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偷錢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一頓批評。他們希望用嚴厲的態(tài)度,告誡孩子不可以做同樣的事情。但是事實上這種教育方式,會傷害孩子的內心,下面兩個案例就清晰地向大家展示了,不同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丁丁是一個10歲的孩子,雖然他的家中不算貧窮,但是他的媽媽對錢過于看重,使得他每周的零花錢少之又少。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他看到其他朋友每天都能有零花錢來買零食,他便很羨慕別人。一次他們的小團體準備聚餐,但是聚餐需要的錢,是遠遠超過了他一周的零花錢的。
為了得到這個零花錢,他便趁媽媽不注意,偷偷地將錢從媽媽的錢包中取了出來。不料正巧被媽媽撞了個正著,媽媽便大聲對他責罵,還把他一頓暴打。打完他之后,媽媽甚至將這件事告訴了街坊鄰居,讓丁丁在這里生活一直抬不起頭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社會上認識了在外打工的少年,他便不再上學,長期與人混跡街頭
而小樂的媽媽卻并不是這樣做的。雖然小樂也是想要零花錢,但是怕媽媽罵他,他便偷偷從媽媽的包中拿走了錢去買玩具。媽媽發(fā)現錢包中少了錢便詢問他:“媽媽原本要帶小樂一起去蛋糕店買蛋糕的,但是現在媽媽的錢包里少了50元,你能幫媽媽找找嗎?”小樂聽到媽媽這樣講,便承認是自己想要買玩具偷拿了。
媽媽肯定了小樂的誠實態(tài)度,但是也教育孩子不應該偷偷拿她的錢,并告訴小樂,如果有需要一定要提前和媽媽講。同時,從這次事件中小樂的媽媽發(fā)現,要給孩子養(yǎng)成理財的意識,不然每次的零花錢,都會被小樂一次性的花光。從這以后,她便開始教授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錢。而隨著小樂的年紀增長,他不但在生活上更有條理,在學習上他也能夠更加自律。
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往往他們的目的都是單純的,并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怎樣的影響。所以一旦孩子做錯事情時,家長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紀問題,因為很多年紀小的孩子都沒有建立完整的是非觀念,這些孩子在做錯事情的時候,并不知道他們所犯的錯誤有失道德標準。
想要像小樂的媽媽一樣,培養(yǎng)出優(yōu)秀、自律的孩子,那么一定要注意讓孩子養(yǎng)成理財的習慣。理財并非是節(jié)省錢財,而是教會孩子合理地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當自己手中的資金足夠使用時,余下的資金便可以存儲起來,以備不時之需。現在很多幼兒園和小學都會在校內定期開辦跳蚤市場,在這里小朋友既可以將自己的玩具拿出來售賣,還可以用自己之前存儲的錢去買喜歡的玩具。這也是很多學校教育孩子理財觀念的一種方式。
想要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不但要為他們提供適當的物質生活,培養(yǎng)他們優(yōu)秀的觀念也是很重要的,家長需注意這一點。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yè)培訓師,多平臺原創(chuàng)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yī)師,藥師,營養(yǎng)師,心理咨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咨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