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該是拷貝的還是拷問的?我突然這樣問自己。
拷貝生命豈不就是簡單地復(fù)制生命,吃飽喝足,渾渾噩噩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嗎?不!我決不能這樣,我要拷問生命,積極地思考人生的價值,尋找生命的真諦。即使遇到什么艱難困苦,也絕不動搖,矢志不渝地為理想而拼搏奮斗。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后,我深深地悟到了這一點(diǎn)。
海倫·凱勒在面臨人生巨大災(zāi)難時,不斷拷問自己,使自己從萬丈深淵中站了起來,對世界有了新的認(rèn)識,對人生有了全新的注解。海倫·凱勒,被一場無情的病魔帶走了聽覺和視覺,從此她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而她沒有放棄自己,不斷拷問自己,摸索探尋著黑暗世界里的曙光。在拷問中撞開了一扇又一扇的知識大門。憑著一顆堅強(qiáng)不屈的心考上了哈佛大學(xué)。海倫·凱勒,一個一生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弱女子,一個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給無望世界帶來光明的弱女子,是世界的驕傲,是人類的榜樣。
當(dāng)我捧讀著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赤誠之心時,禁不住熱淚盈眶。她渴盼凝視親愛的老師,渴盼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渴盼參觀凝歷史、美麗于一瞬的博物館。她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知著自然界的豐富多彩:日起日落的美妙,鳥兒動人的歌唱,管弦樂隊(duì)雄渾而鏗鏘的曲調(diào);觸摸著博大精深的人類文化:雅典沖鋒戰(zhàn)士的韻律美,米開朗基羅的感人的英勇,維洛內(nèi)薩的溫暖色彩;展示著她那悲天憫人的博愛情懷:快樂著他人的快樂,痛苦著他人的痛苦,祈禱著全人類的幸福。當(dāng)我想象她用纖細(xì)的手觸摸著一個個凹凸有致的盲文時,一種莫名的感動霎時涌上心頭。她是在用她那顆摯愛生活的靈魂在解讀大自然,品味藝術(shù),思考?xì)v史,把握人生啊!
可我呢?常常對身邊的美景熟視無睹,對親人的關(guān)愛無動于衷,對知識的探求缺乏熱情,對豐厚的歷史文化視而不見,甚至還常常埋怨人生。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拷問你的意志,拷問你的靈魂,去問你心底里那個最真誠的聲音,去傾聽你靈魂最真實(shí)的回答,不需要多言,只要你明白就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