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夜生活》是一部很特別的國產(chǎn)電影,游走在長沙這座城市里一個個普通的人,有家的、沒家的,有回來的、想出走的,還有努力留下來的…夜晚即將過去,一群人一起坐在大排檔里嗦粉,邂逅、熱愛、留下、離開、和解、團圓,都發(fā)生在這座城市里,每個人都找到了深愛這里的理由。這一“夜”瞥見了他們的生活,嗖一碗粉,第二天他們又模糊在了人群里。
故事發(fā)生在長沙的一個奇妙的夜晚。夜貓子景為為在書店邂逅了明早將要離開故鄉(xiāng)的何西西,倆人相約搭伙夜游。何西西聊起同父異母的哥哥,脫口秀演員何岸,就在今晚的演出上,何岸的父親出現(xiàn)在觀眾席中,倆人不歡而散。另一邊,陳清智、梁寶琦、老謝守護著摩天輪,他們邊欣賞夜景,邊感嘆打工不易。夜更深了,這一晚也是網(wǎng)紅大排檔老板娘麗姐最后一次掌勺做粉,她決定讓自己的徒弟旭哥接手繼續(xù)經(jīng)營大排檔。夜晚即將過去,一群人一起坐在大排檔里嗦粉,邂逅、熱愛、留下、離開、和解、團圓,都發(fā)生在這座城市里,每個人都找到了深愛這里的理由....
影片以夜入手,探索長沙另一面的煙火人情,兩兩一組,多線交織。影片圍繞幾個人物展開,有搭伙夜游的景為為、何西西,有堅持用長沙話講脫口秀的何岸,還有守護摩天輪、經(jīng)營大排檔的各色人物。前期代入感一般,越往后越有味道,四條敘事線:孤獨、現(xiàn)實、往事、鄉(xiāng)愁,都是容易在夜晚觸發(fā)的情緒,也是在黑夜的庇蔭下卸下偽裝,發(fā)現(xiàn)真實的過程。在這個奇妙的夜晚里,人們相遇、爭吵、糾纏、和解、失去、放下,好在當清晨緊接著夜晚的腳步越來越近,他們都找到了各自的答案。
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王老師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電影試圖以“人情化”去除“商業(yè)化” ,以免落入宣傳片的俗套,集中火力聚焦長沙各類年輕人群,力圖塑造長沙青春、活力、摩登、情義和文化的城市形象。但作為一個非目標群體的觀影者,除了方言既未明確感受到長沙特色,也沒有產(chǎn)生羨慕、渴盼、向往之情。我以為一座城市之所以年輕、摩登,絕非因為年輕人多,而是能讓人年輕,各個階層、年齡的人都能迸發(fā)青春活力。
雖然我不是土生土長的長沙人,但大學(xué)后的所有美好回憶都發(fā)生在這座城,它承載了我的青春和太多的美好回憶,對我來說它既是異鄉(xiāng)也是故鄉(xiāng)。但這部電影并沒有拍出我心中的長沙,我可以理解導(dǎo)演想通過多線敘事來展示這座城里形形色色人們各自的生活,但觀感很松散并且好幾條線是被硬湊在一起的。不過電影里還是有打動我的部分,比如麗姐的那一番話“長沙人的一天是從一碗粉開始的,也是以一碗粉結(jié)束的”,無論你這一天過得多么不容易,一碗粉下肚確實會活過來半截。
這是一首寫給長沙的散文詩,用一個熱鬧的夜晚、一群被生活壓抑著的人的悲歡離合,展現(xiàn)出人間百態(tài),形散而神不散。這部電影就是湘籍主創(chuàng)們寫給長沙的一封情書,即使從未在長沙成長或生活的人,都很難抵擋電影賦予長沙的人文魅力吧。從岳麓書院、太平老街、湘江兩岸、文和友這些知名地標的逐一出現(xiàn),到米粉、小龍蝦、糖油粑粑、茶顏悅色的地道美食大賞,而這些恰恰是企發(fā)文化文案人經(jīng)常寫在文字里的長沙元素,也是最吸引外地人來長沙的元素。
導(dǎo)演把長沙拍得很生活化,街道人來人往的人群,巷子里的一家家小吃店,一群人圍在一起吃頓飯,也許生活就是這樣,家人朋友在一起,哪怕是嗦一碗粉,也是幸福的。影片名為《長沙夜生活》,其實是“中國夜生活”,充滿煙火氣的、色香味俱全的、獨屬于中國人的夜晚,它是刻印我們每個人記憶里的家鄉(xiāng)滋味,是幾代人共享的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許。夜晚結(jié)束,新的一天就將開始,日夜循環(huán),構(gòu)成一個又一個七日。電影由最后一杯奶茶、最后一次見面、最后一場脫口秀、最后一次做粉組成,許許多多的最后,其實也不是結(jié)局,而是新故事的起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