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關(guān)于興趣班的文章,《月薪3萬,差一點沒撐住兒子的40天暑假》。
大概是因為真實吧,這篇文字戳中了不少人。
在各家自媒體平臺上,留言已經(jīng)超過了3000條。很多人都來吐槽自家孩子上興趣班的經(jīng)歷。
這些吐槽也許零碎,還有錯別字,但它們來自生活,熱氣騰騰,真實存在。
從那3000多條吐槽里,我看到了中國父母的生活壓力,為孩子傾其所有的苦心,對孩子能否成材的焦慮。
那是最真實的雞娃生活。
一、興趣班這件事,到底多費錢?
中國父母,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小學之后,迎面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
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
有很多人在生孩子之前,都會信誓旦旦的說:我只要孩子快樂長大就好,絕對不會給他報這個學那個,完全沒有必要。
但事實是,從3000多條留言里看,絕大部分家長的回答都是:要。他們普遍的心態(tài)就是:只要孩子想學,砸鍋賣鐵也愿意。
真要問他們“為什么報,為什么學”,他們的回答也大多是:身邊人都學了,你不學不行。環(huán)境的裹挾,身不由己。
網(wǎng)友“錢錢錢錢大姐”家兩個孩子,大的高一,小的剛上幼兒園,大的補課4門,沒時間學興趣班,小的3歲也沒開始上興趣,但就是暑假、秋季補課,再加秋季學費,她就直言自己“感覺喘不過氣了,天天都感覺在出錢”。
我們就先來看看,他們是怎樣“砸鍋賣鐵”的吧。
這里列3個有代表性的案例。
1、 網(wǎng)友“junsophie55555”
我兒子今年十周歲。五年級 ,我算了算 其實他花在搭樂高的錢最多了 2歲開始 樂高每一年差不多一萬,到了7歲樂高搭完了就變樂高機器人了,其他的輪滑呀 游泳呀 畫畫呀跆拳道呀每一年好像都沒超過一萬 加起來好像平均一年3萬左右吧!語數(shù)外沒有參加培訓班,幼兒園學費一萬五,現(xiàn)在小學公辦沒學費中學可能貴點了 民辦 上海一般都是一年8萬左右吧。
我來劃一下重點:坐標上海,孩子10歲,報過樂高、輪滑、游泳、畫畫、跆拳道。平均每年3萬。幼兒園學費一萬五。
據(jù)我的了解,這個報班和花費情況,在一二線城市,算是標配。一般的生活在北上廣的普通家庭,教育資源豐富,報班也方便。只要精力允許,父母們都很樂意孩子學。
類似的留言里,還普遍反映了一種現(xiàn)象:
現(xiàn)在孩子競爭壓力大,小朋友之間會有強烈的攀比心。如果不報一兩個興趣班,孩子融入小朋友群體的機會都少了。
2、 網(wǎng)友“沐春MU”
我女兒一節(jié)畫畫課95.一節(jié)舞蹈課80!一年下來三萬多!我們是小地方,小地方,小地方!老公工資一個月八千多,一年下來折騰完。
再劃重點:小地方,畫畫課一節(jié)95,舞蹈課一節(jié)80,一年三萬多。
我們也是在三四線小城,一節(jié)畫畫課收費95不能說多貴,但也談不上便宜,只能說是最普遍的情況吧。
如果經(jīng)常去一些縣城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地方經(jīng)濟再落后,民生再凋敝,這里的課外培訓機構(gòu)、醫(yī)院之類的都會生意很好。
可能也正是因為太窮了,父母們都有了一個樸素的認識:只有靠教育,拼了命的雞娃,孩子才能逃離這個環(huán)境,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吧。
所以,在一些小縣城里,做教育培訓的,收費并不一定就會比大城市低。相反可能因為靠譜的師資難找,反而價格會更貴。
3、 網(wǎng)友“Whisky22088”
我表妹在無錫上小學,一年各種補習班費用十萬(一半是興趣班),她在她們班上是正常的,大多數(shù)人都差不多要報這么多。再加上其他消費,光表妹一年消費就要二十萬左右,無錫培養(yǎng)孩子一年十幾萬以上也是多數(shù)。
劃重點:小學,無錫,補習班費用十萬,一年消費二十萬左右。
蘇錫常是中國最富裕的區(qū)域之一了,開廠做生意的特別多。
江浙一帶自古就重視教育,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錢。
明清的時候,因為南方考科舉太厲害了,還曾不得不一度南北分卷考試。這種教育優(yōu)勢,持續(xù)至今。
那3000多條留言里,有不少來自蘇錫常的父母,他們普遍的反映就是:
收入不少,開銷也大,一般都會為孩子買房、準備教育基金,每年花一兩萬,請一對一的家教很多。
我身邊有好多這樣的情況,夫妻是雙職工,一年收入加起來三四十萬。年底一算賬,有一半都是花在孩子身上了。
接觸下來,他們的孩子,不僅應(yīng)試高考厲害,論起特長、興趣來,也是毫不遜色。
二 、不要報多,兩個足夠
報班是肯定要報的,那究竟報幾個呢?
從3000多條留言里看,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兩個足夠了,最多不要超過三個。否則孩子、家長的精力都跟不過來。
比如網(wǎng)友“寧靜淡然T”就代表了一種典型心態(tài)。
“我兩個孩子都學跆拳道,目的不在加分,在于鍛煉身體,讓孩子更自信。特別是女孩子,最起碼反應(yīng)靈敏,不容易被欺負”。
這種父母是多數(shù),也比較理性。
但有些家長就很瘋狂,他們恨不得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仿佛是要把自己當年的缺憾全部在孩子身上補回來一樣,報班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比如,網(wǎng)友“愿你歸來仍是從前那個少年”,就分享了一個親戚的經(jīng)歷。
夫妻倆老公上班老婆專職帶娃,娃從小學一年級:語文、奧數(shù)、外教英語、信息學、鋼琴、架子鼓、圍棋、足球,八個興趣班,寒暑假白天140元一天的提升班,每天下課后又輪番送那八個興趣班,現(xiàn)在四年級了,孩子成績還不怎么樣,補課費全靠女方回去啃老。
比如,還有一個網(wǎng)友,她家孩子是這個情況:
你這真的只能算毛毛雨了~奧數(shù)、英語、語文、書法、美術(shù)、舞蹈、小提琴、羽毛球~關(guān)鍵孩子喜歡,加之馬上小升初必備,周圍孩子只會比我們多的多,月收入1W的我也只能咬牙撐著。還有,出門旅游這項,每逢節(jié)假日帶娃外出博物館科技館打卡,一次1W我覺得是常態(tài),現(xiàn)在國內(nèi)旅游真心不便宜~
我算了一下,估計報了至少八門,關(guān)鍵是孩子都喜歡。而且她所見“周圍孩子只會比我們多的多”。
前兩年我在南京住時,也遇到過類似瘋狂的家長。
我們鄰居一家祖孫三代五口人。
孫女上小學三四年級,放學了還要去輔導班上鋼琴、跳舞。周末兩天只有半天休息,其他時間也全是上數(shù)學、英語之類的補習班。一年光報班的學費就要五六萬。
孩子的爸媽忙著做生意,日常的接送、上課都是老夫妻幫忙。當然只要孩子樂意學,有人、有錢無所謂,老夫妻兩個也樂呵呵的。
只是我看他的孫女每天忙忙碌碌的,全然沒有八九歲小姑娘的活潑靈氣,神情木木的,也不愛和人打招呼,也不知道是不是補習班壓的。
從這3000條留言里,我總結(jié)出來的規(guī)律是:
一般從幼兒園起就會報班,少則報一兩個,多則五六個。
但有趣的是很少有長期堅持下去的,一般上到中學,特別是高中以后,該考的證也考完了,高考的壓力也大了,大多數(shù)就偃旗息鼓,真的成了業(yè)余愛好了。
有不少父母,看到當年花了不菲的鈔票,孩子卻一事無成,心里面也挺不好受的,覺得學了那么多,最多一樣沒有堅持下來,有點可惜。
所以,在孩子學興趣這件事上,我得出的一個結(jié)論就是:
多嘗試、多報班固然重要,但嘴難得的還是找準目標,長期堅持。
三、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父母的上限決定孩子的下限。
這句話在網(wǎng)上傳播很廣,大意就是父母打下的見識、財富基礎(chǔ),是孩子的起跑線吧。在學興趣特長這件事上,這話也很有道理。
夸張一點說,學校教育教的是一些知識,對孩子的性格、興趣、語言啟蒙、養(yǎng)成作用最大的還是家庭。
一個家庭里,有一個好爸爸好媽媽,他們平常日子里的言傳身教,勝過了課堂上的短短四十五分鐘。
我一直認為,給孩子報興趣班,如果家長不太懂的,最好不要報。
父母會什么,就優(yōu)先考慮給孩子學什么,這樣試錯成本低,好處大于壞處。如果恰好父母還是個高手,那有家學打起怪來那就事半功倍了。
我看到了一種家庭,非常讓人羨慕,比如一位叫“xxxctyi”的朋友,她的老公就非常厲害:
我給孩子報的英語班,數(shù)學輔導,孩子學習不好,能進步一點算一點!體育類的就簡單了,我老公有各種教練證書!住海邊就帶娃,玩帆船,皮劃艇,學游泳,踢球,登山!一分不用花!我家除了老二費錢,因為要學聲樂和英語!其他的也不花錢!
有這樣興趣廣泛,上進心強的爸爸,孩子省了多少事,多少心!
從這3000多條留言里,我看到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秉持的原則是“一文一武”。
文的比如畫畫、樂器、棋類、書法,等等。報這一類班,為的是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一點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
武的就是體育類的,比如游泳、羽毛球、跆拳道、足球,等等。學它們,就當是鍛煉身體,促進發(fā)育。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和老婆也認同這種理念。
我家兒子阿呆現(xiàn)在上幼兒園中班,文的我就給他報了畫畫和圍棋,武的準備報游泳。
四 、爸爸去哪兒了?
翻閱3000多條留言,還有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好媽媽比好爸爸要多!
在那些留言里,能夠條理清楚的說出來孩子報了哪些班、一共花了多少錢、學了有什么心得困惑,大部分都是媽媽。
我想了一想我身邊似乎也是這樣的。
選課、接送、隨堂、輔導、家長會,身影最多的都是媽媽。爸爸們卻不知道去哪里了。也許他們的作用就是掏錢包,負責買單吧。
雖然說家庭有分工,男女有側(cè)重。
但在養(yǎng)娃這件事上,爸爸多參與一些,不僅可以分擔媽媽的壓力,夫妻感情融洽,也會更有利于親子關(guān)系成長。
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還有趣的一點是,在那3000多條留言里,也有不少父母持這樣的想法,比如:
報培訓班沒用
張三兒子上了培訓班考試全班倒數(shù)第一
我沒學過照樣上985
你們被環(huán)境裹挾了,為什么不問問孩子的感受
我初中畢業(yè),現(xiàn)在手下管著500個人。
這些說法有些有一點道理,但大部分都不值得一駁。在現(xiàn)實生活里,我有一個觀察,不一定對:
在真實的生活里,面對養(yǎng)娃,負責任、靠譜的父母,想的是我要報哪些班,才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發(fā)展機會。
能這樣想,這樣做的父母,大多數(shù)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點滴改良自己的額思維,迭代更新,生活的都不錯。
而那些只會說“我們沒報過興趣班,照樣很厲害”“某某上了興趣班,學習成績一塌糊涂”,除了偶爾有基因逆天的,大部分都限在思維的墻里,走不出去,也不愿意走。
仿佛有毒。普遍的特點是過得不太順,看誰都不順眼,戾氣深重,大家也不樂意和他打交道。
五、什么樣的孩子才是成功?
其實大部分中國的家庭,生活壓力都很大。溫飽問題的大面積解決也不過三十多年而已。
現(xiàn)在為了下一代更好的發(fā)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許多父母也都是咬著牙在努力。中國人吃苦耐勞,為了大局、下一代做犧牲的精神,可能全世界都無可比肩。
現(xiàn)在養(yǎng)孩子,是一件很費錢的事。特別是對城鎮(zhèn)的父母來說,家里大都是獨生子女,自己掙點錢,基本上就全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了。
興趣班、特長就是教育里燒錢的一個大頭。
對此,我的觀點向來很鮮明,就是有錢就花,沒錢也不必太羨慕。就像我反復說過的一段話:
不管學什么興趣特長,為的都是在人生的海浪里,多一塊可以迎立潮頭的沖浪板。養(yǎng)孩子的本質(zhì)是父母的自我成長。興趣班、去哪里玩、花多少錢,這些都是外在的助力因素。有最好,沒有也沒什么大不了。
畢竟,在養(yǎng)娃這件事上,就像一位育兒前輩說過的:
父母的財富、學歷、地位、為孩子選擇的學校等等,像一只碗,有的昂貴有的便宜。
父母的修養(yǎng)、學識、和孩子相處的方式及細節(jié)等,像碗中的飯,有的營養(yǎng)好,有的營養(yǎng)差。
決定孩子健康與否,是取決于碗還是飯,大家都清楚。同理,把養(yǎng)兒育女的力量應(yīng)該用在哪,這也是不言而喻的。
而生活里,最怕的就是這樣一種父母,自己一無所成,卻整天逼著孩子出人頭地,拿高分,瘋狂報班。
為的也不過是一些所謂的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虛名。他們把這才叫做成功。
而實際上,他們不懂,也忘記了真正的成功,是幫助孩子身體健康,人格獨立,自食其力。
更重要的是,在將來的生活中,無論是身處困境,還是山峰之巔,都能熱愛生活,相信人間值得。不管在那里跌倒了,都還有爬起來前行的勇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