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最終結(jié)局是什么?
關(guān)于《紅樓夢》中林黛玉的結(jié)局,有人說她焚稿絕食,或者沉湖自盡,或者上吊身亡,或者更悲更慘……但這些說法都是段章取義,缺乏對小說人物的整體把握,缺乏對曹公婚戀觀的正確認識。
《紅樓夢》中將寶黛之情寫到男女之愛的極至,而愛的悲劇亦寫得如此美麗精致,但曹公在書中有多次交待了事情的真相。
交待一:《紅樓夢》常循一正一副、反復(fù)暗寓的方式交待情節(jié)。頭四回里故事的主角到齊,第五回可謂總括,第六回才是故事真正的開始,所有人物開始生活起來。脈絡(luò)如此清晰,為何這里要有一個例外,曹公為何要在第二至第四回里講一個獨立的故事:香菱、馮淵與薛蟠?
它不是一般的引子。香菱在以后的故事中著墨不多,并非是作者想主要刻畫的人物,而她一生的命運卻拿到開篇獨立完成,她那樣重要嗎?其實曹公的本旨是在頭五回交待故事的全部情節(jié),而非真的展開情節(jié),那么香菱這個刻意的安排為了什么?
黛玉之父與香菱之父同樣于賈雨村落破之際予以相助,此后兩個孤女同樣離家寄人籬下,二人又都與賈雨村有某種聯(lián)系,這是巧合嗎?香菱的作用已很明顯了,而曹公擔(dān)心世人不解香菱即黛玉命運的暗示,還作了其它一些牽強的描寫:
1、皆知黛玉為芙蓉花,芙蓉是蓮(荷)的別名,而香菱原名英蓮。
2、香菱的容貌酷似秦可卿,而秦可卿兼俱寶釵、黛玉之美。
3、曹公贊許黛玉詩詞上面的才華,也令香菱有此向往。香菱此后在書中被提及的情節(jié)主要是師從黛玉作詩,寶釵之才不遜黛玉,香菱何必舍近求遠呢?此乃刻意為之。
4、薄命司有“金陵十二釵正冊”,偏又多出個“金陵十二釵副冊”,這一冊中只列了一個女子,便是香菱。且看她的判詞,其中一句“自從兩地生孤木”,可指夏金桂,亦可指“林”。而黛玉的判詞圖畫中有“兩株枯木”,這也是巧合嗎?
5、書中癩頭和尚欲超度兩個女子,一個便是香菱。為何是香菱?既然她這樣特殊,為何書中毫不涉及香菱的性格描寫?可見她于曹公眼中不是一個人,而是符號。再則,寶黛的前緣為何要從香菱的父親甄士隱的夢中道出?
6、最重要的暗示,即第八十回恰恰終結(jié)于香菱飽受欺凌,命將不久之時。實際上經(jīng)過千方百計地布線設(shè)局,至此,已無須再交待那隱去的關(guān)于黛玉的真相了。
交待二:第一回,二仙師對動了凡念的石頭警示:“好事多魔,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此是對寶玉姻緣的預(yù)示。石頭此去將“空歡喜”,必是起先黛玉許給了寶玉的,此后才發(fā)生出乎意料的變故。
交待三:第九回頑童鬧學(xué)堂,冷眼看象突兀了些,與其它章回沒什么關(guān)聯(lián),但自有深意在里面。寶玉私塾時好男風(fēng),可與馮淵相似?該回兩個學(xué)童“香憐”(香菱)、“玉愛”(愛玉諧音“黛玉”),這二人曾受薛蟠寵愛,而那個玉愛又是寶玉喜歡的。曹公這樣設(shè)局不僅僅是描述少年的成長歷程,此處,薛蟠將香菱與黛玉聯(lián)系起來。
在第四回:賈雨村得知香菱、馮淵一事嘆道“這也是他們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這馮淵如何偏只看準了這英蓮?這英蓮受了拐子這幾年折磨,才得了個頭路,且又是個多情的,若能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這段事來。這薛家比馮家富貴,想其為人,自然姬妾眾多,淫佚無度,未必及馮淵定情于一人者。這正是夢幻情緣,恰遇一對薄命兒女”。一見鐘情的香、馮以“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來形容是不是太勉強了?其實它應(yīng)該是暗指寶黛的“前生木石之約”。
交待四:二十五回,鳳姐拿寶黛的婚事取笑黛玉,片刻后,寶玉中邪,眾人前來觀望。無端的帶過一筆:“薛蟠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fēng)流婉轉(zhuǎn),已酥倒在那里。”薛蟠與黛玉真是兩個世界的人物,薛蟠之好色荒唐書中已有充分展現(xiàn),無須用黛玉這樁事充數(shù)。黛玉于曹公心中是超群脫俗不容侵犯,為何在此令她遭受無妄之災(zāi)?這不適當?shù)那楣?jié)安排又是個明顯的暗示,薛蟠的存在不過是個符號,當然薛蟠和黛玉不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隱含的事實是:寶黛婚事將近時,半路會殺出個如薛蟠的混世魔王。
交待五:探春判詞中有一幅畫,畫中兩人放風(fēng)箏,一只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船中的女子是探春無疑,她將遠嫁,這是后話。那兩個放風(fēng)箏的人是誰?這是前因。二十二回,探春所制燈謎——風(fēng)箏,那么二人中應(yīng)有一人是探春,那另外一人是誰,書中已有暗示:七十回,紫鵑拾了別人落的風(fēng)箏,馬上遭到探春、黛玉二人的反對,說那是晦氣之物。緊接著,黛玉提議大家到房外放風(fēng)箏,這個建議由黛玉提出豈不荒謬,黛玉最是孱弱不好動的,用家仆的話說:“出來風(fēng)兒一吹就倒了”??梢苑棚L(fēng)箏的天氣必是風(fēng)大的很,黛玉避之不及怎還會出去玩?這個謬誤并非曹公的疏忽,他是一再暗示這個事實:黛玉終將象探春一樣做為權(quán)勢的犧牲品嫁于帝王之家。
這風(fēng)箏放的大有深意。寶玉想放的風(fēng)箏都未得,只剩了個“林”大娘送來的美人風(fēng)箏。明明是放晦氣的,黛玉的風(fēng)箏線已放盡,最后撒手時卻不舍,紫鵑笑道:“我們姑娘越發(fā)小氣了。哪一年不放幾個子,今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最后竟說了兩句“這一去把病根兒可都帶了去了。”既生為情種,必為情所困,這病根如何去得掉,原來此去必死無疑。探春的鳳凰風(fēng)箏與“不知哪來的”又一個鳳凰風(fēng)箏絞在一起,接著又加進個喜字帶響鞭的風(fēng)箏,三下不能分開將線扯斷了,飄飄都去了。這風(fēng)箏占的是婚事,且將有兩個王妃。
交待六:看探春的風(fēng)箏謎最后一句“莫向東風(fēng)怨別離”(不要埋怨東風(fēng)無情強使別離)。再看黛玉所占芙蓉簽“莫怨東風(fēng)當自嗟”(不要怨恨東風(fēng),還是哀嘆自己命運不好吧)。同是暗示歸宿的讖語,曹公將之寫的完全一樣。為何十二釵中唯獨將探春的歸宿交待的明明白白,沒有令人誤解的可能,這便是原因。
那么這東風(fēng)所謂何事呢?七十回,黛玉初為“桃花社”社主,所填柳絮詞已將結(jié)局大白天下(堪憐詠絮才):黛玉下半闋——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fēng)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可嘆你今生何處是歸宿?柳絮被東風(fēng)吹落,春天卻不聞不問,任憑其四處飄泊,忍心其長久不歸)。為著她的愛人沒有拯救她,些許有些怨忿吧?正是:“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fēng)當自嗟。”同樣的東風(fēng),看給寶釵帶來怎樣的命運:寶釵下半闋——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fēng)頻借力,送我上青云。便是這同一個變故,卻給寶釵帶來了好姻緣。正是:“玉在櫝中求善價(黛玉),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
交待七:書中僅有兩處寫寶玉獲贈美男的隨身物件,其一是蔣玉菡的長巾,寶玉將之給了襲人,后襲人嫁于蔣玉菡;其二是北靜王的念珠,寶玉送于黛玉。巧的是黛玉與襲人都是寶玉起初欲迎娶的女子,而二女均與寶玉無緣,這兩物件又都出自北靜王爺之手,此并非巧合。世人皆以為襲人離開了寶玉,實則不然,蔣玉菡(“將玉含”扣含玉而生)在書中為寶玉之副,該人物是虛設(shè),襲人嫁于蔣玉菡暗指襲人仍與寶玉在一起,但為何襲人的判詞這樣寫呢:“堪羨優(yōu)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此乃曹公苦心,以汗巾為信讓襲人與蔣玉菡結(jié)一段姻緣是虛,以此暗示那個贈念珠的人將與黛玉有婚姻的緣份。黛玉一個貴族女子怎會有香菱一樣的際遇,給人做側(cè)室?到此可明了,她的夫婿是王爺一類的帝王人物,在那里可謂“姬妾眾多,淫佚無度”的境地,命運與香菱何異?正如香菱之于馮淵是唯一,而于薛蟠只一玩物耳。
交待八:寶玉初見警幻仙子有本書唯一賦文《西江月》,形容其貌美,但言辭之間完全套用了曹植的《洛神賦》,以曹公的文采何需如此?用意何在?曹植愛袁紹兒媳甄氏,欲娶為妻,曹操卻將她許給曹丕立為后,不久她便被賜死,曹植路過洛水,因思念甄氏,便假托洛神宓妃的故事記念她。又是好姻緣被拆散,這是曹公反復(fù)暗示的真相。曹公恐世人不解,于四十三回中,無因說了一句:“殊不知古來并沒有個洛神,那原是曹子建(曹植)的謊話,今兒卻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寶玉語)
以寶釵代黛玉與寶玉成親一說其實是可笑的。寶玉是何等樣人,他以忤逆的姿態(tài)對抗黛玉以外所有人的觀念(黛玉精神上與他是一致的),乃至他的父親,面對來至整個家族的壓力他從未妥協(xié)過,某種意義上,他可稱做人性上的英雄。他視黛玉為生命,若將她替換掉,這個整天尋死覓活的寶貝會認帳嗎?只有一個情況例外,那就是黛玉不可能是他的了,他才會和寶釵成親。
看看書中的線索。五十七回,紫鵑謊稱黛玉將回蘇州,寶玉便已死了大半,后紫鵑又拿寶琴探他:“你如今也大了,連親也定下了……要定下琴姑娘呢……”,寶玉笑道:“不過是句玩話,她已經(jīng)許給梅翰林家了。果然定下了她,我還是這個形景了?……我只告訴你一句躉話:活著,咱們一處活著;不活著,咱們一處化灰化煙,如何?”了然,若將別個女子許給寶玉,必不成功,僅在這樁事上,寶玉會以命相搏,不可能被人按頭強吃草的??芍蘸笫У赭煊?,寶玉該是怎么樣一個慘狀。
高鶚的意思,寶黛悲劇只因族內(nèi)人的反對,卻是誤解。賈家族人從上至下皆認定寶黛婚事必成無疑,這從薛姨媽要為黛玉保媒到賈璉家仆的議論中已明確表露出來。書中唯一支持金玉良緣的,卻是元春,這個來至宮中的勢力,恐怕這便是悲劇的先兆。
五十七回,借薛姨媽的話已明白暗示寶黛婚事毀于外因:“管姻緣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預(yù)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紅絲把這兩個人的腳絆住,憑你兩家隔著海,隔著國,有世仇的,也終久有機會作了夫婦。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憑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處的,再不能到一處(分明在說寶黛)。比如你姐妹兩個的婚姻(黛玉和寶釵),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寶釵已知是眼前的那個,那么黛玉呢?山南海北是個不得見人的去處。癩頭和尚交待過,寶玉不能早娶。若早娶,必是黛玉無疑,而日久多磨,才能生變,這與賈家招禍有關(guān)。
有人說黛玉皆因?qū)氂衤潆y悲傷而亡,此后寶玉娶了寶釵。這里有幾個不通之處:一、寶黛婚事在賈府上下皆知是必成之事,二人對此皆有希冀,一個有希望的人再怎樣也不會因悲傷而死的,寶玉不死,黛玉無論如何都會爭著一口氣活下來的。世人作這樣的判斷只是簡單地照搬了首回的預(yù)言“淚盡而亡”。若黛玉真死在這上面,曹公又有何懼,為何扭捏著不肯說出黛玉的結(jié)局?二、黛玉為寶玉而死,應(yīng)是寶玉最悲傷的時候,此刻怎么會接受別人迎娶寶釵呢?迫于家族的壓力?如果在此刻,他是一個可以屈服的人,那么婚后,和寶釵過了一陣子又出家是為了什么呢?是有比黛玉的死更嚴重的事情發(fā)生了嗎?以至他想斷絕世上所有的女子?
自然的推測是這樣的:黛玉因始料未及的變故被迫嫁人,不久寶玉無耐之下娶了寶釵。黛玉婚后不久因思念寶玉而死,寶玉得知悲痛以極才會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