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家鄉(xiāng)的雙龍洞
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題記
今晨起來,推窗遠望,只見碧空如洗,陣陣秋爽不斷涌來,沐浴全身,實是一個出游的好日子。轉(zhuǎn)念想來,已很久沒去過雙龍洞了,上一次去隱約記得已是十年前了,現(xiàn)在在外工作,更是少有閑暇再去游覽一番了,不知昔日美景今朝又是怎樣一番佳顏?
信念一生,腳下便有了動力,我便與家人商定一起去雙龍洞逛逛,也算是給國慶假期收個尾。驅(qū)車往景區(qū)趕去,沒想到在山腳下卻被攔了下來,始知國慶限流,游客一律不得開車上車,只能坐景區(qū)的大巴車上去,來回車票50元一張。我不住感慨,這可實在是個好招,既維持了景區(qū)的秩序,又給景區(qū)創(chuàng)了收,雖說價格略貴,但來此一游的游客們又豈會因噎廢食呢?車子一路盤曲而上,近處林海森森,綠蔭蔽日,遠處白云滾滾,崗巒起伏。四山鳥雀的啁啾此起彼伏,崖壁上漫流的清泉叮叮咚咚,彌漫的桂香沁人心脾,好一番江南山景!
雙龍洞名曰雙龍,其實還有兩洞,共三洞,底層為“雙龍”,中層為“冰壺”,高層為“朝真”。雙龍又分內(nèi)、外兩洞,外洞軒曠宏暢,有眾多摩崖石刻,北側(cè)有傳為唐人手跡的“雙龍洞”三個大字,還有于右任先生所書“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筆力遒勁,名家風(fēng)范盡顯。再往里走就是內(nèi)、外洞的分界線,是一泓清泉,寬僅丈余,還有一塊巨大的山巖覆蓋其上,離水面僅一尺左右,因此到內(nèi)洞去,只得乘船。兩至三人仰躺在小船中,從巖底穿引而入,倒也不遠,也就三四丈的水程。我屏氣凝神地躺著,不敢輕舉妄動,感覺只要稍微一抬頭,就會和巖壁來一個親密接觸,掛彩留念。我用手輕輕觸摸著它,濕漉漉的,有的地方還有青苔,滄桑感撲面而來,真不知已過了幾千幾萬年,真無愧為是“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臥人回溪”。
到了內(nèi)洞,豁然開朗,深邃的巖洞在五光十色的燈光照射下顯得是那么的瑰麗繽紛,仿佛漫步瑤池,又恍如東海龍宮。抬頭仰望,只見一條青色鐘乳巖自東北洞頂蜿蜒而來,另有一條黃色鐘乳石自西北俯沖而至,宛若雙龍對峙。洞內(nèi)寒氣襲來,逼得人們都用外套緊緊裹住了自己,行走在巖洞中,縱橫交錯的鐘乳、石筍比比皆是,千變?nèi)f化,神態(tài)各異,馱著南極仙翁的巨黿,昂首嘶鳴振翅欲飛的天馬,憨態(tài)可掬的金蟾捧著仙草......在魔幻的五彩燈光閃耀下煥發(fā)出無盡的迷幻色彩。再往前走,便是冰壺洞,只瞧見冰壺壺口朝天,往下俯視,深不見底,估摸著大約有十多丈深。在洞內(nèi),只覺深穹幽明,仰眺愈穹,俯瞰愈深,萬斛珠璣傾瀉而下,抖出縷縷白煙,若雷聲隆隆,勢要將那耳膜震穿,水星粉碎四濺,激起的玉屑打在身上,真是令人感到通體舒泰。
出得洞去,漫山的翠竹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在山風(fēng)的撫摸下發(fā)出悉悉索索的沙沙聲,竹林聽海,自己好像不是跋涉在天地間,更像是遨游于大洋中,塵世的喧囂于此寥無蹤影,頗有“洞中僅一日,人間已三載”的觀感。
我們還攀登上了朝真洞,登石階近千級,著實是費了一番力氣,朝真洞洞口朝西,崇崖深壑環(huán)繞,上方有一隙天光射入,驅(qū)散黑暗,給人以光明。站在洞前遠眺,蒼茫遠山如汪洋巨浪蹦騰跳躍,一座座直刺青天的翠峰宛若群僧朝圣求真,高風(fēng)峻骨,渾雄氣派,何等壯觀!
下山時已臨近黃昏,坐在車上的我望著夕陽灑向遠處山林的余暉,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此番又將離去,周遭的萬物是那么可人,無論在哪里,家鄉(xiāng)的山水總是寄托著游子最深的眷戀,一切的一切就像是一幅泅濕了的水墨畫,將永遠地鐫刻在我的心里。
歡迎掃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