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選
碑帖臨摹主要是神似形同,主要抓住起筆、收筆、轉(zhuǎn)折出的細微變化,然后就是整個字體的神氣,把握好間架結構!
個人認為在臨摹碑帖的時候要先讀帖,仔細分析自己臨摹的碑帖與其他碑帖之間的不同之處,把握住特點,然后就是抓住碑帖中的字的相同之處,加強練習,持之以恒,這樣你會有不小的收獲!
學篆刻要讀印,學書法要讀帖,這是常識,是慣例,也是必經(jīng)之路。讀帖,即是通過觀察、分析、琢磨和體會碑帖字形的過程,對其中的筆畫形態(tài)、用筆方法和結構特點等進行深入的了解。歐陽詢在《傳授訣》中說:“細詳緩臨,自然備體,此是最要妙處?!迸R書必須“眼高手低”,這樣方能有所進步,否則將精華視為糟粕,腐朽視為精神,則本末倒置,無異于南轅北轍,越是勤奮,越是適得其反。碑帖中的習氣、不足以及一些失誤之處會被當成精華,不斷地在臨摹操練中得以強化,成為難以拋棄的痼疾,成為學書大礙。
讀帖的第一步要選好帖,主要把握好兩點:一是如今的碑帖屢經(jīng)翻刻印刷,良莠不齊,最好選擇精良版本,對失真變形的不宜作為參照物,以免混淆視聽;二是有條件的最好還是看一些原碑帖的碑拓或真跡,這樣方能體會更深。讀帖的根本就是領會其中的精神況味,把握諸多的技巧細節(jié),章法、字法等一系列要素。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總結出幾種讀帖方法,期望同道師友指謬。
1、分析式。這是對初學者最適宜的方法?!靶嗡啤笔桥R帖最基本的要求,要求盡大可能地追求法帖中或碑中的點畫形態(tài)和結字體式,即要“入帖”。如學顏真卿書法時,對其中的“橫平豎直”和“蠶頭燕尾”等特征要進行細心分析體會,掌握要領。選擇米芾,則對他欹側的取勢、筆法的精妙之處要倍加關注,這樣臨摹就可能最大程度地再現(xiàn)原碑帖的風神。孫過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闭劦搅俗x帖與臨帖的辨證關系,只有對碑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才能下筆得之精髓。
2、欣賞式。書法碑帖琳瑯滿目,不可勝數(shù),風格各異,殊有雷同,或狂放,或精微,或淡雅,或恣肆、或駭怪、或沉雄,或大氣,有氣息、格調(diào)、韻味和字勢的差別。欣賞風格各異的碑帖作品,心曠神怡的同時,也就對碑帖有了更深的體會,對進行創(chuàng)作有一定作用。塑造美首先是要了解美,體會美的存在。只有知其優(yōu),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如果對優(yōu)秀碑帖的精華視而不見,則談臨帖不過是一紙空文。
3、記憶式。有了上述的基礎之后,便可進行記憶式讀帖。記憶式讀帖包括三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碑帖的相關歷史和文化背景、時代特色、創(chuàng)作淵源和年代等相關資料,這對理解碑帖有重要作用;二是對碑帖文字內(nèi)容要有記憶式理解,這于臨習亦有很大幫助;三是在前兩者基礎之上,加強對風格特征、筆畫和結構形態(tài)的記憶,銘記于心中,做到胸有成竹,畢竟讀帖最終目的是要背帖,是為了創(chuàng)作,不能當成扔不掉的拐杖。正如劉熙載在《書概》中所說的:“取古人之書而熟觀之,閉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舉筆而追之。”
4、結合式。這種方式是有選擇性地讀一些帖,尋找共同點。如臨習《爨龍顏碑》,可結合《馬鳴寺碑》和《嵩山靈廟碑》,歸納出風格特征,進行有益的借鑒,這對更好地理解所臨之碑大有裨益。在臨習篆隸的過程中,對相近風格的篆或隸都可以進行結合借鑒嘗試。這一方法實質(zhì)上是在“專攻”的基礎“博涉”。
5、比較式。這和上一種方法正好相反,要找出碑帖之間的差異性,分為橫向和縱向兩種方式。所謂橫向,是指將同時代的書家進行對比,如唐楷中的各大家,歐、虞、褚、薛、顏、柳等風格特征各有所不同,通過比較可以弄清相互之間承進和發(fā)展的關系,得出一些有益結論;所謂縱向,是指對某一書家在不同時期的作品進行比較,如顏真卿一生風格經(jīng)歷三變,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審美取向,為此要進行逐次分析,不斷提高臨帖水平。
6、對照式。讀帖是方法,臨摹是手段,歸根結底,光讀不寫,紙上談兵,亦是毫無用處,碑帖中的用筆、結字的優(yōu)劣,如何痛快,如何夸張等,必須是通過自身臨摹實踐來體會,在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讀帖和讀印一樣,在對照這一方面還要花一些氣力,找出臨作和原版碑帖之間的差異,改正這些不足之處,盡量做到真正入帖。
在臨摹中,入帖難,出帖更難,讀帖是為了更好地入帖,既不能入焉能談出。筆者所總結羅列的這些讀帖方法,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作用,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會更佳。臨摹(1)什么是碑、帖?
碑和帖是有區(qū)別的。碑是石刻(包括豎在地面上的碑碣和埋藏在墓中的志銘,或就山而鑿的摩崖等),碑文內(nèi)容多是歌功頌德,紀人紀事的文字。碑上的字多是當時優(yōu)秀書法家所寫。用銀殊筆寫在碑石上,所以又稱為書丹。碑額(碑頭)多用篆書,碑陰(反面)往往寫故吏或出資者姓名,碑陽(正面)寫正文。
由于漢字形體和書法發(fā)展與演變,以及時代風尚不同,漢碑多隸書,魏碑多魏體,唐碑除隸外,還有楷、行。
帖,是把著名書家的字跡臨摹下來,刻在木板和石頭上,再用紙和墨槌拓下來,內(nèi)容多是書札詩文。
碑、帖都是供人欣賞臨摹用的,所以稱為法帖。學書者當然以學墨跡為上,學碑次之,學帖再次之。
(2)為什么要臨碑帖?
道理很簡單,接受前人積累下來的智慧,加速自己的學習,并在此基礎上擴大以前的成績,發(fā)揚和繼承民族的藝術傳統(tǒng),以便更好地為無產(chǎn)階級政治服務。凡是不肯虛心地批判地學習祖先留下來的經(jīng)驗,而隨性寫來,硬說是“大膽創(chuàng)造”,那除了可以騙自己之外,是誰也騙不了的愚蠢行為。
(3)選擇哪些范本?
關于選擇范本,歷來書家都有專論,是值得我們參考的。但我覺得今天學習書法和以前有些不同,即時代不同,目的不同,我們今天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宣傳黨的政策而應用于各個方面的問題,所以我認為選擇范本應有兩個前提:①是否能解決急需問題;②在第一個基礎上可以根據(jù)愛好去選取。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多列一些碑帖名目,讓大家去選擇。
①楷書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中楷大字本)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顏真卿
多寶塔(大)、大麻姑仙壇記 柳公權
玄秘塔(大) 魏
碑 鄭文公碑、張猛龍碑 ②隸書
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張遷碑、石門頌、孔廟碑
③行書
王右軍
懷仁集圣教序、蘭亭序 褚遂良
枯樹賦 蘇
軾 寒食詩 虞世南
公主墓志 黃庭堅
松風閣詩 趙孟
心經(jīng) ④草書
孫過庭
書譜 智
永 千字文 王羲之
十七帖 懷
素 小草千字文 張
旭 長風帖 ⑤篆書
對我們解決需要應用問題,此項可暫不學或少學,但仍將列出,供大家參考。至于甲骨文就不列了。
1.大篆
大盂鼎、毛公鼎、石鼓文 2.小篆
泰山石刻(李斯)嶧山碑 學篆要先大而后小,先今而后古。
⑥小楷
王獻之
十三行 文徵明
千字文、心經(jīng) 趙孟
靈飛經(jīng) 王羲之
黃庭經(jīng)、樂毅論 小楷和大楷是有差別的,魏晉至唐小楷別是一種結構。薦季直表、曹娥碑、十三行、黃庭經(jīng)、樂毅論、心經(jīng)等小字的結構是異常俏麗的,只有保持小才合適,如果將它放大,就不如小的美。宋元以來,小楷不是作為一種書體而存在,只是大字的縮小而已。
(3)先從那種書體練起
上面談了,現(xiàn)在簡談一下
從書法的源流而論,自然應該先學篆隸,篆隸方面有了些根底,寫起楷書草字來,確要方便些,因為真草的根源從那里發(fā)展、演變而來的。
若從筆法而論,無論先從哪一體學起,都可逐漸旁通到其它。如果以藝術觀點和實用觀點看,應先以楷書入手。再者楷書基本上橫平豎直,點劃布置均勻穩(wěn)當,它比其它書體易于入手,而且實用價值也大,為學其它書體也可打下基礎。
(4)怎樣臨摹碑帖?
中國書法結體是變化無窮盡的,碑帖又是那么多,一碑有一碑特點,一帖有一帖寫法,那么我們面對著這許多的碑帖,怎樣才能很快地掌握住它的結體特點呢?我認為先從大的方面去抓特點,然后再去熟悉具體特點,或者兩者結合。這樣會快些,大體特點方面有三個:
①看縱橫,即看這個結體是取縱勢還是橫勢??v勢是行筆向上、下伸展,形態(tài)修長。如甲骨文、小篆、晉代王羲之、唐代歐陽詢、虞世南、柳公權、宋代米元章、黃山谷等均取縱勢。
橫勢是行筆向左右伸展,體形成寬扁。鐘鼎文中之虢季子白盤、散氏盤;漢隸中的張遷碑、曹全碑、禮器碑、石門頌、華山碑;魏代鐘繇、唐代顏真卿、宋代蘇東坡等皆以橫勢為主。
②看搭配看字的上下截,及左右半。上下結構的字,要砍他配合的疏密關系如何,所占的空間如何。例如歐陽詢的書法上多大于下,如茂樹垂蔭。柳公權的字多是中宮緊湊,而四外舒展的。黃山谷的字是放射性的每個字都有一二長筆劃從中宮向外射出。左右結構的字要研究它們是如何相揖相讓的。賓主關系如何?如顏柳的字體筆劃皆是主要豎粗,而橫細的。顏字更為明顯。
③看斜正
也就是整個字的傾斜正向布勢。例如蘇東坡的字稍向右上傾,米元章的字則向左前傾的多。要從動向中領悟其神情,如果學這種結構書法藝術,特別要注意形欲斜而意能正。要斜而不斜,不失重心。唐太宗曾評王羲之書為“似欹反正”,如“釋、崇、平”等。今代書法家沈尹默的行書以斜字成行,反覺正向。
初學寫字的人,不要忙于追求結體的變化,而要求將楷書寫得端正美觀。
下面談談臨碑帖的具體問題
①動筆前
選好要臨寫的碑帖范本后,先不要忙著寫,把它讀二三遍,先從大體上抓他的特點,求得熟悉它。
抓具體特點:
1.抓點劃的特點,可先選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字,進行點、劃、橫、豎、撇、捺、鉤的分析,求得幾個字的基本筆劃搞通了,其它字的筆劃,亦可觸類旁通。
2.偏旁的特點,如找單人旁,水口土月的旁,看他們部位之間,比例大小,長短高低,揖讓等特點。
3.用筆輕重強弱的特點,從筆劃的粗細、剛柔著眼,再揣摩范本是用幾分筆,哪種筆寫的(是硬性的還是中性軟性的)。
4.抓字勢的特點,這個范本的字,在筆劃伸縮變化中,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姿態(tài)。
5.如果是行書,還要領會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的特點,以易于了解書家的風格和精神,便于臨寫。
②臨寫時
1.把選好的碑帖放在前面,坡之豎起。
2.先將全部碑帖臨寫一二遍,從實踐中去熟悉臨寫的準備工作,然后再分段練習,臨寫倒像為止。
3.寫一篇或一字后,隨時與碑帖上的字相比較。如果點劃相差太遠,必須改正重寫。一個字寫不像時,要耐心多臨幾遍。
4.校正字的結構正確與否,長了還是短了的方法,除了看字的本身形體,也可看背景,即計白以當黑,看碑的暗處呈現(xiàn)什么形狀。
5.要看一字寫一字。因為書法藝術點劃之間要有生動的氣韻和嚴密的結構,如果看一筆寫一筆,寫出來的字易于使結構松散和缺乏神采。
6.再進一步看一句寫一句,看一行寫一行使其布局得當,首尾呼應。
7.背臨全帖,融會貫通,參以己意。
8.邊學邊用,去粗取精,因為古代字體又不是用于今天的,或結構不美的,可以以粗去之。
③臨摹碑帖中可能產(chǎn)生和注意的事項
1.三個平時:
平時要讀帖
提高欣賞水平,加強記憶,像交朋友一樣,見得多了,易知其特點,以便尋求韻味。 平時要多背帖
記憶其形神,我這個朋友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精神是怎樣的?眼一閉一切都在面前呈現(xiàn),這樣對字的熟悉,便能胸有成竹地去寫,一定會寫的滿意。 平時要多練
光讀光背而不實踐是不能寫好字的,必須多寫才行。要是再邊學邊應用,那提高就更快,也才能鞏固提高。 2.注意逐步提高,不能操之過急。選定了一本字帖,就要練到摸熟此帖用筆、筆劃和結構。最忌今天學這個帖,明天換那個帖,結果哪個帖也學無成就,還容易把字寫油。不能因一時寫不像,就失去了興趣,信筆練習,任務觀點。在練一本帖時,某一階段,可以有所側重,如這階段可以側重學習結構,下一階段側重學習筆法,然后再綜合練習,時間上應持之以恒,俗話說:字無百日之功。只要耐心不斷學習,一定會有奏效。
3.忌在練習中看寫得不像,就描來描去,雖然描像了,再寫還是掌握不住規(guī)律。要做到意在筆先。王羲之說:“凡書之時貴乎沉靜,會意在筆前,筆居心后,未作之始,構思成熟,然后下筆”。寫字時不要左顧右盼,思想分散。
4.要有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兵痞寫的少,貴在日日練。要像有書法經(jīng)驗的人學,既要聽講也要實踐,再能看有經(jīng)驗者書寫時動作,細看他怎樣用筆、運腕,會有更多啟發(f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