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兩虛,脾腎不足,用生精固腎丸陰陽雙補、脾腎同調(diào),而不單用五子衍宗丸。
最近有網(wǎng)友私信,咨詢有沒有陰陽雙補,脾腎同調(diào)的方子?聽說五子衍宗丸可以補肝腎、益精血,看它的主治癥狀跟我的癥狀很相似,但是吃了一段時間并沒有什么效果,這是何故?
中醫(yī)治病并不是靠按部就班,而是要通過癥狀、體征、舌頭、脈象等,綜合分析,四診合參,有是證才能用是藥!
經(jīng)常有粉絲朋友私信說,自己有頭暈耳鳴,失眠健忘,多夢易醒,口干舌燥,口苦咽干,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無力,舌體干瘦,顏色偏紅,舌苔少或無苔等陰虛癥狀。
還有朋友私信說自己有吃冷食后容易腹脹腹瀉,天氣一涼則手腳冰冷,同樣的室溫總是比別人怕冷,白天晚上小便頻數(shù),余瀝不盡,腰膝酸冷,那方面功能下降,舌頭淡胖,兩邊有齒痕,苔白滑等陽虛癥狀。
更有粉絲朋友說,上面兩組癥狀我都有,那么陰陽兩虛,脾腎不足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
如果上面兩組癥狀都有,中醫(yī)應該如何辨證治療呢?
有沒有陰陽雙補,脾腎同調(diào)的方子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治療陰陽兩虛,脾腎同調(diào)的方子——生精固腎丸。
生精固腎丸:熟地黃,肉蓯蓉,淫羊藿,枸杞子,車前子,人參,白術,五味子,覆盆子,茯苓,黃芪、菟絲子,甘松、陳皮,羌活,甘草。
這是一個比五子衍宗丸還要厲害的方子,它不僅有五子衍宗丸補腎益精的功效,還有固精溫腎助陽、陰陽雙補之效。
不僅如此,本方還有補氣健脾,醒脾和胃之效。
縱觀整個方子,有填精固精,溫腎助陽,陰陽雙補,脾腎同調(diào)之功,適用于陰陽兩虛,脾腎不足者。
明代醫(yī)家張景岳說:“若以精氣分陰陽?,則陰陽不可離”。說明不管是陰虛,陽虛,還是陰陽兩虛,陰和陽都不能截然分開。
換句話說,陰虛不能單獨養(yǎng)陰,陽虛不能單獨溫陽,養(yǎng)陰要涵陽,溫陽要培陰。
所以,本方用熟地黃、枸杞子補腎填精以養(yǎng)陰。
兩者有何區(qū)別?
中醫(yī)有精血同源之論,補精可以生血,補血可以生精,而熟地黃和枸杞子,既能補精,又能補血,不需要在精與血之間相互化生。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補精藥都可以同時補血,也不是所有的補血藥都可以同時生精。
比如淫羊藿它可以補精,但是不能生血。
當歸可以補血,但是不能生精。
而熟地黃和枸杞子就有同時補血、補精的功效,這也就是為什么這兩味藥經(jīng)常被用于治療男科精血兩虧的病癥。
兩者有何不同?
熟地黃,是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莖入藥,也叫熟地、大熟地。
味甘,性微溫,入肝腎經(jīng),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熟地黃補腎陰、補腎精的功效,強于枸杞子。
而且,熟地黃有補腎納氣的功效,在治療一些腎不納氣引起的氣喘證時,多用熟地黃,而不用枸杞。
熟地黃性質比枸杞子更滋膩,對于舌苔厚膩的痰濕體質者,熟地黃更容易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
所以,一些痰濕體質者,一般不會單獨使用。
枸杞子,味甘,性質平和,入肝腎經(jīng),有養(yǎng)肝明目,補血益精的功效。
《本草備要》:古諺有云,出家千里,勿食枸杞。其色赤屬火,能補精壯陽。然氣味甘寒而性潤,仍是補水之藥,所以能滋腎、益肝、明目而治消渴也。
《新修本草》:久服堅筋骨,輕身,能老,耐寒暑。
它和熟地黃的不同之處在于,枸杞子可以養(yǎng)肝明目,特別適用于肝血、肝陰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眼睛干澀等癥。
枸杞子性質平和,是常用的藥食同源藥物,長期適量服用,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而且不會像熟地黃一樣影響食欲,更不會導致腹瀉。
所以,對于精血兩虧,這兩個藥無疑是最佳拍檔,也是我在臨床上比較喜歡用的兩味藥。
對于陰陽兩虛者,滋陰稍有不當,容易導致陽衰,且陰只有在陽的推動下,才能滋而不膩,才能源泉不絕,所以,適當配合補陽藥,既可以防止補陰藥損陽,又可以把補陰藥動起來,使陰平陽密。
所以,本方在既可以補精又可以補血的熟地黃和枸杞子的基礎上,又配合了溫陽的肉蓯蓉和淫羊藿,來平衡陰陽。
肉蓯蓉、淫羊藿有何共性?
它兩都有溫腎助陽的功效,都可以用于治療腎陽虛引起的腰膝酸軟,怕冷等腎陽虛證。
不同點在于:
肉蓯蓉比淫羊藿更加柔和,不太溫燥,吃了不容易上火。
但是肉蓯蓉一個缺點,因為它的質潤多汁,容易滑腸,對于那種脾胃虛弱,長期腹瀉患者不宜使用。
肉蓯蓉,酸、咸,性溫,歸腎、大腸經(jīng),為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生于大草原、半沙漠地區(qū),也叫沙漠人參、大蕓,是游牧民族藥食兩用的保健。
肉蓯蓉有溫腎益精,潤腸通便的效果,它味咸能入腎益精血,性溫能溫腎助陽,是陰陽雙補的常用藥,適用于腎陽虛、腎精虧虛,腎虛便秘患者。
《本草新編》:凡補腎之藥,必上通于心,心得腎之精,而后無焦枯之患。蓯蓉大補腎之精,即補心之氣也,又何妨之有。
《本草經(jīng)集注》:代郡雁門屬并州,多馬處便有,言是野馬精落地所生。生時似肉,以作羊肉羹,補虛乏極佳,亦可生啖。
《得配本草》:肉蓯蓉,味咸,性溫。入命門,兼入足少陰經(jīng)血分。壯陽強陰。除經(jīng)中虛痛,腰膝寒疼。
而淫羊藿,味辛,性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腎助陽,祛風除濕的效果,淫羊藿比肉蓯蓉更加溫燥,如果沒有適當?shù)呐浜涎a陰藥,很容易出現(xiàn)上火的癥狀。
《滇南本草》:淫羊藿,也叫興陽草,生山中,月白綠葉,上有粉霜,邊上有刺,根類yan物,主治凡yan事不舉、痿縮不升、久無子嗣者。
《本草崇原》:羊為火畜,藿能淫羊,蓋稟水中之天氣,而得太陽陽熱之氣化也,得太陽之陽熱,故主治陰痿絕傷。
《本草求真》:恐其陽旺多欲,精氣耗散,無他故也。
肉蓯蓉、淫羊藿,溫腎助陽,兩藥搭配,一溫一潤,肉蓯蓉得淫羊藿,潤而不滑腸,淫羊藿得肉蓯蓉,溫而不燥,我臨床上遇到一些陰陽兩虛,偏于陽虛者,常用這兩味藥配合使用,可以收到不錯效果。
所以,熟地黃、枸杞子,補陰補血。
肉蓯蓉、淫羊藿,溫陽潤陽。
兩組藥搭配,可陰陽雙補,精血同治,陰中求陽,陽中求陰。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肝所藏之血,腎所藏之精,皆來源于脾胃。所以,古人素有:“補腎不如補脾之說”。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jīng),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的功效,用于治療由于氣虛引起的一系列癥狀。
黃芪補中益氣,益衛(wèi)固表,為補脾胃表里之氣之要藥。
如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記載的補中益氣湯就用了黃芪,治療中氣虛之發(fā)熱,倦怠乏力等癥。
再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所載的玉屏風散中也用了黃芪,治療表氣虛引起的表虛自汗,體虛易感冒等癥。
所以補脾胃之氣,黃芪為首選藥。
人參,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jīng)。大補腎中元氣,益氣固脫,本方用之,專為腎氣虧虛,精氣不固而設。
《本草害利》:其性主氣,凡臟腑之氣虛者,皆能補之,生津除煩,聰明耳目,安精神,氣壯而胃自開,氣和而食自化。
《本草征要》:人參得陽和之氣,能回元氣于垂亡。真氣虛者,中寒而痛,胸滿而逆,陽春一至,寒轉為溫,否轉為泰矣。破積消食者,脾得干健之運耳。
黃芪和人參的共同點是都可以補脾肺之氣,不同點在于,人參補下焦元氣之力強于黃芪,如危在旦夕元氣將脫之時,用一味獨參湯可力挽狂瀾。
所以,二者配伍,可健脾益氣,培補后天以養(yǎng)先天。
而白術、茯苓、甘草,與人參配伍,組成補氣的基礎方——四君子湯,四君子湯載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中人參,甘草,味甘補脾,白術燥脾濕,茯苓淡滲脾濕,所謂燥之則土不濡,滲之則土不濕,所以,被歷代醫(yī)家奉為補氣之基礎方,如后世的異功散、六君子湯、香砂六君丸、保元湯、八珍湯等,均由本方化裁而來。
生精固腎丸中用了黃芪、人參,補氣之力還不夠,故配上白術,茯苓,甘草,補脾氣作用更強,且有茯苓白術化濕,又可使補氣而不壅滯,無疑是補氣中的王牌。
以上幾味藥加上枸杞,其實就是一個五子衍宗丸的加強版。
五子是枸杞子,車前子,覆盆子,五味子,覆盆子。個人體會它和四君子湯的地位相當,四君子湯是補氣的基礎方,而五子衍宗丸是補腎生精的基礎方。
歷代一家稱五子衍宗丸為“為古今種子第一方”,而知網(wǎng)中關于五子衍宗丸的論文有800余篇,大部分是用于治療男科疾病,可見它的地位在男科病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枸杞子補肝腎,益精血。
五味子、菟絲子、覆盆子,補腎固精,使補而不流失。
車前子最常用的功效雖為利尿通淋,本方用之,正是利用其通利之性,可疏利腎氣,瀉腎中虛火,不僅可使補而不滯,還可以防止補陽藥助陽生熱之弊,所以,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熟地黃、枸杞子補陰;
肉蓯蓉、淫羊藿補陽;
五子衍宗丸填精固精;
黃芪、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補脾;
諸藥合用,共奏陰陽雙補,脾腎同調(diào)之功。
但是,方中雖有白術燥濕健脾,車前子茯苓淡滲利濕,方中大量補陰藥、固精藥、補氣藥、補陽藥,難免會有滋膩脾胃、壅滯氣機、助陽化熱之弊。
所以,
用陳皮配合白術健脾祛濕,同時兼顧行氣之職。
用甘松醒脾和胃行氣,加強陳皮行氣之效。
羌活為風藥、升藥,風能盛濕,升脾胃清陽。
古人云: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補氣藥配合行氣藥,則補氣而不滯氣。
補氣藥配合活血藥,則補氣而不滯血。
方中陳皮、甘松、川芎、羌活,在生精固腎丸中的作用,猶如交通警察的功能,可防止補血、補陰、補陽、補氣藥影響脾胃之運化、氣血之流通。
縱觀生精固腎丸一方,諸藥協(xié)同,共奏陰陽雙補,脾腎同調(diào),精血同治之效,可治療陰陽兩虛、脾腎不足、精血雙虧諸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