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
甄氏(公元182-221年),名字不詳(一說為宓),后稱甄姬,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人。上蔡令甄逸之女,漢太保甄邯之后,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生于漢光和五年(182年)十二月,三歲失父。相者劉良為其看相后,說:"此女乃貴不可言!"九歲便喜詩書,博聞強(qiáng)記。但當(dāng)時的習(xí)俗,女孩子并沒有平等的學(xué)習(xí)條件,她只能常常趁哥哥不在時,用他們的筆硯寫字。哥哥取笑她說:"汝當(dāng)習(xí)女工,用書為學(xué),當(dāng)作女博士邪?"她回答說:"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xué)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
后來天下大亂,兵連禍結(jié),百姓饑饉,人們紛紛賣掉金銀珠寶,當(dāng)時甄家大有儲谷,便趁機(jī)用糧食買來許多珠寶。甄氏時年十馀歲,對母親說:"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不如以谷物賑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于是就按著她的意見,將家里的余糧分發(fā)給了鄉(xiāng)鄰。
甄氏的才學(xué)識見頗為不凡,再加美貌異于常人,理所當(dāng)然地成了王孫公子的追慕對象。當(dāng)時冀州一帶最有實力的諸侯袁紹,便為其中子袁熙聘娶了甄氏為妻。建安三年,袁熙為幽州刺史,而甄氏則留在鄴城奉養(yǎng)婆婆劉氏。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鄴城。曹丕率先進(jìn)入袁府,見有婦人披發(fā)垢面,躲在袁紹夫人劉氏的身后哭泣,曹丕上前詢問,劉氏說是袁熙的妻子。曹丕挽起她的發(fā)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劉氏看此情景,對甄氏說:"無憂死矣!"曹丕竟納之為夫人,而甚見寵愛。第三年,生了曹叡。
曹丕稱帝后,甄氏被冊封為皇后。
都說娥眉善妒,而甄氏不但全無嫉妒之心,還常常勸曹丕多納美女,說:"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眾多,乃獲斯祚耳。所愿廣求淑媛,以豐繼嗣。"曹丕心里美滋滋的,其言甚善,簡直就是男人的福音?。∮羞@樣心態(tài)的女人做老婆,夫復(fù)何求。
甄后對待婆婆也十分有孝心,卞夫人稱之為:"此真孝婦也!"
但就是這樣品德出眾,賢明有禮的人,久處深宮,也有漸漸失寵的時候。沒有了制約,哪個男人不想閱盡天下美色。曹丕稱帝之后,廣納后宮,禪位的漢獻(xiàn)帝劉協(xié)為了討好他,又把兩個女兒送入宮中。另有郭貴嬪和李貴人、陰貴人同時得寵,甄后日漸失意,又受人讒毀,不久被賜死,嗚呼哀哉!
甄氏臨終作詩《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dú)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jié)傷心脾。念君??啾挂共荒苊隆?/strong>
莫以賢豪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fù)何苦,入亦復(fù)何愁。
邊地多悲風(fēng),樹木何翛翛!從君致獨(dú)樂,延年壽千秋。
甄氏死后第二年,《洛神賦》橫空出世。
作者"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宋玉在《高唐賦》中記:楚"先王"游高唐,夢巫山神女,愿薦枕席,王因幸之,朝云暮雨,何其快哉。
正所謂"春夢了無痕",曹植夢中與宓妃遇于洛水,驚鴻一瞥,恍若出世。
據(jù)說當(dāng)初為了得到甄氏,曹丕與曹植兄弟有過激烈的爭執(zhí),這也為曹丕篡漢稱帝后,處處打壓曹植埋下了伏筆。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與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丕同母弟。生前曾為陳王,謚號"思",故又稱陳思王。
曹植可謂建安文學(xué)第一人物,自幼聰慧,年十歲馀,能誦讀詩文辭賦數(shù)十萬言,"言出為論,下筆成章"。后來南朝宋時的謝靈運(yùn),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卻獨(dú)對曹植由衷崇拜,曾在飲酒時自嘆:"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dú)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這就是成語"才高八斗"的出處。
《世說新語·文學(xué)》記載:文帝曹丕曾令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曹植應(yīng)聲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甄氏死后的某一天,曹丕不懷好意地把她用過的一個玉縷金帶枕出示給曹植看,勾起他無限的感傷。
曹丕還留曹植宴飲,故意把玉縷金帶枕送給了他。曹植悵然而返。
不覺又來到了洛水之上,甄氏的靈魂過來與曹植相會,說:"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于五官中郞將(曹丕),今與君王。"并派人獻(xiàn)寶珠給曹植,曹植也將玉佩回贈給她。
回到被貶的封地鄄城,深感君臣難處,頗有懷才不遇之感。政治上難以施展,佳人亦難再得。
回憶此次洛水相會,悲欣交集,因作《感甄賦》。
后來,侄子曹叡繼承皇位,看到此賦,為避母親甄氏之諱,改名為《洛神賦》。
才高八斗的曹植政治上無所建樹,郁郁而終,卻因在詩詞歌賦等文學(xué)上的成就而名耀千古。甄氏在文學(xué)上的成績幾被淹沒,卻因《洛神賦》讓人記住了她"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絕世之美。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
顧愷之(348年—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杜甫曾有詩句:何年顧虎頭,滿壁畫滄洲),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父親顧悅之,歷任揚(yáng)州別駕,尚書左丞。
顧愷之曾為大司馬桓溫參軍,甚見親昵?;笢厮篮螅譃榍G州刺史殷仲堪參軍,也深受眷顧。
顧愷之博學(xué)有才氣,長于詩賦,善于丹青,妙于圖寫。性格詼諧幽默,人多愿與其交游。世人稱之"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曾經(jīng)喜歡一鄰家女,數(shù)挑之而不從。于是就把她的樣貌畫在墻壁上,以棘針釘其心,鄰女因此患心痛病。顧愷之因致其情,聲稱他有解法,需如此如此。鄰女順從了他,他就暗地里把棘針去掉,女子病也就好了。
顧愷之每次吃甘蔗,總是從末梢開始,一點一點吃到根部。別人都以為他很怪,他卻說這叫"漸入佳境"。
有一次,桓玄持一柳葉對他說:"這是蟬用以藏身的葉子,人若拿去遮蔽自己,也不會被人看到。"顧愷之大喜,拿起柳葉遮住自己,桓玄就裝作看不到他,他就信以為真,對之非常珍愛。
顧愷之畫作甚多,但因年代久遠(yuǎn),并無其真跡留存下來。后世流傳的皆為摹本,主要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斫琴圖》等,另有畫論著作《魏晉勝流畫贊》、《畫云臺山記》、《論畫》,其理論對中國畫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
其中流傳最廣,名氣最大的作品,無疑是《洛神賦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洛神賦圖》是顧愷之讀曹植名篇《洛神賦》有感而作,情感豐沛,筆法凝練,意韻生動,畫面連續(xù),故事完整。采用卷軸接紙的形式,得以讓畫面不斷延伸,給觀者強(qiáng)烈的震撼。該作品開創(chuàng)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長卷的先河,被譽(yù)為"中國繪畫始祖"。
原作已佚,現(xiàn)在傳世的作品據(jù)研究,多為宋人摹本。
其中故宮博物院藏《洛神賦圖》卷,絹本,設(shè)色,縱27.1厘米,橫572.8厘米。引首有清高宗弘歷行書"妙入毫巔",卷后有元趙孟頫行書《洛神賦》、李衎、虞集、明沈度、吳寬詩跋,又有乾隆詩題。鈐"明昌"、"御府寶繪"、"群玉中秘"、"明昌御鑒"及清內(nèi)府乾隆、嘉慶、宣統(tǒng)諸藏印。
弘歷行書"妙入毫巔"
乾隆御筆
李衎題跋
虞集題跋
吳寬題跋
趙孟頫(音fǔ)(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水精宮道人,元代畫家、書法家,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宋太祖子秦王趙德芳之后。十四歲時以父蔭補(bǔ)官,試中吏部銓法,調(diào)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居家自力于學(xué)。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得趙孟頫。遂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讀學(xué)士、榮祿大夫等職。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滿天下"。死后贈魏國公,謚號"文敏"。
趙孟頫一生,寫過多個版本的《洛神賦》:1297年44歲時,為學(xué)生張淵書《洛神賦》;1299年46歲見到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寫的《洛神賦》;1300年47歲的他為盛逸民書寫《洛神賦》。
再就是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八月五日,妻子去逝后所寫的《洛神賦》。時年趙孟頫六十六歲,五十八歲的愛妻管道昇剛于五月十日病逝不久。二人伉儷情深,相濡以沫三十年。
中年時,趙孟頫一度想要納妾,管道昇不哭不鬧,只是給夫君寫了一首詞《我儂詞》“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diào)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壁w孟頫看后,大為感動,打消了納妾的想法,夫妻恩愛如初。
愛妻的離去,讓趙孟頫極度低落。懷著對妻子的無限思念和悲痛,感受著曹植與洛神的纏綿和無奈,體會著顧愷之的凝重和高古,以人書俱老的狀態(tài),寫下與前兩者同樣不朽的作品《洛神賦》。
附:趙孟頫書《洛神賦》并序及釋文
洛神賦并序——曹子建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jì)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jīng)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
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于巖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愿聞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
飄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遠(yuǎn)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yīng)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
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yuǎn)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愿誠素之先達(dá),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xí)禮而明詩??弓偒熞院?/p>
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zhí)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沓,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dú)處。揚(yáng)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jìn)止難期,若往若還。轉(zhuǎn)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風(fēng),川后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
齊首,載云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wèi)。
于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lǐng),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dāng)??沽_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xiāng)。無微情以效愛兮,獻(xiàn)江南之明珰。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
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fù)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延祐六年八月五日,吳興趙孟頫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