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變成唐睿宗后,應該讓誰當太子呢?
李成器是嫡長子。
李隆基立有大功。
唐睿宗一時有點拿不定主意。
在這種背景下,李成器就主動站出來說,弟弟李隆基立有大功,應該讓他當太子。
而李隆基一聽這話,馬上就站出來說,按禮法,應該讓哥哥李成器當太子。
然后兄弟兩個人,你推我讓,連哭帶喊了半天,最后李隆基只能當仁不讓了。
你看,什么叫兄友弟恭?這就是傳說中的兄友弟恭!
你看,什么叫實力輾壓對方?李隆基就是標準的實力輾壓他哥哥;所以在立太子的時候,就沒人敢堅持什么立嫡長子的封建禮教。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大約就可以知道,李世民當年的實力有多大了。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你世民的實力可以輾壓李建成,立太子的時候,就絕沒人敢說什么嫡長子繼承的事;關鍵是,李建成肯定也會哭著喊著,要把太子之位讓給李世民。
在這種背景下,不要說李世民表現(xiàn)出一副猴急的樣子了;就算李世民百般推讓,這個太子之位,也肯定是他的。
是不是說得有點遠了,我們書歸正傳。
李旦上位后,下面是強勢的妹妹與強勢的兒子;他只能居中制衡,卻始終無法找到突破點。
在這種背景下,你說他是皇帝吧。但是始終受制于自己的妹妹和兒子。
[注]:每宰相奏事,上輒問:“嘗與太平議否?”又問:“與三郎議否?”然后可之。三郎,謂太子也。
李旦的妹妹就是太平公主。
在武則天時代,太平公主就是舉足輕重的實權派;中宗時代,太平公主依然是舉足輕重的實權派。
唐睿宗上位后,太平公主的權力,一度更超越了唐睿宗。
[注]:公主所欲,上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其余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數(shù),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
在這種背景下,人們紛紛奔走太平公主門下,太平公主權力最盛的時候,七個宰相,有五個是出于她的門下;其它官員,也都大投于太平公主門下。
[注]: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勢,擅權用事,與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門。文武之臣,大半附之,
這種發(fā)展勢頭,儼然就是要成為武則天的樣子。
在這種背景下,太平公主還一再挑撥唐睿宗父子的矛盾,更一再挑撥唐玄宗兄弟的矛盾。
總而言之,太子就應該讓宋王李成器當,因為他才是嫡長子;憑什么讓臨淄王李隆基當?
再總而言之,太子李隆基一直都想早日當皇帝;皇帝可要千萬要小心了!
毫不夸張的說,唐玄宗能打敗太平公主,就是因為他的哥哥非常給力;也是因為他老爸非常給力。
如果他哥哥也想當太子,面對太平公主的這種挑撥,難免會蠢蠢欲動的;到時,突然和太平公主聯(lián)手,滅了還是太子的唐玄宗,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他老爸對皇位看的很重,面對太平公主的這種挑撥,難免也會忍不住壓制還是太子的唐玄宗。
若干年前,唐中宗李顯的太子李重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自己叔叔、姑姑慫恿的率軍造反了。
若干年前,唐中宗李顯、與太子李重俊父子成仇,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xiàn)的。
而這,也為李顯一系覆滅埋下了伏筆。
家和萬事興!
很多時候,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的。
翻開歷史書,許多家族的敗亡,都是從父子成仇、手足相殘開始的。
父子成仇、手足相殘到高潮階段,大家甚至都不惜引狼入室。總而言之,我吃不著,大家誰也別想吃著!
但是面對太平公主的挑撥,宋王李成器不但沒有與自己相爭,相反與自己弟弟更是一條心了。
當然了,面對對太平公主的挑撥,唐睿宗更是直接表示,太子年富力強,而且有理想有抱負,想早早當皇帝,也沒有毛病啊。關鍵是,我現(xiàn)在也想早早把皇位讓給太子。
我們必須得知道,唐睿宗可不是嘴上客套,而是說讓就讓,直接就把皇位讓給了太子李隆基。
面對這樣的對手,太平公主多少也有些不知所措。
而且唐睿宗讓位太子,直接讓太平公主擁有的優(yōu)勢,變得不明顯了。
太子李隆基繼位成了皇帝,那他的各種權力配置,肯定會提升一格;那他的嫡系親屬,權力配置,也會跟著提升一格。
要知道,帝國的權力資源,總體是不變的;李隆基的相關資源增加,就會擠占別人的資源。
而唐睿宗成了太上皇,但是他也沒有真正放權;屬于他的班底依然存在,帝國的重大決策,依然由他負責。
[注]: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決于上皇,余皆決于皇帝。
只是從前皇帝居中而坐,太子與太平公主制衡的關系。
現(xiàn)在,變成了太上皇居中而坐,下面是皇帝與太平公主相互制衡。
這種變化,顯然會讓太平公主處于不利之中。
更主要的是,在這種變化中,也讓大家看到了唐玄宗兄弟、父子的精誠團結;這讓大家在選擇站隊時,漸漸會倒向唐玄宗父子一邊。
這種父子同心、兄弟同心的操作,說起來很簡單;其實,你翻開歷史書看一下,就會知道,它要多難有多難。
隋文帝的幾個兒子,太子楊勇、晉王楊廣、漢王楊諒如同仇人一樣。
隋煬帝和齊王楊柬到死,都不知道殺死自己的人是誰?隋煬帝認為幕后主謀就是齊王楊柬;齊王楊柬認為是隋煬帝派人來殺自己。父子之間,就是猜忌到了這種地步。
唐高祖李淵的兒子,建成、元吉死于世民之手。元昌后來也死于世民之手;元景則死于李治之手。
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太子承乾、魏王李泰如同仇人一樣。齊王李佑更想火并李世民;而太子承乾同樣想火并李世民。
武則天與幾個兒子之間,內心的猜忌有多深?想一想也知道。后來,武則天多活了幾天,終于在政變中下臺了。
唐中宗李顯的太子要重俊,竟然率軍沖進了皇宮。
這是隋唐時代的歷史。如果翻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就更啥也不要說了。因為,許多時候父子兄弟之間的仇殺,讓人感覺都不可理喻了。
只要我們知道這種歷史背景,大約就會知道,父子同心、兄弟同心,說起來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那卻實在太難了。
所以,李隆基父子能打敗太平公主,那絕不是簡單的因為李隆基神功無敵;而是因為他的老爸、哥哥都太給力了。
是不是說得有點遠了,我們書歸正傳。
武則天下臺前夕,張氏兄弟出局。
武則天死后,唐中宗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四強爭霸。
唐睿宗上臺后,中宗李顯一系、武氏家族已出局;只剩下了唐睿宗、太平公主兩系相爭。
雙方的力量對比,在不經(jīng)意中發(fā)生變化。
雖然,表面上太平公主依然擁有更大的優(yōu)勢,但是最重要的一項權力,卻始終是在唐玄宗父子手上,那就是禁軍的權力。
這可是一項非同小可的權力,尤其是這項權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因為皇帝擁有法理上的優(yōu)勢,如果他突然利用手中的禁軍權力,一舉從肉體上團滅了對手;你說以后的天下,到底是誰的天下?
從這層意義上,太平公主在唐睿宗上位那一刻起,他的優(yōu)勢就已完全喪失了;后來所有的輝煌,都是有圖有其表的。
事實上,太平公主真想保持優(yōu)勢,最佳的格局,就是少帝李重茂(中宗李顯的兒子)高高在上,她與相王李旦互相制衡;在這種背景下,他們從法理上,就沒有高下之別。
但是,太平公主顯然缺乏這樣操作的實力;所以,他不但眼睜睜看著相王李旦爬上皇位;更得在此過程中積極配合。
唐玄宗上位之后,父子兄弟之間團結如一人,這就意味著強勢的皇帝出現(xiàn)了;關鍵是,強勢的皇帝還控制著禁軍,這種優(yōu)勢可不是一般的大。
剩下的事,只要再玩一次玄武門之變就可以了。
于是,玄武門再起風云,太平公平一系,直接就被團滅了!
現(xiàn)在,天下最有權勢的人有三個。
第一、皇帝李隆基。
第二、太上皇李旦。
第三、宋王李成器。
要不要再展開一場大火并呢?
太上皇李旦、宋王李成器都表示,不需要了!
于是,太上皇開始退出政治舞臺;宋王李成器也表現(xiàn)的更馴服了。
太上皇、皇帝、宋王三人終于實現(xiàn)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而大唐帝國也終于拉開了新的篇章。
歡迎大家關注下一節(jié) 依然處于上升期的大唐帝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