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煙
抗戰(zhàn)中,1941年是山東抗日根據地最為艱難的一年。就在這一年年底,山東分局和八路軍115師師部被日軍的“鐵壁合圍”圍了五次。在羅榮桓、陳光等首長的指揮下,八路軍經過英勇戰(zhàn)斗突圍成功,保存了有生力量,但過程極為慘烈,付出了巨大代價。特別是第四次突圍時,八路軍大批非戰(zhàn)斗人員在大青山受到嚴重損失,許多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
抗戰(zhàn)以來,八路軍在山東的部隊包括115師和山東縱隊,這兩個平行機構的存在帶來了許多問題,使得山東分局在指揮協(xié)調上要耗費不少精力。為解決這個問題,延安于1941年8月來電,要求作戰(zhàn)指揮統(tǒng)一,分局、師部和縱隊要靠攏,以便經常開會。
根據延安的指示,山東分局領導包括朱瑞、羅榮桓、黎玉、陳光,朱瑞當書記。具體的分工是朱瑞掌管全局,羅榮桓管軍事,黎玉主持地方,陳光管財政。這個分工令人不解,陳光身為115師代師長卻沒有管軍事,而是管起了他根本不懂的財政。要知道,陳光是分局四個委員中唯一的純軍事干部,作戰(zhàn)經驗豐富,自紅軍時期就是我軍戰(zhàn)將,如今卻為何失去了軍事指揮權呢?
115師領導合影,左起:陳士榘、陳光、彭畏三、羅榮桓
這一切都要源于三年前的陸房突圍。此役八路軍損失了3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紅軍時期的老骨干,令人痛心疾首。突圍過程中陳光的突然失蹤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污點,眾人懷疑他有放棄指揮獨自逃命的嫌疑。戰(zhàn)后115師內部怨聲載道,均認為陳光要為損失負責,羅榮桓為此作了大量的工作才穩(wěn)定了部隊的情緒。陳光盡管之后也陸續(xù)打了一些勝仗,但陸房突圍影響實在太大,加上他本人脾氣性格上的缺陷,得罪人太多,威信還是大大下降了。
分工明確后,115師機關于9月底離開濱海地區(qū),向位于魯中的山東縱隊靠攏。就在這一時期,日軍向山東大舉增兵,掃蕩沂蒙山的意圖已非常明顯。
日軍在掃蕩中
10月8日,山東縱隊集中兩個旅在沂蒙山以北發(fā)起反掃蕩作戰(zhàn),半個多月打了大小19仗,殲滅頑軍1400余人,山東根據地反掃蕩旗開得勝。不過,就在這次反掃蕩戰(zhàn)斗結束后,山東縱隊和115師之間的電臺聯(lián)絡中斷了,原來是山東縱隊司令部在一個叫馬牧池的地方被襲擊,可見形勢十分嚴峻,萬萬大意不得。情報顯示,臨沂、費縣、蒙陰各地的日軍已經出動了,總兵力至少有3萬。
115師師部在沂南縣留田村,正在日軍的包圍圈內,事不宜遲,要趕緊轉移。11月5日,師部和分局機關開始突圍,師參謀長陳士榘特別強調要保護好德國記者漢斯·希伯的安全。
漢斯·希伯是奧地利人,讀大學期間就參加了革命組織,是一名堅定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他對古老的中國充滿了興趣,早在1925年就來到中國,深入調查各類社會現象,在報紙上發(fā)表了大量文章,也是最早在歐洲媒體上揭露日本侵略野心的記者之一。
漢斯·希伯(左一)和陳毅、粟裕在一起
希伯于1932年在中國定居,抗戰(zhàn)爆發(fā)后奔赴延安,之后赴抗日前線采訪。他先是在新四軍部隊中,采寫了大量報道登在《美亞評論》上,然后又對山東的八路軍充滿了興趣,決定要北上山東。新四軍領導考慮到山東是日軍掃蕩的重點,危險性大,勸他不要去。但對于一名職業(yè)記者來說,越危險的地方新聞價值就越大,希伯無論如何也要去,新四軍只好派人送他去了山東,安全抵達115師師部。
在這次突圍中,羅榮桓親自觀察敵情,正確選擇突圍路線,利用夜色掩護,不費一槍一彈就跳出了包圍圈。希伯經歷了這次精彩絕倫的突圍,立即寫下《無聲的戰(zhàn)斗》一文。
留田突圍是山東八路軍五次突圍的第一次,把神出鬼沒的游擊戰(zhàn)發(fā)揮到了極致。115師原本是要轉移到較為安全的魯南地區(qū)的,但山東縱隊司令部被襲擊后,縱隊第1旅也倉促跳到外圍,這就導致沂蒙山根據地的中心地帶已經沒有八路軍主力部隊,根據地勢必遭到敵人瘋狂破壞。八路軍不能丟下群眾不管,羅榮桓和朱瑞、陳光商量后,率領115師返回中心區(qū)堅持反掃蕩。
羅榮桓指揮八路軍不斷同敵人周旋,敵進我出,敵出我進,翻來覆去和敵人兜圈子。師部和分局機關從費縣薛莊鎮(zhèn)的大古臺巧妙地避開敵人,轉移到臨蒙公路以東,使日偽軍的合圍又一次撲空。
【1940年1月,115師部分干部合影。左起:陳光、賴可可、蕭華、羅榮桓、梁必業(yè)、王秉璋、陳士榘、王立人、楊尚儒、蘇靜、張雄】
115師突圍后,多次與日軍激戰(zhàn),戰(zhàn)場錯綜復雜,也許前一天還平安無事的地方,第二天就成了絕地。他們從大古臺突圍后,抗大一分校的學員們又來到這里,報告說沒有發(fā)現敵情。115師首長決定,讓師部、直屬隊的非戰(zhàn)斗人員趕緊連夜過蒙陰公路,向大青山以北方向轉移。
抗大一分校的情報有嚴重問題,他們沒有發(fā)現敵情,而實際上日軍一個混成旅團已經在這里部署了合圍圈,兵力高達5000多人。115師和山東黨政領導機關、直屬隊一頭鉆了進去,和抗大一分校擠在一起,總共6000多名非戰(zhàn)斗人員被日軍團團包圍。
為掩護機關突圍,抗大一分校和山東分局警衛(wèi)連拼死抵抗,付出了巨大代價,而漢斯·希伯也在突圍中犧牲。關于他犧牲的細節(jié),有不同說法。
八路軍的重機槍陣地
按傳統(tǒng)說法,希伯持槍與敵人戰(zhàn)斗,身邊的警衛(wèi)員和翻譯都戰(zhàn)死后,他躲在一塊巨石后繼續(xù)戰(zhàn)斗,最后飲彈身亡,遺體上彈痕累累。
不過,時任115師司令部五科隊列股長的周之同(開國大校,曾任八一體工隊隊長)有不同的說法。他所了解的情況是,當時希伯沒有槍,但他的翻譯帶有手槍,他們都沒有戰(zhàn)斗經歷。他聽幸存下來的希伯的勤務員李某講,希伯跑不動了,不愿做俘虜,便在一塊大石頭旁吃藥自盡。另外,山東縱隊供給部部長馬馥堂日后說到希伯時,也說他是自盡的。這幾位都是大青山突圍的親歷者,他們的說法應當是可信的。
現在回頭來看,如果當時115師在留田突圍后去魯南地區(qū),形勢會好很多,不會遭到嚴重損失。但如果八路軍主力一走,魯中沂蒙山區(qū)的父老鄉(xiāng)親就要遭殃,八路軍在群眾中的威望就會受損,這個損失恐怕要比人員傷亡的損失更大。八路軍作為人民軍隊,自然不會至群眾生死于不顧,明知魯中兇險也要赴湯蹈火。因此,沂蒙山根據地反掃蕩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無法避免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