丹田為天谷,中丹田為應(yīng)谷,下丹田名靈谷。三田為元神之室,靈性所在,其空如谷故名谷神。本章之谷為下丹田,為氣海是胎息的產(chǎn)地。神是人體內(nèi)在三寶精氣,神的代稱,它主導(dǎo)精氣,是人體一切活動的概括。谷神,指氣海中的元神,亦稱元?dú)狻L斓刂畾獬T?,稟承此氣之谷,元神所居,是不死的。這是微妙的生命開始。死則谷空,元神則復(fù)歸于大自然。

震陽子注:谷神,是空谷的真神。玄是真空,此是妙有。

劉注:“谷”指的谷,形容空虛,虛無?!吧瘛毖云湔嫔?,形容“道”的變化不竭而永恒常存。

是謂玄牝。(注)河注:言不死之有,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為鼻。牝,地也,于人為口。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臟于心,五氣輕微,為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于鼻,與天通,故鼻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臟于胃。五味濁辱,為形,骸,骨,肉,血,脈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于口,與地通,故口為牝。

顧注:玄牝,微妙的母性。指天地萬物所生的總根源。玄,幽深莫測。牝:(音pin)本義為雌性生殖器官。這句比喻道生殖天地萬物,整個創(chuàng)生的過程卻沒有一絲形跡可尋。

馮注:人在母腹先通天元之息,是謂玄牝。

劉注:“玄牝”意指天地開合,人心開合的關(guān)鍵都在于“牝”故曰玄牝生出天地,天地產(chǎn)出萬物。形容“道”的不可思議性。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注)河注:根,元也,言鼻口之門是乃通天地之元?dú)馑鶑耐鶃硪病?/p>

馮說:玄牝之門,謂生命賦形之處,導(dǎo)引家稱胎兒的臍中穴為玄牝,天根,天地之根。它是人的生命根子,是胎息所由。天地根,謂人之生是稟賦天地的靈氣,其賦形體的地方便是天地之根。

綿綿若存,(注)河注:鼻口呼吸喘息,當(dāng)綿綿微妙,若可存,復(fù)若無有。

顧注:永續(xù)不絕。

馮引蔣錫昌說:言導(dǎo)引家時七緩緩出入,若存若亡也。馮說綿綿謂引氣勻、緩、細(xì)、長,連綿不止,導(dǎo)引真氣到達(dá)一定程度時,鼻息微微,若存若無,有似胎兒,沒有外呼吸,但有旺盛的內(nèi)呼吸而已,這是人類在高度入靜狀態(tài)下的一種自然本能。綿綿若存指胎息功夫,胎息勻緩細(xì)長而綿綿,是運(yùn)動的耗氧量降低了,肺部的儲氧量增加了。胎息狀態(tài)就是人體低耗氧的狀態(tài)。這是人體的高級功能態(tài)。養(yǎng)生之道,就在充實體內(nèi)能量,節(jié)約能量。

高亨說:綿綿,猶冥冥不可見的形容詞。

劉注:綿綿:連續(xù)不斷。此處是微妙不絕的意思。綿綿若存,延長不絕,雖看不見形體,但確長遠(yuǎn)實在。

用之不勤(注)河注:用氣當(dāng)寬舒,不當(dāng)急疾勤勞也。

顧注:不勤,不勞倦不窮竭,不盡?!盎茨献?,康道”高誘注勤,盡也。

馮說:導(dǎo)引家能有此胎息功夫,則必精足,氣充,神靜,心和而形安,其作用無窮,故曰“用之不勤”。劉注:此處形容道的功能,孕育萬物而生生不息。

譯文:道是生養(yǎng)天地萬物之神,是永恒存在不會死的,它是微妙的母體生養(yǎng)的門戶,是生長萬物的總根源,它用不枯竭,會綿綿長久的存在著。

按:本章講道的功能,猶如女性生養(yǎng)人命一樣,孕育著萬物,它永恒

存在,對天地萬物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韜光第七

天長地久(注)河注:說天地長生久壽。

顧注:長久存在。

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注)河注:天地所以獨(dú)且久者,以其安靜,施不求報,不如人居處,汲汲求自饒之利,奪人以自與也。

高亨說:天地所以永久存在,是因為它生長萬物而不自私以養(yǎng)自己,所能夠長久。

顧注:由于它不為自己而生存。

馮注:不自生,不求自益其生,不可以追求長生而一任自然。

劉注:不自營己之生也。

故能長生。(注)河注:以其不求生故能長生不終也。

是以圣人后其身,(注)河注:先人而后己也。

顧注:把自己放在最后。

劉注:把自己放在別人后邊,指不謀利。

而身先。(注)河注:天下敬之先以為長。

高亨說:圣人迂到利益,把自擺在后面而結(jié)果自身卻能占先。

張光年說:圣人遇到利益先人后己,故受到天下人的敬佩而被擁戴為首領(lǐng)。

外其身而身存。(注)河注:薄己而厚人也,百姓受之如父母,神明佑之若赤子,故身長存。

高亨說:圣人遇到危難,把自身置于度外,而結(jié)果身卻能安存。

馮引陳拄說:圣人治亦如此……喻如有一寶器私于一家,則出于一家之外為失矣,私于一國則出于一國之外為私矣。若私于天下,則安所失乎?此圣人所以無私以成其私也。

劉注:外其身,無私無欲,不求容顯于身。

非以其無私邪。(注)河注:圣人為人所愛,神明所佑,非以其公正無私所致也。

顧注: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嗎?

張說:正是圣人不為自身的利益著想。

故能成其私。(注)河注:人以謂私者,欲以厚己也。圣人無私而已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顧注:成其私,成就自己。

劉注:成其私,成指功名,成全成就。

馮引蔣錫昌說:言無私之道,一則練其內(nèi)部之氣,所以定其神,一則去其外部之欲,所以定其形。二者定,則圣人養(yǎng)生之道全矣。此治國之本也。

馮說:不自私其生乃能長生,推此理以治國,不自私其身,乃能長存?!斓夭簧噬幌⒍L久。圣人循天道而無私,故能身存而成其私,順天者存,本是自然規(guī)律。

譯文:天地之所以長久是因為它不為自身而生養(yǎng),它對世上萬物的貢

獻(xiàn)不要任何報答,一個偉大的圣人效法天地之無私,遇到利益首先讓

于別人,遇到危難的時候首當(dāng)其沖,把別人放在后邊,自己置身于度

外,最終就會實現(xiàn)自己的宏偉目標(biāo)。

按:本章揭示了事物向著它反面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是萬物發(fā)展變化自然

法則。不以自生,反而能長久,無私反能成全自己。這里講了以退為

進(jìn)的策略。以無私自律,先人后己,將生死置于度外,因而能受到人

民的擁戴,最后完善自我,成就個人的精神生命。

易性第八

上善若水。(注)河注: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顧注:最完善的人,好象水一樣。

馮注:上善,最高的德行。

劉注:最高尚的善行。

水利萬物而不爭,(注)河注: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源泉也。

顧注: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于萬物相爭。

馮注:謂水普潤萬物,又不爭處高潔之也。

處眾人之所惡,(注)河注:眾人惡卑混垢濁,水獨(dú)靜流居之也。

馮注:水向卑下處流,卑下從所惡。

顧注:停留在一般人所厭惡的卑下之處。

高亨說:眾人所惡指卑洼的地方。

故幾於道。(注)河注:水性幾于道同。

顧注:接近于道。高亨說:幾:近也。馮注:道和水都是普利萬物而不爭,所以論水之德近于道,人能如水之德,亦必近道而無尤。

劉注:因為水德去高就下,行止無心。即使是卑污下賤之地也不加選擇地流去,所以說水德的善同圣人的道是相近的。

居善地,(注)河注: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于牝動而下人也。

顧注:居處于善于選擇的地方。

馮注:水性最能順應(yīng)自然,迂方則方,迂園則園,無地不相宜,故曰善地謂最能適應(yīng)地勢。

劉注:善地,安靜無事之地,形容圣人心如止水避高就下。

高亨說:上等善人善事于選擇地位居低(甘處卑下)

張光年說:居住以下位為善,隨遇而安。

鄧注:地指最下的地方。

心善淵,(注)河注:水深空虛,淵深清明。

顧注:心胸善于保持沉靜,淵:深的意思。

馮注:淵:深靜,深則能容物,靜則能照物。

劉注:這里意思指清凈,沉靜,形容圣人處心養(yǎng)志,表面沉靜,內(nèi)含光明。高亨說:心胸善于象深不可測的淵。

與善仁,(注)河注:萬物得以水生。上,虛不與盈也。

馮注:與,交往。仁,友愛,熱情。

顧注:待人善于真誠仁愛。與指和別人交往。

劉注:與,施與給予。形容圣人愛物不遺,教人不倦,真誠施予。

張注:此言同他人交往施而不圖報。

高亨說:施予人善于象大公無私的天。

言善信,(注)河注:水內(nèi)照形,不失其情也。

顧注:說話善于尊守信用。

劉注:言必守信。

正善治,(注)河注:無有不洗,清且平也。

馮注:正同政。

顧注:為政善于完成良好的治績。

劉注:政事在于治理,行政事務(wù)善于作出實績,形容圣人能因事役物,盡己盡人,完成政事。

高亨說:政令善于治國。

事善能,(注)河注:能方,能園,曲直隨形。

顧注:處事善發(fā)揮所長。

劉注:能,能動,形容圣人曲直方園,隨所適宜,不泥不執(zhí),無所不能。

高亨說:善于利用才能。

鄧注:辦事要象水那樣利用特長。

張光華說:能有親善和睦之義,此言處事要因地制宜,隨和通融。

動善時。(注)河注:夏散冬凝,應(yīng)期而動,不失天時。

顧注:行動善于把握時機(jī)。

震陽子說:舉動善于順時。

夫唯不爭,(注)河注:壅之則止,決之則流,聽從人也。

高注:因為他不爭,所以沒有過失。

故無尤。(注)河注:水性如是,故天下沒有怨尤水者也。

顧注尤怨咎過錯。

馮引范應(yīng)元說:居善者可止則止,心善淵者中當(dāng)湛靜。與善仁者,稱物平施。言信者,聲不妄發(fā),政善治者,德惟無私,事善能者無所不通。動善時者可行則行。居善七句,皆圣人利物不爭之行,也就是上善若水之德。這是老子守柔說,具體用于立身處世方面,因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呢。

譯文:具有高尚德行的人要具有水一樣的德行,它善于滋潤萬物而不,

不去爭高官厚祿,甘心情愿地處在眾人所認(rèn)為卑下污濁之地。水的德

性接近于道。人如水之德也必接近于道,居住最能順應(yīng)自然環(huán)境,于

方則方于園則園,隨遇而安。心胸象水深凈寬廣,深不可測,表面沉

而內(nèi)含光明,待人善于真誠仁愛。與人交往施予而不圖報答,大公無

私,言必行,行必果,尊守諾言。為政善于完成良好的政治,辦事曲

隨形,不執(zhí)著不拘泥,無所不能,善于發(fā)揮特長,隨和通融。善于抓

住時機(jī),動止適宜。一個有高尚道德之人從來不與人爭所以用沒過錯。

按:水性,是具有高尚道德品行的人的標(biāo)準(zhǔn)。利萬物而不爭,象水一

樣具有利萬物大公無私,甘處下位,不與人爭名逐利。心胸寬廣目標(biāo)

深遠(yuǎn),言而有信,應(yīng)時而動,善于治理國家,善于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就會處于不敗之地,事業(yè)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運(yùn)夷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注)河注:盈滿也,己止也。持滿必傾,不不止也。

馮注:持,握住。

劉注:持,持守,持執(zhí),端拿。

顧注:什么都想擁有,事事都求滿足的意思。

高亨引馬敘倫說:持,借為   。說這曰   ,儲置屋下也。即儲蓄積累。

鄧引“史記”滿而不損則溢,盈而不持則傾,老子此句若直譯,意指手持容器里的水盛得滿滿的。已停止。

馮注:抓拿得滿滿的不如罷手為好。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注)河注:揣,治也。先揣之,復(fù)必棄捐。馮注:銳,磨利。揣字當(dāng)讀捶。揣量也。

馮引王注:“既揣末令尖,又銳之令利,勢必摧衄,故不可長保也?!?/p>

顧注:捶擊使它尖銳。含有盛氣凌人,鋒芒畢露的意思。

劉注:揣:度高曰揣,度深曰仞,捶者以仗擊也。揣銳,是說明經(jīng)過捶擊使之鋒銳,含有炫耀顯露鋒芒之意。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注)河注:嗜欲傷神,財多累身。

馮說:金玉堆滿一屋,沒有人能夠守住它。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注)河注:夫富當(dāng)脹貧,貴當(dāng)憐濺,而反驕姿,必被禍患也。

馮引馬其昶說:言眾人之所爭,不外此金玉富貴數(shù)端,而明天道者,避之若浼也。

高亨注:遺,致也,咎,實禍也。

顧注:自遺其咎,自己給自己會招來禍害。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注)河注:言人所為,功成未立,名跡稱遂,不退身避位,則遇于害,此乃天之常道也。辟如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樂極則哀。

馮引蔣錫昌說:功成而不居,功遂功成誼同,皆指人民而言,謂人民功成而圣人身退不居之意,乃指圣人而言?!肮λ焐硗恕碧熘?。謂人民功成,而圣人身退,此乃自然之道也。蓋圣人如貪民之功以為己有,又復(fù)守金玉驕富貴,則其結(jié)果必致得不償失也。諸家解者,多以功字就圣人而言,不知圣人名且無之何有于功乎?!肮Τ筛ゾ?,得天之道,自然遠(yuǎn)害”。

劉注:功遂,業(yè)成就,身退,收斂鋒芒。天之道謂其自然的規(guī)律。

高亨說:遂,成也。此句指春夏秋冬都是在完成任務(wù)后而退去。

譯文:過高要求,不如保持現(xiàn)狀為好,自身鋒芒畢露是不可能長久保

持的,滿屋子金銀財寶是很難守得住的。得了富貴就驕傲那會給自己

招來災(zāi)害。事業(yè)成就之后,應(yīng)該隱退,這才合乎自然規(guī)律。

按:作為一個人,不可有過分的追求,要懂得一切事物達(dá)到了頂點,

總是向著他的反面轉(zhuǎn)化,物極必反,人們做事要作到適可而止。事業(yè)

有了輝煌成就就要收斂,退一步天高地闊,這樣才是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

知進(jìn)退守方圓老子的處世之道,給后人留下的寶貴經(jīng)驗。

能為第十

載營魄抱一,(注)河注:營魄,魂魄也。人在魂魄之上得以生,當(dāng)愛養(yǎng)之。喜怒亡魂,卒驚傷魄?;暝诟危窃诜?,美酒甘肴,腐人肝肺。故魂靜志道不亂,魄安得壽延年也。

高亨注:營,讀為魂,一指道?!痘茨献?  真篇》人之事其魂而嬈其精營,慧然而有求于外。精營猶之精魂也。

馮引蔣錫昌說:營魄,魂魄也。即今語謂精神。抱一者專心于一念之謂。營魄抱一,言將精專心一念于導(dǎo)引之術(shù),而勿使散失雜弛也。抱一,守一,謂意守一竅,營魄抱一,謂精神專注在一竅,以一念代萬念。

顧注:追求精神的形體合一。載,發(fā)語詞,營,謀求維護(hù),魄,魂魄,指精神,一,合一。

劉注:營魄:指身體,體魄。抱一,抱者合也,一者氣也。指一個人心誠意懇,意志不亂,身體就會與精神合而為一,即合于道。

鄧注:營魄:靈魂。此句意思為讓精神和形體統(tǒng)一于道,使二者達(dá)到和諧。

能無離乎?(注)河注:言人能抱一,使不離于身,則長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氣也。故曰一布各于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為正平,入為心,出為行,布施為德,總名為一。一之為言,志一無二也。

馮注:無離:無雜,謂屏除雜念,不離所守。要求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神不外弛,可能嗎?劉注:離,離開,舍去。

顧注:能不分離嗎?

專氣致柔,(注)河注:專守精氣而不亂,則形體能應(yīng)之而柔順。

馮注:氣,真氣。它包括先天元?dú)馀c后天宗氣運(yùn)行于人體內(nèi)部,是器官功能的動力,是人體的能源,人或叫作能量流,或叫作能量的物質(zhì)流,是人的意念活動時傳導(dǎo)信息的載體。專氣指精氣。結(jié)聚真氣。抱一精氣之意,在人的意念作用下,氣可散之,成氣,可聚之為團(tuán),可運(yùn)行于體內(nèi)各處。結(jié)聚真氣,達(dá)到舒松柔和境界,使肌肉內(nèi)毛細(xì)血管開放的數(shù)量增加,改善微循環(huán),則氣血暢通,生理功能旺盛,故能養(yǎng)生保健。

顧注:積聚精氣以致柔順。

劉注:專氣,專心守氣排除雜念,達(dá)到寧靜柔弱。

能嬰兒?(注)河注:能如嬰兒無思慮,外無政事則精神不去也。

馮說:導(dǎo)引之術(shù)首求一身放松,須如嬰兒之骨弱筋柔,綿綿自在,乃能氣流全身,暢行不滯。如此才能意到氣到。但是否能辦到呢?

顧注:能象嬰兒的狀態(tài)嗎?

滌除玄覽,(注)河注:當(dāng)滌其心,使?jié)崈粢?。新居玄冥之處覽萬事,謂之玄覽也。

高亨說:滌除:洗刷。玄覽,帛書甲本覽作藍(lán),  本作監(jiān)。覽藍(lán)均當(dāng)讀作監(jiān),監(jiān)是否鑒字鏡也。老子稱人的內(nèi)心為玄監(jiān),因為人心是玄妙的形而上的鏡子。能照察事物,故謂玄覽。

馮引:《莊子天道篇》圣人之心靜手天地之鑒,萬物之鏡也。馮說:洗垢謂滌,去塵謂除,意在去欲也。馮又引蔣錫昌說:老子此語,仍承上文而導(dǎo)引。常人于閉目靜坐后腦中即現(xiàn)種種日常聲色之現(xiàn)象。老子名此現(xiàn)象完全驅(qū)之腦中之外,務(wù)另吾心海闊天空,不著一物,然后運(yùn)氣乃能一無阻礙。玄覽,玄鏡,謂深藏體內(nèi)的明鏡,喻靈,滌除玄覽,謂澄清心靈不蒙塵埃。保持心理活動狀態(tài),便會產(chǎn)生生理功能的良好效果。

顧注:排除心中的雜念,深入靜觀狀態(tài)。

劉注:玄覽,形容人的心靈深處明澈如鏡。

能無疵乎?(注)河注:不謠邪也,凈能無疵病乎?

顧注:能沒有瑕疵嗎?瑕疵:缺點。

高亨說:疵,病也,指私欲,私欲是心中的病。劉注:疵,斑痕,斑點,弊病,毛病。

鄧注:疵,理疵,毛病,指雜念。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注)河注:治身者愛氣則身全,治國者愛民則國安。治身者,呼吸精氣無令耳聞也,治國者布施惠德,無令不知也。

馮引范應(yīng)元說:謂抱一專氣,滌除等事,既已修身明心,可推充此道及人物,即愛民治國之本也。循自然之理以應(yīng)事物,莫不有當(dāng)行之路,則何以智為?愛民者,非區(qū)區(qū)愛之,但不害之,即愛之至也。治國非區(qū)區(qū)治之,即治之至也。人能之乎?高亨說:愛人民治國家,能夠無所作為嗎?

天門開闔,能無雌?(注)河注:開門謂北極紫微宮,開闔為終始五際也。治身,天門,謂鼻孔,開,謂喘息,闔,謂呼吸也。治身當(dāng)如雌牝,安靜柔弱,治國應(yīng)變,合而不唱也。

馮注:入出而無見其形,是謂天門。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

引郭注:天門者,萬物之門也。謂之天門,猶云眾妙之門。天門是宇宙秘奧處,天門開闔謂宇宙秘奧的巨大變化。開闔喻變化。雌,喻寧靜。

劉注:天門謂鼻孔,此處指心神安定。

鄧注:天門,天地自然之理。開闔,變化。

顧注:感官和外界接觸。天地間陰陽相推變化無窮的自然現(xiàn)象。

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注)河注:言達(dá)明白,如日月四通,滿于天下,八極之外,故曰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彰布之十方,煥煥煌煌也,無有能知道滿于天下者。馮引奚侗說:明白四達(dá),是無所不知也。知而不自以為知,乃德之上者,即明白四達(dá)而無知,是求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忘形喪我則禍福無有,惡有人滅也。又引蔣錫昌說:所以治身先于治國者,以治身為治國之一本也,此為老子之重要教訓(xùn)。太史公言曰,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詫者形也,神太用則竭,形太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fù)生,離者不可復(fù)反,故圣人重云。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太史公自言,嘗習(xí)道論于黃子,其淵源所本,有自來矣。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地真》說:故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養(yǎng)其氣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

馮說:前一句為治身之法,后三句為治國之術(shù),身欲健,國欲安,健之安之云道。同在乎自然。即此可以喻健,且未有身不治而能治國,故次第說亡。顧注:明白勢力,能曉奧妙。

劉注:明白,明,內(nèi)心先明通慧,白,心的本體自然而存。四達(dá):四通八達(dá),暢達(dá)無阻。

生之蓄之,(注)河注:道生萬物而畜養(yǎng)之。

顧注:生育萬物,繁殖萬物。

生而不有,(注)河注:道生萬物,無所取有。

馮引蔣錫昌說:謂任民自生自長,自,作自息,而圣人不去管理或干涉也。

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注)河注: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道長萬物不宰割以為器用。

顧注:畜養(yǎng)而不依仗,恃,依賴,倚仗。滋潤萬物而不加主宰。

劉注:宰,主宰,宰制,制約。

高亨說:圣人能生養(yǎng)萬物,萬物生了而圣人不據(jù)為己有,萬物活動,而圣人不去掌握,萬物長了而圣人不做主宰。

是謂玄德。(注)河注:言道行德,玄冥不可得見,欲使人好道也。馮引奚侗說:玄德猶云至德,以其深遠(yuǎn)故云玄德。又引蔣錫昌說:自生之至此,言圣人治國之表現(xiàn)與成功,故最后以玄德二字贊之。

高亨說:玄妙的德行。

劉注:玄德:指微妙深遠(yuǎn)莫測的天德,即“道”。

譯文:精神和形體凝聚一體,永遠(yuǎn)也不分開嗎?聚精會神使身心達(dá)到

柔和的全息狀態(tài)象嬰兒一樣嗎?能夠作到排除一切雜念使心靜如明

鏡,不摻雜任何私念,靜觀世界萬物嗎?愛民治國能作到順應(yīng)自然,

無為而治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嗎?人體的器官的自然門戶,開閉自然甘守

寧靜,養(yǎng)生處事,退讓不爭能象雌性一樣安靜嗎?明白事理,通達(dá)四

方,而不用心機(jī),讓萬物順應(yīng)規(guī)律而發(fā)展變化不去甘于,不占為己有,

不去作它們的主宰,這才是最高尚的德行。

按:本章向人們指出養(yǎng)身治國應(yīng)采用的方法就是要做到?精神與形體

如一,愛民治國順應(yīng)自然而不強(qiáng)迫命令,推行無為而治。屏除一切雜

念,不作人民主宰全心全意于人們大眾的事業(yè)而奮斗。這才是最高尚

的德行。

無用第十一

三十輻共一轂,(注)河注:古者車三十輻,法月數(shù)也。工一轂者,轂中有孔,故眾輻共湊之。治身者當(dāng)除情去欲,使五臟空虛,神乃歸也。

馮注:共,向?!罢撜Z為政”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朱注:共音拱,亦作拱,共向也,言眾星四面旋繞而歸向之也。

高亨注:輻,車的輻條。轂,車輪中心車軸穿過的圓木。共,湊集也。

顧注: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不轂當(dāng)中。

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注)河注:無,空虛,轂中空虛,輪得轉(zhuǎn)行,與中空虛,人得載其上也。

高亨注:當(dāng),猶在也。無,指車的空處。有,指車的實體。

劉注:當(dāng)其無,因為有了轂中間的空隙才有了車的作用。

  埴以為器,(注)河注:埏,和也。埴,土也。和土以為飲食之器。高亨注:手捏曰  。黏土曰埴。

馮注:埏作埏,“說文”埏,長也,從手從埏。凡柔和之物,以之使長,持之使短,可折可合,可方可圓,謂之埏。埴黏土也。

劉注:埏,以水和泥。埏埴,陶人以水和土之工作,此處指陶器。

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注)河注:器中空虛,故得有所盛受。

高亨注:無,指器的空處。有,指器的實體。

鑿戶  為室,(注)河注:謂作屋室。

高亨當(dāng)指造窯洞,牖,窗也。

劉注:戶牖,即門窗。

顧注:開鑿門窗。

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注)河注:言戶  空虛人得以出入觀視室中空虛,人得以居處,是其用。

高亨注:無,指屋的空虛。有,指屋的實體。

鄧注:有,事物的實體,無,中空的地方?!坝小苯o人以便利,“無”發(fā)揮出它的作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注)河注:利物也。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壞,腹中有神,畏其形亡也。言虛空者乃可用盛受萬物,故曰虛無能制有形,道者空也。

劉注:有,給人以便利,無,發(fā)揮了它的功用。只有有無兼?zhèn)?,才得到利用兩全。道是有和無的辨證統(tǒng)一,現(xiàn)象界的一切也是有和無的對立統(tǒng)一,這是老子辨證思想的具體闡述。

馮注:為利,有用價值。為用,起作用。有和無的對立,即實物與空虛處的對立。這是物質(zhì)世界內(nèi)部兩種不同形態(tài)的對立,這就是物質(zhì)的間斷形態(tài)和連續(xù)形態(tài)的對立。必須有兩種不同形態(tài)的對立,物質(zhì)世界里,才能各自發(fā)揮其作用。如果有輪無轂如何轉(zhuǎn)動;有器不空,成什么器;有房無門窗如何住用。所以有和無不能分離而獨(dú)存。實體是具體的物,空虛處起作用,這是有和無的辨證的統(tǒng)一。常人但知崇有,不解貴無,或偏在貴無,輕其崇有,都未解得“為利”,“為用”之意。

譯文:三十根輻條,共安在一個車轂上,車轂輪上有可安輻條的空洞,

車子才能轉(zhuǎn)動起來。把黏土和成泥作成器皿,在器皿中間挖空,才能

成東西,器皿才是真正的器皿,起到器皿的作用。建造房屋要鑿開門

窗人才能住進(jìn)去,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說,實體給人于利用,無能

發(fā)揮它的作用。

按:本章通過:車,陶器,房屋三個例子闡述有和無的辨證關(guān)系。有

與無同等重要,二者是對立統(tǒng)一的,且不可只重視一面而忽略了另一

面,它們是共同存在相互關(guān)系,相互補(bǔ)充,相互發(fā)揮作用的。

檢欲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注)河注:貪淫好色,則傷精失明也。

顧注:五色古代以青、赤、黃、白、黑五種基本顏色為色,此處指色彩繽紛。目盲喻眼花繚亂。

五音令人耳聾。(注)河注:好聽五音,則和氣去心,不能聽無聲之聲。

顧注:五音:古代把宮、商、角、徵、羽五個基本音階稱為五音。這里指嘈雜的音樂。耳聾喻聽覺不靈。

劉注:形容聽覺失靈。

五味令人口爽。(注)河注:爽,亡也。人嗜于五味于口,則口亡也,言失于道也。高亨注:爽“廣雅釋話”爽,傷也。馮注:爽者傷敗之名,古人有此語也。

劉注:口爽,口病,形容人失去味覺。

鄧注:酸、苦、甘、辛、咸謂之五味,借以代指豐美的食物??谒谷松囝^失去辨別味道的功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注)河注:人精神好安靜,馳騁呼吸,精神散亡,故發(fā)狂也。

高亨注:馳騁,馬跑。畋,帛書甲乙本均作田。畋即田獵之田???,病也。先秦古書稱瘋病為狂。不稱為發(fā)狂。

馮注:馳騁,縱馬追逐。

劉注:驅(qū)逐,縱橫追逐,獵取禽獸心發(fā)蕩而不可制止。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注)河注:妨,傷也。難得之貨,謂金銀珠玉,心貪欲,不知厭足,則行傷身辱也。

劉注:行,操行。妨,傷害。行妨傷害其品行,德操。

馮注:“說文”妨害也。行妨,干壞事。

顧注:行妨,傷害操行大做壞事。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注)河注:守五性去六情,節(jié)志氣,養(yǎng)神明。目不妄視,妄視泄精于外。

高亨注:王弼注:為腹者以物養(yǎng)己。為目者以物役己。為,治理也,引申為經(jīng)營,謀求。

馮注:聲色貨利,是使人迷失本性的根源,人爭逐之,則亂由是起,圣人為腹,只求此身得到滋養(yǎng)。不為目則在于杜絕亂源。

顧注:為腹不為目:只求安飽,不求縱情于聲色之娛。劉注:意指只求飲食起居安定溫飽,而不寄情于聲色犬馬之爾。

故去彼取此。(注)河注:去彼目之妄視,取此腹之養(yǎng)性。

劉注:摒棄一切私欲的誘惑,保持安定清靜的生活。

譯文:五彩繽紛的顏色使人眼花繚亂看不清東西。紛亂嘈雜聲音弄得

人聽覺失靈,美味佳肴使人難亦辨別味道??v馬馳騁于田間獵取禽獸

使人心情放蕩發(fā)狂。難得奇珍異寶誘惑,使人辦壞事走向邪道。所以

圣人不為耳目口心行快活。失去良好德操,只求一生自足安靜,摒棄

一切物欲的誘惑。

按:人對物質(zhì)精神的要求要有適度。過分的要求就會走向邪端,還是

滿足自身生活安逸的好。且不可為追求超越現(xiàn)實的東西,使外物役使

自己,那會使自己好的德操受到傷害。

厭恥第十三

寵辱若驚,(注)河注:身寵亦驚。身辱亦驚。

馮引王注:寵必有辱,榮必有患,寵辱等,榮患同也。

馮說:有寵則有辱,有貴則有大患,故寵辱共提,貴大患亦并提,猶如說,寵若驚,辱若驚,貴若身,大患若身。若,你。若驚,你吃驚。若身,你自身。

劉注:寵,寵幸,貴幸。辱,羞辱,失寵。驚,震動,激動,驚恐。

高亨說:寵辱,指貴族寵愛和侮辱。若,猶乃也。

顧注:得寵和愛辱都使人驚慌,意指人們邀寵惡辱愛慕虛榮,患得患失以至達(dá)到惴懼驚恐的程度。

貴大患若身。(注)河注:貴,畏也。若,至也。謂大患至身故皆驚。高亨注:此貴字當(dāng)讀遺,留也。

劉注:患,心中憂慮為患。貴,重視珍惜愛護(hù)。身,身體,人格,品質(zhì),道德,生命。

鄧注:貴:重視。患,禍患。張注:貴,看重,大患若身,這禍如同自身性命。

顧注:將寵辱觀念像生命一樣看重。

何謂寵辱。(注)河注:問何謂寵何謂辱。寵者尊榮,辱者恥辱。及身還自問者,以曉人也。

辱為下,(注)河注:(他本為寵為上,辱為下,)辱為下賤。

顧注:受辱是不光榮的。

馮注:為下,是打倒在下。

得之若驚,(注)河注:得寵榮驚者,處高位如臨深危也,貴不敢驕,富不敢奢。

馮注:得之,謂得寵,為上,為得意。

高亨說:人們得寵怕失去得寵,總是驚恐。

顧注:患得患失。自尋煩惱。

失之若驚,(注)河注:失者,失寵處辱也。驚者,恐禍重來也。是謂寵辱若驚。解上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馮注:失之,謂失寵,受辱為下,為失意。

何謂貴大患若身?(注)河注:復(fù)還自問,何故畏大患至身。吾所以有大患者。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注)河注:有身憂者勤勞念其饑寒,觸情從欲則于禍患也。

顧注:我所以有寵辱觀念在于有身體的存在。

及吾無身,吾何有患。(注)河注:使吾沒有身體得道自然,輕舉升云,出入無間與道通神,當(dāng)有何患。

馮注:及,若如果。無身,不顧自身,謂無我。

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注)河注:言人君貴其身而賤人,欲為天下主者,則可寄立,不可以久也。

馮注:貴字頓,以身為天下,把一身獻(xiàn)給天下。若可寄天下,你可寄以天下重任。

高亨注:用盡自身的力量以為天下人。

顧注:以珍重自己生命的態(tài)度去為天下,你才可以將天下寄與他去治理。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注)河注:言人君能愛其身,非為己也,乃欲為萬民之父母。以此得為天下者,乃可以托其身于萬民之上,長無咎也。

馮注:患得患失所以吃驚。以身為天下,不顧自身,不患得失,群眾方愛戴不已,所以能貴愛其身。如此,又何驚之有。

顧注:以熱愛自己的生命的態(tài)度去為天下,你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給他去管理。

譯文:得到寵幸和受到羞辱,就感到驚慌,將寵辱觀念看得象生命一

樣重要。什么叫做得寵辱呢?寵為上等,辱是下賤,人們得寵幸和受

到羞辱,總是感到驚慌,因為怕得到的寵會失去愛的羞辱再會來,這

是因為人們自顧自身,把寵辱觀念看得太重要,總是患得患失所造成

的,如果拋開自身觀念,還有什么寵辱呢?把一切獻(xiàn)給天下的人,你

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愛人民象愛自身的人你才可以把天下交給他去

管理。

按:私念是寵辱觀念的根源,一個人患得患失,時常就會感到驚恐。

只有拋開私念把天下的事看得如自身一樣重要的人才可以交給他管

理天下。

贊玄第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注)河注:無色為夷。言 無彩色,不可得視而見之。

高亨注:夷,滅也,是無形的形容詞。

劉注:夷,無色。道沒有形象,看也看不見,所以叫做夷。

顧注:夷,沒有顏色。

聽之不見曰希。(注)河注:無聲曰希,言一無聲音,不可得聽而聞之。

高亨注:希,靜也。希是無聲的形容詞。

劉注:希聲,寂無聲響。道無有聲音,聽也聽不到,所以叫做希。

顧注:聽不到聲音。

博之不得曰微。(注)河注:無形曰微。言一無形體,不可博持而得之。高亨注:博,漢帛書甲乙兩本均作   。“說文”  ,扶也。一曰摹也。按博也當(dāng)撫摹。微,無也。微是無體的形容詞。

劉注:微,微小,太極虛妙。無形。道無有形狀,不可執(zhí)持,所以叫做微。

顧注:摸不著叫做無形無象。博,觸摸,微,無形無象。

此三者不可致詰,(注)河注:三者,謂夷、希、微也。不可致詰者,夫無色,無聲,無形,口不能言,書不能傳,當(dāng)受之以靜,求之以神,不可問詰而得之也。

高亨注:致,猶推也。詰,問也。

劉注:致詰:致,極盡,詰問,查究。此處指不能窮致其極,而問其皆妙。

張注:致詰:窮究,此言不可窮究,不可思議。顧注:詰,盤問。

故混合為一。(注)河注:混合也。故合于三者名之為一。

高亨注:一,指道。

劉注:指夷、希、微,理可分,道不可分。三者的形象無法查究,而其道又混沌一體的。

馮引范應(yīng)元說:道無色,視之不見,故名曰夷。道無聲,聽之不可聞,故名曰希。道無形,博之不可得,故名曰微。此三者不可推致而詰問之,故合而為一。一即道。

其上不  ,(注)河注:言一在天上不  ,光明。

劉注:  ,明,光明,清晰。

高亨注:其代表一,即代表道。其上,即在道以前,不  混  不清。

其下不昧。(注)河注:言一在天下,不昧。昧,有所暗冥。

劉注:昧,暗,昏暗。不清楚。引申為隱藏不明。高亨注:其下,指道生天地以后。昧,暗也。

馮引馮友瀾說:其上不  ,是說從道往上推,還就是混沌一氣,混混沌沌,所以說不  ,其下不昧,是說從道往下推,就是天地萬物這些有名的東西,清清楚楚,所以說不昧,上指一之前輩。  顯明,清楚,不  ,不清楚。下,指一之后代,昧,暗昧,模糊。不昧,不模糊,宇宙萬物的原始,自今不可窮極。所以說是不  。無一生有名即道一,名即隨之,名則有別,所以說是不昧。

繩繩不可名,(注)河注:繩繩者,動行無窮極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黃白黑別,非一聲也,不可以言宮商角徵羽聽,非一形也,不可以長短大小度之也。

高亨注:繩繩漢帛書甲本作    ,乙本作尋尋。繩尋古時通用。

王弼注:繩繩,行動無窮極也。即運(yùn)動不息的形容詞。

劉注:繩:無涯際貌綿延連續(xù),意指連續(xù)不斷,天地沒有形式,萬物沒有先兆,空空洞洞,無處不是真的奧理,無處不是真的大道。似乎有物,但又無物,形容紛紜不絕。

馮注:宇宙萬物,綿延不絕,層次無窮,不可能用一個名字去叫它。

顧注:繩繩,形容渺渺茫茫綿延不絕。

復(fù)歸于無物。(注)河注:物,物質(zhì)也。復(fù),當(dāng)歸之于無質(zhì)。

馮注:復(fù)歸于無物,猶言復(fù)歸于一。但它終究要復(fù)歸于道,復(fù)歸其根。

劉注:復(fù)歸,意思在于說明又回歸到它的原狀,即無形,無象,無聲,渾然一體。無物這里指感官無法察覺,沒有任何形象的道。

顧注:還原于不見物體的狀態(tài)。復(fù)歸,還原,無物,指不具任何形象的實體,而不是一物所有。無是相對于我們感官來說的,任何感官都不能知覺道。所以用“無”來形容它的不可見。

是謂無狀之狀,(注)河注:言一無形狀,而能為萬物作形狀也。

馮注:道雖無狀無象卻實際存在著。

王注:欲言無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無物之象,(注)河注:一無物質(zhì),而為萬物沒形象也。

是謂惚恍。(注)河注:一惚惚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見之也。

劉注:惚恍,意指微妙莫測若有若無,閃爍不定。高注:惚恍:似有似無也。

馮注:惚恍,微妙莫測。引范應(yīng)元說:道不可以有無言是謂惚恍。惚則于無非無,恍則于有非有也。蔣錫昌說:謂道若存若亡,恍惚不定也。

還之不見其首,(注)河注:一無端末,不可預(yù)待也,除情去欲,一自歸之也。

馮引嚴(yán)復(fù)說:見首尾,必有窮之物,道于宇宙,無窮者也,何由見之?宇宙的物質(zhì),無限循環(huán),無始無終,故還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隨之不見其后,(注)河注:言一無形跡,不可得而見。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注)河注:圣人執(zhí)守古道,生一御物,知今當(dāng)有一也。

高亨注:御“說文”使馬也,此御字即使用,利用。

馮說:執(zhí)古之道猶言執(zhí)古之無。蔣錫昌說:有為老子特創(chuàng)名詞,常與無對用,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謂執(zhí)古無名之道,以治今有名之事也。御,治,統(tǒng)率,有,指形的物。

顧注:憑籍著早已存在的道來駕權(quán)現(xiàn)在的具體事物。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注)河注: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謂知道剛紀(jì)。

馮注:古始:天初的本原。紀(jì),理,道紀(jì),道的規(guī)律。

劉注:古始宇宙的開始,道的端始。指大道在天帝之先。道紀(jì),綱紀(jì),指道為天地萬物的綱紀(jì),亦可理解為道的規(guī)律。

譯文:看也看不見的叫夷,聽也聽不見的叫希,摸也摸不著的叫微。

這三個方面是不能徹底的區(qū)分的,它是混合為一體的不可分割,無從

追究。這是道。在道生成前是模糊不清的沒人能明白,道生成之后,

明白而不暗昧。它綿延不絕,不可定名,又歸回到無物的原始狀態(tài),

種無色,無聲,無形體的物質(zhì),恍恍惚惚,這種無有形態(tài)的形態(tài)沒有

跡象的跡象,微妙莫測。道在它的前面看不見它的首腦,跟隨它的后

邊又見不到它的末端。如果能掌握住古來就有的道,來駕權(quán)現(xiàn)在的有

形事物就算認(rèn)識了太初的本來面目,這就稱得上了解了道的規(guī)律。

按:道是看不見,聽不著,摸不到的沒有形態(tài)的,但又確實存在的實

體。它恍恍惚惚,而又連綿不絕,掌握了它的規(guī)律就可以指揮現(xiàn)在所

有的一切事物。

顯德第十五

古之善為士者,(注)河注:謂得道之君。

高亨注:士,指深通道家之學(xué)的知識分子。

馮引李少波說:古時有學(xué)識的人,善于研究人體生命,自然界的變化和人與自然相關(guān)的規(guī)律,把這個規(guī)律叫作道。

劉注:指懂得道的人,或體道之士,或修德行道的人。

顧注:士:通曉理解道的人。

微妙玄通,(注)河注:玄,天也。言其志節(jié)玄妙,精與天通也。

馮注:他們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的經(jīng)驗和知識是細(xì)致,深遠(yuǎn)而通達(dá),深刻到一般人所不認(rèn)識。

劉注:最微妙最奧妙,最深遠(yuǎn)最通達(dá)。

顧注:玄通,幽玄達(dá)。

深不可識。(注)河注:道德深遠(yuǎn),不可識知。內(nèi)視若盲,反聽若聾,莫知所長。

鄧說:深刻到一般人難以理解。

張說:深不可測,莫知底蘊(yùn)。

夫唯不可識,故強(qiáng)為之容。(注)河注:舉事輒加重慎與。

劉注:強(qiáng),勉強(qiáng),容,形容,描繪。正因為有道的人士極深遠(yuǎn),難以認(rèn)識,只好勉強(qiáng)地對他加以形容。

馮注:強(qiáng)為之,容,猶云強(qiáng)為了狀,道不可理解,故多方面設(shè)喻,勉為描述。

豫兮若冬涉川,(注)河注:川,心難亡也。

高亨說:豫與下文猶二獸名,性多疑畏,以喻人之臨事,遲疑不決,顧慮多端。

馮注:若冬涉川,喻如臨深履薄,不敢掉以輕心。道是要求精神專一。

顧注:豫原是獸的名稱,性好疑慮,引申為遲疑慎重。

劉注:豫,獸名,此處引申為徘徊不前,遲疑觀望。若冬涉川,像冬天,涉是江河,戰(zhàn)戰(zhàn)兢兢,形容小心翼翼。

猶兮畏四鄰,(注)河注:其進(jìn)退猶猶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鄰知之也。

高亨注:四鄰未必可畏。四當(dāng)作亞,形似而誤。亞讀惡。惡鄰,兇惡的鄰人。

馮引范應(yīng)元說:此形容善為上者,循理應(yīng)物,富于始而不躁進(jìn)也。應(yīng)物既已,而尚若畏四鄰,蓋謹(jǐn)于終而常不放肆也。由于為雙聲字,形容遲疑模樣。蔣錫昌說:行導(dǎo)引術(shù),須擇清靜環(huán)境,力避干擾,其再三慮,有如畏鄰過圍攻。

劉注:不敢忘動畏懼四周。

顧注:形容不敢妄動,怕四鄰挑釁尋事。因而小心謹(jǐn)慎。

儼兮其若容;(注)河注:如客畏主人,儼然無所造作也。

馮注:儼,恭敬,嚴(yán)肅。作客必須注意身心端正,氣息從容,和悅嚴(yán)肅,乃為一座所尊敬。行導(dǎo)引術(shù),必須調(diào)身調(diào)息乃能引領(lǐng)真氣暢通無阻。若客喻三調(diào)的要求。(若容,有的本為若客。)

劉注:形容有道的人,舉止莊重,敦厚虛靜,好象自己是賓客似的。

渙兮其若冰之將釋,(注)河注:渙者,解散。釋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虛。

馮引蔣錫昌說:此句與上句想對而言,謂圣人外雖儼敬如客,而內(nèi)則一團(tuán)和氣,隨機(jī)舒散,無復(fù)凝滯,渙然如冰之隨時消化,毫無跡象可見也。李少波說:坐功到一定程度,經(jīng)絡(luò)疏通氣血流暢全身關(guān)節(jié),尤其兩肩和兩膝部感到流動疏脫,象春水將融那樣松利舒適的味道。

劉注:渙,散也,意指不留滯不貪不染。

顧注:渙,活潑灑脫,瀟灑自如。

高亨注:渙,流散也。釋,解也。河冰解開反塊,則順?biāo)?,比喻人順?yīng)湖流的推移而不固執(zhí)。

敦兮其若樸,(注)河注:敦者,質(zhì)厚,樸者形為分。內(nèi)守精神,外無文彩。

高亨注:敦,純厚天真。樸“說文”木素也。即木的本來體態(tài),未加削砍雕琢。

馮注:敦,淳厚,引李少波說:退一步得到了忘我的程度,對全身失去分別的感覺似無意識活動。身心處于氣功境界,各種因緣雜念皆不能攀。忘我無緣。其淳厚質(zhì)樸之狀,有似本色的木材。

曠兮其若谷,(注)河注:曠者寬大。谷者空虛。不有德功名,無所不包也。

馮注:曠作廣。導(dǎo)引之術(shù)別深淺“曠兮”是喻氣功最佳境界。李少波說:在內(nèi)呼吸旺盛時,皮膚毛竅都呼吸而呼吸,全身里外無處不隨呼吸活動,并且這些活動都是一致的,就象泥沙在江河里翻滾著。既是清楚的細(xì)小個體,但又沒辦法分開。坐到無物無我的境界,但覺得有那么一種空曠而界遠(yuǎn)的樣子,象是一個深山幽谷。引導(dǎo)術(shù)進(jìn)入最佳境界時,氣機(jī)呈現(xiàn)飛躍的狀態(tài),即竅位豁然洞開,猶如空曠山谷。此種效應(yīng),惟堅持者有所感。

顧注:空曠廣闊,象深山的幽谷一樣無所不容。

渾兮其若濁。(注)河注:渾者,守本真,濁者,不照然。與眾合同,不自專也。

高亨注:濁,水濁,混,渾二字可通。馮注:混,和雜無別。若濁,喻混同無可分別。顧注:渾樸純厚,獨(dú)如濁水之未清。劉注:形容渾沌虛無的樣子。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注)河注:孰,誰也。誰能知水只濁止而靜之,徐徐自清也。

馮引吳澄說:濁者,動之時也,繼之以靜,則徐徐而清矣。陳柱說:濁者而能清,安者而能生,在乎靜之動之,使其徐而不疾,漸而不驟,順其自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孰誰言其難能。李少波說:誰能在這種內(nèi)呼吸旺盛的情況下,靜止以待,內(nèi)呼吸越加旺盛,各組織細(xì)胞氣機(jī)通透良好,那種全身活動的現(xiàn)象慢慢的都感覺不到了,就好象濁流澄清了一樣。又說誰能在極度安靜的情況下持久地坐下去,丹田里的真氣就會慢慢地充集增長活動起來,這就是靜極生動。馮說:養(yǎng)生之道如此,治國之道亦復(fù)如此。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注)河注:誰能安靜以久,徐徐以長生也。劉注:誰能夠在安定中變動起來,慢慢地活動。

保此道,不欲盈。(注)河注: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

馮注:此道,指徐清徐生之道。道不可極,保持此道的人,不敢自滿。

劉注:不欲盈:不求自滿,不愿自滿足。

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注)河注:夫為不盈滿之人,能守蔽不為新成。蔽者,匿光榮也。新成者,貴功名。

高亨,敝,破也。此句是說,破敗轉(zhuǎn)化為成功。馮引李少波說:正因為他不自滿,才能持之以恒,努力鉆研,使丹田力量不斷增長,貫通督脈,后先復(fù)返先天,由衰迫狀,使衰退了的身體恢復(fù)健康。若得不老,還精補(bǔ)腦,正是蔽而新成的生理機(jī)制。

譯文:古時候,得道的高人,在運(yùn)用道的實踐中獲得的經(jīng)驗如知識深

遠(yuǎn)微妙而通達(dá),深不可測。正因為他們高深莫測難以認(rèn)識真貌,只能

勉強(qiáng)加以形容。他們處事如臨履冰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翼翼,不敢妄動生

怕四鄰挑釁生事,嚴(yán)肅的象作客一樣,氣息從容,乃為一座所尊敬。

而內(nèi)心一團(tuán)和氣,象水隨時消融。順應(yīng)潮流而不固執(zhí),沌厚而質(zhì)樸,

沒有任何造作,總是顯現(xiàn)出本來素質(zhì)。胸懷寬曠的象深山幽谷一樣無

所不包。渾沌虛無象濁水一樣不清,但他能慢慢地有濁變清,在極度

安靜的情況下慢慢地活動起來。永不欲求滿足,正因為如此才能持之

以恒,達(dá)到最高境界。

按:本章形象地介紹了得道高人所具備的謹(jǐn)慎,嚴(yán)肅,從容,淳樸,

胸懷礦光,渾厚,沉靜,飄逸等高尚品德。只有具備以上品德才能達(dá)

到人格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

歸根第十六

致虛極,(注)河注:得道之人,指情去欲,五內(nèi)情靜,至于虛極。高亨注:虛,空虛無欲。

馮注:致,至,達(dá)成。虛,心中空虛無物,虛極,最大限度地屏除外界刺激的反應(yīng),屏除一切雜念,使處于完全無意識狀態(tài)。

顧注:達(dá)到空虛無物的極點,虛,形容心靈原本是空明的狀況。

劉注:真空無象為虛。形容心靈空明的境界不帶任何成見。

守靜篤,萬物并作。(注)河注:守清靜。作,萬物并生也。

高亨注:靜,無為。篤,堅定。

馮注:心目內(nèi)視,不使有一絲一毫之累,涵養(yǎng)于非有非無之中,外無所見,內(nèi)無所思,凝神內(nèi)守,是謂守靜,謂高度入靜,高度保持意識的清靜。玩物并作,萬物竟相生長。劉注:守,保持專一不二為守。靜寂然不動為靜。形容無有心機(jī)的境地。消除欲后安靜的狀態(tài)。致虛是天道,守靜是地道。

顧注:外無所見,內(nèi)無所思,凝神內(nèi)守,是謂守靜。篤,正一意,堅定不移。

吾以觀復(fù)。(注)河注:言,吾以觀見萬物無不皆歸其本也。

高亨注:復(fù),回復(fù)。

馮注:復(fù)往來也。往來謂往而復(fù)來。徹底排除雜念,保持絕對清靜,務(wù)使心若明鏡照見一切,雖萬物并作,也能憑此虛靜功夫,看出它們的循環(huán)往復(fù)。(人能處于虛空的無意識狀態(tài),宇宙中一切信息傳導(dǎo)無不可以感知,故可以觀其復(fù)。)

劉注:觀復(fù):觀,觀察,觀看。復(fù),返還,往復(fù)循環(huán)。就是復(fù)命歸根,萬物的始末,陰陽的消長,觀復(fù)就是觀察到周而復(fù)始的自然規(guī)律。

顧注:靜觀萬物循環(huán)往復(fù)。

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注)河注:蕓蕓者華葉盛也。萬物無不枯落,各復(fù)還其根,而久生也。

高亨注:物主要是指人。蕓蕓,眾多。根,根本,指人類原有的德行。

馮注:蕓蕓,復(fù)雜眾多。歸根,返本,各返其所始也。

劉注:歸根,就是回歸本原,返回自然的來往,恢復(fù)事物本來的屬性。

顧注:蕓蕓紛雜茂盛。歸根,回歸到本原狀態(tài)。

歸根曰靜,是謂復(fù)命。(注)河注:靜為根也,根,安靜柔弱,謙卑處下,故不復(fù)死也。言安靜者復(fù)還性命使不死也。高亨注:靜,不爭,不亂。命天所賦予的本性,即自然所賦予的天命。

馮注:清靜乃能認(rèn)識根源而返本,能認(rèn)識根源而返本,才能說得上是靜。復(fù)命,回復(fù)本性,恢復(fù)天賦本然。

劉注:復(fù)命,復(fù)歸本性,這里指回歸到虛靜的本性。歸根就是歸虛靜,歸虛靜,萬物就都復(fù)于命。命是太極在萬物上流行。萬物的歸根,是萬物的靜,萬物不靜,就不能復(fù)命。

顧注:復(fù)命,復(fù)歸本性,順乎自然。張注:萬物得先天叫命,后天于人叫性。復(fù)命即言恢復(fù)自然本性。

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注)河注:復(fù)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能知道之所常行則為明。

高亨注:常,永恒法則。馮注:常,道永恒的規(guī)律。“韓非子解老篇”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謂常。唯夫與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為常。

劉注:常,指一切事物運(yùn)動變化而不變的規(guī)律,也是人行動的依據(jù)。

顧注:常,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明,高明睿知,認(rèn)識和了解了萬物運(yùn)動變化依循的規(guī)律叫做明。

張注:常,指自然法則也就是道。

不知常,妄作兇。(注)河注: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詐,則失神明故兇也。

馮注:妄作,輕舉妄動。

劉注:不了解一切事物運(yùn)動變化規(guī)律而輕舉妄動縱欲無度,就遭到災(zāi)禍。

顧注:輕舉妄動就會出亂子。

知常容,(注)河注:能知道之所行,去情忘欲,無所不包容也。

高亨:容,讀作庸“說文”庸,用也。容通也,圣也,知常容謂知常為圣通。

王注:無所不包通也,謂深通一切。

劉注:寬容,包容,容納。

容乃公,(注)河注:無所不包容,則公正無私,眾邪莫當(dāng)。

馮引王注:公,公正,公允。

顧注:公平無私。

公乃王,(注)(有的本作公乃全)河注:公正無私,可為天下王,治身正則形一,神明千萬,共湊其躬也。

馮引王注:蕩然公平則乃至于無所不周普。則乃至于同乎天也。無所不周普是無處不到,謂全而周到,沒有空間界限。

王乃天,(注)河注:能王,德合神明,乃與天通。

劉注:天,指自然的天,即自然。

顧注:順乎自然。

天乃道,道乃久。(注)河注:德與天通,則與道合同也。與道合同乃能長久。

馮引陳柱說:道者,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久,謂沒有時間界限。顧注:順乎自然,合乎道。

沒身不殆。(注)河注: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同備,道德弘遠(yuǎn),無殃無咎,乃與天地俱沒,不危殆也。

劉注:不殆,沒有危險。

張注:殆,死亡,此言直至老死,終身沒有危險。馮注:萬物在其運(yùn)動發(fā)展中,復(fù)歸于始,復(fù)歸于無,又由無復(fù)歸于生,復(fù)于他物之有,這是萬物變化,自然發(fā)展的永恒歷程。物質(zhì)不滅,正是由于大自然的循環(huán)往復(fù)生生不息。人們虛心觀察萬物的循環(huán)往復(fù)變化便可從中找出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行動方向,所以不殆。

譯文:得道之人要使自己心空虛無物屏除一切雜念,使心處于無意識

狀態(tài)。作到心目內(nèi)視,外無所見,內(nèi)無所思,凝神內(nèi)守,高度入靜,

務(wù)使心若明鏡,照見一切,雖然萬物并作也能憑借虛靜功夫,看出它

們的循環(huán)往復(fù)的自然規(guī)律??吹绞|蕓眾生返本歸根的本來狀態(tài)。萬物

回歸于先天賦于萬物的本性,也就是達(dá)到虛靜才能復(fù)命,恢復(fù)到它的

自然本性。這就是萬物運(yùn)動變化而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也就是道。不了

解一切事物運(yùn)動變化規(guī)律而輕舉妄動就會招來禍端。知道了,道的高

深奧妙規(guī)律,去情忘欲,公正無私,就會受到天下人的擁戴,就可以

得到天下,德與天通與道同,就永久立于不敗之地,永遠(yuǎn)也不會有災(zāi)

難降臨。

按:得道需要空虛無欲,致虛寧靜,外物所見,內(nèi)無所思,順應(yīng)萬物循環(huán)往復(fù)運(yùn)動變化的規(guī)律,不造作,不妄為蕩然公平,與天通與道同,就會終身安然無恙。

淳風(fēng)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注)河注:太上,謂太古無名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質(zhì)樸也。

高亨注:上,君也,下,民也,百姓。

馮注:太上,最高明的統(tǒng)治者。下知有之,民眾只知道有他。引王注:大人在上,居無為之爭,  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故下知有之而已,言從上也。

劉注:太上,最高至上的第一等的,這里意指最好的時代,或最好的政治制度。下知有之(下改作不字)意思指人民不知道有統(tǒng)治者的存在。

顧注:太上,最好至上,指最好的統(tǒng)治方式。

張注:太上,至高無上,上古最好的君主。下,指黎民百姓。

其次,親之譽(yù)之。(注)河注:其德可見,恩惠可稱,故親愛而譽(yù)。馮引王注:不能以無為居事,不言為教,立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泰卦
《泰》
(北宋)程頤《周易程氏傳》|第十一卦_泰卦
《易經(jīng)》彖傳全文
易傳/ 孔子《文言傳》
17-周易辨錄-明-楊爵> 4-周易辯録卷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