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jié)的這幾天,在西南某省會的飯局酒場被當?shù)嘏笥呀o喝慘了,一舉破壞了我在他們心中的酒場人設形象,過去體制內飯局酒場,參加的也不少,卻沒想到倒在了同學間的聚會上,讓我不得不琢磨一下,過去自己是怎么在那么險惡的酒場里,大多數(shù)情況下全身而退的。
只要在職場里,就要或主動或被動的去參加一些飯局酒場。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不懂這種飯局酒場的意義,因此在表現(xiàn)上或來而不拒、或緊閉繡口、或半推半就,往往成為了酒場上的犧牲品或邊緣人。于是開始紛紛求助各類解酒藥、劃拳令、勸酒詞和躲酒詞,想要借助物力防御和話術加成來提升自己在飯局酒桌上的存活率和吸引力。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總有比你更能喝、比你更會說的,難道每一次都要在酒場上分個高下才行么?
那么,我們?yōu)槭裁磾[不脫飯局酒場。原因有二:
(一)從眾心理的作祟。
很悲哀的說,我們從小到大,都隱形的被要求一件事:和他人搞好關系。
小時候老師評語要求:與同學相處融洽,積極主動團結同學;長大后找工作,體制外的寫著:要有團隊精神;體制內的領導會說:小李啊,你這樣不行,怎么能不和同志們搞搞關系呢?
甚至連你不想結婚時候,你爹媽都會催你:沒事多出去和人走動走動,走動走動沒壞處。
我們太需要群體了,而飯局酒場,就是你長大后,和群體接觸、交流、融入的最佳方式。為什么?
因為別人也是這樣做的。
當你決定要不要做一件事的時候,群體的意見會對你產生巨大的影響。他會讓你產生一種心理: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是可靠的。而參考群體的意見,會讓你自己的獨有判斷承受巨大壓力,很少有人能抵抗住這種壓力。
就像勒龐說的,進入群體之后,“個體在智力上的差異逐漸消失在群體意識當中”
(二)獲得實際的利益。
如果說對于新人來講,參加飯局還有些懵懂嘗試的被動,對于許多早已體味各種冷暖的老鳥們,飯局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利益交換的斗獸場,是進行深層次社交的中轉站: 開場雙方的下場換盞人數(shù),讓你在最短時間內,推斷對方此行的誠意度和以及是否有存在于背后的隱秘;飯桌兩側,賓主沒有會議桌冰冷的隔膜,而又在菜品與酒水的包圍中,尋找到共同點:比如你的家鄉(xiāng),你的子女、你的學校、甚至你的寵物;再借助酒精的催化,讓戒備心有所放低,于是目標一致,愿景一致,雙方的感情又更精進了一步。
在觥籌交錯中,雙方進行了彼此資源的互識、互知、互換,借助的還是最隱秘的吃飯這件小事。
一起喝酒,是在最短時間內讓最大多數(shù)人暴露出本性的最佳方式,酒酣半程,你便能知道哪些是偽君子,真小人,哪些表面不羈實則內里明朗,哪些一聲不吭悶頭扒飯,卻可能是影響決策者的關鍵人物。
畢竟,面具戴久了,不知道如何和人深度溝通也不知道如何了解真實的別人,那么只有通過酒了.
那么,該如何讓自己在飯局這個酒場上,順利的生存下去呢?
第一、飯局外,要凹人設。
這個人設,不代表是你以后每一場飯局的表現(xiàn),但是一定是你最擅長的。
背景板型:滴酒不沾,悶頭吃飯;
秘書助理型:始終保持理智的狀態(tài),既要照顧己方主力,又要兼顧對方主賓。喝到一半還會提醒hold住自己,結束時候不但動身買單,還要最后一個走檢查有沒有遺失物品的。
陪酒師型:本身能喝,來者不拒,甚至作為主力在酒場上沖鋒陷陣殺的對方人仰馬翻、在酒桌一開場清理地方兵線。
氣氛調節(jié)師型:靠一個個段子和金句,活躍飯局氣氛,拉近對方和己方的關系,同時根據主陪確定的主賓,助攻陪酒師,為雙方制造、挖掘共通點,加速飯局的進程。
防守攪局者型:能喝點,但是始終不主動積極出擊,始終照顧看管己方領導或酒量不夠又非要入場的人員。在對方主攻己方關鍵人物時作為奇兵進行攪局,打亂對方部署。
這個人設,代表了你其他人心里的印象和定位,也是其他人對你的評價。
第二、飯局中,恪守形象、制造“小意外”。
在每一場飯局中,恪守你自己的人設。比如你長久給人的印象就是滴酒不沾,如果參加飯局酒場,就不要突然high起,跟其他人叫嚷自己今天要不醉不歸。
比如小A是處里的綜合科副科長,作為二管家,每次處里聚會或對外聚餐,小A都會控制酒量,看到領導要私下談話也會適當?shù)睦_其他人,飯局結束前也會提前約好車,結賬,檢查物品。領導和科長也對小A很放心。某天處里要和對口單位一起尾牙聚餐,正好小A前天和女友分手,女友恰好是對口單位其他部門的員工。小A觸景生情,當晚頻頻舉杯,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灌多了,不但要找人照顧他,還讓飯局的中心變成了他。領導和科長都對小A失望,做事不區(qū)分場合、分不清主次。
唯一我們可以多做一點的,是要根據不同的飯局酒場的內容和對你的重要性,在你本職人設外,再選取一個輔助形象來示人,讓其他參與者和組織者有一種小小的意外收獲感,一種獵奇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既能加深了參與者對你的意向,也提升了他們對飯局自身的滿意度。
飯局——特別是職場飯局——需要的是“故事”而不是“事故”。每一個參加飯局的人在組織者眼里,他們作何表現(xiàn)應當是可期待可預判的,在實現(xiàn)這些期待以外的收獲,都是亮眼的驚喜。
第三、飯局終了,社交未終。
我們參加飯局喝酒的目的,是為了輕松的進行深層次社交,而社交需要了解。
很多重要的信息或細節(jié),只有在飯局結束后才會有收獲。所以不要輕易放過飯局后繼續(xù)和你想深入了解的目標任務接觸的機會。
比如送客戶回家,你就會知道他的住處,如果順帶送上樓,你會有機會認識他的家人、家庭布局如何,甚至知道家里有沒有寵物。而這些,又可以用在你與他下一次飯局的溝通上了,一來一往,又從陌生向熟悉邁了一大步。
最后說一句,我本人既不喜歡灌別人酒,也不喜歡在壓力下被別人灌酒,目前我也只是做到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去喝酒吃飯,對于其他場合的酒局,能躲還是躲。我也希望,我們更多的人可以不用迫不得已選擇酒場飯局來維持職場人際或尋求業(yè)績,而是更多的自主選擇該和哪些人去共醉,而不是被逼的喝酒傷身。
畢竟,酒這東西,只有和喜歡的人、喜歡的場景在一起時候才是靈感的催化劑。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即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