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由成功者書寫的,歷史是由大人物鑄就的,但我們也不應該忘了那些曾經(jīng)奮戰(zhàn)在一線甚至為了光明與勝利而付出生命的默默無聞者。
七國之亂,膠西、膠東、濟南三國將齊國團團圍定瘋狂蹂躪,都是一家人,為什么不一塊干?
對于齊孝王的不配合行為,三國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對齊國進行輪番攻擊,齊國眼看就快吃不住了。
齊孝王派路中大夫向朝廷求助,景帝劉啟明確表示,吳楚兵已破,朝廷兵將至,齊王務必堅守。
▲漢景帝 【劇照】
不幸的是路中大夫回來復命時卻落在了三國的手里,三國集體威脅路中大夫,就說漢兵已被吳楚擊敗,齊國趕快投降,不然城破之日就是屠城之時。路中大夫唯唯諾諾,生命誠可貴,我聽各位爺?shù)摹?/span>
三國正在竊喜,路中大夫卻在陣前慷慨激昂,吳楚軍已被朝廷打敗,救兵馬上就到,齊王,努力,堅持!
三國惱羞成怒,路中大夫被三國誅殺于陣前。路中大夫在歷史上籍籍無名,路中大夫卻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兩個字,忠義。
路中大夫帶來的及時雨堅定了處在崩潰邊緣甚至準備投降的齊孝王守城的決心。齊國與朝廷大軍里應外合,三國之兵如潮水般退去。
驚恐不已的膠西王劉卬袒跣,席稿,飲水,向母親請罪。
太子建議劉卬負隅頑抗,劉卬深知大勢已去,劉卬只奢望能夠茍活。
劉卬肉袒叩頭膝行而前向朝廷大軍請罪,當初發(fā)兵只是為了誅殺那個亂祖宗法令的晁錯而已。
劉卬根本不知道景帝劉啟對他們恨得咬牙切齒,景帝已經(jīng)明確要求前線將士對叛亂者絕不能手下留情,他甚至要求三百石以上的官員一個不留格殺勿論。劉卬是個王,面對景帝的瘋狂報復,他簡直是異想天開。
▲晁錯 【劇照】
要只是誅殺晁錯那么簡單你上奏天子不就完了,何必擅自發(fā)兵搞得大家都很緊張?弓高侯頹當一句反問將劉卬駁得體無完膚。
在聽聞景帝的詔書之后,劉卬心如死灰,他知道,求生已無一線可能。劉卬自殺,母親、兒子也一同被處死。
劉卬不僅自己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還連累了家人們一同受死,那些被他裹挾的大臣們也沒有逃脫景帝的制裁。
不知劉卬自裁之前是否會想起當初起事前大臣們對他的苦苦規(guī)勸,效忠一個皇帝多好,何必要蹚吳王劉濞這趟渾水?
時光永遠不會倒流,世上也終是沒有后悔藥賣,劉卬,你終究以一個叛逆者,一個失敗者的形象被永遠載入歷史。
/
膠西王劉卬屬于典型的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史記.吳王劉濞列傳》載:“膠西王勇,好氣,喜兵,諸齊皆憚畏。”
吳王劉濞想舉兵造朝廷的反,第一眼就瞄上了膠西王劉卬,劉卬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是一方面,劉卬也是朝廷“削藩”的受害者,膠西國被削去了六個縣。
▲吳王劉濞 【劇照】
劉濞的使者在劉卬面前姿態(tài)要多低有多低,要多謙虛有多謙虛。我們吳王和楚王略函谷關,守滎陽敖倉之粟,距漢兵。屆時,安排好住處歡迎大王您的到來。等到整個天下都被我們吳王裝進兜里,吳王一定會分一半給大王您。
吳王劉濞怕劉卬意志不堅定甚至親自前往膠西國與劉卬當面結好盟約。
劉卬笑了,很開心的那種,他似乎已經(jīng)在憧憬著這一天能夠早點到來。
劉卬急不可耐,劉卬在第一時間聯(lián)系他的小伙伴齊國、菑川國、膠東國、濟北國、濟南國,五國都表示,唯劉卬馬首是瞻。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吳楚國兵敗如山倒,劉卬等最終也在朝廷大軍的打擊下無處可逃。
劉卬自殺,劉卬的小伙伴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也都game over,地入于漢。
/
最后再交代一下那位堅持抵抗的齊孝王之結局。朝廷大將欒布解了齊國之圍后聽說齊王在被四國圍困的最艱難時刻曾經(jīng)私下和四國接觸,商定投降事宜。欒布調(diào)兵遣將準備連齊國一塊滅了。
齊孝王嚇得屁滾尿流又不知如何是好,直接飲藥自殺。
景帝劉啟聽說此事之后覺得齊王畢竟沒有跟從六國造反,而且和四國接洽也是形勢所迫。景帝出于同情與理解,立了齊孝王的兒子太子壽為齊王,是為齊懿王,續(xù)齊后。
七國之亂后齊地諸侯只剩下了齊國、城陽國和菑川國(濟北王劉志被景帝徙為菑川王)。
▲七國之亂 【圖片摘自網(wǎng)絡】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載:“齊初圍急,陰與三國通謀。”齊國是在形勢萬分緊急的情況下才與膠西國等四國接洽。
而《史記.吳王劉濞列傳》載:“遂發(fā)使約齊、菑川、膠東、濟南、濟北,皆許諾。”面對膠西王劉卬的忽悠,齊王最初是答應一塊干的。
還有那位濟北王劉志,《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載:“吳楚反時,志堅守,不與諸侯合謀。”濟北王劉志的立場很堅定。
但是,《史記.吳王劉濞列傳》卻明確記載:“濟北王城壞未完,其郎中令劫守其王,不得發(fā)兵。”呵呵,原來劉志是被自己的臣子綁架了,沒有能力發(fā)兵而已。
/
從歷史大環(huán)境發(fā)展趨勢來看,“削藩”是必然,諸侯們反抗也是必然,但諸侯們的兵敗更是必然。
因為諸侯不得人心,老百姓們也不想顛沛流離。
/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
往期精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