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紀(jì)四
起閼逢困敦(前297)
盡著雍困敦(前273)
共25年
赧王(中)
十八年(甲子,前297)
1.楚懷王逃回楚國,被秦國發(fā)覺,攔截在歸楚的路上。
(楚懷王,羋姓,熊氏,名槐,出生于湖北廣陵,楚威王之子,戰(zhàn)國時期楚國國君。繼位早期,懷王任用屈原等人才,積極改革變法,抑制貴族,大敗魏國,消滅越國,擴充疆土。后任用佞臣子蘭、靳尚,寵愛鄭袖,排斥屈原,為人利令智昏,國事日非。最后被秦昭王所騙,監(jiān)禁于秦國至死。)
懷王從偏僻小路逃奔趙國。
趙主父當(dāng)時正在代,趙人不敢收留。
懷王想要逃往魏國,秦人追上,被挾持轉(zhuǎn)回秦國。
2.魯平公去世,他的兒子緡公賈即位。
(魯平公,即姬叔,為戰(zhàn)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三十三任君主。他為魯景公兒子,承襲魯景公擔(dān)任該國君主,在位20年。他在位的時候,魯國國力衰弱,當(dāng)時戰(zhàn)國七雄中的六國都已經(jīng)稱王。魯國茍延殘喘于列國之中。)
十九年(乙丑,前296)
1.楚懷王生病,在秦國去世,秦人將他還葬故國。
楚國人民都可憐他,如同父母兄弟去世般的悲傷。
諸侯各國由此認為秦國太過無理,都指責(zé)秦國的不是。
(修遠之思評:楚國從開始學(xué)習(xí)中原禮樂文明,到楚懷王這一代,貴族禮樂文明深入骨髓。楚國憑借踐踏禮樂文明而強大,最后也因背離禮樂文明而被歷史拋棄。他用自己的生命為背叛禮樂文明而殉葬,貪圖秦國的割地利益斷絕了與齊國的盟約,本身就是對禮樂文明的褻瀆與背離。事實證明,在殘酷的戰(zhàn)國晚期,任何一點天真和單純都是無法承受的奢侈。只有鐵一般冷酷堅硬的實用主義之花,才能在這個高冷的季節(jié)怒放。執(zhí)政伊始到客死秦國的楚懷王,是一幕悲喜劇。楚懷王執(zhí)政前期(前328—前313年),楚國國家富裕,他本人亦愿圖強,因此,此階段是一幕喜劇。然而,自公元前 312年起,楚國在丹陽、藍田兩次大的戰(zhàn)役中敗北,楚國由盛轉(zhuǎn)衰,懷王的喜劇瞬間成了悲劇。楚懷王生前的悲劇一直延續(xù)到他客死秦國。悲劇的產(chǎn)生和延續(xù),與楚懷王對大勢認識不清、用人不當(dāng)、個人情緒智力不高有關(guān),同時也與楚國本身權(quán)力和人才制度的弊端、楚臣們的腐化有關(guān)?!摆A得生前身后名”。楚懷王死后,關(guān)于他的評價與他本人生前相反,經(jīng)歷了由悲到喜的過程。二十世紀(jì)80年代以前,史學(xué)界和文學(xué)界大都對他持否定態(tài)度。改革開放以來,學(xué)術(shù)界依據(jù)地下出土資料等對楚懷王進行了重新審視,肯定了他的可取之處。 楚懷王生前身后的悲喜劇,反映了楚懷王本人的復(fù)雜性。楚懷王執(zhí)政之初心愿圖強,初衷值得肯定;但楚國的由盛轉(zhuǎn)衰,有他個人方面的原因;他又忠于社稷,表現(xiàn)出高度的晚節(jié),贏得了后人的尊敬。)
2.齊、韓、魏、趙、宋五國聯(lián)軍進擊秦國,攻到鹽氏而回。
秦國將武遂歸還韓國、封陵歸還魏國請和。
3.趙主父巡行新取的中山,接著去代巡察;在西河遇見樓煩王,向他招募士兵。
4.魏襄王去世,他的兒子昭王即位。
(魏昭王,漢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孫。東周魏國第5代國君。公元前295年—公元前277年在位。孟嘗君奔魏,魏昭王以為相,與諸侯共伐破齊。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國之兵,以樂毅為上將軍,直取齊國七十余城。公子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是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弟,也就是所謂戰(zhàn)國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養(yǎng)士出名。)
5.韓襄王去世,他的兒子釐王咎即位。
二十年(丙寅,前295)
1.秦國國尉錯發(fā)兵攻打魏國的襄城。
2.趙主父和齊、燕二國聯(lián)軍共滅中山,遷中山君于膚施。
回國后,大加賞賜,赦宥罪犯,準(zhǔn)備酒食,全國上下狂歡慶祝達五日之久。
3.趙主父封長子章于代,號稱安陽君。
(安陽君趙章,是趙武靈王趙雍的長子,母親為韓氏。原本被立為太子,因趙雍寵愛趙惠后,打算立惠后所生之子趙何為太子,因此將他廢位。但又見長子侍奉幼弟感到于心不忍,打算將趙國一分為二,由二子各自為王,為大臣們所勸阻。最后將他封于代地,為代安陽君,并派田不禮為相。但趙章對此一直不服,一直到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趙雍與趙何來到沙丘(今河北省巨鹿東南)游玩,異宮而居。他便和其相田不禮率軍作亂,假稱主父之命召趙何來,肥義在趙何之前進入,被殺。將軍高信率軍平亂,公子成和李兌也從邯鄲趕來平亂,將田不禮殺死。趙章兵敗逃到主父之宮。公子成等率兵圍攻,將趙章及其黨羽殺死。)
安陽君平日生活奢侈,不服其弟為王。
主父派田不禮為丞相。
李兌對肥義說:“公子章勢力強大,志氣驕矜,黨羽眾多,欲望甚大,田不禮殘酷嗜殺,而且驕傲侮慢,二人志氣相投,暗中必有計謀。小人對于所欲不能深思熟慮,只見利益,不顧害處,災(zāi)難不久必將發(fā)生。你的責(zé)任沉重,權(quán)勢盛大,一旦有紛亂和災(zāi)禍,你必是大家歸罪的焦點啊。你何不稱病退隱,傳政給公子成,免得成為罪魁禍?zhǔn)?,這不是很好嗎?”
肥義說:“往昔主父把王托付給我,說:'不要改變你的節(jié)操,不要更易你的志向,思慮堅定,守一不二,到死為止!’我再拜而后接受命令,并由史官記錄下來。如果現(xiàn)在因畏懼田不禮叛亂而忘記自己的承諾,這種改變,不是太過分嗎!俗話說:'受人托孤之重,應(yīng)善盡保護之責(zé),即使托付者死而復(fù)生,生者也能問心無愧。’我要實踐我的諾言,怎可只顧保全自身呢!你已賜我許多忠告了。雖然如此,但我有諾言在前,終究不敢忘記。”
李兌說:“好吧,你盡力而為吧!我看你活不過今年了?!?/span>
說罷,流著眼淚走了出來。
李兌數(shù)度會見公子成,和他謀劃防御田不禮之事。
肥義對信期說:“公子章和田不禮表面上相處雖好,但內(nèi)在里卻彼此交惡,內(nèi)得主父的憐愛,外行暴虐之事,如果有一天詐稱主父的命令,專擅大權(quán),這不是不可能的事啊?,F(xiàn)在我十分擔(dān)擾,甚而晚上不能入睡,肚子餓了忘記進食,盜賊出沒在君王身旁,不可不加以戒備。從今以后,有人朝見君王,必先會見我,我要保障君王的安全。如果沒有事,君王才可接見訪客。”
信期應(yīng)道:“是。”
主父派惠文王會見君臣,自己從旁觀察,發(fā)現(xiàn)長子的神態(tài)頹喪,反而北面為臣,屈居弟弟之下,心中十分憐憫他,于是想分割趙國,立公子章在代為王。
計劃尚未決定,便中途作罷。
后來主父和惠文王游覽沙丘,不住在同一個寢宮,公子章和田不禮派部下作亂,詐稱主父召見惠文王。
肥義先行進入,被殺身死。
高信與惠文王和公子章的部下作戰(zhàn)。
公子成和李兌這時從邯鄲趕到,發(fā)起四邑的軍隊抵抗,殺死公子章和田不禮,完全消滅了他們的黨羽。
后來公子成做丞相,號稱安平君;李兌做了司寇。
因為惠文王年幼,公子成和李兌二人把持朝政。
公子章被打敗的時候,逃向主父。
主父開啟宮門讓他進去。
于是公子成、李兌包圍主父。
后來公子章死,公子成和李兌商議說:“因為公子章的事,我們包圍主父;如立刻解圍撤兵,我等必被夷族!”
于是繼續(xù)包圍主父,并下令說:“后出宮的一律格殺!”
宮中的人全都逃了出來。
主父無法出宮,又沒有食物充饑,只好捕捉初生的鳥雀吃。
過了三個多月,最后餓死在沙丘宮。
公子成、李兌在確定主父已死之后,才發(fā)喪告知諸侯各國。
主父起初派長子章做太子,后來得到美女吳娃,十分寵愛她,為了她,幾年不出宮門一步。
等到吳娃生了兒子何,就廢太子章改立他。
吳娃死后,對何的疼愛稍減,又憐愛舊太子,想立兩人為王,但又猶豫不決,因此發(fā)生了這場禍亂。
(修遠之思評:趙武靈王是趙國最杰出的君主。在剛即位的時候,就能在肥義的幫助下,鎮(zhèn)定地退走五國之兵。趙武靈王從趙國游牧文化重于農(nóng)耕文化的實際出發(fā),通過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領(lǐng)域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趙國消除了分裂的內(nèi)在隱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優(yōu)化配置。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消滅了長期為趙國心腹大患的中山國,消除了趙國分裂的外在威脅,使趙國從外型到精神真正統(tǒng)一起來。趙武靈王趕走了林胡,消化了樓煩,奪得它們的大片好牧場,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趙武靈王親自立了秦昭王與燕昭王兩位國王,在國際政治中是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趙武靈王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權(quán)體制,牢固地保衛(wèi)了王權(quán)。雖然趙武靈王在處理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xiàn)了問題,自己最后也死于非命,但這場政變恰恰是由于趙王何牢固地掌握著經(jīng)趙武靈王改造加強的王權(quán),才沒有演變成全國性的大叛亂,趙國才沒有因此而實力大損。趙國一躍成為當(dāng)時的超級強國,與秦國共同成為戰(zhàn)國后期爭霸戰(zhàn)的主角。只是雄心勃勃的趙武靈王,在攻滅中山國后,帶領(lǐng)公子章與趙惠文王至沙丘行宮。公子章發(fā)動政變,結(jié)果政變失敗,藏入趙武靈王處。趙武靈王迫于殿外圍困,交出公子章,公子章被就地格殺。公子成(武靈王叔)繼續(xù)圍困于殿外,不允許任何人出入。趙武靈王被困餓死沙丘宮(今邢臺市)。)
4.秦國的樓緩被免除丞相之職,由魏冉取代。
二十一年(丁卯,前294)
1.秦國在解打敗魏國軍隊。
二十二年(戊辰,前293)
1.韓國公孫喜和魏國人發(fā)兵攻打秦國。
穰侯向秦王推薦左更白起代替向壽率兵迎戰(zhàn),結(jié)果在伊闕打敗魏韓二國的聯(lián)軍,斬首二十四萬級,俘虜公孫喜,占領(lǐng)五座城池。
秦王封白起做國尉。
2.秦王派人送信給楚王說:“楚國背叛秦國,秦國將統(tǒng)率各國諸侯攻打楚國,希望你好好整頓軍隊,痛快地打一仗!”
楚王十分擔(dān)憂,再與秦國講和。
二十三年(己巳,前292)
1.楚襄王到秦國迎親。
臣司馬光說:
秦國太不講道理了,困死楚懷王,威脅楚襄王。
楚國沒有能力與秦國爭論,忍下殺父之仇,和敵人通婚!
唉,如果楚王能行正道,任用賢臣,即使秦國強盛,又哪里能欺侮他呢!
荀卿評論得真好,他說:“治國之道,如果能善加運用,雖是地方百里的小國,也可以獨立自主;如果運用不當(dāng),即使像楚國有方圓六千里的廣大土地,還是會被敵國所奴役。”
因此君王不力行治國正道,反而想擴充權(quán)勢,這就是國家所以危亡的原因了。
2.秦相魏冉因病辭職,改派客卿燭壽為丞相。
二十四年(庚午,前291)
1.秦國發(fā)兵攻打韓國,占領(lǐng)宛城。
秦相燭壽被免職。
魏冉再被任命為丞相,封于穰和陶,稱為穰侯。
又封公子巿于宛,公子悝于鄧。
二十五年(辛未,前290)
1.魏割讓河?xùn)|四百里土地、韓割讓武遂二百里土地給秦國。
2.魏國的芒卯以詭計詐謀被賞識。
二十六年(壬申,前289)
1.秦大良造白起和客卿錯發(fā)兵攻打魏國,進擊軹,占領(lǐng)了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二十七(癸酉,前288)
1.冬,十月,秦王自封西帝,并派遣使者立齊王為東帝,想和齊國相約一同攻打趙國。
此時蘇代從燕國來到齊國,齊王說:“秦國派魏冉贈我帝位,你認為如何?”
蘇代答道:“請接受贈封,但不要稱號為帝。如果秦王稱帝,天下相安無事,你再稱帝,也為時不遲啊。如果秦王稱帝,天下群起反對,你就不要稱帝,以收買天下人之心,這是興王天下的大本錢啊。再說你想攻打趙國,和攻打暴虐如桀的宋康王哪個有利呢?現(xiàn)在你不如放棄帝號,以收買天下之人對你的尊敬,然后再發(fā)兵攻打暴虐的宋康王,只要攻下宋國,楚、趙、魏、衛(wèi)四國都會害怕了。這樣我們名義上尊秦,反而使天下人都憎恨秦國,這就是所謂的以卑為尊的辦法。”
齊王聽從蘇代的話,稱帝兩天之后,就恢復(fù)舊號,不再稱帝。
十二月,呂禮從齊國到秦國。
秦王也除去帝號,恢復(fù)稱王。
2.秦發(fā)兵打趙國,攻下杜陽。
二十八年(甲戌,前287)
1.秦發(fā)兵攻打趙國,攻下新垣及曲陽兩地。
二十九年(乙亥,前286)
1.秦國司馬錯發(fā)兵攻打魏國的河內(nèi)。魏獻安邑請和,秦國才將俘虜歸還魏國。
2.秦在夏山打敗韓國軍隊。
3.宋國有只鳥雀在城角上生了一只鹯。
史官占卜說:“吉。小鳥生出大鳥,必可稱霸天下?!?/span>
宋康王十分高興,出兵滅滕,攻薛,又向東打敗齊國,占領(lǐng)五座城池,向南打敗楚國,取得土地三百里,向西打敗魏軍,由于和齊、魏二國勢力相當(dāng),就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完成霸業(yè)。
為了想早點兒稱霸天下,因此射天鞭地,斬斷社稷的神主,并將之焚毀表示鬼神都順服他。
又在寢宮作長夜之飲,宮中之人高呼萬歲,堂上的人就應(yīng)聲高呼萬歲,堂下的人也高呼萬歲,門外的人也高呼萬歲,以至于全城之中,沒有人敢不高呼萬歲的。
天下的人都戲稱他為“桀宋”。
后來齊湣王發(fā)兵攻打他,弄得人民離散,城池不守。
宋王逃亡到魏國,死于溫。
三十年(丙子,前285)
1.秦王在宛和楚王會晤,在中陽和趙王會晤。
2.秦國蒙武發(fā)兵打齊國,攻下九座城池。
3.齊湣王滅宋后,驕橫起來,就向南侵略楚國,向西侵略三晉,想并吞二周,自立為天子。
狐咺諫諍時,被斬首于檀衢。
陳舉剛直進言,又被殺于東閭。
燕昭王體恤臣下,供給財富實物,和樂毅商議攻打齊國。
樂毅說:“齊國憑恃著桓公霸業(yè)的根基,土地廣大,人民眾多,不容易單獨攻打得下。如果一定要攻打他,不如聯(lián)合趙及楚、魏三國。”
于是燕王派樂毅聯(lián)合趙國,另外派使者連結(jié)楚、魏二國,又叫趙國以攻打齊國的利益誘惑秦國。
諸侯各國因畏懼齊王驕橫暴虐,都爭著和燕國商議,合伙攻打齊國。
三十一年(丁丑,前284)
1.燕王發(fā)動全國的精兵,派樂毅為上將軍。
秦尉斯離率領(lǐng)秦和三晉的軍隊與他會合。
趙王并將相國的印綬頒給樂毅,樂毅于是統(tǒng)率秦、魏、韓、趙四國聯(lián)軍攻打齊國。
齊湣王也發(fā)動全國軍民加以抵抗,戰(zhàn)于濟水之西,齊師全軍覆沒。
樂毅先歸還秦、韓二國的軍隊,再分派魏軍去進攻宋國,安排趙軍收復(fù)河間。
自己率領(lǐng)燕軍,策馬追逐敗兵。
劇辛說:“齊國大而燕國小,靠著諸侯各國的幫助,打敗了齊軍,就應(yīng)該趁機攻占其邊境的城池,這是長久的利益啊!現(xiàn)在經(jīng)過其境域而不攻打,以深入懼伏為借口,既無損齊國,亦無利燕國,又結(jié)下深仇大怨,以后必會后悔的。”
樂毅說:“齊王自夸有功,驕矜能干,一意孤行,不謀于臣下,罷黜賢良之士,信任諂諛之人,政令暴戾殘虐,人民都怨恨憤怒。現(xiàn)在他的軍隊已被攻破滅亡,如果趁勢進擊,全國人民必會反叛齊國,禍亂由內(nèi)部發(fā)生,那么齊國就可謀取了。如果不趁勢進擊,等到他們悔悟以前的過失,改正過錯而體恤人民,到時再想法收拾就難了。”
于是繼續(xù)向前追擊,深入齊國。
齊國果然大亂,失去常法,湣王也出亡國外。
樂毅進入臨淄城中,奪取寶物、祭器,送往燕國。
燕王親自前往濟上慰勞軍隊,大加賞賜,犒勞士卒;封樂毅為昌國君,派他繼續(xù)招降那些還沒有被攻下的齊國城池。
齊王逃往衛(wèi)國,衛(wèi)君讓出正宮給他居住,自稱為臣,以供應(yīng)其所需之物。
但是齊王不知謙讓,衛(wèi)國人氣憤地攻擊他。
齊王離開衛(wèi)國,投奔鄒、魯,因態(tài)度驕橫,鄒、魯不肯接納,于是投奔莒。
楚國派遣淖齒率軍營救齊國,因此做了齊國丞相。
淖齒想和燕國分割齊國土地,就逮捕了齊王,數(shù)落他的過錯說:“千乘、博昌二邑之間,數(shù)百里的土地,天落血雨,沾濕了人民的衣服,你知道嗎?”
齊王說:“知道。”
又說:“嬴、博二邑之間,土地崩裂,深見泉水,你知道嗎?”
齊王說:“知道。”
又說:“有人對著宮闕哭泣,找他找不到,走開的時候,又聽見哭聲,你知道嗎?”
齊王說:“知道?!?/span>
淖齒說:“天落血雨,沾濕衣服,這是天警告你;土地崩裂,深及泉水,這是地警告你;有人對著宮闕哭泣,這是人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你,你自己卻不知警惕,怎么不該殺!”
于是殺齊王于鼓里。
荀子評論這件事說:
國家是天下的利器和權(quán)勢。
得其道者守之,則為大安樂,大尊榮,為積善的根源啊。
不得其道者守之,則為大危殆,大負累,有國家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不如沒有;等到最后,就是求為一個匹夫匹婦,以自全其性命都不可能。
如齊湣王和宋獻王,便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一國之君以禮義立國則王,以誠信立國則霸,以權(quán)謀立國則必亡。
掌握國家政權(quán),以禮義為號召,不使其他事物傷害。
做一件不義的事,殺一個無罪的人,如此而得天下,有仁德的人是不會做的。
決心持國,如石頭一般的堅固。
凡是和他共同致力于政治的人,都是行仁講義之士。凡是如此設(shè)置國家規(guī)模的,所有刑罰又都是義法。積極率領(lǐng)群臣而共同向往者,皆為義志。
如此,在下位的人,都以道義仰望在位者,這是穩(wěn)定立國的根基。
立國的根基穩(wěn)定,國家就穩(wěn)定,國家穩(wěn)定,天下就穩(wěn)定。
所以說:以義立國,必有一天會顯白于天下,例如商湯、周武便是最好的例子。
這就是所謂以義立國,可以興王天下的明證啊。
治理國家,雖然仁德尚未甚善,正義尚未能濟人,但是其治理天下的大道,已具備綱要了;刑罰慶賞,天下也都相信了;在國內(nèi),臣下清楚地知道誠信是可以做到的。
政令既已宣布,雖然看到利害成敗,不欺騙人民;盟約既已定妥,雖然看到利害成敗,不欺騙友邦。
如此,則兵力強大,城池堅固,敵國畏服,政令齊一。
立場鮮明,友邦信賴;雖然是在僻陋之國,聲威可以震動天下,例如春秋五霸,便是顯明的例子。
這就是所謂以誠信立國,可以稱霸諸侯的明證??!
掌握國家政權(quán),以功利作號召,不從事申張德義,齊一信譽,只知唯利是圖;對內(nèi),不惜欺詐百姓,來謀取小利,對外,不惜欺詐友邦,來貪求大利。
內(nèi)不修整擁有的土地國家,外想侵奪他人的土地財產(chǎn),如此,臣下百姓沒有不懷欺詐之心,去對待他的君上的。
在上位的以詐心對待臣下,在下位的以詐心對待君上,上下分崩離析,如此,敵國必生輕視之心、友邦必起疑忌之念,每天都以權(quán)術(shù)詐謀行事,國家便不免陷于危險削弱,如齊湣王、薛公就是這一事例的明證啊!
所以掌握強盛機勢的齊國,由于不修明禮義,不根本于政教,只是連車結(jié)馬,派人不斷地向各國奔馳游說。
因此當(dāng)其強盛時,向南方攻破楚國,向西方侮辱秦國,向北方打敗燕國,居中一舉而滅宋國。
可是等到燕、趙二國合縱,起兵來攻的時候,就像秋風(fēng)掃落葉一般,自身死亡,國家破滅,被天下人所羞辱,甚而后世談到壞事的時候,必引此以為例證。
這并沒有其他的緣故,只是因為不行禮義,而專門從事權(quán)術(shù)詐謀啊。
以上三事,是賢明的君主應(yīng)該謹慎抉擇,仁德的人應(yīng)該明辨的事。
善于選擇的可制服別人,不善選擇的將為人所制服。
2.樂毅聽說晝邑的王蠋十分賢能,命令軍隊在晝邑周圍三十里以內(nèi)陸區(qū),不可進入。
并派人邀請王蠋,蠋辭謝不去。
燕國人說:“你如果不來,我們就屠殺整個晝邑的人!”
蠋說:“忠臣不事奉二姓的君王,烈女不改嫁兩位丈夫。國家破滅,君王已死,我也不愿茍活,現(xiàn)在又想用武力脅迫我,與其不義地茍且偷生,倒不如一死殉國。”
就在樹上投繯自縊,由于用力跳動,折斷頸項而死。
燕國軍隊趁勝直入,齊國的城市都聞風(fēng)崩潰。
樂毅整頓燕國軍隊,禁止侵掠民財,征求齊國隱逸賢士,彰顯其名,以禮對待他們。
又寬減人民的賦稅,廢除暴虐的政令,修明過去的善政,齊國人民十分高興。
樂毅于是派左軍渡過膠水到膠東、東萊;前軍順著泰山以東到海邊,經(jīng)略瑯邪一帶;右軍沿著黃河、濟水,駐扎阿、鄄,來連結(jié)魏軍;后軍依傍北海,安撫千乘;中軍據(jù)守臨淄,威鎮(zhèn)齊國的都城。
又在郊外祭祀桓公、管仲,表揚賢士的故居,贈封王蠋的墳?zāi)埂?/span>
齊國有二十幾人被燕國封君,賞賜采邑,有一百多人在薊享有爵位。
六個月之內(nèi),燕國竟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都改設(shè)為郡縣。
3.秦王、魏王和韓王會晤于京師。
三十二年(戊寅,前283)
1.秦、趙二國會于穰。
秦國攻下魏國的安城,進兵到大梁,才班師而還。
2.齊國淖齒叛亂,湣王的兒子法章,改姓換名去做莒太史敫家里的傭人。
太史敫的女兒驚異法章的相貌,以為他不是普通人,由于愛憐,經(jīng)常私下供給衣食,因而與他私通。
王孫賈追隨湣王,湣王去世后,他的母親說:“你早出晚歸,我就倚門望你回來;你傍晚出去,夜不歸來,我就倚閭望你回來。你現(xiàn)在事奉君王,但君王出走,不知他在哪里,你還能追隨誰呢!”
王孫賈就滿街呼號著說:“淖齒亂齊國,殺了湣王,愿意和我去殺他的,請?zhí)宦队冶?。?/span>
一時之間,有四百人跟隨他,攻殺淖齒,將他殺死。
于是齊國亡臣爭相尋找湣王的兒子,想立他為君。
法章怕被他們殺害,過了很久才敢承認,大家就立法章為齊王,防守莒城,抵抗燕軍,并布告全國說:“齊王已在莒城即位了!”
3.趙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想要,請用十五座城池的代價來交換。
趙王想不給,怕秦國的強大;想給,又怕上當(dāng)。
求教于藺相如。
藺相如回答說:“秦國用城池交換和氏璧,王不答應(yīng),是我們不對。如果我們給秦國和氏璧,秦國卻不給我們城池,那就是秦國不對。權(quán)衡以上二策,寧可使秦國理虧。臣愿攜和氏璧前往;秦國如不肯獻城,我就完璧歸來!”
趙王派他前往秦國。
藺相如到秦后,秦王果然無意補償趙國城池。
相如于是詐騙秦王,取回和氏璧,派隨員攜在懷中,由小路回趙,而自己在秦國待命。
秦王認為他很賢能,不殺他,并以禮相待,送還趙國。
趙王就任命相如為上大夫。
4.衛(wèi)嗣君去世,他的兒子懷君即位。
嗣君生前,喜歡探查隱密小事,有一個做縣令的拿起被褥露出了破席子,他知道之后,就賜以席子。
縣令大吃一驚,以為嗣君是神仙。
又派人經(jīng)過查關(guān)驗證的地方,以金錢賄賂司關(guān)的人,不久,召見司關(guān)、司市,詢問是否有客人經(jīng)過,給予金錢,應(yīng)該將錢還給那人;使司關(guān)、司市大為恐懼。
他寵愛泄姬,重視如耳,但怕他們因受寵愛而蒙蔽自己,就重用薄疑與如耳相對,尊寵魏妃與泄姬相匹,他說:“如此可使他們互相察考,產(chǎn)生制衡的作用啊?!?/span>
荀子評論此事說:
成侯、嗣君治理衛(wèi)國,是榨取百姓,玩弄法術(shù)的國君啊,不能有制度地取得民心。
鄭國的子產(chǎn)能有制度地取得民心,但不能平治國政,使國家強盛。
齊國的管仲能平治國政,但還不能修明禮義。
因此修明禮義的可以王天下,平治國政的可以強國家,得民心的可以安百姓,壓榨百姓的,必定身亡國滅。
三十三年(己卯,前282)
1.秦發(fā)兵打趙國,攻下兩座城池。
三十四年(庚辰,前281)
1.秦發(fā)兵打趙國,攻下石城。
2.秦穰侯恢復(fù)丞相的職務(wù)。
3.楚國想和齊、韓二國聯(lián)兵攻打秦國,借此陰謀取周。
周王派東周武公對楚國令尹昭子說:“周是不可陰謀取得的?!?/span>
昭子說:“我們并無立即取周之意,雖是如此,為什么不可取周呢?”
武公說:“西周的土地,截長補短,不過百里。天下奉他為共主,分割它的土地不足以富國,獲得它的民眾不足以強兵。但攻打他的還要被加上弒君的惡名。可是仍然有人要攻打他,這是因為看到九鼎祭器的所在啊。像那老虎的肉腥臊,而又有爪牙護身,人們還去攻擊它;假使草澤中的麋鹿,外面蒙上老虎的皮,人們攻擊它的,必定多于萬倍以上了。分割楚國的土地,足以富國,抑制楚國的名聲,足以尊王。現(xiàn)在你想殺害天下共主,獨占夏、商、周三代傳國的重器,重器一旦南運至楚,那么各國的大兵也隨著就到了!”
于是楚國中止了取周的計劃。
三十五年(辛巳,前280)
1.秦國白起打敗趙軍,斬首二萬級,取得代地光狼城。
又派司馬錯發(fā)隴西兵,經(jīng)由蜀地攻打楚國的黔中,并完全占領(lǐng)。
楚國獻漢北及上庸兩地給秦國。
三十六年(壬午,前279)
1.秦將白起發(fā)兵攻打楚國,取得鄢、鄧及西陵。
2.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希望彼此和合,愿在河外澠池開會。
趙王不想去,廉頗、藺相如商量說:“如果君王不去,便顯示趙國勢弱膽小?!?/span>
趙王前往澠池,由藺相如隨從。
廉頗送行到邊境,和趙王道別說:“此去預(yù)計路程至開會完畢,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三十天不回來,請準(zhǔn)許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挾持威脅的指望?!?/strong>
趙王答應(yīng)了。
在澠池會面時,秦王和趙王飲酒。
飲到酣暢之時,秦王請趙王鼓瑟,趙王依言鼓瑟。
藺相如也請秦王擊缶,秦王不肯。
相如說:“在五步之內(nèi),我用頸上的血濺灑在大王的身上!”
左右近臣想殺相如,相如張目喝斥,他們都嚇得畏縮不前。
秦王只好不高興地擊了一下。
直到飲酒完畢,秦國始終無法占趙國的便宜;趙人事先也大加防備,使秦國不敢輕舉妄動。
趙王回國后,任藺相如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做趙國將軍,有攻城略地、沙場爭戰(zhàn)的功勞。藺相如本卑賤小民,徒逞口舌之利,而位尊于我,我覺得這是一種羞辱,忍受不了屈居下位之苦!”
便公開表示說:“如果我遇見藺相如,必定侮辱他一番!”
相如聽說此事,不肯和他會面;常稱病不朝,目的是不想和他爭列高下的位置。
出門時,如果遠遠看見廉頗,就牽車躲避而過。
相如的舍人都覺得十分羞恥。
相如說:“你看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比較可怕?”
舍人回答說:“不如秦王可怕。”
相如說:“像秦王那樣的威武,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大聲喝斥他,侮辱他的群臣;我雖不才,難道獨獨畏懼廉將軍嗎!只是我考慮到,強盛的秦國所以不敢出兵攻趙,是因有我們兩人在啊?,F(xiàn)在如兩虎相斗,勢必不能全活。我所以這么做,是以國家安危為重,而把私仇放在最后啊!”
廉頗聽說此事,便袒胸露臂,背著荊杖,到藺相如門前請罪,兩人從此結(jié)成生死之交。
3.當(dāng)初,燕國攻打安平時,臨淄的屬官田單正在安平,他叫族人用鐵籠罩在車軸上。
等城池淪陷,人們爭相奪門而逃,但都因軸頭折斷,車輛破敗,成了燕國俘虜;只有田單的族人有鐵籠罩著車軸頭而免于被俘,逃往即墨。
當(dāng)時,齊國國土幾乎都屬于燕國,只有莒及即墨二城未被攻下,樂毅合并右軍、前軍圍攻莒,左軍、后軍圍攻即墨。
即墨大夫出城迎戰(zhàn)被殺。
即墨人說:“安平之戰(zhàn),田單族人因鐵籠罩著車軸頭方才得以保全,此人足智多謀,又熟習(xí)兵事?!?/span>
于是共同擁戴他為將軍,以抵抗燕兵。
樂毅圍攻這兩座城,打了一年,仍未攻下,就下令撤去包圍,各離開城池九里而建筑防守的壁壘,下令說:“城中如有人民出來,不要擒捉,如其生活困苦就給予救濟,讓他就業(yè);以安撫剛歸附的人民。”
結(jié)果三年過去仍未攻下。
有人向燕昭王說樂毅的壞話:“樂毅智謀超越常人,攻打齊國,瞬息之間攻下七十多座城池,現(xiàn)在只有兩座城池,遲遲未能攻下,這并不是他的能力辦不到,所以攻打不下的原因,是想長久仗著兵威降服齊國,準(zhǔn)備將來南面稱王罷了。現(xiàn)在齊國人已經(jīng)降服,所以仍不肯發(fā)兵,是因為他的妻、子還在燕國。再說齊國多美女,以后將會忘掉他的妻、子。愿王多加考慮!”
于是昭王備酒大會群臣,把說壞話的人找出來,責(zé)備他們說:“先王以國家重典禮讓賢能之士,并非貪圖土地留給子孫。然傳位者無德,不足以承受大命,國人都不順從他。齊國本無道之國,趁我內(nèi)亂時害死先王。我繼承君位,每念及此,便恨之入骨,因此廣延群臣,外招賓客,以報仇雪恥;有能成此大功者,我尚要和他共同治理燕國。現(xiàn)在樂毅親自為我攻下齊國,夷平其宗廟,完成了我報仇的宏愿,齊國本是樂先生的,不是燕國的。樂先生如果能擁有齊國,和燕國并列,結(jié)歡合好,以抵抗諸侯各國的禍亂,不但是燕國的福氣,也是我的希望啊。你們怎敢口出此言呢!”
于是就殺掉說這種話的人。
燕王賜樂毅妻子以后服,賜其子以公子之服;又賜以諸侯乘坐的輅車乘馬,后面跟從的車子百輛,派丞相奉送給樂毅,立樂毅為齊王。
樂毅十分惶恐,不敢接受,上書以死自誓,并無二心。
從此齊國人佩服其高義,諸侯各國畏懼他的忠信,再也沒有人敢謀害他了。
不久,燕昭王去世,他的兒子惠王即位。
惠王為太子時,曾和樂毅發(fā)生不愉快的事。
田單聽說此事,就施行反間計,在燕國散布謠言,說:“齊王已經(jīng)去世,攻不下的城池只有兩座罷了。樂毅和燕國新君有嫌怨,怕被殺戮而不敢回國,借著攻打齊國的名義,實際是想南面為齊王。但因齊國人不肯歸附,所以暫且慢慢攻打即墨,以等待時機的成熟。齊國人只怕其他將軍來攻打,那么即墨就會被攻破了。”
燕王本已疑心樂毅,又中齊國的反間之計,就派騎劫代替樂毅為將軍,而召回樂毅。
樂毅知道昭王不懷好意,又派騎劫代替他。
于是投奔趙國。
燕國的將士從此憤恨惋惜,群情不和。
田單命令城中的人民吃飯時,要在庭院中祭拜祖先,飛鳥都翱翔于城中。
燕國人覺得很奇怪,田單于是散布謠言說:“當(dāng)有神師降臨城中,來教導(dǎo)我們。”
有一個士兵說:“我可以當(dāng)神師嗎?”
說完轉(zhuǎn)身走開。
田單起身召他回來,東向而坐,以老師之禮對待他。
士兵說:“我騙你的?!?/span>
田單說:“你不要說出來!”
就以師禮待他。
每次出去巡察時,必稱他為神師。
于是散布謠言說:“我們只怕燕國軍隊把俘虜?shù)凝R兵割掉鼻子,置于軍隊最前方,那么即墨必會被攻破?!?/span>
燕人聽說此事,照著那些謠言去做。
城中見投降的都被割去鼻子,十分生氣,更堅持守城之志,只怕被齊軍擒獲。
田單又派人反間。
散布謠言說:“我們怕燕國人挖掘城外的墳?zāi)梗@樣會使我們心涼膽寒!”
燕軍又照樣挖掘了所有的墳?zāi)梗瑹龤廊说氖w。
齊國人從城上看見,哭泣不已,想一起出戰(zhàn),比以前更憤怒十倍。
田單知道士兵可以上陣作戰(zhàn)了,就親自拿著版、鍬,和士兵一同工作;妻妾也編在工作行列中;把好吃的東西盡量拿出來給士兵們吃。
田單命令被甲的士兵埋伏起來,派老弱婦女登城守衛(wèi),派遣使者到燕國商約投降;燕軍都高呼萬歲。
田單又收集百姓的錢財,取得千鎰黃金,命令即墨的富豪贈送給燕國將軍,說:“馬上就要投降了,希望你們不要虜掠我們的族人?!?/span>
燕將十分高興,準(zhǔn)許了他們的請求。
燕軍的斗志更加松懈。
田單在城中收集一千多頭牛,為它們縫制絳色繒衣,畫上五彩龍紋,在牛角上綁束兵刃,牛尾巴綁上葦草,灌注油脂,然后在尾端點火,把城墻挖掘數(shù)十個洞穴,夜晚放縱牛群,派五千名壯健士兵跟隨牛后。
牛尾燒熱,發(fā)怒奔向燕軍。
燕軍大吃一驚,看到牛身都是龍紋,凡碰到的不死即傷。
而城中群眾喊殺連天,跟隨在后,老弱敲擊銅器,發(fā)出震天動地的響聲。
燕軍深受驚嚇,潰敗而逃。
齊國人殺掉騎劫,追逐那些奔走逃命的燕兵,凡是經(jīng)過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國,再歸屬齊國的統(tǒng)治。
田單的士兵日益增多,趁勝追趕,燕軍日漸敗亡,一直逃到河上,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都完全光復(fù)了。
這才到莒迎接襄王;進入臨淄,封田單為安平君。
齊王封太史敫的女兒為后,生下太子建。
太史敫說:“女兒不經(jīng)由媒妁而自己出嫁,不是我的子孫,玷污了我家門!”
于是終身不見齊后,但齊后并不因不見而失去為人子女的禮節(jié)。
趙王封樂毅于觀津,尊重寵信他,震驚齊、燕二國。
燕惠王派人責(zé)備樂毅,并問他說:“將軍誤信謠言,以為和我有嫌隙,就拋棄燕國,投奔趙國。將軍為自己打算是成功了,然而又如何報答先王的知遇之恩呢?”
樂毅回信說:“從前伍子胥游說吳國,闔閭聽從其言,使吳國土地拓展到郢都;到了夫差,便不是這樣了,賜以革囊,裝著子胥的尸體,沉于大江之中。吳王不覺悟他以前的說法可以立大功,因此沉子胥于江中而不悔恨;子胥不能早日看出君王的氣度有異,因此,一直到沉沒江底還不知道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免災(zāi)、立功,以彰明先王的行事,是微臣的上算;離間、詆毀、侮辱、誹謗,破壞先王的名聲,是微臣最恐懼的。面臨著無法測知的罪名,又幸運地得福,堅守道義,始終不敢為趙謀燕啊。我聽說古代的君子,絕交不出惡言,忠臣離開國家,不為自己洗清聲譽,使故國蒙受不利。微臣雖不才,仍屢屢遵循君子之道。愿君王多加留心??!”
于是燕王再封樂毅的兒子樂閑為昌國君,而樂毅也往來于趙、燕二國,再與燕國通好,最后死于趙國,號稱望諸君。
田單為齊國丞相時,有一次經(jīng)過淄水,見一位老人涉水而過,因為寒冷,出水之后無法行走。
田單就解下皮襖給他穿。
襄王厭惡他,說:“田單這樣布施人民,是想將來謀取國家大權(quán)嗎!如不早些打算,恐怕日后有變?!?/span>
看看左右無人,殿檐下只有一個串珍珠的工匠,襄王叫他問到:“你聽見我說的話了嗎?”
回答說:“聽見了。”
襄王說:“你認為如何?”
回答說:“君王不如引以為自己的善舉。王可以稱贊田單的善行,下令說:'我擔(dān)憂百姓饑餓,田單就收容供給他們食物。我擔(dān)憂百姓受凍,田單就解下皮襖給他們穿。我擔(dān)憂百姓勞苦,田單也擔(dān)憂,實在適合我的心意?!?strong>田單有這些善舉而君王稱贊他,田單的善舉,也就等于是君王的善舉?。?/strong>”
齊王說:“很好。”
就賞賜田單牛酒。
過了幾天,串珍珠的工匠拜見齊王說:“君王上朝接見群臣的時候,應(yīng)該召見田單,而當(dāng)庭揖讓,用言詞慰勞他。然后下令尋找饑寒的百姓,加以收養(yǎng),使他們得到幸福的生活。”
齊王就派人到街巷中勤求民隱,聽大夫們彼此談?wù)撜f:“田單愛護人民,還是君王指示他的啊!”
田單向齊王保舉貂勃。
齊王有九位寵幸的臣子,想中傷安平君,一塊兒對齊王說:“燕國攻打齊國的時候,楚王派將軍率領(lǐng)一萬人幫助齊國。現(xiàn)在國家已經(jīng)安定,社稷也已穩(wěn)固,何不派使者向楚王致謝呢?”
齊王說:“左右臣子中誰能擔(dān)當(dāng)此一任務(wù)呢?”
他們回說:“貂勃可以?!?/span>
貂勃出使楚國,楚王接見并設(shè)酒筵招待他,過了幾個月仍未返國。
九人又對齊王說:“一個人單獨使楚,受到萬乘之君的禮遇,豈不是因為安平君掌握權(quán)勢,才會這樣的嗎?再說安平君和君王,沒有君臣上下的分別。他早就有不良的意圖,內(nèi)則安撫百姓,外則懷柔戎狄,禮遇天下的賢士,他志在有所作為,希望君王明察!”
有一天,齊王說:“召丞相田單進來?!?/span>
田單脫下帽子、赤著腳、袒胸露體而進,告退時自請死罪,一連五天之后,齊王說:“你對我并無過錯。你盡你臣子之禮,我盡我君王之禮罷了。”
貉勃由楚國回來,齊王賜酒款待。
飲至酣暢時,齊王說:“召丞相田單來?!?/span>
貂勃離席叩頭說:“君王和古之周文王誰賢?”
齊王說:“我不如周文王。”
貂勃說:“是的,微臣本知君王比不上他。王和近世齊桓公誰賢?”
齊王說:“我不如齊桓公。”
貂勃說:“是的,微臣本知君王比不上他。然而周文王得到呂尚,尊他為太公;齊桓公得到管仲,稱他為仲父,只有君王得到安平君卻叫他'單’,怎可出此亡國之言呢!再說從開天辟地,自有人民以來,作為臣子的,為國家建功立勛,沒有誰比安平君更大的了!君王不能防守自己的社稷,燕人發(fā)兵襲擊齊國,君王逃往城陽山中,安平君以岌岌可危的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疲兵七千人,擒獲燕國的司馬,收復(fù)齊國千里土地,這都是安平君的功勞啊。當(dāng)此時,如果安平君拋棄城陽的君王,自己做齊國的共主,天下沒有人能阻止得了。然而他行于正道,歸于大義,認為這樣絕不可以,因此架棧道,構(gòu)木閣,到城陽山中去迎接君王和王后,君王才能夠回來,君臨百姓?,F(xiàn)在國家已定,人民已安,王就稱他為'單’,即令是嬰兒也不會這樣做的。愿君王快快殺掉這九個人,向安平君謝罪;否則,國家必有危難!”
齊王就殺掉這九個人,放逐他們的家屬,以一萬戶的掖邑賞賜安平君。
田單要攻打狄,去拜見魯仲連。
(魯仲連,別稱魯連子、魯連,齊國人,戰(zhàn)國末期辨士。魯仲連口才超群、談鋒機警,善于闡發(fā)奇特宏偉卓異不凡的謀略,卻無意為官,愿意保持高風(fēng)亮節(jié)。他“位卑未敢忘憂國”,不把愛國掛在嘴上,言必行,行必果,用自己的辯才幫助田單收復(fù)失地,光復(fù)齊國。)
魯仲連說:“將軍攻打狄,必?zé)o法攻下?!?/span>
田單說:“我憑著即墨的敗兵殘將打敗了萬輛兵車的燕國,收復(fù)齊國故城,現(xiàn)在卻無法攻下狄,為什么呢?”
說完,上車不行禮就離去,于是進攻狄。
三個月攻打不下。
齊國的小兒作歌謠唱道:“他的武冠像簸箕,他的長劍可支下巴,攻打狄國不能克,白骨堆積成山丘。”
田單心生恐懼,又來請教魯仲連說:“先生說我無法攻下狄,請將理由說給我聽聽?!?/span>
魯仲連說:“你在即墨時,坐著就編織草筐,盛土修城,站著就倚鍬翻土,為士兵作軍歌:'無處可退了!我們國家已滅亡!現(xiàn)在必須多努力!否則將何所歸宿!’當(dāng)此之時,將軍有必死的決心,士兵無茍活的心愿,聽到你的話,莫不掉眼淚,都想奮舉雙臂作戰(zhàn),因此打敗了燕國。現(xiàn)在你東有掖邑的租賦,西有淄上可以游觀,腰間佩上黃金腰帶,馳騁在淄、澠二水之間,有生活的樂趣,無必死的決心,所以無法打勝呀。”
田單說:“我田單會有決心,都是先生鼓勵教導(dǎo)的啊?!?/span>
第二天,就鼓勵士氣,巡察城防,站在矢石交加的戰(zhàn)場,親自持枹擊鼓,督兵進攻;狄人才被攻下。
起初,齊湣王滅宋后,想驅(qū)逐孟嘗君。
孟嘗君投奔魏國,魏昭王用他為丞相,和諸侯各國一同打敗齊國。
湣王去世,襄王復(fù)國,孟嘗君中立為諸侯,不屬于任何國家。襄王由于剛即位,對孟嘗君心存畏懼,和他連和相好。
孟嘗君去世,諸子爭欲即位,齊、魏二國聯(lián)軍這時滅掉薛,孟嘗君從此無后。
三十七年(癸未,前278)
1.秦大良造白起發(fā)兵攻打楚國,占領(lǐng)郢城,焚燒夷陵。
楚襄王的軍隊四散,不能再戰(zhàn),向東北遷都于陳。
秦國以郢城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
三十八年(甲申,前277)
1.秦武安君平定巫及黔中,開始設(shè)置黔中郡。
2.魏昭王去世,他的兒子安釐王即位。
三十九年(乙酉,前276)
1.秦武安君發(fā)兵攻打魏國,攻下兩座城池。
2.楚王收復(fù)楚國東境的土地,獲得十余萬士兵,又向西收復(fù)江南十五個城邑。
3.魏安釐王封弟弟無忌為信陵君。
四十年(丙戌,前275)
1.秦相國穰侯發(fā)兵攻打魏國。
韓派暴鳶率兵救援,穰侯打敗了他,斬首四萬級。
暴鳶逃到開封。
魏國獻上八座城池請和。
穰侯再度攻魏,趕走魏將芒卯,進入北宅。
魏人割讓溫地請和。
四十一年(丁亥,前274)
1.魏再度與齊合縱。
秦穰侯發(fā)兵攻打魏國,占領(lǐng)四座城池。
斬首四萬級。
2.魯湣公去世,他的兒子頃公讎即位。
四十二年(戊子,前273)
1.趙、魏二國發(fā)兵攻打韓國華陽。
韓國向秦國告急,秦王不肯營救。
韓相國對陳筮說:“事情緊急,你就是臥病,也為我走一趟?!?/span>
陳筮前往秦國,拜見穰侯。
穰侯說:“事態(tài)緊急了嗎?才派你來。”
陳筮說:“事態(tài)并不緊急?!?/span>
穰侯生氣地說:“怎么說呢?”
陳筮說:“如果韓國情勢太緊急的話,就會改變意愿,向他國求救;正因并未緊急,所以來貴國啊?!?/span>
穰侯說:“出兵救韓?!?/span>
就和武安君及客卿胡陽援救韓國,行走八天才到,在華陽城下打敗魏軍,驅(qū)走芒卯,俘虜三位將軍,斬首級十三萬。
武安君又和趙將賈偃作戰(zhàn),將他率領(lǐng)的兩萬人淹入黃河。
魏國段干子請割南陽之地給秦請和。
蘇代對魏王說:“想得秦國相印的,是段干子;想得土地的,是秦國。現(xiàn)在王讓想得土地的秦國,來統(tǒng)制想得相印的,想得相印的段干子,來統(tǒng)制想得土地的,如此魏國土地,必被割讓凈盡!以割讓土地的辦法,來事奉秦國,就好像抱著干燥的木柴去救火,木柴不燒完,火是不會熄滅的?!?/span>
魏王說:“此言極是。雖然如此,但割讓的事已經(jīng)做了,無法更改了?!?/span>
蘇代回答說:“賭博所以重擲,是因一擲得梟,可盡食其子,便就食,不便就不食?,F(xiàn)在王施用智謀,何以還不如賭博擲裊呢?”
魏王不聽其言,最后割讓南陽請和,實際是割修武一帶的土地。
2.韓安釐王去世,他的兒子桓惠王即位。
3.韓、魏二國既臣服秦國,秦王想派武安君聯(lián)合韓、魏攻打楚國,軍隊尚未出發(fā),楚國的使者黃歇到來,聽見此事,怕秦國趁勢一舉滅掉楚國,就上書道:“我聽說物極必反,寒冬炎夏便是其例;極高則必危,疊累棋子就是其例?,F(xiàn)在秦國土地之大,已有整個天下的三分之二,這是自有人類以來,萬輛兵車的大國所不曾有過的事。我先王三代以來,從不敢忘記和齊國國境相接,以斷絕合縱的往事。現(xiàn)在王派盛橋在韓國掌權(quán),盛橋?qū)㈨n國土地獻給秦國,這樣王不必用兵,不必發(fā)威,就可得到百里土地,王可稱得上賢能了!王又舉兵攻打魏國,堵塞大梁的門戶,攻下河內(nèi),占領(lǐng)燕邑、酸棗、虛、桃,進入邢丘,魏軍之多,雖如天上翔集的烏云,但不敢營救,王的功業(yè)太多了!王休兵息眾,兩年之后,恢復(fù)元氣,又兼并蒲、衍、首、垣,兵臨仁、平丘,黃及濟陽被圍困,魏國便臣服了。王又攻取濮陽的北部,連接齊、秦二國中部,隔絕楚、趙二國的脊背,天下各國數(shù)次會合,都不敢出兵營救,王的聲威可說天下無雙了!假如王能保功守威,減少攻取他國的想法,厚施仁義之政,使無后患,那么就是已往的三王五霸都無法比得上!王若靠著人民的眾多,仗著兵力的強大,趁著滅亡魏國的余威,完全用武力去臣服天下的諸侯,臣怕將來會有無窮之患啊。古詩上說:'凡事莫不有個開端,而很少能有結(jié)果的。'《周易》上說:'狐貍涉水,后力不濟,必濕尾巴。’這都是說開始容易,結(jié)束困難啊。從前吳國相信越國,于是發(fā)兵攻打齊國,在艾陵戰(zhàn)勝齊人,班師時,被越王擒獲于三江之邊。智氏相信韓、魏二國,于是發(fā)兵攻打趙國,兵困晉陽城,眼看勝利在望,不料韓、魏二國背叛,殺智伯瑤于鑿臺之下?,F(xiàn)在王忌楚國不滅亡,卻忘記楚亡而能強大韓、魏二國。我為王打算,最好不要攻取楚國啊。楚國地處遙遠,可以交接;韓、魏鄰近,是敵對之國?,F(xiàn)在王相信韓、魏親善,正如吳國相信越國一樣,我怕韓、魏二國是表面用謙恭的言詞,求化解危難,而實際是欺騙大國的。什么道理呢?因為王對韓、魏二國沒有再造的恩德,卻有累世的怨恨。韓、魏二國的父子兄弟,不斷死于秦人之手,差不多已有十代了,因此韓、魏二國不滅,是秦國的心腹大患。現(xiàn)在王提供兵力,和他們一同攻打楚國,不也太錯誤了嗎?再說攻打楚國將由何處出兵?王要向仇敵韓國、魏國借路嗎!到出兵時,王必會擔(dān)憂軍隊回不來。王如不向仇敵韓、魏借路,必得先進攻隨水的西部,這里都是廣大的河川、湍急的水流、山林、深谷等不毛之地。如此,王將獲得滅楚的惡名,實際上卻得不到良田沃土。再說王攻打楚國時,楚、韓、魏、齊四國必出全軍對抗,秦、楚二國的軍隊交戰(zhàn)不休,魏國將會出兵攻打留、方與、铚、湖陵、碭、蕭、相等,盡取原來宋國的土地。齊人南面攻打楚國,必取泗上之地,這里都是平坦肥沃、四通八達的平原,如此,則天下沒有比齊、魏二國更強盛了。臣為王設(shè)想,最好和楚國親善。秦、楚二國聯(lián)合一致,以大兵加之韓國,韓國必束手稱臣,王再以東山之險加之,以黃河大曲之利引之,韓國必成為關(guān)內(nèi)秦屬的一侯了。如此,王再以十萬軍隊守鄭,使魏國恐懼,發(fā)兵環(huán)繞許與鄢陵,則楚國的上蔡、召陵,就無法和大梁往來,如此,魏國也成為關(guān)內(nèi)秦屬的一侯了。只要王對楚國一親善,而關(guān)內(nèi)有韓、魏兩個萬乘之國向齊國索要土地,齊國右境的土地就垂手可得了。王的土地,從西海到東海,一概為秦所有,這樣燕、趙二國無法與齊、楚合縱相親,齊、楚二國也無法與燕、趙二國合縱相親。然后率兵震撼燕、趙,直逼齊、楚,此四國不待王費力,就會自動臣服了。”
秦王聽從他的話,阻止武安君發(fā)兵,而辭謝韓、魏二國,遣送黃歇回國,和楚國結(jié)下了和親之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