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嘉通,1714年7月17日出生在德國奧得河畔法蘭克福的一個教區(qū)牧師的家庭,逝于1762年。他是德國啟蒙運動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和美學家,提出并建立了美學這一特殊的哲學學科,可以說是美學的創(chuàng)立者,所以人們都賦予鮑姆嘉通為“美學之父”的稱號。
鮑姆嘉通的父親是一位衛(wèi)戍部隊的虔信派布道牧師,在他的影響下鮑姆嘉通對生活、對事業(yè)有著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熱情。然而,命運多舛,在雙親陪伴下成長的日子沒有幾年,父母就雙雙離開了人世。家中七個孩子便都成了孤兒,最為可憐的是年幼的孩子無人照料。在家中排行第五的鮑姆嘉通,只好跟隨著外祖母生活。所以,他童年的那段生活是很艱辛的。
在1722—1727年這段時期,鮑姆嘉通跟隨一個名為馬丁·格奧爾格·克里斯特高的教師學習。鮑姆嘉通跟隨克里斯特高學習了希伯來語、拉丁語,但他最喜歡拉丁文詩歌和詩學。這段時間的學習對鮑姆嘉通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1730年,也就是在鮑姆嘉通16歲時,開始學習哲學,這也對他將來研究美學和哲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年輕有為、熱愛詩歌的鮑姆嘉通在25歲時成了法蘭克福的大學教授。
鮑姆嘉通去世時只有48歲。他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用了10年的時間寫作完成《關于詩的哲學沉思錄》《形而上學》《真理之友的哲學書信》《哲學百科全書綱要》,以及寫作未完成的《美學》,這些有關哲學和美學的著作成了我們這些后人的寶貴財富,也為我們研究當代美學指引了道路。
鮑姆嘉通生活在德國啟蒙運動時期,那時的德國正處在反封建、反宗教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中。在這種新思潮的影響下,出現(xiàn)了很多流派。鮑姆嘉通對萊布尼茨和沃爾夫理性主義哲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不斷地反思,總結了理性派美學的認識論。加之鮑姆嘉通在大學時期就是沃爾夫的學生,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對詩歌的熱愛,他發(fā)表了關于詩的美學論文,在論文中闡述了古典文學中詩的魅力,并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自己所熱愛的美學和哲學,譜寫了美學史的開端,為西方美學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作為美學之父,鮑姆嘉通在美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鮑姆嘉通是萊布尼茨的忠實信徒,而萊布尼茨又是笛卡兒的繼承者。隨著不斷的探索,鮑姆嘉認為美學應該是感性認識的學科??梢哉f,他繼承和發(fā)展了笛卡兒的唯心主義的思想。鮑姆嘉通在1735年發(fā)表的博士論文《關于詩的哲學沉思錄》中就首次提出建立美學學科,美學作為獨立的學科被建立起來。鮑姆嘉通還為美學下了定義,并進行了總體的概括。
鮑姆嘉通在他的美學著作中提出了三種美學思想。
第一種:直接決定美學感性認知的不是形式上的美,而是要人們在內心深處尋找美。就好比一個外表十分美麗的女子,卻沒有任何的素養(yǎng)和內涵。那不是美,只有心靈美才是真的美。進而告訴我們在對待美與丑的審美問題上,要從人們的內心深處去尋找美,這也直接決定了美學是感性的認知,當我們贊美和認可一件事物或一個人的時候要發(fā)自內心地真正去贊美,而不是人們眼中的外在之美。這就是鮑姆嘉通認為的美,否則那就是丑的。
第二種:人們在認知中產生了美,也就是說美也是人們在認知過程中所產生的必然結果。所以要想提高自己審美能力的話,我們自身就需要具備很好的觀察力、認知力、想象力、表達力等。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以上的一些能力除了有感性認識,還有理性認識。所以,鮑姆嘉通的美學思想中體現(xiàn)了理性與感性的統(tǒng)一。
第三種:審美是真實的。在審美領域里,假(丑)的未必是假(丑)的,真(丑)的未必是真(丑)的。審美的真就在于并不是人們主觀想象中的美,而是要從主觀感性出發(fā)。排除真(美)或假(丑)事物本身的性質,從而掌握感性認知的方式。例如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就可以說明這種審美的真實性,可能某一場景在文學作品中是如此曼妙,但在現(xiàn)實中不一定是這樣。所以鮑姆嘉通就是在用他的觀點告訴人們看待審美要發(fā)自內心來評價,要對事物的深層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在這一點上,鮑姆嘉通的美學觀點一直在影響后世,影響著人們對美學的研究方向。
鮑姆嘉通使美學在各學科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他經(jīng)過自己艱苦卓絕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提出并建立了“美學”這一概念。鮑姆嘉通對美學的提出也是他對萊布尼茨和沃爾夫理性主義哲學以及全人類全部知識體系進行深刻反思的結果,同時這也是德國啟蒙運動的一個產物。
時代在變遷,文化在進步。鮑姆嘉通的美學觀點和我們中國的美學觀點存在不同之處。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自的文化、各自的經(jīng)驗,進而產生不同的理論。然而這本關于美學的書可以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西方美學的本質,同時也能給我們自己對美學的認識帶來一些啟迪,并有助于我們對鮑姆嘉通美學的不斷探究,從中了解當代美學發(fā)展的新動向、新趨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