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帛書本《老子》點校全本(第六版)

我姓丘名平,網(wǎng)名曰靜,江西銅鼓西向村人。出身微末,已年過半百,素不得志。2016年冬,一次偶然的機(jī)緣,接觸到了帛書老子甲乙本。2017年元月,在天涯論壇發(fā)表了第一篇有關(guān)的帖子。此后,我在福建泉州一帶和其它地方一邊打工,一邊對帛書老子甲乙本進(jìn)行點校和解讀,轉(zhuǎn)眼間快六年了,今將反復(fù)修改后的第六版錄于此以作紀(jì)念。

帛書本《老子》在斷句上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也”字是可以作為語氣助詞放在句子中間的,而不是非要用逗號將“也”字?jǐn)嚅_不可。比如,“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為百谷王”,等等。全文如果不要這些“也”字,朗讀起來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也”字它的語氣才會這么舒緩從容。

帛書本《老子》中也存在一些錯誤,但這些錯誤都不影響對整部作品的理解,這些錯誤通過分析都是很容易判別出來的。主要是字形字音上造成的通假,其次則是抄寫時記憶上的混亂,或者不慎出現(xiàn)的錯誤。

楚簡本《老子》是一個摘抄本,它和帛書本《老子》一樣都出于沒有經(jīng)過存心修改的原本,它們之間的差異是限于當(dāng)時的社會狀況、技術(shù)條件等原因,在流傳的過程中人們對內(nèi)容的不同理解造成的。流行本《道德經(jīng)》雖然是一個全本,但它不僅打亂了章與章之間的順序,內(nèi)容也出于避諱和立教的需要對原本進(jìn)行了修改或曲解。

帛書本《老子》可以清晰地看出經(jīng)書論述的原理和主要思想,簡單來說就是“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萬物負(fù)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返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世界固然是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但這種變化和發(fā)展始終是由平衡和諧來主導(dǎo)的,萬物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總是要回到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平衡和諧是世界的第一性,變化發(fā)展是世界的第二性是正確的世界觀,道的應(yīng)用就是平衡和諧主導(dǎo)下的變化發(fā)展是正確的方法論。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01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繳。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

道可道,前一個道指道路,后一個道指道路的作用。

可,kě,適合;例:不現(xiàn)可欲。

名可名,前一個名指名稱,后一個名指名稱的作用。

恒道,不分陰陽的虛無混成。

恒名,八種陰陽的不平衡體: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無名,指虛無混成而不分陰陽。

有名,指八種陰陽的不平衡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有名萬物之母也,與三生萬物同義;例:三體重生萬物張?!彼螐埐恕段蛘嫫?/p>

欲,yù,想得到某種東西或想達(dá)到某種目的的要求;例:欲望。

妙,miào,美好,微妙,原文“眇”。

繳,j’iǎo, 紛亂,糾纏;例:繳繞。原文“噭”。

玄,xuán,深奧,與現(xiàn)代語“抽象”類似;例:玄牝,玄德,玄同等。

之,往,到……去;例:吾欲之南海,何如?

妙,miào,精微,奧妙,原文“眇”。

玄之又玄,指無名和有名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

解:道路有行走的作用,但我這里說的恒道不是道路的道,而是不分陰陽的虛無混成,可以為天地母。名稱有命名的作用,但我這里說的恒名不是名稱的名,而是八種陰陽的不平衡體,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生成萬物。無名是萬物的起始,有名是萬物的生母。所以恒無欲看到的是世界的美好和微妙,恒有欲看到的是世界的紛亂和糾纏。無名和有名雖然名稱不相同,但都是萬物之間相互作用時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兩個根本屬性。無名和有名之間不斷轉(zhuǎn)化,這是探索世界眾多奧妙的大門。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02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惡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也。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注:

惡,è,不美,難看;例如:丑惡。

已,yǐ,停止。

不敢為天下先: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

始,shǐ,謀劃,此處引申為干擾;例:爰始爰謀,爰契我龜?!对姟ご笱拧ぞ偂?/span>

恃,shì,依賴,仗著。

居,jū,當(dāng),占;例:居功。

去,qù,拋棄,舍棄。

解:天下人都知道以和諧為美好,那么丑惡就會終止;都知道以弗盈為善良,那么不善就會終止。有與無相生,有所生而不占有。難與易相成,從難處謀劃從易處著手,天下之難作于易。長與短相形,有所為而不恃。高與下相盈,有所長而不宰。音與聲相和,行不言之教。先與后相隨,保持自身與整體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不敢為天下先。所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興起而不干擾,有所作為而不自恃,功成名就而不自居,正是因為不自居所以才不被上天所拋棄。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03章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現(xiàn)可欲使民不亂。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注:

上,shàng,抬高。此處引申為高高在上。

貴,guì,崇尚,重視。此處引申為占有。

現(xiàn),xiàn,出現(xiàn),顯露。

可,kě,適合;例:道可道;名可名。

知,zhī,知識,觀念。這里指不良社會現(xiàn)實使人們心中產(chǎn)生的錯誤生存觀念。

而已,助詞,表示僅止于此,猶罷了。

解:一個社會如果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不高高在上,那么基層的平民就不會為了不受欺凌而去爭名奪利。一個社會如果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不占有那些難得之貨,那么基層的平民就不會因為迫于生存而去偷盜。一個社會如果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不放縱自己違背自然的欲望,那么基層平民的生活就不會因此而變得混亂。所以圣人之治,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虛心實腹、弱志強(qiáng)骨,保持自身與整體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永遠(yuǎn)使基層的平民不產(chǎn)生錯誤的生存觀念和放縱自己違背自然的欲望,使他們知道不敢去做爭、盜、亂的事,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先行做到弗為罷了。這樣天下就沒有不治的道理。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04章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像帝之先。

注:

沖,空虛。

又,yòu,原文“有”。

挫,cuò,折傷。

湛,zhàn,清澈;例:清湛。

或,huò,用作虛詞,表示選擇或列舉。

存,cún,蓄積,聚集;例:綿綿啊其若存。

帝,dì,天;例:帝宮(天宮)。

先,xiān,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對)。

解:道是不分陰陽的虛無混成,它的應(yīng)用就是弗盈(思想和行為不偏激不過度),它像那淵潭一般深邃幽靜,以自然為法通過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保持著萬物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和諧。挫傷恒有欲形成的驕橫和銳氣,排除恒有欲帶來的紛爭和干擾,和著恒無欲的光同去恒有欲的塵,它清澈見底又像是在不斷蓄積一樣。我不知道它是誰之子,像是在天之先就已經(jīng)存在了。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05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

注:

不仁,對偏離過度的情形不遷就,及時制止,堅持原則。

芻,chú,喂牲口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

芻狗,折中之物,古代祭祀時用草扎成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人家作祭祀時用的牲畜,后來出于經(jīng)濟(jì)的考慮,人們漸漸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來代替。它既省去了用真狗做犧牲,但又起到了祭祀必須用狗的折中效果。芻狗雖然是草狗,但由于它是用來祭祀的,所以人們是用虔誠、敬畏的心來看待它的。用芻狗的意境來形容守中執(zhí)一是非常恰當(dāng)?shù)摹?/p>

百姓,春秋時平民無姓,百姓指有姓氏的貴族和士大夫。

橐,tuó,口袋,小而有底曰橐,大而無底曰囊。

籥,yuè,古代樂器,有三孔,形狀像短笛。

橐籥,一種帶有外套便于隨身攜帶像短笛的樂器。

出,chū,偏離,超出。

解:天地將萬物當(dāng)成芻狗來對待,對其中出現(xiàn)的偏離過度的情形不姑息遷就及時加以制止,使萬物與整體之間保持平衡與和諧;圣人將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當(dāng)成芻狗來對待,對其中出現(xiàn)的偏激過度的思想和行為不姑息遷就及時加以制止,使社會上下之間保持平衡與和諧。天地之間它不正像我身邊帶的這把橐籥嗎?虛而不屈、中空而直,動而愈出、不宜偏激,多聞數(shù)窮、變化規(guī)律,還不如就守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為好。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06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啊其若存,用之不堇。

注:

谷神,gǔshén,谷水的內(nèi)在精神。

牝,pìn,雌性的鳥或獸,與“牡”相對;例:牝牛。

綿綿,mián’mián,雌柔安靜的樣子。例:如川之流,緜緜翼翼?!对姟ご笱拧こN洹?/span>

若,ruò,如,像。

存,cún,蓄積,聚集;例:湛兮似或存。

堇,jìn,通“盡”,完畢;例:取之不盡。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是“玄牝是謂天地之根之門”的句式變換。

解:天下的谷水從不盈滿,知榮守辱,處下不爭,以至于能夠長生不死,這叫做玄牝。玄牝是通往天地之根之門,它雌柔安靜像在不斷蓄積,用之不盡。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07章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歟?故能成其私。

注:

不自生,不獨(dú)為自己而生,以其無私而成其私。

身,shēn,自己,本身,此處指個人的私利。

歟,yú,多用于輕微的疑問,嗎。原文“輿”。

解: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其間萬物不自生,保持著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和諧。所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他能夠成就自己的私利。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0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又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注:

善,shàn,善良。

善,shàn,善于,擅長,有做好或處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

惡,wù,討厭,憎恨,跟“好”(hào)相對;例:好惡。

幾,jī,接近,達(dá)到。

善,shàn,以……為善;例:居善地。

居,jū,當(dāng),占;例:居功。

予,yǔ,給予。

治,安定。

尤,yóu,過失;例:效尤。

解:上善就像水一樣:萬物的滋潤都離不開水,而它卻靜靜地待在眾人都討厭的地方,所以說水的這種有功不居的品質(zhì)最接近于道了。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與基層的平民相處:對待功勞應(yīng)該像大地一樣從不自居;心胸寬厚應(yīng)該像淵潭一樣深邃幽靜;返本回報應(yīng)該像上天一樣慷慨真誠;說話應(yīng)該講求信用;公正應(yīng)該保持和諧;做事應(yīng)該重視能力;行動應(yīng)該順應(yīng)時機(jī)。因為這種不爭,所以不會有差錯過失。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09章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錐而銳之不可長保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注:

已,yǐ,停止。

錐,zhuī,一頭尖銳的鉆眼工具;例:錐子。原文“揣”。

保,原文“葆”。

咎,jiù,災(zāi)禍。

解:執(zhí)持盈滿不如使它停止:讓錐子更加尖銳是不能長保的;金玉盈室從來沒有能守得住的;富貴而驕橫災(zāi)禍?zhǔn)亲约毫粝碌?;成功遂事不自居保持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和諧是合乎天道的。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10章

????戴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槫氣致柔能嬰兒乎?修除玄監(jiān)能無疵乎?愛民活國能毋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dá)能毋以為乎?生之蓄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注:

營,yíng,圍繞,纏繞;例:以朱絲營社?!豆騻鳌でf公二十五年》

魄,pò,人的思想或精神。

抱一,bào’yī,執(zhí)一。

毋,wú,不。

離,lí,違背,背離;例:偏離。

槫,tuán,聚結(jié),運(yùn)轉(zhuǎn)。

監(jiān),jiān,牢,獄。

疵,cī,缺點或過失;例:瑕疵。

闔,hé,關(guān)閉。

知,zhī,知識,觀念。這里指不良社會現(xiàn)實使人們心中產(chǎn)生的錯誤生存觀念。

解:(問一下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堅持守中執(zhí)一的思想能不偏離嗎?運(yùn)轉(zhuǎn)平衡陰陽之氣以致柔順穩(wěn)定,能達(dá)到像嬰兒一樣的和諧純真狀態(tài)嗎?修除違背自然的欲望的監(jiān)牢,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活國能不執(zhí)持和傳播錯誤的生存觀念嗎?和諧之門的開啟和關(guān)閉能做到雌柔嗎?明白四達(dá)能不用甚太奢來表現(xiàn)嗎?德用道去生發(fā)它、積蓄它,有所生而不占有、有所長而不主宰這叫做玄德。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11章

卅輻同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而為器,當(dāng)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注:

卅,sà,三十。

輻,fú,車輪中連接車轂和輪輞(wǎng)的一條條直棍兒。

轂,gǔ,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

無,wú,物盡其用,讓難得之貨發(fā)揮應(yīng)有的作用,舍去。

埏,shān,用水和(huó)土;例:埏埴。

埴,zhí,黏土。

戶,hù,一扇門,門;例:不出于戶以知天下。

牖,yǒu,窗;例:不窺于牖以知天道。

有,yǒu,求取難得之貨,占有;例:天下之物生于有。

利,lì,可用來滿足人自身物質(zhì)或精神需求的產(chǎn)品。

用,yòng,物質(zhì)使用的效果;例:功用。

解:三十根輻條裝入車轂中造出了車子,當(dāng)其無才有車之用;黏土做成坯子放入窯中燒出了陶器,當(dāng)其無才有埴器之用;宜居之地開鑿出門和窗建成了房屋,當(dāng)其無才有室之用。對于這些難得之貨,占有它為有為利,舍去它為無為用,所以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12章

?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聾,五味使人之口爽,馳騁畋獵使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注:

畋,tián,打獵。

妨,fáng,妨害。

為腹而不為目:返本而不逐末。

解:沉湎于五色,使人不愿看事情的真相。陶醉于五音,使人不愛聽正確的意見。貪戀于五味,使人嘴巴越來越饞。喜好打獵馳騁,使人心變得兇狠發(fā)狂。占有難得之貨,使人的行為越來越乖張。所以圣人之治,返本為腹而不逐末為目,因此去彼而取此。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13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

注:

貴,guì,值得看重,重視。

身,shēn,自己,本身,此處指個人的私心或私利。

若,ruò,如,像。

若,ruò,用于疑問,相當(dāng)于怎么、哪里。

汝,rǔ,文言代詞,你;例:汝將何往?

解: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什么是寵辱若驚?君王沒有原則去寵愛自己的臣子,那么必定得寵是驚失寵也是驚,這叫做寵辱若驚。什么是貴大患若身?君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有身沒有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和諧,等到他無身能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和諧那又還有什么大患呢?這叫做貴大患若身。所以君王以自己的私利為貴來治理天下,又怎么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你?以自己的私利為愛來治理天下,你又將用什么寄命在天下?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14章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抿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謬其下不惚,尋尋啊不可名也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沕望。隨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注:

抿,mǐn,收斂、合攏;例:抿嘴。原文“捪”。

詰,jié,問也。

謬,miù,差錯。

名,míng,說出;例:不可名狀。

沕,mì,隱沒。

望,wàng,希圖,盼;例:欲望。

執(zhí),zhí,相當(dāng)于“用”、“憑”。

御,yù,駕馭。

紀(jì),jì,記載;例:紀(jì)年。

解:五色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五音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五味抿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之間互相聯(lián)系不可追問,所以將它們混合在一起來講。此混合物其上不謬,其下不惚,尋尋啊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這叫做無狀之狀,無物之象,這叫做隱沒欲望。跟著它們看不見終點,迎著它們看不見起點。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成功遂事而弗居,不現(xiàn)可欲,生而弗有,為而弗恃,長而弗宰,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出現(xiàn)偏激過度,保持社會上下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這叫做“道紀(jì)”。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15章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dá),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qiáng)為之容,曰:與啊其若冬涉水,猶啊其若畏四鄰,儼啊其若客,渙啊其若凌釋,敦啊其若樸,湷啊其若濁,曠啊其若谷。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注:

志,zhì,文字記錄;例:縣志。

與,yǔ,跟隨;例:善勝敵者弗與。

儼,yǎn,恭敬,莊重。

釋,shì,消散,融化。原文“澤”,古同“釋”。

敦,dūn,厚道。原文“沌”。

湷,hún,古通“渾”,混同,混合;例:渾融。

蔽,bì,障也。

解:古代善于為道的人雖然明白了其中的微妙,但為道的過程過于深奧不好表達(dá)。因為不好表達(dá)所以古人勉強(qiáng)對消除違背自然的欲望的情形作了形容,除去開始和回歸,都有七個明顯的過程:一緊跟其后啊就像冬天踩著水過河; 二躊躇疑懼啊就像怕四鄰;三恭敬莊重啊就像招待賓客;四渙散啊就像冰遇熱融化;五敦厚啊就像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木料;六渾融啊就像水不清;七空曠啊就像幽深的山谷。其中的道理就好比是渾濁的水,沉淀下來慢慢就清了,怎么可以去攪動它呢?善于以此道來養(yǎng)護(hù)生命的人總能不放縱自己的欲望,正是因為不放縱自己的欲望所以總能保持著身心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16章

?致虛極也守靜督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fù)也。天物蕓蕓各復(fù)歸于其根曰靜,靜是謂復(fù)命。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注:

極,jí,準(zhǔn)則,目標(biāo)。

督,dū,督統(tǒng)。

蕓蕓,yún’yún,形容眾多。

解:致導(dǎo)末的虛是為道者行動上的準(zhǔn)則和目標(biāo),守住本的靜是為道者思想上的統(tǒng)領(lǐng)和督促。萬物在我們周圍不停地變化和發(fā)展,我看到它們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最后都會自行復(fù)歸到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天物蕓蕓各自復(fù)歸到它們的根本,即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叫做靜,靜叫做復(fù)命。事物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為常,所以說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事物脫離它的根本,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激烈斗爭的狀態(tài)為妄,它必然在斗爭中滅亡,所以說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則能容,能容事必公,事公能為王,王者代表天,天意合乎道,合道就能久,終身都不會有什么危險。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17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yù)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

注:

知,主持,管理;例:以知知邦邦之賊也。

有,yǒu,與“利”相對應(yīng);例如:有之以為利。

親,qīn,泛指有血統(tǒng)或婚姻關(guān)系的人;例:親,九族?!蹲髠鳌ふ压哪辍纷?/span>

次,順序,等第;例: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妒酚洝り惿媸兰摇?/span>

安,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豈,怎么。原文“案”。

猷,yóu,計謀,打算,謀劃;例:是以圣人猷難之,故終于無難。

百姓,春秋時平民無姓,百姓指有姓氏的貴族和士大夫。

解:現(xiàn)在國家實行的宗法世襲分配制度,封地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都是依據(jù)君王的宗親關(guān)系來確立的。而宗法世襲分配制度是無法構(gòu)建社會的信任體系的,無法構(gòu)建社會的信任體系就意味著要時時防范別人的圖謀。造成人人堅守的處世立足信條是:所謂我自然就是成功遂事之后能成為一個高人一等的貴族和士大夫。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18章

故大道廢安有仁義,知快出安有大畏,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貞臣。

注:

安,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豈,怎么。原文“案”。

知,zhī,知識,觀念。這里指不良社會現(xiàn)實使人們心中產(chǎn)生的錯誤生存觀念。

快,kuài,銳利,鋒利,與“鈍”相對。

出,chū,顯露;例:出現(xiàn)。

畏,wèi,敬服;例:畏天恤民。

大畏,對正義的敬畏;例: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原文“大偽”。

解:所以大道被上面廢除怎么會有仁義,錯誤的生存觀念橫行怎么會有對正義的敬畏,六親之間不和睦怎么會有孝慈,邦家之中昏亂不堪怎么會有貞臣。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19章

絕圣棄知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現(xiàn)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注:

絕,jué,獨(dú)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例:絕妙。

圣,shèng,聰明,才智勝人;例:是故圣愈圣,愚愈愚?!n愈《師說》

知,zhī,知識,觀念。這里指不良社會現(xiàn)實使人們心中產(chǎn)生的錯誤生存觀念。

巧,qiǎo,巧妙,精妙;例:巧者有余?!妒酚洝へ浿沉袀鳌?/span>

絕圣、絕仁、絕巧: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的代稱。絕圣從事著政治,絕仁從事著文化,絕巧從事著經(jīng)濟(jì)。

文,wén,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guān)的。

現(xiàn),xiàn,出現(xiàn)、顯露。原文“見”。

絕,jué,停止。

學(xué),xué,模仿,仿效;例:學(xué)不學(xué)而復(fù)眾人之所過。

解: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如果不執(zhí)持和傳播錯誤的生存觀念,那么對基層的平民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如果不講狹隘的宗親義氣,那么基層的平民自然會回到仁慈孝順;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如果不占有難得之貨,那么基層的平民就不會因為迫于生存而去偷盜。這三句話我覺得還沒有說透,所以作出進(jìn)一步的說明讓它的意思更明確:只要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做到知榮守辱、處下不爭,保持恒無欲不占有難得之貨,再加上不執(zhí)持和傳播錯誤的生存觀念,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無憂無慮了。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20章

唯與阿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啊其未央才眾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臺。我泊焉未逃若嬰兒之未咳,累啊如無所歸,眾人皆又以我獨(dú)遺。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啊:鬻人昭昭我獨(dú)昏昏啊,鬻人察察我獨(dú)閔閔啊。忽啊其若海,望啊其若無所止,眾人皆又以我獨(dú)頑,以悝吾欲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

注:

阿,ē,曲從,迎合。原文“訶”。

惡,è,不美,難看;例如:丑惡。

畏,wèi,怕;例:畏懼。

未央,未盡,未完。

才,語氣詞,無實義。

熙熙,xī’xī,熱鬧的樣子。

享,xiǎng,上供,貢獻(xiàn)(指把祭品,珍品獻(xiàn)給祖先、神明或天子、侯王)。

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shǐ,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yǎng)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又根據(jù)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沒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有所區(qū)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泊,bó,停留;例:飄泊。

逃,táo,離開,原文“佻”。

咳,hái,小兒笑。

未咳,(嬰兒)還不會笑。

又,yòu,原文“有”。

以,將,把,原文“余”。

惷,同“蠢”。

鬻,yù,賣,出售。

忽,hū,同“呼”,吐氣,跟“吸”相對,這里代指呼吸。

望,wàng,向遠(yuǎn)處看。

悝,kuī,嘲笑,詼諧。

解:應(yīng)諾和曲從之間相差幾何?美好和丑惡之間又相差何若?只有遭受著饑餓與寒冷的基層平民,才知曉饑餓與寒冷的恐懼與可怕。所以用道來治理天下,關(guān)鍵在于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錯誤生存觀念的自覺先行轉(zhuǎn)變。街市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放眼看不到人的盡頭,就像春天時天子登臺用太牢舉行祭祀那樣熱鬧。我卻像個還不會笑的嬰兒漂泊在這里什么都不能自己作主,我的心真的好累啊就像無家可歸,大家都把我看成是一個唯獨(dú)遭到遺棄的人。但我傳道愚人的心還是惷惷啊:買賣人昭昭表現(xiàn)唯獨(dú)我昏昏,買賣人察察不犯唯獨(dú)我憫憫。大道浩淼蒼茫啊就像海,洶涌起伏啊就像無所止,大家都把我看成是一個唯獨(dú)頑固不化的人,嘲笑我的想法和別人不同戲稱我“貴食母”。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21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啊望啊中有象啊,望啊忽啊中有物啊,幽啊冥啊中有請啊,其請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

注:

孔,竅也,空也。

孔德,大德,盛德。

忽,hū,同“呼”,吐氣,跟“吸”相對,這里代指呼吸。

望,wàng,向遠(yuǎn)處看。

請,qǐng,召喚,邀請。

信,xìn,不懷疑,認(rèn)為可靠;例:信任。

順,shùn,趨向同一個方向,與“逆”相對。

眾父,指國君。

解:大德用一句話來表達(dá),那就是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啊望啊中有象啊,望啊忽啊中有物啊,幽啊冥啊中有請啊,其請甚真其中有信。從古至今道之物都在發(fā)揮著作用,可以用它來幫助君王治理天下。我根據(jù)什么知道君王治理天下應(yīng)該是這樣做的?就是根據(jù)唯道是從產(chǎn)生出來的大德。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22章

炊者不立:自現(xiàn)者不彰,自視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注:

炊,chuī,燒火做飯;例:炊煙。

立,lì,存在,生存;例:立身。

現(xiàn),xiàn,出現(xiàn),顯露。原文“見”。

彰,zhāng,顯揚(yáng)。

視,shì,看。

伐,fá,自夸;例:伐善(夸自己的好處)。

矜,jīn,自尊,自大,自夸;例:驕矜。

長,zhǎng,生長,成長,長進(jìn)。

贅,zhuì,多余的,多而無用的。

物,wù,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huán)境;例:物議(群眾的批評)。

惡,wù,討厭,憎恨,跟“好”(hào)相對;例:好惡。

居,jū,當(dāng),占;例:居功(自以為有功勞;以有功自居)。

解:基層平民的吃飯問題沒人去解決: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炫耀自己的富貴就得不到稱贊,只關(guān)心自己而忽視別人就不明智,夸示自己的成績就沒有功勞,自恃自己的才能就沒有長進(jìn)。它在道方面的原因是:霸占糧食和奢侈浪費(fèi)基層的平民是非常痛恨的,所以有這種喜好的人不要以此自居。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23章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執(zhí)一以為天下式。不自現(xiàn)故彰,不自視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

注:

枉,wǎng,彎曲,彎屈。

敝,bì,破舊,壞;例:敝舊。

多,duō,貪多,形容詞作動詞用;例: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執(zhí)一,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例如:戴營魄抱一能毋離乎?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等。

現(xiàn),xiàn,出現(xiàn),顯露。原文“見”。

彰,zhāng,顯揚(yáng)。

視,shì,看。

伐,fá,自夸;例:伐善(夸自己的好處)。

矜,jīn,自尊,自大,自夸;例:驕矜。

長,zhǎng,生長,成長,長進(jìn)。

才,cái,方,始。

解:受點委屈才能圓滿,作些隱忍方可直伸;地勢低洼才能蓄水,東西過時就會更新;講求返本才有收獲,貪多負(fù)義只會困惑。所以圣人以守中執(zhí)一作為天下事理的定式。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不炫耀自己的富貴所以能夠顯揚(yáng),不只關(guān)心自己而忽視別人所以就明智,不夸示自己的成績所以能有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有長進(jìn)。唯其不爭,所以沒有人能和他爭。古人所說的曲則全的道理,用上面的幾句話才算是比較完整地歸納出來了。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24章

希言自然:飄風(fēng)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注:

希,xī,盼望。

希言,農(nóng)諺。

終,zhōng,自始至終的整段時間;例:終日。

孰,shú,誰。

為,wéi,變成,使得。

又,yòu,原文“有”。

同,tóng,共,在一起。

解:農(nóng)諺中說到的天氣現(xiàn)象:飄風(fēng)不終朝,暴雨不終日。誰設(shè)計成這樣的呢?天地都沒有辦法讓飄風(fēng)、暴雨保持長久,又何況我們?nèi)四??所以,從事于道的人貴在堅持與道同行。社會上有德的人堅持與有德的人相伴,失德的人卻執(zhí)迷于與失德的人為伍。堅持與有德的人相伴的人,道也定會讓他有所收獲,執(zhí)迷于與失德的人為伍的人,道也定會讓他有所損失。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啊寥啊獨(dú)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

蕭,xiāo,荒涼。

寥,liáo,空虛。

字,zì,取名,取表字;例: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楚辭·離騷》

逝,shì,往,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別處;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與“來”相對。

法,守法,引申為遵循。

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啊寥啊獨(dú)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我不知道它的名號,給它取的字還是道,又根據(jù)它的運(yùn)動特點勉強(qiáng)取的名叫大。大就是一個曾經(jīng)的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隨著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偏離這個狀態(tài)越來越遠(yuǎn),最后又返回到了這個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中。道為大、天為大、地為大、王為大,國中有四大而王也是其中之一。人的運(yùn)動遵循于地,地的運(yùn)動遵循于天,天的運(yùn)動遵循于道,道的運(yùn)動遵循于自然。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26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唯有環(huán)官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注:

躁,zào,性急,不冷靜;例:驕躁。

輜重,zī’zhòng,行軍時攜帶的糧草、器械、營帳、服裝、材料等。

環(huán),圍繞;例:環(huán)繞。

燕,yàn,安樂;例:燕安。

燕處,yàn’chǔ,退朝而處,閑居。

昭,zhāo,明顯,顯著。

若,如此,這樣。

若何,為什么。

乘,shèng,古代稱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

萬乘,wàn’shèng,周 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因以“萬乘”指天子。

身,shēn,自己,本身,此處指個人的私利。

解:穩(wěn)重是輕浮的根本,冷靜是躁動的主導(dǎo),所以君子像打仗行軍不離開輜重,自始至終把自己的根安牢。君王不理朝政與官員一起宴飲取樂,則昭示這樣一個道理:為什么萬乘之主以一己之私利而輕天下呢?輕浮就要失掉根本,躁動就要失掉主導(dǎo)。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27章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數(shù)者不以籌策。善閉者無關(guān)楗而不可啟也,善結(jié)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襲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是謂妙要。

注:

轍,zhé,車輪壓的痕跡;例:車轍。

瑕,xiá,玉上面的斑點,喻缺點或過失。

謫,zhé,缺點,過失。

籌策,亦作“籌筴(chóu’cè)”,竹碼子,古時計算用具。

楗,jiàn,豎插在門閂上使閂撥不開的木棍。

善人,善良的人。本經(jīng)書以和諧為美好,以弗盈為善良。善良是指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

師,shī,學(xué)習(xí)的榜樣;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資,zī,幫助。原文“赍”,jī,把東西送給別人。

雖,suī,即使。

知,zhī,主持,管理;例: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迷,mí,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別、判斷的能力;例:迷惘(wǎng)。

妙,miào,高明。原文“眇”。

要,yào,重大,值得重視的。

解:善于行軍的人能隱藏他們的車轍和腳印,善于演講的人找不到他們語言上的瑕疵,善于數(shù)數(shù)的人可以不使用計算工具。善于關(guān)鎖的人不用門楗別人也打不開,善于捆綁的人不用繩子別人也解不了。所以圣人治理天下恒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這叫做“襲明”。所以善人是善人學(xué)習(xí)的榜樣,不善人是善人幫助的對象。不把善人作為善人學(xué)習(xí)的榜樣,也不把不善人作為善人幫助的對象,就會出現(xiàn)雖然用心去治理天下,卻因效果不佳而感到非常的迷惑,這叫做“妙要”。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恒德不離;恒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復(fù)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注:

知其白守其黑:白為陽,黑為陰,陰陽平衡,柔順穩(wěn)定。

忒,tè,差錯。

無極,平衡和諧。

谷,gǔ,谷水。水由溪入谷,由谷入川,由川入海。

器,qì,有作用之物。

制,zhì,依照規(guī)定的標(biāo)準(zhǔn)做的。

割,gē,切斷,截下,劃分出來。

解:(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與基層的平民相處:)應(yīng)該知雄守雌做天下的小溪,做天下的小溪那么就恒德不離,恒德不離就稱得上復(fù)歸于嬰兒。應(yīng)該把知白守黑作為天下事理的定式,把知白守黑作為天下事理的定式那么恒德就不會有什么差錯,恒德沒有什么差錯那么就稱得上復(fù)歸于無極。應(yīng)該知榮守辱做天下的谷水,做天下的谷水那么就恒德乃足,恒德乃足那么就稱得上復(fù)歸于樸。這種知榮守辱、處下不爭的樸的品質(zhì),引申開來可以用來治理天下,圣人選拔官長時就要求他們必須有這種樸的品質(zhì),并且把它作為一條不可割舍的最基本的原則確立下來。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29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炅或涼,或強(qiáng)或羸,或培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

注:

已,yǐ,停止。

弗得已:沒有取得成功;例:果而弗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qiáng)。

物,wù,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huán)境;例:物議(群眾的批評)。

炅,jiǒng,火光,引申為熱。

涼,liáng,微寒,稍冷,原文“靚”。

羸,léi,瘦弱。

培,péi,為保護(hù)植物或墻堤等,在根基部分加土;例:培土。

隳,huī,毀壞,崩毀;例:隳人之城郭。

去,qù,除掉,減掉;例:去掉。

甚,shèn,很,極。

太,tài,過于。

奢,shē,用錢沒有節(jié)制,過分享受。

解:想要去取得天下,卻做些違背自然、違背民意的事,我斷定他這樣不會成功。天下就像是人們傳說中的神器,是不可以破壞它的平衡和諧的。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破壞它的平衡和諧就要失敗,執(zhí)著于這種做法就要失掉天下。社會上的人有的自立門戶,有的跟隨別人;有的環(huán)境較好,有的條件艱苦;有的體質(zhì)較強(qiáng),有的天生太弱;有的得到扶持,有的受到壓制。所以圣人去除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中極端太過、奢侈浪費(fèi)的思想和行為。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30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qiáng)于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qiáng)焉。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弗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qiáng)。物壯而老謂之不道,不道蚤已。

注:

事,shì,侍奉,例如:治人事天莫若嗇。

好,hào,喜愛,與“惡”(wù)相對。

還,huán,回到原處或恢復(fù)原狀。

毋,wú,不。

驕,jiāo,自滿,自高自大,不服從;例:驕橫。原文“嬌”。

已,yǐ,停止。

弗得已,沒有取得成功;例:吾見其弗得已。

蚤,zǎo,指月初或早晨。通“早”。

解:用道去輔佐君王的人,都不以兵力來稱強(qiáng)于天下,因為人類社會畢竟是由平衡和諧來主導(dǎo)的。開戰(zhàn)時軍隊所到之處楚棘生長,善者取得勝利不繼續(xù)逞強(qiáng)。取得勝利不要驕橫,不要自大,更不要自夸。取得勝利不能解決存在的問題,而又以此自居叫果而不強(qiáng)。人類社會是由平衡和諧來主導(dǎo)的,好戰(zhàn)者必亡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真理,擁抱和平遠(yuǎn)離戰(zhàn)爭是民心所向。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31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注:

物,wù,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huán)境;例:物議(群眾的批評)。

惡,wù,討厭,憎恨,跟“好”(hào)相對;例:好惡。

貴左、貴右;上左、上右:在古代以左為尊,以右為卑,此處引申為提倡的事情為左,不提倡的事情為右。

铦,xiān,利器。

襲,xí,趁人不備,突然攻擊;例:空襲。

解:用兵會帶來巨大的災(zāi)難,基層的平民都非常痛恨它,所以有用兵喜好的人不要以此自居。君子居以左為貴,用兵則以右為貴,所以用兵不是君子之器。用兵會帶來巨大的災(zāi)難,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到它。以絕對優(yōu)勢襲擊絕對劣勢為上策,但不要以此為美,如果以此為美那就等于是以殺人為樂,以殺人為樂的人是不能夠得志于天下的。所以吉慶的事以左為上,喪葬的事以右為上,所以偏將軍站在元帥的左邊,上將軍站在元帥的右邊,就是說軍營議事是以喪葬的禮儀來進(jìn)行的。殺人多要用悲哀的內(nèi)心來對待它,戰(zhàn)勝了要用喪葬的禮儀來反省它。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32章

道恒無名。樸雖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猶小谷之于江海也。

注:

賓,bīn,服從,歸服;例:賓從。

俞,yú,允許。

殆,dài,危險。

俾,bǐ,使。

猶,yóu,相似,如同。原文“猷”。

之,到。

解:道是不分陰陽的虛無混成,所以永遠(yuǎn)保持平衡和諧。知榮守辱、處下不爭的樸的品質(zhì),雖然微弱安靜但天下人都不敢以之為臣。侯王如果能守住它,萬物將自行以整體為主而以個體為賓。打個比方遇到干旱等待天地相合降下甘露,基層的平民不要上面發(fā)布命令他們自己就把珍貴的水每家每戶分配均勻。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承襲了祖上的爵位,爵位已經(jīng)有了就應(yīng)該知常知止,知常知止所以就不會有什么危險,使道行在天下就像是小谷匯入江海。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33章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qiáng)也,知足者富也強(qiáng)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壽也。

注:

智,聰明,智力強(qiáng)。原文“知”,古通“智”。

所,suǒ,假借為處,處所,地方。

解:能夠了解他人是聰明的表現(xiàn),但能夠看清自己則更為明智。能夠戰(zhàn)勝他人確實是有力量,但能夠戰(zhàn)勝自己則更為強(qiáng)大。懂得知足而返本是真正的富有,而能夠自覺堅持是因為他志在和諧。平民的事業(yè)不失其根本所以長久,而死后仍然被他們懷念是真正的長壽。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34章

道氾兮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無欲也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注:

氾,fàn,以范圍廣為特征的;例:且倘佯而氾觀。——劉向《九嘆·思古》

名,míng,功業(yè),功名。

有,yǒu,與“利”相對應(yīng);例如:有之以為利。

名有,以有為名。意動用法。

歸,guī,趨向,歸向;例:若水之歸海。

解:道無處不在,它的應(yīng)用人們是可以左右的。成功遂事時不想著去占有它,萬物歸附時不想著去主宰它。保持恒無欲則小的事業(yè)可以保持長久,同樣大的事業(yè)也可以保持長久。所以圣人能夠成其大是因為從不自大也不為大。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35章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格止。故道之出言曰:啖啊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注:

執(zhí),zhí,拿著;掌握。

餌,ěr,糕餅;食物。

格,gé,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引申為限度。

啖,dàn,吃,原文“淡”;例:啖飯。

既,jì,完畢,引申為完成某事。

解: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那么無論去到哪里對己對人來說都是有利無害的。安于平和穩(wěn)定的生活,樂于幫助他人而不占有難得之貨,發(fā)現(xiàn)做過頭的事情立即停止下來。所以道的出現(xiàn)這樣說:吃它沒有什么味道,看它什么也看不見,聽它什么也聽不到,用它又不能完成一件具體的事情。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36章

將欲拾之必古張之,將欲弱之必古強(qiáng)之,將欲去之必古興之,將欲奪之必古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脫于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

拾,shí,收,斂,整理;例:收拾。

古,gǔ,過去的,以前的,與“今”相對。

微,wēi,精深,精妙;例,微妙。

利器,權(quán)力和財富的代名詞;例:官多利器而邦家滋昏。

示,shì,表明,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別人知道。

解:將要整治它,必然是過去放縱了它。將要削弱它,必然是過去強(qiáng)化了它。將要去除它,必然是過去興起了它。將要剝奪它,必然是過去給予了它。這叫做“微明”。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與基層的平民,是魚和淵的關(guān)系,魚兒不能脫離于淵潭。柔弱勝過剛強(qiáng),平衡和諧兩不相傷是立國之本,國家的利器不是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統(tǒng)治和壓迫基層平民的工具。

帛書本《老子·道經(jīng)》第37章

道恒無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闐之以無名之樸;闐之以無名之樸,夫?qū)⒉挥?;不欲以靜天地將自正。

注:

闐,tián,充滿;填塞。

無名之樸:知榮守辱、處下不爭的品質(zhì)。

解:道以自然為法通過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保持著萬物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所以永遠(yuǎn)保持無為無執(zhí)。侯王如果能守住它,萬物將自行與整體之間保持平衡與和諧。平衡和諧時而產(chǎn)生違背自然的欲望,我將用無名之樸來填充自己。用無名之樸來填充自己,那么將消除違背自然的欲望。違背自然的欲望消除了,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又將重新回到平衡與和諧,一個美好社會就會自行建立起來。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而取此。

注:

不德,指不廣德和不建德;不失德,指廣德和建德。

攘臂,指捋(luō)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奮。

華,huá,同“花”,好看的外表。

解:上德不廣德、不建德所以有德,下德廣德、建德所以無德。上德無為無執(zhí),對構(gòu)建平衡和諧社會沒有影響;下德為之執(zhí)之,對構(gòu)建平衡和諧社會有影響。上仁為之執(zhí)之,對構(gòu)建平衡和諧社會沒有影響;上義為之執(zhí)之,對構(gòu)建平衡和諧社會有影響。上禮為之執(zhí)之,對構(gòu)建平衡和諧社會不起實質(zhì)性作用,則可以捋起袖子把它扔掉。所以治理天下時,失道而后推廣德,失德而后推廣仁,失仁而后推廣義,失義而后推廣禮。而處在末端的禮是最沒有忠信的,用它來治理天下是最容易造成混亂的。以前書中記載的所謂用禮治天下是道的一個好看外表,那些東西是最容易迷惑人和欺騙人的。所以大丈夫?qū)W習(xí)恒無名的道居其厚,而不執(zhí)著無法解決實質(zhì)問題的禮居其?。挥玫乐翁煜戮悠鋵?,而不用禮治天下居其華,所以去彼而取此。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39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廢,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谷毋已盈將恐竭,謂萬物毋已生將恐滅,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其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shù)與無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注:

得一,萬物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

毋,wú,不。

已,yǐ,停止。

竭,jié,窮盡;例:彼竭我盈?!蹲髠鳌でf公十年》

蹶,jué,跌倒。

不谷,不善,古代王侯自稱的謙詞。

賤,jiàn,地位低下。形容詞作動詞用。

之,往,到。

數(shù),shù,天數(shù),定數(shù)。

此其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shù)與無與:這是在提醒自己要親民返本而不要高高在上,因為侯王擁有的富貴已經(jīng)達(dá)到極限,往上再也沒有什么能給予他的了。

祿,福。

硌,gè,凸起的硬東西跟身體接觸,使身體感到難受或受到損傷。

解:過去對個體與整體之間關(guān)系的認(rèn)識是:天得一而清澈,地得一而寧靜,神得一而靈顯,谷得一而盈實,萬物得一而生發(fā),侯王得一而天下和諧。這樣導(dǎo)致出現(xiàn)的另一種情況是:天不停止清澈將恐裂,地不停止寧靜將恐廢,神不停止靈顯將恐歇,谷不停止盈實將恐竭,萬物不停止生發(fā)將恐滅,侯王不停止貴和高將恐蹶。所以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而以下為基。侯王自稱孤、寡、不谷,這是在提醒自己要親民返本而不要高高在上,因為侯王擁有的富貴已經(jīng)達(dá)到極限,往上再也沒有什么能給予他的了。所以侯王始終能保持著清醒的認(rèn)識,不把自己看成高貴的寶玉,而把自己看成普通的石頭。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40章

上士聞道堇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進(jìn)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zhì)真如瑜,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注:

上士、中士、下士,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的代稱。

堇,jìn,通“盡”,全部用出,竭力做到;例:盡力。

若,ruò,或;例:若大若小。

建言,通過口頭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見。指古語或古諺。

昧,mèi,糊涂,不明白。

夷,yí,消滅。

類,lèi,通“戾”,lì,乖張;例:乖戾。

谷,gǔ,谷水。水由溪入谷,由谷入川,由川入海。

建,jiàn,立也。

瑜,yú,美玉,原文“渝”。

隅,yú,靠邊的地方。

希聲,xī’shēng,寂靜無聲。

隱,yǐn,藏匿,不顯露,原文“慇”。

無名,虛無混成而不分陰陽,即平衡和諧。

解:上士聽了道盡而行之,中士聽了道若存若亡,下士聽了道大笑之。為道的人的思想和行為,不會被人嘲笑那就不足以用來為道了。所以古諺中有這樣的話:明道像愚昧,進(jìn)道像倒退,滅道像乖戾。上德就像谷水,知榮守辱、純樸自然。德靠得是身體力行,推廣德就像效果不足,建立德就像偷了東西一樣。上德的特性是:質(zhì)真如美玉,大方無邊界,大器晚成功,大音無聲音,大象無形狀,隱藏而和諧。唯有道既善創(chuàng)業(yè)且善守業(yè)。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41章

返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注:

天下之物,人類為滿足自身需要創(chuàng)造出來的社會財富。

有,yǒu,與“利”對應(yīng),個體利益。

無,wú,與“用”對應(yīng),整體利益。

解:道的運(yùn)動是往回走的,即以自然為法通過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保持著萬物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而道的應(yīng)用是弱著來的,即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會出現(xiàn)偏激過度。人類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源于每個人的生活需要,而這種需要又必須保持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平衡與和諧才能實現(xiàn)。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故人之所教亦議而教人,故強(qiáng)梁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xué)父。

注:

惡,wù,討厭,憎恨,跟“好”(hào)相對;例:好惡。

不谷,不善,古代王侯自稱的謙詞。

議,yì,判斷,評論。

強(qiáng)梁,盈滿而不減損的事物。

強(qiáng)梁者不得死,盈滿而不減損的事物不得其死。

解:宇宙為混沌之時是不分陰陽的虛無混成(太虛)。當(dāng)太虛演變成一氣(道生一),再由一氣化出陰陽之后(一生二),八種陰陽的不平衡體也便出現(xiàn)了: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二生三)。八種陰陽的不平衡體(八卦),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它們是組成萬物的基本單位,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生成了萬物(三生萬物)。因為八種陰陽的不平衡體或呈陰性或呈陽性,所以陰陽絕對平衡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萬物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總是要回到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天下人們都憎惡的唯有孤、寡、不谷,而王公卻用它們來稱呼自己,就是為了提醒要親民返本而不要高高在上。盈滿的事物減損它反而對它有好處,助長它反而對它有害處,所以別人教給我們的東西應(yīng)經(jīng)過分析后再教給別人,所以盈滿而不減損的事物不得其死,我將把它作為學(xué)習(xí)治理天下最首要和最重要的事。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43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無又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注:

又,yòu,原文“有”。

及,jí,比得上;例:徐公何能及君也?——《戰(zhàn)囯策·齊策》。

解:天下最柔弱的水,由溪入谷,由谷入川,由川入海,無入無間,馳騁天下,我所以知道無為的有益。不言的教化,無為的益處,天下其它東西少有能比得上它的。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44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注:

身,shēn,自己,本身,此處指個人的私心。

孰,shú,用在表示抉擇的反問語句中,有比較的意思。

病,bìng,損害,禍害。

甚,shèn,很,極。

費(fèi),fèi,耗損;例:費(fèi)損。

厚,hòu,多。

亡,wáng,丟失,喪失。

解:(問一下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爵位和私心哪一個更親?私心和財貨哪一個更多?得天下和亡天下哪一個更有害?甚愛爵位必定大費(fèi),多藏財貨必定厚亡。所以知道知足而返本才不會受到侮辱,知道知止而無欲才不會出現(xiàn)危險,可以保持長久。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45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贏如融。燥勝寒,涼勝炅,請靜可以為天下正。

注:

弊,bì,害處。

沖,chōng,空虛。

詘,qū,通“屈”,彎曲。

拙,zhuō,笨,不靈巧。

融,róng,融合,融會;例:融洽。原文“榕”。

燥,zào,燥熱,原文“躁”。

勝,shèng,超過,超出。

涼,liáng,微寒,稍冷;例:或炅或涼。原文“靚”。

炅,jiǒng,火光,引申為熱。

請,qǐng,求。

以為,yǐ’wéi,以(之)為的省略。

解:大成若缺其用則沒有弊端,大盈若沖其用才不可窮盡。大直感覺如同曲折,大巧感覺如同笨拙,大贏感覺如同融合。燥熱太過必然轉(zhuǎn)寒涼,寒涼太過必然變燥熱,所以不盈滿求得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和諧可以將它作為天下正。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46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注:

卻,què,返回。

走,古代指奔跑;例:走馬。

走馬,奔跑的馬,借指戰(zhàn)馬。

可,kě,適合;例:道可道;名可名。

欲,yù,想得到某種東西或想達(dá)到某種目的的要求;例:欲望。

咎,jiù,兇;例:休咎。

憯,cǎn,鋒利;例:兵莫憯于志,鏌铘為下。

解:天下有道時,戰(zhàn)馬把它改為農(nóng)耕來使用;天下無道時,戰(zhàn)馬在郊外產(chǎn)下馬崽。罪惡莫大于放縱自己的欲望,禍患莫大于不知滿足的心理,兇災(zāi)莫過于爭奪不該得到的東西。所以說恒足就是自己知道知足的滿足。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47章

不出于戶以知天下,不窺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yuǎn)其知也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弗為而成。

注:

戶,hù,一扇門,門;例:門戶。

窺,kuī,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例:窺視。

牖,yǒu,窗戶。

出,chū,高出,超出。

彌,mí,更加,越發(fā)。

遠(yuǎn),yuǎn,多,指差距大。

知,zhī,知識,觀念。這里指不良社會現(xiàn)實使人們心中產(chǎn)生的錯誤生存觀念。

解:圣人去什么地方是有選擇的,不該去的地方就不去。看什么東西也是有選擇的,不該看的東西就不看。他超出一般人更遠(yuǎn),是因為他錯誤的生存觀念也更少。所以圣人不該去的地方不去而了解天下,不該看的東西不看而明白道理,不該做的事情不做而取得成功。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48章

為學(xué)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將欲取天下也恒無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注:

又,yòu,原文“有”。

解:求學(xué)的人不斷增長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識,為道的人不斷減損自己違背自然的欲望,減損再減損以至于能保持自身與整體之間的平衡與和諧。能保持自身與整體之間的平衡與和諧,那么做任何事情都會變得順利并能取得成功。想要去取得天下,就要永遠(yuǎn)保持不做違背自然、違背民意的事,等到他不能克制自己做出違背自然、違背民意的事來,則又不足以去取得天下了。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49章

圣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注:

百姓,春秋時平民無姓,百姓指有姓氏的貴族和士大夫。

歙,xī,收斂,吸進(jìn)。

歙歙,凝聚的樣子。

渾,hún,全,滿;例:渾身。

解:圣人治理天下永遠(yuǎn)不以自己的心為心,而是關(guān)注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的所作所為。善良的貴族和士大夫讓他保持善良,不善良的貴族和士大夫也讓他變得善良,這就是德善。講信用的貴族和士大夫讓他保持講信用,不講信用的貴族和士大夫也讓他變得講信用,這就是德信。圣人在天下時社會上下之間一條心,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就好比是他身上的耳朵和眼睛,圣人把他們都當(dāng)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50章

出生入死:生之途十有三,死之途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zhí)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軍不披甲兵。兕無所揣其角,虎無所措其蚤,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注:

途,tú,道路,原文“徒”。

生,shēng,生存,活下來。

之,zhī,往,到。

執(zhí),zhí,拿著,掌握。

執(zhí)生,zhí’shēng,使自己生存下來。

陵,líng,山,山頭。

蓋,gài,發(fā)語詞。

披,pī,原文“被”。

揣,chuāi,藏入,塞進(jìn)。

兕,sì,古書上所說的雌犀牛。

蚤,zǎo,通“爪”(zhǎo),鳥獸的腳或趾甲。

解:出生入死:人們遭遇到災(zāi)禍時有兩種極端情況,生的幾率為十分之三,和死的幾率為十分之三。而基層的平民為了生存而起來反抗,死的幾率也是十分之三,這是什么原因呢?基層的平民以其求生之厚無以為生而輕死,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就將喪失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基。聽說善于執(zhí)掌自己生命的人,在山頭行走不回避犀牛和老虎,兩軍交戰(zhàn)不披掛防護(hù)用的盔甲。在他身上犀牛沒地方塞入它的犄角,老虎沒地方施展它的爪子,兵器沒地方刺進(jìn)它的鋒刃,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雖然環(huán)境無比兇險,但仍然存在著他的生存空間。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51章

道生之而德蓄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蓄之,長之育之,亭之督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注:

形,xíng,原文“刑”。

亭,tíng,適中,均衡;例:亭勻。

督,dū,督促;例:守靜督也。原文“毒”。

覆,fù,遮蓋,蒙;例:覆蔽。

解:萬物只要是處在道發(fā)生的時候,那么它的德同時就積蓄起來了;原材料加工成各種各樣的形狀,那么器物同時也就制造出來了,所以萬物以道為尊而以德為貴。道之尊、德之貴沒有什么爵位,而是永遠(yuǎn)保持自然的特性。德用道去:生發(fā)它積蓄它,增長它孕育它,均衡它督促它,培養(yǎng)它保護(hù)它。有所生而不占有,有所為而不自恃,有所長而不主宰,這叫做玄德。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52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歿身不殆。塞其?閉其門終身不堇,啟其悶濟(jì)其事終身不棘?,F(xiàn)常曰明守柔曰強(qiáng),用其光復(fù)歸其明毋遺身殃,是謂襲常。

注:

知,zhī,領(lǐng)悟,感知。

歿身,mò’shēn,終生。

?,duì,地中挖的通道。

終,zhōng,自始至終的整段時間;例:終身。

堇,jìn,通“盡”,完畢;例:取之不盡。

悶,mèn,密閉,不透氣。

濟(jì),jì,成就。

現(xiàn),xiàn,出現(xiàn),顯露。原文“見”,古同“現(xiàn)”。

棘,jí,針形的刺,引申為麻煩,事故。

遺,yí,余,留。

身,shēn,自己,本身,此處指個人的私心或私利。

殃,yāng,損害。

襲,xí,照樣做,照樣繼續(xù)下去。

恒名,與“三”同義,指八種陰陽的不平衡體: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無名,指虛無混成而不分陰陽,即平衡和諧。

有名,指八種陰陽的不平衡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即變化發(fā)展。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無名是萬物的起始,有名是萬物的生母。

解:無名是萬物之始,可以設(shè)定以它為母,而以有名為子。既然我們得到了無名,那么就可以用它去感知有名。既然我們感知到了有名,就要回過頭去守住無名,那么我們終生也不會出現(xiàn)什么危險。只要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能夠做到,堵住違背自然的欲望的通道,關(guān)閉違背自然的欲望的大門并且終身堅持,那么即使開啟沉悶、解除忌諱來成就我們的事業(yè),終身也不會出什么事故。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是明智的(現(xiàn)常),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會出現(xiàn)偏激過度是強(qiáng)大的(守柔)。用守柔的光復(fù)歸現(xiàn)常的明,不要留有私心而造成損害,這叫做“襲?!薄?/span>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53章

使我介然又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懈。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貨財有余。是謂道夸,道夸非道也。

注:

介,放在心里;例:介意;介懷。

又,yòu,原文“有”。

行,xíng,從事。

施,shī,實行;例:實施。

畏,wèi,怕;例:畏難。

甚,shèn,表示進(jìn)一層的意思。

夷,yí,消滅;例:夷滅。

懈,xiè,松弛,懈怠。原文“解”,古同“懈”。

除,chú,清除,去掉。

夸,假借為“誇”,虛假;例:故古之人有不肯貴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為其實也。——《呂氏春秋》

道夸,原文“盜夸”。

解:使我心里牽掛的也是我非常清楚的,用道來治理天下唯其實施讓人畏難。大道被上面徹底廢除,基層平民的思想也完全懈怠。社會貧富嚴(yán)重分化:一方面朝政疏懶,田園荒蕪,全國的糧倉空虛,基層的平民忍饑挨餓。另一方面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卻穿著華麗的衣服,佩帶著鋒利的刀劍到處橫行霸道,他們連什么山珍海味都吃厭了,家中囤積著大量有余不用的財貨。這叫做道夸,道夸不是大道。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54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夆,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以此。

注:

建,jiàn,造,筑。

拔,bá,移動。

夆,fēng,植物長高到頂。

解:善于建造的人不會隨便移動地方,善于摟抱的人不會輕易脫開雙手,子孫祭祀一代接一代從不中斷,為道也是這樣貴在執(zhí)著和堅持。用它來修身其德乃真,用它來修家其德有余,用它來修鄉(xiāng)其德乃長,用它來修邦其德乃夆,用它來修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的問題來觀身,以家的問題來觀家,以鄉(xiāng)的問題來觀鄉(xiāng),以邦的問題來觀邦,以天下的問題來觀天下,但它們解決問題的道理和方法卻是相通的,即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會出現(xiàn)偏激過度,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我根據(jù)什么知道用道來治理天下也是這樣的?就是根據(jù)它們解決問題的道理和方法是相通的這一點。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55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蠆虺蛇弗蜇,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嚘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qiáng),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蚤已。

注:

蠆,chài,古書上說的蝎子一類的毒蟲。

虺,huī,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

蜇,zhē,蜂、蝎等用毒刺刺人或動物。

攫,jué,抓取。

朘,zuī,(男嬰的)生殖器。

精,jīng,純潔,純凈。與“和”(和諧)相對應(yīng),借指純真。

嚘,yōu,氣逆;例:嬰兒于號,三日不嚘。

益,yì,助,補(bǔ)助。

生,shēng,有生命的東西的簡稱。

蚤,zǎo,指月初或早晨。通“早”。

已,停止。

解:含有厚德的人可用赤子來作比喻:毒蜂毒蝎毒蛇不愿蜇他,攫鳥、猛獸也不愿抓他,看上去骨弱筋柔實際上他的生命力最穩(wěn)固。不知牝牡之會而朘怒,是因為身體的陰陽之氣此時處在最平衡的狀態(tài),終日哭鬧不停而不氣逆,是因為身體的各個部分此時處在最和諧的狀態(tài)。知和叫常,知常叫明,益生叫祥。心使氣叫強(qiáng),因使氣使身心不能保持平衡與和諧叫做不道。既然不道所以不如早點改掉使氣的習(xí)慣。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56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注:

知,zhī,知識,觀念。這里指不良社會現(xiàn)實使人們心中產(chǎn)生的錯誤生存觀念。

言,yán,講,說。

知,zhī,領(lǐng)悟,感知。

塞,sāi,堵,填滿空隙。

?,duì,地中挖的通道。

可,kě,適合;例:道可道;名可名。

解:凡是錯誤的生存觀念都不宣講,別人宣講時能夠自覺抵制。堵住違背自然的欲望的通道,關(guān)閉違背自然的欲望的大門;和著恒無欲的光,同去恒有欲的塵;挫傷恒有欲形成的驕橫和銳氣,排除恒有欲帶來的紛爭和干擾,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這叫做玄同。所以得到多少不適合根據(jù)親疏,不適合根據(jù)利害,不適合根據(jù)貴賤,要看能否保持社會上下之間的平衡與和諧,所以為天下貴。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57章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官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知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盜賊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注:

奇,qí,出人意外,詭變莫測;例:以奇用兵。

取,qǔ,得到,取得。

而,ér,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

彌,mí,更加。

利器,權(quán)力和財富的代名詞;例: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滋,zī,增益,加多。原文“茲”,古同“滋”。

官多利器而邦家滋昏,原文: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

知,zhī,知識,觀念。這里指不良社會現(xiàn)實使人們心中產(chǎn)生的錯誤生存觀念。

奇物,違背自然、破壞和諧的事物。

民多知而奇物滋起,原文:人多知而奇物滋起。

法,fǎ,體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rèn)可,受國家強(qiáng)制力保證執(zhí)行的行為規(guī)則的總稱。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

解:保持社會上下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來治理國家,采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原則來指導(dǎo)打仗,堅持不做違背自然、違背民意的事來贏得天下。我根據(jù)什么知道是這樣的呢?一個社會如果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設(shè)置各種忌諱限制基層平民的自由,那么他們的日子就會越過越貧窮。一個社會如果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和財富欺壓基層的平民,那么這個國家就必定會變得無能和昏庸。一個社會如果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執(zhí)持和傳播錯誤的生存觀念,那么違背自然的事必將層出不窮而導(dǎo)致貧富兩極分化。一個社會如果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肆意占有那些難得之貨,那么即使法律清楚彰明基層的平民因為迫于生存而去偷盜的卻越來越多。所以圣人的話這樣說:我不去破壞社會上下之間的平衡和諧而民自化,我不用手中的權(quán)力和財富欺壓基層的平民而民自正,我不執(zhí)持和傳播錯誤的生存觀念阻礙文明的進(jìn)步而民自富,我恒無欲不占有那些難得之貨而民自樸。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58章

其政閔閔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尖而不刺,直而不斜,光而不耀。

注:

閔,mǐn,同“憫”。

閔閔,憂貌。

屯,tún,聚也。

屯屯, 安定富足。

察察,明辨、清楚的樣子。

缺缺,破碎不全的樣子。

孰,shú,誰,哪個。

極,jí,準(zhǔn)則。

妖,yāo,邪惡而迷惑人的。

悉,xī,詳盡的知道,了解。

尖,jiān,銳利的末端或細(xì)小的部分,原文“廉”。

斜,xié,不正,歪斜,原文“紲”。

耀,yào,光線強(qiáng)烈地照射;例:耀眼。原文“曜”。

解:閔閔之政其民屯屯,察察之正其邦缺缺。禍的后面倚靠著福,福的后面潛伏著禍,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禍?zhǔn)裁床攀歉?,誰知道它們的標(biāo)準(zhǔn)嗎?世界上的事物都具有不確定性,它們的性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正的可以轉(zhuǎn)化為奇、善的也可以轉(zhuǎn)變?yōu)檠巳舫酝噶诉@個道理就可以使自己的事業(yè)日益鞏固且保持長久。所以方正而不割手,尖細(xì)而不刺人,挺直而不歪斜,明亮而不耀眼,不偏激不過度保持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才是最好的。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蚤服,蚤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注:

事,侍奉。

嗇,sè,節(jié)儉。

蚤,zǎo,指月初或早晨。通“早”。

服,服從,不對抗。

母,事物據(jù)以產(chǎn)生出來的。

柢,dǐ,樹木的根,引申為基礎(chǔ)。原文“氐”。

解:治理人事和侍奉天地是一樣的,都莫過于做到節(jié)儉不浪費(fèi)。節(jié)儉不浪費(fèi)就化解了上下的對抗情緒,化解了上下的對抗情緒就是重積德。重積德就沒有什么問題不能解決的,什么問題都能解決社會上下就平衡和諧。社會上下平衡和諧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有了自己的國家之后,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會出現(xiàn)偏激過度,保持社會上下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慎終若始國家就可以長久。這叫做治國的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60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神不神?非其神不神也。其鬼不傷人也?非其鬼不傷人也。圣人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注:

蒞,lì,到。

神,shén,靈驗。

非,fēi,不是。

其神不神?非其神不神也,原文: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

其鬼不傷人也?非其鬼不傷人也,原文: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

交,jiāo,交合,融合。

歸,guī,趨向,歸向;例:歸附。

解:君王以道蒞臨天下,治理大國就像烹制一盤小鮮一樣容易掌握。國家亂是因為神明不保佑嗎?不是。國家治是因為鬼怪不傷人了嗎?不是。用道來治理天下圣人不傷人,保持社會上下之間兩不相傷,所以德交而人心歸附。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61章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靜勝牡為其靜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蓄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故大邦者宜為下。

注:

流,liú,江河的流水。

牝,pìn,雌性的鳥或獸,與“牡”相對;例:牝牛。

交,jiāo,兩性和合。

以,yǐ,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例:夢寐以求。

蓄,xù,積聚;例:兼收并蓄。原文“畜”。

解:大國對于小國就像是江河匯聚的地方。天下之牝求偶時,都是天下之牡主動去追求它的。牝的永遠(yuǎn)都以靜的方式勝過牡的,就是緣于牝的本身所固有的靜的品性。所以大國處下尊重和幫助小國,就可以得到小國的擁護(hù)和支持;小國處下?lián)碜o(hù)和支持大國,就可以獲得大國的尊重和幫助。所以說兩者之間是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所以大國不過是想擴(kuò)大兼蓄小國,小國不過是想進(jìn)入依靠大國。如果都達(dá)到了自己的愿望,所以大國仍然適宜處下尊重和幫助小國。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62章

道者萬物之主也,善人之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拱之璧以先駟馬,不若坐進(jìn)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歟?故為天下貴。

注:

主,zhǔ,對事物有決定權(quán)力。原文“注”。

善人,善良的人。本經(jīng)書以和諧為美好,以弗盈為善良。善良是指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

何棄之有,有何棄,賓語前置,用“之”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其中“之”充當(dāng)助詞。

歟,yú,多用于輕微的疑問,嗎。原文“與”。

解:道是萬物的主宰,它以自然為法,通過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保持著萬物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所以它是善人之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通過買賣來得到,尊行可以通過道賀來確立,這種人的不善的思想和行為又有什么放棄呢?所以立天子置三卿,雖有拱之璧以先駟馬的威風(fēng),還不如坐進(jìn)此道。古代的人們所以珍視此道是為什么呢?講的不是求它能得到什么,而是知道有罪以此可以得到赦免嗎?所以為天下貴。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63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xì)也,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猷難之,故終于無難。

注:

怨,yuàn,指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與基層的平民之間的怨恨。

猷,yóu,謀劃;打算。

解:為無為就是不破壞社會上下之間的平衡與和諧,事無事就是不做違背自然、違背民意的事,味無味就是保持恒無欲不占有難得之貨。對于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與基層的平民之間的怨恨,無論大小多少都要用這種不爭之德去化解它。一個人想把難的事情做好就先把容易的事情做好,想把大的事情做好就先把小的事情做好。天下的難事是從簡易的事情開始做的,天下的大事是從細(xì)小的事情開始做的。所以圣人永遠(yuǎn)不自大不為大,也因此能成其大。看輕諾言的人必定少信用,容易的事不做好的人必定難事也做不好。所以圣人做事從難處考慮從易處著手,也因此終于沒有什么難處。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64章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zhí)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恒于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而復(fù)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注:

持,chí,主張,掌管。

判,pàn,分也。

層,céng,量的單位,用于重疊的、有層次的事物。原文“成”。

蔂,léi,土筐。

欲不欲:去除違背自然的欲望。

貴,guì,崇尚,重視。此處引申為占有。

學(xué),xué,模仿,仿效;例:絕學(xué)無憂。

學(xué)不學(xué):不效仿偏激過度的行為。

復(fù),fù,還原,使如前;例:恢復(fù)。

過,guò,超出;例:過猶不及。

解:社會在它安定的時候而容易管理,在沒有出現(xiàn)混亂征兆的時候而容易謀劃。質(zhì)脆的東西容易分開,微弱的東西容易消散。所以在安定的時候就要進(jìn)行預(yù)防,在還沒有混亂的時候就要進(jìn)行治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破壞社會的平衡和諧就要失敗,執(zhí)著于這種做法就要失掉天下。所以圣人不破壞社會的平衡和諧而不會失敗,不執(zhí)著于這種做法而不會失掉天下。從事于平民事業(yè)的人,總是在取得成功之后而又走向失敗,所以能夠做到慎終若始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fā)生了。所以圣人保持無欲而不占有難得之貨,保持不學(xué)而把大家做過頭的事情恢復(fù)過來,能夠輔助萬物之自然而不敢做違背自然的事。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65章

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謂玄德。玄德深矣遠(yuǎn)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注:

明,míng,懂得,了解。

愚,yú,傻,笨。

知,zhī,知識,觀念。這里指不良社會現(xiàn)實使人們心中產(chǎn)生的錯誤生存觀念。

知,zhī,主持,管理;例:知縣。

稽式,jī’shì,準(zhǔn)則,法式。

物,wù,社會,外界環(huán)境;例: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xué)》

解:所以說,為道者不以“上賢、貴難得之貨、現(xiàn)可欲”的做法來明民,將以“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的做法來愚之?;鶎拥钠矫耠y以治理,是因為不良的社會現(xiàn)實使他們心中產(chǎn)生的錯誤生存觀念,所以用錯誤的生存觀念來管理一個國家是國之賊,不用錯誤的生存觀念來管理一個國家是國之德。永遠(yuǎn)明白這兩者也是治理國家的定式,永遠(yuǎn)明白這個定式這叫做玄德。而基層平民的錯誤生存觀念,又是由于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的錯誤生存觀念導(dǎo)致的。所以說玄德其意深其意遠(yuǎn),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會出現(xiàn)偏激過度,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也就是做到與平時大家想的相反國家才能達(dá)到大順。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66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推而弗厭也。以其無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注:

百谷,眾谷之水。水由溪入谷,由谷入川,由川入海。

言,yán,政令,號令;例: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國語·周語》

身,shēn,自己,本身,此處指個人的私利。

重,zhòng,重量大。此處引申為負(fù)擔(dān),壓迫。

推,tuī,推舉,擁戴。

厭,yàn,憎惡,排斥。

解: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之王,是因為善于處在它們之下的緣故。所以圣人其欲上民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必以其身后之。所以他居于基層的平民之前,他們沒有感到侵害;他居于基層的平民之上,他們沒有感到壓迫,天下的平民都樂于推舉他而不排斥他。以其與民無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67章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yuǎn)徙。有車舟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

重,zhòng,認(rèn)為重要而認(rèn)真對待。

徙,xǐ,遷移。

陳,chén,排列,擺設(shè);例:陳兵。

解:有一個平民很少的小邦為了避免死于戰(zhàn)禍,決定丟棄那些笨重的生產(chǎn)生活工具,遷徙到人跡罕至的邊遠(yuǎn)的地方去。他們來到的地方從來沒有人開發(fā)過,外面的車和船都派不上用場,軍隊也不方便在這里駐扎。他們就地取材在這里過起了刀耕火種、結(jié)繩記事的生活。條件雖然非常艱苦,但因為這里沒有戰(zhàn)禍,大家反而過得幸福自在: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有時這里的平民也會登上高處眺望遠(yuǎn)處的鄰邦,甚至還能聽清那邊雞狗的叫聲。但想起那可怕的戰(zhàn)禍,這里的平民直到老死也沒有和外面的人往來過。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68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注:

多,duō,貪多;例:少則得多則惑。形容詞作動詞用。

既,jì,既然。

以,yǐ,用來。

解:信言則不美,美言則不信;知者不博雜,博雜者不知;善者不貪多,貪多者不善。圣人從不占有難得之貨,既然是用來返本幫助別人,那么自己就越有,既然是用來返本給予別人,那么自己就越多。天之道利萬物而不害萬物,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保持萬物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圣人之道有所生而不占有、有所為而不自恃、有所長而不主宰,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會出現(xiàn)偏激過度。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69章

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小。夫唯小故能大,若小細(xì)久矣。夫我恒有三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事長。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后且先,則必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健之,如以慈垣之。

注:

小,xiǎo,原文“宵”。

保,bǎo,看守住。

慈,cí,上愛下曰慈。

不敢為天下先: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和諧。

廣,guǎng,擴(kuò)充。

垣,yuán,墻。

解:天下人都說我強(qiáng)大,強(qiáng)大又不衰敗。因為做小所以能變強(qiáng)大,如果做小可以保持長久。我有三條一直保持它:一叫做慈;二叫做儉;三叫做不敢為天下先。上愛下所以能使人變得英勇,節(jié)儉不浪費(fèi)所以能擴(kuò)展壯大,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和諧所以能成事長?,F(xiàn)在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舍其慈而求勇,舍其儉而求廣,舍其后而求先,則必死無疑。慈用它來戰(zhàn)則勝,用它來守則固,用慈作為城墻保護(hù)自己,上天將幫助他取得成功。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70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肥天,古之極也。

注:

為,wéi,做,從事。

士,shì,兵士。

為士,訓(xùn)練士兵。

與,yǔ,跟隨;例:與啊其若冬涉水。

肥,féi,使土地肥沃。

肥天,引申為順應(yīng)天。

極,jí,準(zhǔn)則。

解:善于訓(xùn)練士兵的人,注重思想引導(dǎo)而不用武力去強(qiáng)迫;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人,能冷靜判斷戰(zhàn)場形勢而從不動怒;善于戰(zhàn)勝敵方的人,不跟著對方的戰(zhàn)略意圖走;善于用人的人,不高高在上而處其下。這叫不爭之德,這叫用人之道,這叫順著天意辦事,這在古代都是一個最基本的守則。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71章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jìn)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于無敵,無敵近亡吾保矣。故乘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注:

行,xíng,走。

行,héng,路,道。

行(xíng)無行(héng),突圍找不到出路。

攘,rǎng,捋(luō)起(袖子);例:攘臂而扔之。

攘無臂,攻擊壓不住對方。

執(zhí),zhí,掌管。

執(zhí)無兵,求援搬不來救兵。

近,jìn,接近,靠近。

亡,wáng,丟失,喪失。

保,bǎo,依靠。原文“葆”。

乘,chéng,駕馭,帶領(lǐng)。

相若,xiāngr’uò,相近,相仿。

哀,āi,悲傷,悲痛。

哀者,與“驕者”相對,不被引誘調(diào)動的一方。

解:用兵有言這樣說:我不敢為主而為客,我不進(jìn)寸而退尺。這叫做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于是對方就不存在敵人了。禍患沒有比無敵更大的,無敵交戰(zhàn)就已喪失自身的保護(hù)了。所以領(lǐng)兵打仗彼此力量相近,則不被對方引誘調(diào)動的一方會取得勝利。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72章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則我貴矣,是以圣人披褐而懷玉。

注:

貴,guì,值得看重,重視。

披,pī,原文“被”。

褐,hè,粗布或粗布衣服;例:短褐。

解:我的話很容易明白,也很容易做到,而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卻不能夠了解它,也不按照這樣去做。言有根據(jù)事有來由,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這方面的認(rèn)識,所以也就不了解我。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中明白這些道理的人很少,于是我就特別珍視它,所以圣人就像是穿著粗布衣服而懷揣著寶玉的人。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73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注:

知,zhī,主持,管理;例: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知,zhī,知識,觀念。這里指不良社會現(xiàn)實使人們心中產(chǎn)生的錯誤生存觀念。

不知,能夠自覺抵制錯誤的生存觀念。

尚,shàng,尊崇,注重。

病,bìng,不滿,責(zé)備;例:詬?。ㄖ赋鏊诉^失而加非議、辱罵)。

病,bìng,損害,此處引伸為修正。

病?。盒拚约旱腻e誤、過失。

解:不用錯誤的生存觀念來管理國家為基層的平民所稱道,用錯誤的生存觀念來管理國家為基層的平民所詬病。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不被基層的平民詬病,是因為他不執(zhí)持和傳播錯誤的生存觀念,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不上賢、不貴難得之貨、不現(xiàn)可欲,并且還把他們做過頭的事情恢復(fù)過來,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不被基層的平民詬病。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74章

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毋閘其所居,毋壓其所生。夫唯弗壓,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現(xiàn)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取此。

注:

畏,wèi,怕;例:畏懼。

畏,wèi,敬服;例:畏天恤民。

大畏,對正義的敬畏;例:知快出安有大畏。

閘,zhá,開閉門。

壓,yā,從上向下加以重力。原文“猒”。

厭,yàn,憎惡,排斥。

現(xiàn),xiàn,出現(xiàn),顯露。原文“見”。

解:如果消除了基層的平民來自饑餓、寒冷等生存方面的恐懼,那么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qū)φx的敬畏就將要到來了。不要使他們居無定所,也不要讓他們食不果腹。唯有不干擾和破壞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他們才不會排斥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所以圣人做到自知認(rèn)真去為基層的平民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在他們面前表現(xiàn)自己的地位和富有,也做到自愛與基層的平民平等相待而不自認(rèn)為比他們更高貴,所以去彼而取此。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75章

勇于敢者則殺,勇于不敢者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戰(zhàn)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注:

勇,yǒng,人的一種氣,此處指受壓迫平民的反抗之心。《說文》:勇,氣也。

敢,gǎn,有膽量做某種事情。

惡,wù,討厭,憎恨,跟“好”(hào)相對;例:好惡。

召,zhào,召喚。

繟,chǎn,舒緩,坦然。

恢,huī,大也。

恢恢,寬大廣闊的樣子。

解: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qū)δ切└矣诜纯顾麄儔浩鹊幕鶎悠矫窬桶阉麄儦⒌?,對那些不敢反抗他們壓迫的基層平民就讓他們活下來。?yīng)該知道這樣做雖然保住了自己眼前違背自然的利益,但同時也嚴(yán)重?fù)p害了自己生存的根基,破壞了社會上下之間的平衡與和諧。天所憎惡的東西有誰知道它的緣故嗎?天之道以自然為法通過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保持著萬物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和諧:它不開戰(zhàn)而善于取得勝利,它不說話而善于作出應(yīng)答,它不要召見而不請自來,它舒緩從容而善于謀劃。天網(wǎng)恢宏廣大稀疏不嚴(yán)密,但對事物是損或是益從來不會遺漏。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76章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民恒且畏死,而為畸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則恒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注:

恒,héng,持久。

畸,jī,不規(guī)則的,不正常的。

必,bì,果真。

斫,zhuó,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

希,xī,希圖,謀求。

解:如果基層受壓迫的平民全都保持不怕死,那么又怎么會害怕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用死來威脅他們呢?如果基層受壓迫的平民全都保持怕死,那么敢于反抗的人只要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qū)⑺麄冏テ饋砣缓蠖細(xì)⒌?,誰還敢反抗呢?如果基層受壓迫的平民中有的人果真保持怕死,那么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就會保持設(shè)立專門殺害這些敢于反抗的人的機(jī)構(gòu)。代理這個機(jī)構(gòu)去執(zhí)行的人則是由下面的大匠委派的,而大匠委派的人所以會去執(zhí)行殺人任務(wù),則是希望自己不會受到傷其手之類的殘酷懲罰。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77章

民之饑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饑。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注:

民之饑也,原文:人之饑也。

百姓,春秋時平民無姓,百姓指有姓氏的貴族和士大夫。

解:基層的平民會造成饑餓,是因為他們?nèi)〉檬澄镔x稅太多。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橫征暴斂,是因為侯王有以為沒有保持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和諧。基層的平民輕死,是因為他們求生之厚。基層的平民已經(jīng)到了沒有什么為生的地步了,倘若是賢者就應(yīng)該重視他們的生存問題。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78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qiáng)者死之途也,柔弱微細(xì)者生之途也。是以兵強(qiáng)則不勝,木強(qiáng)則折,恒強(qiáng)大居下,柔弱微細(xì)居上。

注:

途,tú,道路。原文“徒”。

勝,shèng,能擔(dān)任,能承受。

解:萬物的發(fā)展是不斷向前的,損不足以奉有余,終將物極必反;而道的運(yùn)動是往回走的,損有余而補(bǔ)不足,復(fù)歸平衡和諧。人剛生下來看起來很柔弱卻充滿了生機(jī),到了中年看起來很堅強(qiáng)其實離死亡越來越近。萬物也似草木,春天發(fā)芽看起來很柔脆卻生機(jī)無限,到了秋天看起來很健壯其實等到冬天降臨它們將枯槁而死。所以說: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上賢、貴難得之貨、現(xiàn)可欲保持一味剛強(qiáng)是往死亡的路上走,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保持柔弱微細(xì)卻是往生的路上行。所以一個國家以兵力稱強(qiáng)于天下,總有一天會因承擔(dān)不起而垮掉;一棵大樹無休止地瘋長,總有一天會因根基不牢而折斷。強(qiáng)大的部分總是處在它的下面,柔弱微細(xì)的部分總是處在它的上面。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79章

?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故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又以取俸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人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現(xiàn)賢也。

注:

又,yòu,原文“有”。

以,yǐ,助詞,加在句中表示語氣的舒緩或調(diào)整節(jié)奏。

俸,fèng,官員等所得的薪金;例:俸祿。原文“奉”。

唯,用于句首,無實義。

現(xiàn),xiàn,出現(xiàn),顯露。原文“見”。

解:天之道就像張弓射箭的人,高了壓一點下了舉一點,有余的損一點不足的補(bǔ)一點,所以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是這樣,損不足的然后用它來奉獻(xiàn)給有余的,怎么能夠已經(jīng)有余而又再去向天索要呢?而且又說這種做法符合天道呢?所以圣人有所作為而不自恃,功成名就而不自居,像這樣他的賢能就通過沒有違背自然的欲望顯現(xiàn)出來了。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80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先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qiáng)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祥,是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注:

易,yì,改變,變換。

詬,gòu,怒罵,辱罵,原文“訽”。例:受天下之訽。

稷,jì,古代一種糧食作物,指粟或黍?qū)伲糯责榘俟戎L。

社稷,指國家。

主,zhǔ,主宰天下。

祥,xiáng,祥和,吉祥,指美好祝愿。

受邦之祥,原文:受邦之不祥。

王,wáng,不主宰天下。

正言若反,正面的話好像在反說一樣。

解:天下沒有什么比水更柔弱,而攻堅克難卻沒有什么能夠超過它,以它無入無間的特性改變著世界。水之勝剛、弱之勝強(qiáng)的道理天下人沒有誰不知道,但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卻沒有人去應(yīng)用它。所以圣人的話這樣說:受到基層平民的詬病,這叫做社稷的主宰;受到基層平民的愛戴,這叫做天下的王者。正面的話好像在反說一樣。

帛書本《老子·德經(jīng)》第81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責(zé)于人。故有德司介,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恒與善人。

注:

大怨,指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與基層的平民之間的怨恨。

焉,yān,文言疑問詞,怎么,哪兒;例:且焉置土石?

介,存留,放在(心里);例:使我介然又知也。

右介,心里不抵觸,敢于承擔(dān)天下不治的責(zé)任。在古代以左為尊,以右為卑,此處引申為心里抵觸為左介,心里不抵觸為右介。

司,主管。

徹,chè,徹底,深透、完全而無所遺留。

親,qīn,泛指有血統(tǒng)或婚姻關(guān)系的人;例:親,九族。——《左傳·昭公十四年》注

與,yǔ,給予。

善人,善良的人。本經(jīng)書以和諧為美好,以弗盈為善良。善良是指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保持自身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處在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

解: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與基層的平民之間的怨恨,如果不以道治國而從根本上加以消除,即使雙方和解也必然會留下余怨,這怎么可以作為是最好的結(jié)果呢?所以圣人敢于承認(rèn)天下不治主要是由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沒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處下不爭、無入無間,使社會上下失去了平衡和諧造成的,而不會把天下不治的責(zé)任推卸到基層平民的爭、盜、亂上。所以有德的人敢于承認(rèn)自己違背自然的做法,并把做過頭的事情恢復(fù)過來,而無德的人卻愛把責(zé)任推卸地干干凈凈,并永遠(yuǎn)不知道悔改。天之道不講親和疏、利和害、貴和賤,以自然為法通過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保持著萬物與整體在陰陽兩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和諧,它總是給予上層的貴族和士大夫中能夠做到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以守中執(zhí)一為天下式的不爭的善人。

2022年10月18日于福建石獅 曰靜2017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轉(zhuǎn)載]《道德經(jīng)》_北京育齡童版修正本(有拼音)
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原文勘校)
?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
《道德經(jīng)》(帛書版)經(jīng)文譯文
?馬王堆《帛書 老子》今文校對本
?帛書老子[經(jīng)]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