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ci:"-sci-"源自拉丁語的"scientia"(知識)
小科
物語
+
每天都做一些傻事、有創(chuàng)造性的事和慷慨的事。
【每日一篇】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道德經(jīng)·哀兵必勝》
一說到股市,人們自然會想起“股神”巴菲特。
然而許多人并不知道,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主要來自他的老師: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曾經(jīng)說過:在我的血管里,百分之八十流淌的是格雷厄姆的血液。
格雷厄姆何許人也?為什么被稱為“華爾街教父”?
他不僅是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最佳投資人之一,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實踐投資思想家,也是價值投資理論的開山鼻祖。
他對價值投資的理解以及投資安全性的分析策略,影響了整整三代基金經(jīng)理人。
在格雷厄姆之前,華爾街的資金管理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就像中世紀的行會。
充斥著各種迷信、臆測和神秘的巫術(shù)。
是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把這個烏煙瘴氣的圈子變成了一種現(xiàn)代職業(yè)。
這是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第一本教科書。
而他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則是第一本面向個人投資者的書籍。
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投資成功所需要的情緒框架和分析工具。
也正是這本書,當19歲的巴菲特閱讀之后豁然開朗,猛然頓悟。
巴菲特閱讀這本書之后就像“看到了一道光”。
于是立刻申請到哥倫比亞商學院讀研,聽格雷厄姆講的投資課。
在這里,巴菲特學會了價值投資,并得到了格雷厄姆課堂的第一個A+。
之后經(jīng)過幾年輾轉(zhuǎn),巴菲特來到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
同期與他一起工作的還有紅杉基金的創(chuàng)始人比爾·魯安。
巴菲特的一生都在踐行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念。
用他自己的話說,“1950年初,我閱讀了《聰明的投資者》,那年我19歲當時,我認為它是有史以來投資論著中最杰出的一本。時至今日,我仍然認為如此?!?/span>
一個思想或者論著可以歷經(jīng)時代考驗而歷久彌新,必然是因為其中的哲學功底。
實際上,巴菲特的成功絕不僅僅是投資的成功,而是哲學的成功。
而格雷厄姆所倡導的行為和商業(yè)準則,與其說是投資建議,不如說是人生準則。
并且,他深刻的見解來之不易。
既來自本人投資失敗的慘痛經(jīng)歷,也來自對市場心理學數(shù)十年歷史的孜孜研究。
在格雷厄姆1976年去世后不久,巴菲特寫了一篇對這位老師的紀念短文。
其中提到的格雷厄姆的一句話讓人深思。
他說,在即將80歲的時候,格雷厄姆向一位朋友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希望每天都做一些“傻事、有創(chuàng)造性的事和慷慨的事”。
這反映了格雷厄姆無論在投資還是人生哲學上的目標和方向。
要想成為真正的“聰明的投資者”,在財富及人生上有所獲益,需要做好三件事。
首先是做一些傻事。
在人格魅力上,這說明格雷厄姆盡管有強有力的思維能力,卻保持著一貫的謙遜。
他善于使自己的想法不帶有說教和傲慢的成分,并且有著清晰的自我認識。
在投資策略上,這顯然可以用在防御型投資者的操作原則上。
防御型投資者的第一大目標是避免重大錯誤和重大虧損,第二大目標是輕松自由,不需要經(jīng)常做分析決策,省心省力、省時省事。
所以,就像巴菲特向普通投資者推薦成本費率低的指數(shù)基金時所說:
“透過定期投資指數(shù)基金,一個什么都不懂的投資人通常能打敗大部分專業(yè)經(jīng)理人,很奇怪的是,當傻錢了解到自己的極限之后,它就不再傻了。”
即使你什么都不懂,在投資上像個傻子,不懂宏觀經(jīng)濟、不懂行業(yè)、不會分析公司基本面、不會選股、不會擇時,你只需要定期定額投資一只全市場指數(shù)基金,什么都不用管,就可以相當于專業(yè)的基金經(jīng)理的平均業(yè)績水平。
所以,做一些傻事的關(guān)鍵在于,你知道自己傻的邊界。
其次是做一些有創(chuàng)造性的有趣的事情。
很多人并不滿足于市場平均業(yè)績,投入股市的人往往有時間、有精力、更有野心。
格雷厄姆把這樣的人成為進攻型投資者。
格雷厄姆認為,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成功,并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yè)頭腦或者內(nèi)幕消息,而是需要一個穩(wěn)妥的知識體系作為決策基礎(chǔ),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體系造成侵蝕。
這里所說的品質(zhì),和智商或各種學術(shù)能力評估考試是毫不相干的。
它確切的含義是:要有耐心,要有約束,并渴望學習。
并且,你需要駕馭你的情緒,并進行自我反思。
格雷厄姆指出,這種智慧與其說是表現(xiàn)在智力方面,不如說是表現(xiàn)在性格方面。
因為,事實證明高智商或者較高的學歷,并不足以使投資人變得聰明。
牛頓爵士的故事足以說明這個事實。
讓我們回到1720年的春天,當時牛頓爵士擁有英國最炙手可熱的南海公司股票。
他清空了所有南海公司的股票,獲利7000英鎊,回報率高達100%。
但是,僅過了一個月,受到市場狂熱情緒的感染,他又以高得多的價格買回股票,
結(jié)果,賠了20000英鎊。
按照絕大多數(shù)人對于聰明一詞的定義,牛頓無疑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人士之一。
但是,按照格雷厄姆的說法,牛頓與聰明的投資人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聲稱,他可以計算出天體的運動,卻無法揣摩人類的瘋狂。
由于被群體的狂熱蒙蔽了自己的理智,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的行為就像是一個傻瓜。
所以,如果沒有在投資領(lǐng)域獲得成功,往往并不是因為愚笨,而是因為像牛頓一樣,沒有為自己建立必要的心理約束。
而你也會逐漸明白,成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重要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力。
其三是做一些好事或者說慷慨的事。
在巴菲特的紀念短文中專門提到了格雷厄姆的慷慨,認為這是他比其他所有人都做得更成功的地方。
終其一生,格雷厄姆在自己的想法、時間和精力方面都表現(xiàn)出了毫無保留的慷慨。
也難怪巴菲特說,如果需要尋求一種明細的思維,沒有比格雷厄姆更好的人選。
如果需要獲得鼓勵和忠告,也可以隨時去找格雷厄姆。
巴菲特將這樣的品質(zhì),歸納成沃爾特·李普曼所說的“為后人栽樹的人”。
而格雷厄姆正是這樣一位每天做“傻事、有創(chuàng)造性的事、慷慨的事”的智者,并且用一生來踐行自己所建立的核心行為原則和商業(yè)原則。
▼ 建立心理約束
?星星發(fā)亮是為了讓每一個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星星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