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濛雨中游川沙
文圖:面朝大海
“正月十五沒星星,瀝瀝啦啦到清明?!?nbsp; 家鄉(xiāng)的這句俗話印在上海這里也沒錯,你看,自打過了正月十五,一直與雨為伴。
去上海浦東川沙古鎮(zhèn),本來上周就打算去的,因為有小雨沒有去成。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又是小雨而至。忽然想到,小雨中游古鎮(zhèn),不正是向往中的煙雨江南景色嗎?于是,拿把雨傘背起包,直奔地鐵站。
川沙古鎮(zhèn),位于浦東最東邊,南離浦東國際機場七八公里,東距東海六七公里,按地理位置來說,是浦東最偏僻的地方,也是經濟最不發(fā)達的地方。上海浦西曾流傳這樣一句話:“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nbsp; 而川沙古鎮(zhèn)又是浦東的浦東,那么,既然在上海人眼里川沙如此貧窮落后,而歷史上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心頭,才促使我前去川沙古鎮(zhèn)探尋一番。
由18號地鐵轉2號線,約一個多小時就從楊浦區(qū)江浦路站來到川沙站,距離應該在28公里左右。出了一號口,濛濛細雨依然彌漫空中,站在地鐵口前面廣場問了三個人,都是外地人,他們也不知道去川沙古鎮(zhèn)怎么走,感嘆這里外地打工者比本地人多得多,索性看道路和路邊房子的稠密,果斷左轉沿路直走,沒多遠問路邊一位修鞋的老者,得出我的判斷正確,往前走500多米右轉一直走就到了。
從川沙一號地鐵口到古鎮(zhèn),不過一里左右,跨過一座石橋(后來得知是古鎮(zhèn)西護城河),直走400多米到了川沙古鎮(zhèn)中心位置的十字路口。東西大街就是新川路,十字路口東邊路邊就是內史第,再往東路南是川沙古鎮(zhèn)的古城墻遺址公園,而南北大街的路東緊靠十字路口就是丁家花園,可見當時這里正是川沙古鎮(zhèn)最繁華熱鬧的地段。
丁家花園這里屬于南市街,站在路西,打著雨傘,端詳這座古建筑,看建筑風格應該是二三十年代而建,符合上海市區(qū)一些老建筑的潮派。看門口站一位六十多歲老者,高高的個頭,腰不彎背不駝,很精神,老師傅看著我打著傘站門口在看,說到:“可以進去看的,不要門票?!?/p>
“奧,謝謝!”
看老師傅挺客氣,忙回應道。收起雨傘,跨門而入,里面別有洞天,這是一座兩層樓房,但樓房的高度相當寬高,起碼頂現(xiàn)在的三層樓高,一樓是陳列室,介紹川沙古鎮(zhèn)這里過去曾經是一把瓦刀闖天下,也就是蓋房子的,包括上海外灘的萬國建筑都有川沙人參與其中。
簡單瀏覽一遍,大意明白了,川沙古鎮(zhèn)這里過去靠搞建筑而發(fā)家,因為下著雨,自始至終就我一人在看,剛才門口那位老師傅進來了,與我攀談起來。這會才知道,老師傅是土生土長的川沙古鎮(zhèn)人,今年七十多了,退休在家沒事才到丁家花園做門衛(wèi)值班,上午九點半上班下午四點半下班,也有幾千塊錢的補助,他說既充實又有點事忙,挺好的。
與老師傅聊了一會,感覺他非常健談,對川沙古鎮(zhèn)的歷史講的頭頭是道。眼前這座丁家花園,是丁家三十年代建造的,丁家也是靠做生意發(fā)家,建好后,趕上日本人侵略上海,趕走了丁家人,當作日本鬼子的司令部。等趕走了日本人,又被國民黨軍隊當作軍事指揮機關,因此這座建筑免于戰(zhàn)火摧殘,保持完好。
遇到這樣很健談的當?shù)厝?,很是幸運,自然而然地讓老師傅講起川沙古鎮(zhèn)的前世今生。據(jù)老師傅講,如果說松江廣富林是上海之根,川沙這邊也是上海人之根,為什么這樣說呢?在老師傅眼里,上海人大部分是安徽、江蘇等外地人的后代,川沙才是上海本地人之根。川沙自明代就開始興旺起來,古城墻就是為了抵御倭寇修筑,川沙古鎮(zhèn)又是整個川沙的政治中心,是縣政府所在地。歷史上,川沙鎮(zhèn)這一片是魚米之鄉(xiāng),男的多半去上海搞建筑掙錢,女的在家耕田,那個時候靠水路直通黃浦江。解放后,約在1950年左右修建了川沙鎮(zhèn)到上海陸家嘴的小火車,可見川沙古鎮(zhèn)的歷史價值及地位。老師傅講到這,明顯興奮起來,他說那時候常常和小伙伴扒火車去上海,一路上有八九個站哩,六十年代后期不知何故拆了小火車道。
聽了老師傅的一番話,讓我了解到川沙古鎮(zhèn)的歷史情況,但老師傅也承認,在川沙人眼里,他們是鄉(xiāng)下人,而上海才是城里人,城里人看不起鄉(xiāng)下人也是正常的,但川沙是上海人之根,這一點老師傅是堅信不疑的。
告別老師傅,讓我對游覽川沙古鎮(zhèn)又多了幾分自信,至于古鎮(zhèn)上的古建筑可以重建,但川沙的歷史是無法更改的,欣賞眼前這些古建筑,只能滿足視覺上的享受,真正滿足好奇心的,才是古鎮(zhèn)的厚重歷史。
因此來說,在接下來的游覽中,多了幾分隨便自如的心情,打著雨傘,漫步在古鎮(zhèn)的小巷里,走走看看,不時拍點照片視頻,不知不覺已經把古鎮(zhèn)的南市街、北市街和西市街轉了個遍。整體印象,小巷的影子還在,只是保留下來的三十年代以前的建筑太少了,基本上是后來修復或者重建,就連內史第這樣的老建筑也是后來大部分重新修建的,因為以前的老建筑保存下來的僅有三分之一。
當然,來川沙古鎮(zhèn)必看內史第,畢竟這里是四大家族的發(fā)祥地,沈家(沈樹鏞修建內史第,內史是他的官名,所以稱為內史第)、黃家(黃炎培和沈家有親戚)、宋家(宋慶齡在此出生)、胡家(胡適在此居住一年多),這些歷史名人哪個不是聲名顯赫,聞名遐邇,也印證了內史第這一塊的確是風水寶地。
最后游完內史第,天空依然飄著細雨濛濛,站在內史第門前,再審視這座古鎮(zhèn),心中終于釋懷,原來被上海人看不起的川沙,才是上海人之根,就像剛才遇到的那位老師傅,在他眼里,這里才是真正上海人的發(fā)源地。
來川沙古鎮(zhèn),能印證到這一點,足夠了。
文字是枯燥的,不妨跟隨下面的照片瀏覽一番川沙古鎮(zhèn)的風情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