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使用教輔資料
近日,領到了一本教輔資料,在使用的過程過中,發(fā)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仔細研讀,可能也就放過去了。但作為教師,應該給學生傳授準確無誤的知識,以免以訛傳訛,誤人子弟。
譬如,該資料在給主語下定義時,是這么說的:
主語是句子的主體,表示句子所說的是誰或什么。更確切地說,主語是說明謂語所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執(zhí)行者。
如果沒有后邊“更確切地說……”這部分,應該說,該資料對主語的定義是基本準確的。雖然第一部分也不夠嚴謹,但第二部分就很不嚴謹了。舉一個例子: The novel was written by Lu Xun. 這個句子所陳述的對象即主語是novel,它就不是write這個謂語所表示的動作的執(zhí)行者,而是承受者。資料里的“更確切地說……”這一部分,完全不確切,因為它把例子中這種情況完全排除在外了。
句子的主語是什么?就是句子所陳述的對象,整個句子說的是誰或者什么,這個誰或者什么,就是句子的主語。到這里,就OK了。不論你句子再怎么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你總要圍繞一個主體來講。這個主體,就是句子的主語。這一點搞清楚,另外,需要搞清楚的,就是主語是名詞或者名詞性的詞、短語或者句子來充當。不管你是什么詞,你要來充當主語,對不起,你先名詞化,如形容詞,就得說being+形容詞,這個being就是為了讓這個形容詞名詞化,這樣才能作主語。動詞也一樣,要么你得變成-ing形式,要么你得變成to-be的形式,否則是不能作主語的,句子作主語,就得名詞化為名詞性從句,就是這個道理。代詞,更不用說,全名就叫代名詞,這就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該資料在如何寫好謂語的部分,舉了一個例子:
He makes full use of every chance to practise speaking English.
并解釋說是動詞短語make full use of作了謂語。
乍一看,沒問題,細分析,有問題。為什么呢?
因為這個句子完全可以改為:
Full use of every chance is made to practise speaking English.
也就是說,use作為一個名詞,在這里充當了make的賓語,如果按照該資料的解釋,改寫后的句子就沒有辦法向學生解釋是怎么來的了。
其實,這個地方,是主語,makes是謂語,use 是賓語,of ever chance是介詞短語作定于,修飾use,也許有人會說,這個句子改過來也可以是:
Every chance is made full use of to practise speaking English.
那我只能回答說,恰恰是因為我這樣的理解,使得這個句子的解釋和上一個句子的解釋統一起來了。因為of 后面帶的賓語,可以作被動語態(tài)里的主語,使得這個句子的改寫成為可能。而這并不影響use作主語,用被動語態(tài)來表達這個意思。語法理解,不能“隨行就市”“一句一解”,因為語法是一個系統,內在邏輯應該自洽。
該資料在解釋系動詞時,是這么說的:英語有一類動詞叫系動詞,它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狀態(tài)、性質的動詞,如:be,become,taste,look,seem,feel 等。
這個定義恐怕也有問題,系動詞英語叫l(wèi)inking verb,它在英語中的定義是這樣的:
linking verb, is a type of verb that connects the subject of a sentence to a predicate or a subject complement. Unlike action verbs that describe an action or movement, link verbs describe a state of being or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complement. Examples of link verbs include "be," "seem," "become," "appear," "feel," "look," "sound," and "taste."
系動詞,系動詞,顧名思義,起聯系作用的動詞。不是表示什么狀態(tài)或性質的詞,表示狀態(tài)或性質的,是它后面的表語。它就起個聯系作用。因為主語和表語之間,得有一個詞起到聯系作用,才能夠讓兩者之間產生關系。如:He a teacher. 這里,主語he,和后面表示身份的a teacher之間,在英語里,必須有一個詞將它們聯系起來,否則,它們算是八竿子打不著。而seem, become,feel等這些詞,為啥叫半系動詞?因為它們一半起聯系作用,一般還表示一個動作,雙重作用。這就是為啥我們把它們稱作半系動詞的原因。但,它們絕不表示人或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這是表語要干的活。
翻看幾頁,發(fā)現了這樣幾處看似微小卻對學生會造成極大混亂和誤解的問題。這給我們老師一些啟示:
1. 對教輔資料不能完全依賴。要精心研讀資料,有所取舍,不能人云亦云,全盤拿來。
2. 對教輔資料要謹慎使用。該刪的刪,該補的補,該廢的廢,該改寫的改寫,“刪”“合”“并”“轉”“補”,全部用上,寧可自己辛苦點,不能讓錯誤的東西在學生中“流傳”。
3. 教師要對所用的教輔資料,多加小心。有些資料的編寫,由于種種原因,并不嚴謹,教師要提高站位,勤于思考,發(fā)現問題,及時修正,不能被教輔資料牽著鼻子走。
4.抓好教研,共同研討,校正教輔資料的過程,也是業(yè)務水平提升的過程。
編寫教輔資料,是一項極其艱巨、復雜的事情,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失誤、錯誤,在所難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更應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謹慎使用教輔資料,不做教輔資料的奴隸,而要做教輔資料的主人,細心研讀,大膽質疑,勤查細究,勇于反思,讓教輔資料成為真正成為自己教學的好幫手而不是搗蛋鬼。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