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汪曾祺《人間滋味》有感 作者:葦飔
多年前讀《人間滋味》,被這本無異于菜譜的書嚇了一跳。佳肴素食,甜品小菜,大到雞鴨魚肉,小到粽子炒米,蒸煮煎炸,連烹調(diào)方法都有詳細(xì)介紹,所謂天生烝民”真是名副其實。
而現(xiàn)在細(xì)細(xì)想來,“吃”之一字確實藏著人生大智慧。汪老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酸西辣都要嘗嘗”,我深以為然,人活在世也是如此,走在胡同里弄,每條路都要試試,生命色彩越斑駁才越豐富,不管是山窮水盡還是柳暗花明都要坦然接受,“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qiáng)烈,水波溫柔”,大不了多一個可作宿醉的故事,多一個歲月的證物。當(dāng)然,有些路萬萬不可涉足,正如有些東西“不吃為宜”。
我雖連“小饕”也算不上,卻從我吃過的食物中得到許多感悟。色白粒幼的米飯是土地的恩賜,番薯是泥里長出的火種,更不必說存其本味的魚湯,可以佐粥的腌蘿卜條,可真是四方食事盡,反而覺得家里的飯最合口味,最能慰帖流浪的饑腸。
住在城市里食肆多,人就多,各種奇怪的吃相就也出現(xiàn)了。有大快朵頤的,有“小步前進(jìn)”的,有姿態(tài)優(yōu)雅的,有“自帶混響設(shè)備”的,也有正襟危坐儀式感很足的。說起來“靠林吃林”誰也不比誰高貴,可擾人愉已不僅有失風(fēng)度,還讓市容蒼白。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雖不是這本書里的話卻可作為汪老作品的一貫思想。想來味道只是味道,是人事與情感讓記憶鮮活。
不管怎樣,人活在世上,各種味道總要都嘗一嘗,嘗過才算不虛此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