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
Gunjan Tyagi
Susana Methodist Girls B.Ed. College
Roorkee, Uttarakhand, India
摘 要
融合教育曾經作為一種教育的理想,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可以和其他學生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能在一起接受教育。現在,關鍵的一點是:所有政策制定者、校董會、管理者、指導顧問、教師,父母和學生確保在教育環(huán)境的各個方面正在進行融合教育的實踐。
包容性不再是由生理和認知障礙決定的,而是包括了人類在能力方面的多樣性,語言、年齡、文化、性別和其他差異。把特殊需要教育定位為教育中的不公正問題和解決辦法,它強調了教育系統(tǒng)內固有的獲得和公平的困境。特殊需要教育被廣泛視為一種機制,通過這種機制,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學生可以被納入或排除在類似年齡的兒童可以接受的教育形式之外。
盡管在哲學層面上普遍支持融合。但還是有些人擔心,由于教師沒有充分的準備和支持,所以很難執(zhí)行融合教育的政策。以融合的方式,要求教師需要承擔起創(chuàng)建所有兒童都能學習和對所在學校有歸屬感的責任。在這項任務中,教師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他們在促進、參與和減少成就不足方面發(fā)揮著主要作用,特別是在那些被認為學習困難的兒童。
一些比較成功的融合教育學校建議重新考慮它的角色,責任和教師的身份,來克服這些困難。它還對教師教育在培養(yǎng)教師技能、知識、態(tài)度和信念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融合教育、教師困境、環(huán)境、機制
引 言
融合教育的概念是一個非常新的概念,它尊重所有人內在尊嚴。在固有的尊嚴或全人類的概念下,強調所有人不論其特征如何都應積極參與社會。融合教育是指“所有學習者,有或沒有適當的支持服務體系的年輕人”[1]。在這一點上,人們認為,如果一個孩子不能學習,這不是由于孩子的殘疾導致的,而是由于學校制度存在缺陷。學校有責任以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的方式提供教學服務。
每一個教育項目的成功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他們的態(tài)度。學校必須意識到融合教育課程的必要性,應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基礎進行組織,并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使所有學生都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實施融合教育課程需要對當今的教學實踐、課程內容、評估程序和現有的學校資源進行重大改革,否則提供優(yōu)質教育的目標仍然難以實現。此外,還必須動員家長、社區(qū)和特殊學校的支持。在世界各地,從特殊學校只針對殘障兒童的教育模式轉向“融合教育”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融合教育制度認為,如果一個兒童不學習,問題在于教育制度,而不是殘疾兒童。由于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僵化,環(huán)境惡劣,教師培訓的缺失,教學質量低劣,教師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公共機構的支持等原因,造成了教育體制的責任發(fā)生轉變[3]。
孩子的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學得快,有的理解慢。對不同科目的理解也因學生而異。有些孩子比他們的同齡人能更快地理解數學概念,而另一些孩子則能很好地掌握語言技能[2]。教師的作用不僅是教授這門學科,還應提供其他培訓,如流動性培訓、自我護理培訓,根據殘疾兒童的需要、提供護理常識教學,并根據這些教育需要編制教材。并且,針對特定殘疾的教學策略已被大家認可[8]。
有人認為,教師缺乏足夠的知識,歸因于缺乏培訓,這是融合教育的主要障礙。融合教育應包括學校提供足夠的支持、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對個體差異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學習小組的調整以及他們利用專業(yè)知識進行教學[5]。
殘疾類型
1.視力障礙
2.聽力障礙
3.智力障礙
4.肢體障礙
5.學習障礙(閱讀障礙、失語癥等)
6.言語障礙
7.導致行為問題的情緒障礙[6]
教師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
1.明確教室中的殘疾兒童。
2.將鑒定結果提交專家,進一步審查和獲取專業(yè)支持。
3.接納殘疾兒童。
4.培養(yǎng)普通兒童和殘疾兒童的積極態(tài)度。
5.把孩子們安排在適當的位置,讓他們感到舒適,并從課堂互動中受益。
6.盡可能消除建筑障礙,使殘疾兒童能夠獨立行動。
7. 讓殘疾兒童參與幾乎所有的課堂活動
8.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使殘疾兒童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學習。
9.準備教學輔助工具,幫助殘疾兒童學習。
10.通過學校活動進行家長指導、咨詢和開展向大眾普及融合教育知識的工作。
11.與醫(yī)學、生理學、社會工作、家長和特殊教師合作。
12.教育評價體系的建構。
13.向有特殊需要兒童提供適合的學業(yè)評價。
14.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輔導。
參考文獻
[1] Agrawal, R.; Rao, B.,“Education For Disabled Children”.
Shipra Publications, Delhi, 2011.
[2] Bala, J. M.; Rao, D. B.,“Methods of Teaching Expectional Children”, H. P. Bhargava book house, Delhi, 2006.
[3] Bhargava, M.; Bhargava, R.,“Perspectives Of Education”.
H. P. Bhargava book house, Agra, 2005.
[4] Bhargava, M.,“Exceptional Children”. H.P. Bhargava book house, Agra, 2003-04.
[5] Florian, L.,“Special or Inclusive Education: Future Trends”.
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Vol. 4, 2008, pp: 202-
208.
[6] Reddy, G. L.; Ramar, R.,“Learning Disabilities”. Discovery publishing house, Delhi, 2006.
[7] Rouse, M.,“Developing Inclusive Practice: A Role for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Aberdeen.
[8] Sharma, R. A.,“Fundamentals of Special Education
References”. R. Lall. Book depot, Meerut, 2006.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