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枚庸
如題,今天辦公室來了個年輕人。寫下這個題目時,不禁想起王老的名作《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不過我的不是小說,只是隨性的文字記錄,也不具備任何的諷刺意義。因為一個年輕同志的到來,讓我產生些許感慨,引發(fā)一點情緒上的波動而已。
應該說,轉隸到應急管理部門四年多,辦公室作為處室存在,這并不是來的第一個年輕人。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人員進出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當初我剛到廳辦公室時,也算是第二年輕的,年齡最小的,只比我小兩三歲。再往后,又相繼來了1990年代初期、中期出生的小姑娘和小伙子。
單從年齡來看,這回來的年輕人,也不是最年輕的。去年新進了一個2000年末的女孩,當時更覺得震驚,仍記得“千禧寶寶”的叫法,轉眼都已成為同事了。
相差十幾歲,從未想過也不可想象。曾一直大言不慚以“青年”自居,現(xiàn)在只能認清現(xiàn)實,走在“奔四”的路上,自己早成為“大叔”,果真不再年輕了。
讓我突然有寫點文字的沖動,當然不是出于年齡的對比落差。主要是這個辦公室,局限于工作場所本身。
自打四年前的五月二十日,我搬進這間辦公室開始,一直是與新基兄弟兩個人。在綜合文稿材料任務上,已不記得有多少次的并肩作戰(zhàn)、挑燈夜戰(zhàn)、凌晨奮戰(zhàn)。
可以說,這些年我們經常加班加點,不分工作日、休息日。燈火通明、大門敞開,成為這間辦公室的一種常態(tài)。甚至有同事笑稱,“你們怎么總是忘了關燈?”
年齡上他比我大兩歲,基本同齡,此前工作經歷有很多相似點,又都從事相同的崗位。不過他比我優(yōu)秀太多,近幾年跟他認清不少差距,也學到不少東西。
但他總是謙虛,說算是一同進步、共同成長。這回忽然多出個“新人”,自己居然感覺有“第三者插足”的味道,其實不過是,我們都干一個崗位太久了。
來了個年輕人,絕對是件好事,畢竟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總得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
實際上,這回來的年輕人不算太年輕,也到了三十多歲的年紀,經驗相對豐富。他既在基層和市級部門工作過,也在辦公室、機關黨委等崗位鍛煉過。
關鍵是他沒有放棄奮斗,還有能力、有志氣參加公務員考試,以一個“新人”的姿態(tài),去開始新的崗位。他來報到,立馬讓我想起十幾年前,自己剛入職時的模樣。
相較現(xiàn)在的自己,完全不可能再有“折騰”的勇氣和信心。其實早在工作后的第七年,我就說“越來越有危機感”,源于對學歷、能力、水平的擔憂。
那是一次在長沙開會期間,與高中同學徹夜長談之后,我寫道,“七年了,越來越少了些志氣,多了些畏懼。這時候,更明白一個詞,什么叫'后生可畏’?!?/span>
如今,畢業(yè)參加工作已第十四個年頭。這種危機感,比之前只會來得更加強烈而明顯。
單位新來的年輕人當中,不乏國內外的名校生,研究生比例越來越高,很多還都在基層摸爬滾打、多崗位鍛煉提升過,無論學歷還是能力,我似乎都不具競爭力。
古人詩之,“長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這是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人世更替的必然過程。即使再有危機感,自己被超越,也終究是遲早的事情。
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新來個年輕人為動力,持續(xù)努力、主動學習、不斷提升,爭取實現(xiàn)最好的自己。
不敢奢求,永遠不被超越。只希望,這種差距能拉得小一些,或者會來得晚一點。
寫于2023年7月10日傍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