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貿(mào)圣佳2022秋季拍賣會
璀璨—古代藝術(shù)珍品夜場
預展時間
12月26日-27日
10:00-18:00
拍賣時間
12月28日 星期三 A廳
20:00 開始
杭州城中香格里拉大酒店
(杭州市拱墅區(qū)長壽路6號)
微信公眾號
客服企業(yè)微信
阿爾弗雷德·克拉克舊照
官下柴一等,
希珍致亦艱。
撫無薜暴類,
置合研甌間。
穿耳便攜帶,
澄心伴晏閑。
方難圓易冶,
可以悟身閑,
——乾隆乙未春月御題
Lot 804
明 乾隆御題官窯貫耳方壺
H:11.4cm
估價:RMB 8,000,000-12,000,000
來源:
1.清宮舊藏,乾隆御鑒御題;“乾隆乙未(1775年)春月御題”,鈐刻“比德”印款。
2.艾弗瑞?克拉克伉儷(Mr & Mrs. Alfred Clark,約1930年代至1970年代)舊藏。
3.倫敦蘇富比,1975年3月25日,編號110。
4.倫敦Eskenazi舊藏。
5.紐約Earl and Irene Morse Collection舊藏。
展覽:
1.《Arts de la Chine Anciennes》橘園博物館,巴黎,1937年,編號 496。
2.《Ju and Kuan Wares-Imperial Wares of theSung Dynasty Related Wares and Derivatives of Later Date》,東方陶瓷學會,倫敦,1952年11月12日至12月13 日,編號73。
圖1:1952 年東方陶瓷學會展覽圖錄封面及內(nèi)頁
圖2:1975 年倫敦蘇富比克拉克夫人專場封面及內(nèi)頁
本品官窯貫耳方瓶,據(jù)乾隆御題詩,稱其為“官窯小方瓶”。該瓶整體為扁方型,鼓腹,溜肩,直口,假圈足,胎質(zhì)灰黑,一如清谷應泰《博物要覽》所記“官窯……其土紫,故足色若鐵。”兩側(cè)飾一對方形貫耳,與瓶扁方瓶身完美呼應。瓶身通體施青灰釉,釉質(zhì)滋潤,幾無開片,呈現(xiàn)出乳濁的失透質(zhì)感,體現(xiàn)了官窯所追求的 “類玉”般的釉質(zhì)??谘丶斑呇剞D(zhuǎn)折處釉層較薄,隱隱顯出釉層下灰黑胎體,即古人評論宋官窯器所謂的“紫口鐵足”現(xiàn)象。外底滿釉,其底部所刻詩出自乾隆《御制詩四集》卷二十九《詠官窯小方瓶》(見圖3),詩中描述“穿耳便攜帶”“方難圓易冶”,正是指本品特征而言。乾隆將瓶此視為官窯制品,并與柴窯較高下,可見至遲在乾隆時期,宮廷已經(jīng)將該品認定為官窯制品。
圖3:《御制詩四集》卷二十九中的《詠官窯小方瓶》
關(guān)于詩文的解讀
眾所周知,身為滿族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歡漢族文化,從10來歲開始,就以詩文形式記錄生活,共作詩四萬三千六百三十首。細算起來,乾隆皇帝一年寫詩六七百首,有感而發(fā),成詩速度很快。
故宮博物院資料顯示,乾隆皇帝一生做了大量的詠瓷詩,新中國成立前郭寶昌統(tǒng)計為199首不同的詩詞作品,其中大約300多首(包括一首出現(xiàn)多次)詩命工匠刻在了所贊美的瓷器底部或側(cè)壁。具體統(tǒng)計為詠柴窯4首、定窯32首,官窯70首、汝窯7首、鈞窯9首、哥窯22首、龍泉窯5首、宣德朝瓷器8首、成化瓷器2首、嘉靖瓷器1首、詠陶器15首、詠白瓷1首、詠宋瓷9首。其中詠官窯數(shù)量最多達到了70首,可見乾隆對官窯器物的偏愛。
拍品題識首句“官下柴一等,希珍致亦艱”即清晰指出官窯器物十分稀珍難得,值得注意的是乾隆收藏體系的建立大抵延續(xù)了明代的傳統(tǒng),明代皇家收藏目錄《宣德鼎彝譜》載:“內(nèi)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钡捎诓窀G并無傳世實物,故無可參照,由此句可見在乾隆看來,除柴窯以外,官窯的珍稀程度其實就是存世瓷器中的一等。
第二句“撫無薜暴類,置合研甌間”描寫乾隆是如何對這件官窯方壺進行欣賞和把玩的,“薜暴”語出《周禮》,指陶器的破損、釉色不勻,而本品狀態(tài)良好,乾隆將其視為其收藏的古物中較為完美之作,這也側(cè)面體現(xiàn)出收藏“研甌”等器物為乾隆皇帝當時普遍且重要的生活內(nèi)容。
第三句“穿耳便攜帶,澄心伴晏閑”寫了方壺的便捷設計,其設有穿耳,攜帶方便,可供自己在萬機余暇間品味欣賞。這也側(cè)面體現(xiàn)當時收藏作為業(yè)余愛好和樂趣對于乾隆皇帝的宮廷生活是必不可缺的。
第四句“方難圓易冶,可以悟身閑”則升華內(nèi)容,點明其收藏器物之用意與主旨,談到瓷器制作中方器較圓器更難以成型,對此御制詩集中還特別引《窺天外乘》文獻加以注釋“瓷器圓者之立就,獨方物即至小亦須手捻而成,最難完整。'由此可以“悟身閑”----聯(lián)想到做人要有方正的氣節(jié)亦十分不易,通過陶瓷鑒賞反思處世之道,以物抒情,這也是此方壺不同于其他形態(tài)器物的特殊意義所在,詩末所刻“比”“德”出于《禮記》中今人耳熟能詳?shù)摹熬颖鹊掠谟裱伞?。這也預示著乾隆皇帝將自己的德行與方正器物之氣節(jié)相比擬,印章此時此刻在本件器物上深化了這一點。
乾隆皇帝尤愛官釉青瓷
上面提到根據(jù)《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中收錄的作品來看,乾隆皇帝一生創(chuàng)作了 200首左右歌詠陶瓷的御制詩,其中以青瓷為題者足足占據(jù)半數(shù),而官窯器物就有70首,顯見他熱衷于青瓷尤其是官窯青瓷的程度。乾隆皇帝的御制詩中,常以 “少貴似晨星”、“晨星真可貴”等形容珍貴稀有。尤其有 “趙宋官窯晨星看”一句,可清晰知道乾隆皇帝珍視如寶貝的文物正是官窯青瓷。
所謂趙宋官窯,如參看文獻的記載,可知是包括北宋官窯,南宋修內(nèi)司和郊壇下官窯三類。近人對于南宋官窯的探索與研究,可以溯至1930年代中、日學者的采集與調(diào)查。雖然當時還未能分辨南宋官窯的真正內(nèi)涵,但是從中醞釀而出的青瓷鑒賞趣味,以及想要解開謎團的意圖,一直持續(xù)至今。尤其是浙江省杭州市老虎洞窯址發(fā)現(xiàn)之后,多數(shù)學者因此接受郊壇下和老虎洞正是文獻記載中的兩個南宋官窯。至于北宋官窯,除了根據(jù)文獻的記載之外,亦有學者參考了乾隆皇帝的御制詩和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窯址的出土狀況,思考汝窯作為北宋官窯的可能性。
兩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傳世青瓷,不僅件件可以追溯出原來存放的處所,而且透過鐫刻其上的御制詩,亦呈現(xiàn)乾隆皇帝爬梳文獻的心得,以及十八世紀的官窯概念與分類。下面筆者列舉幾例臺北故宮藏原清宮舊藏并由乾隆題字的官釉瓷器,其中與拍品幾乎一致者可見圖4,根據(jù)“戊戌”年的題識可知,其與拍品刻字年分僅差三年,兩者似乎均是乾隆帝左右手邊之玩物,兩者釉質(zhì)感,器型均十分相近。
圖4:官釉青瓷貫耳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第二例為圖5乾隆四十年所作 “詠官窯碟子”,其破損露胎部分較多,此盤題識明確了當時乾隆皇帝對于宋官窯的認知,他認為南宋官窯是修內(nèi)司司設在杭州鳳凰山下燒造的供御產(chǎn)品,可見在18世紀沒有現(xiàn)代考古學體系的幫助下,乾隆皇帝對于宋代官窯的生產(chǎn)及燒造認知就足以令人驚嘆。
圖5:官釉青瓷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第三例為乾隆四十年所作 《詠官窯》一官釉盤,與拍品題識表述相近,同樣表明了乾隆對官窯的重視和珍視,“已自為佳今重之”,“物以少珍有如此” “玩物喪志戒惟茲” “精評早具輟耕縁”他認為官窯因其稀少而比起別的器物來說更加珍貴,同時在把玩過程中時刻提醒自已,不要因其珍稀難得而玩物喪志,這也側(cè)面體現(xiàn)出他在治國理政方面對宋朝南渡的反思。
又一例如圖6 此瓶形制與拍品一致為官釉貫耳立件,據(jù)統(tǒng)計乾隆皇帝題詩的貫耳瓶類立件甚少,多為盤及碗,由題識可知,乾隆在欣賞這件瓶時著重提到了其便于攜帶的功能性,此關(guān)注點其對與拍品貫耳瓶一致,這也體現(xiàn)了乾隆在收藏中著重關(guān)注其功能性和趣味性。
圖6:官釉青瓷貫耳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又兩例著名者,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北宋汝窯青瓷膽瓶(圖7),底部刻有“通體純青纈細紋,用圜旅食古攸聞。難為兄固有其事,生二精陶實出群。乾隆乙未春御筆。”鈐印“太璞”。該詩出自乾隆御題詩《詠官窯溫壺》,將器物和詩文兩相對照,雖乾隆并未分清其窯口屬性,亦將清涼寺生產(chǎn)的汝窯產(chǎn)品認定為與拍品一致的官窯產(chǎn)品,但本質(zhì)上來說均表明乾隆帝在欣賞青瓷時對其釉色,開片狀態(tài)以及質(zhì)感的較高藝術(shù)欣賞水平與當時對金石收藏概念的前衛(wèi)認知。而從時間上看,本品與臺北故宮所藏的這件膽瓶很可能是在同一時間經(jīng)乾隆賞鑒并寫下品鑒詩句,而經(jīng)造辦處分別刻于器物之上的。如此類似的汝窯題詩文作品還可參考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汝窯青瓷盤(圖8),以現(xiàn)在的學術(shù)認知,其為典型的清涼寺制品,雖如今不可知乾隆帝如何判斷其特征為汝窯還是官窯的,但筆者相信,皇帝同樣因其幽古的釉質(zhì)感所吸引感嘆并題字鑒賞。
圖7:汝窯青瓷膽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8:汝窯青瓷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
最后兩例為少見的開片類哥者,質(zhì)感與拍品有別,可資對照比較。
圖9:青瓷方盆及葵口洗底部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對于以上介紹的御題詩作品,可清晰感受到乾隆皇帝對器物、人生與政治上的獨特認知。清高宗繼承康熙、雍正盛世余緒,在位六十余年中,可謂兩平準噶爾,一定回部,再掃金川,一靖臺灣,一入緬甸,一復安南,雨勝廓爾喀,他將這些事跡合稱“十全武功”,并志得意滿地自號“十全老人”。乾隆一生不僅政治上功績斐然,對藝術(shù)的審美鑒賞也令人稱道。他酷愛珍寶文玩,王公大臣投其所好,極力搜羅如五大名窯獻貢, 使皇宮成為了盈千累萬的文物收藏地。
翻閱清高宗御制詩集,有關(guān)吟詠珍玩的詩作不勝枚舉。特別是對名畫瓷器,乾隆帝鐘愛有加。拍品就是乾隆帝政事之余,把玩觀賞的藝術(shù)珍品。而乾隆皇帝勵精圖治,積極參與藝文,善鑒好藝,親選能工巧匠,精制藝術(shù)臻品,這均體現(xiàn)了他深厚的漢學功底與超群的品味。
關(guān)于該器之流出,也有跡可循。應是在清末民國之際出宮,后經(jīng)由英國艾弗瑞?克拉克伉儷(Mr & Mrs. Alfred Clark)(圖10)、倫敦Eskenazi、紐約Earl and Irene Morse Collection等國際知名的收藏家和古董商收藏。
艾弗瑞?克拉克夫婦二人為舉世聞名的中國藝術(shù)品收藏大家,所藏中國古瓷質(zhì)量精絕,尤其是所藏宋代瓷器更是久負盛名,均是博物館級重要收藏,質(zhì)量與大威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不相上下。其所珍藏自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陸續(xù)薈集而成,直至1950年克拉克先生去世。
克拉克先生向為倫敦東方陶瓷學會的支持者,1935-36年,英國皇家藝術(shù)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中國藝術(shù)展覽會(The Royal Acadmy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展覽理事會之一喬治·尤摩弗帕勒斯即為倫敦東方陶瓷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席,以此為緣故,克拉克先生也積極協(xié)助籌備,并慷慨借展約六十件珍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展覽的發(fā)起和策劃正是大威德爵士,他亦是當時東方陶瓷學會非?;钴S的積極人物,可見克拉克夫婦與大威德爵士在當時已有非常深厚的友情。
圖10 拍品于1937年參加法國巴黎橘園博物館展覽之標簽
圖11拍品于1952年參加倫敦東方陶瓷學會汝、官窯專題展覽之標簽
標簽可參閱圖12:大英博物館藏 汝窯長頸瓶底部 其為克拉克伉儷在1978年捐贈大英博物館,同時于1952、1960東方陶瓷學會展覽
大威德爵士的中國藝術(shù)品收藏約開始于1914年,當時主要從英國當?shù)毓哦倘绮剪斕馗缸?Bluett &Sons)處購入,而其最重要的收藏則得自于1927年鹽業(yè)銀行出售溥儀抵押在那里的清宮珍寶,這一收購行為歷時長達一年,幾經(jīng)與鹽業(yè)銀行談判才最終達成一致,最后他成功購得了40多件清宮舊藏精品,其中大部分為宋代名窯瓷器,以宋官、哥為主,約20余件,很多上刻有乾隆御題詩。據(jù)郭葆昌輯《清高宗御制詠瓷詩錄》記載,清宮舊藏中有乾隆御題的瓷器大約有199件。在大維德收藏中,有乾隆御題的瓷器20件左右,大部分御題藏品出自這批銀行出售的清宮舊藏,這也是除故宮收藏外,其它刻有御題器物的私人收藏最主要來源。故我們也可合理推斷,以克拉克夫婦和大威德爵士的親密關(guān)系看,本件清宮舊藏的乾隆御題詩方壺也極有可能由鹽業(yè)銀行的出售進入克拉克夫婦的收藏。大威德爵士夫人在1992年的一個訪問中,被問及其先生生前最仰慕的收藏時,曾這樣回答:“我想是克拉克……我認為這是最佳的收藏之一。規(guī)模小,由兩個品味高致的人薈集……他們在樓上小房間,倚墻擺設展柜以保存他們的宋代藏品……”(林華田1992年4月,頁56-63)此件方壺由克拉克夫人珍藏至1970年代,直至夫人于1976年仙逝前一年才由倫敦蘇富比在克拉拉夫人的專拍中與其惜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