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內(nèi)分泌疾病。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二類,以前者多見。其中原發(fā)性糖尿病,又分1型,即胰島素依賴型(患者多為幼年或幼年起病,癥情較重)和2型,即非胰島素依賴型(多為成年人或成年起病,起病較慢,病情較輕)。前者,跟遺傳有關(guān),而后者則往往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guān),如過量進食高脂肪食品,運動少等。針灸主要針對早期2型糖尿病。本病臨床上早期無癥狀,至癥狀期才有多食、多飲、多尿、煩渴、善饑、消瘦、疲乏等癥狀群。久病者,常伴發(fā)心腦血管、腎、眼及神經(jīng)等病變及。化膿性感染、尿路感染和肺結(jié)核等。所以糖尿病被稱之為第二殺手。由于90%以上中年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食欲良好,體態(tài)肥胖,體力精力一如常人,多于體檢等時偶然發(fā)現(xiàn)血糖值偏高。因此,定期測定血糖十分必要。目前國際通行標準為 如用指尖血測定 空腹&ge 120mg/dl(6.7mmol/L),餐后(進食相當(dāng)于100克葡萄糖的2兩米飯或饅頭)2小時&ge 200mg/dl(11.1mmol/L) 如用靜脈血測定 空腹為&ge 120mg/dl(6.7mmol/L),餐后2小時&ge 180mg/dl(10.0mmol/L)。研究證明,糖尿病發(fā)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會發(fā)生一種并發(fā)癥,如能及早防治,有效控制高血糖,不僅可預(yù)防糖尿病,而且能明顯減少慢性并發(fā)癥和降低病死率。
現(xiàn)代應(yīng)用針灸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早在20世紀的40、50年代國內(nèi)外就有臨床報道。近年來由于生活方式和飲食結(jié)構(gòu)的改變,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近15年增加了3倍,發(fā)病人數(shù)已達3000多萬。特別是大城市,2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達6.4%。應(yīng)用針灸降血糖,已越來越受到重視,正在成為針灸保健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從長期積累的經(jīng)驗看,針灸主要用于防治2型糖尿病即非胰島素依賴型,對1 型糖尿病即胰島素依賴型患者,效果較差 其次,針灸對病程短、血糖值處于臨界水平的早期高血糖者效果好 對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與中等體型者的針灸效果超過消瘦型者。另外,針感明顯者、能堅持防治者,效果較明顯。
用于降血糖的穴位刺激方法頗多,究以何種方法為更佳,最近曾有醫(yī)者對針刺、艾灸、針加灸三種方法進行比較,結(jié)果表明三者盡管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有明顯作用,但以針加灸(溫針)組的療效最佳。值得注意到的是,要提高針灸降糖的效果,必須結(jié)合飲食控制,三餐進食的熱量可分為1/5、2/5和2/5 并應(yīng)加強運動鍛煉,在2004年11月4日的世界糖尿病日,世界糖尿病基金特別倡導(dǎo)&ldquo 健身走&rdquo 行動。一般強調(diào)快走,每周5-6次,每次半小時以上,鍛煉時的心率以每分鐘170減去年齡數(shù),鍛煉后不覺明顯疲乏感為佳。這二項對于中老年、體胖和無癥狀者更為重要。
方法
- 溫針 -
取 穴
常用穴 陽池、胰俞、三焦俞。
胰俞穴位置 第8胸椎下旁開1.5寸。
操 作
常用穴均用,取雙側(cè)。先將純艾條切成1.5~2.0㎝長之艾段,另備鮮橘皮若干,越薄越好,如無鮮橘皮,可用陳皮于溫水中泡軟后備用。將橘皮剪成約2× 2㎝大小之片塊,再從邊緣至中心剪一長約1㎝的切口。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用1.5~2.0寸長毫,液門穴直刺,胰俞和三焦俞略斜向脊柱刺入,施平補平瀉手法,針感顯著后留針。然后,將艾條段插在針柄頂端,艾條段頂部與針柄頂部宜平齊,再把剪好之橘皮套進針身貼近皮膚,橘內(nèi)皮朝皮膚側(cè),然后在艾段之下端點燃。須用瀉法者,可吹火助燃,用補法者則令其自燃。燃盡取針,出針前亦可再施平補平瀉手法1次。每日施針灸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效 果
療效標準 臨床痊愈或基愈 癥狀消失,體重增加。其中,血糖降至120mg/dl 或以下,尿糖陰性者為臨床痊愈 血糖降至140mg/dl 或以下,尿糖陰性者為基本痊愈 顯效 血糖含量下降,尿糖減少,癥狀基本消失 無效 血糖不降或反增高,尿糖未減,癥狀仍存在。
以上法共治200例,結(jié)果臨床痊愈或基愈為24例,顯效162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93.0%。
注意事項
(1)本法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的降糖和治療,應(yīng)配合藥物和飲食療法。
(2)橘皮與艾段間隔一硬紙片,以防艾火灼傷肌膚。
- 體針 -
取 穴
常用穴 脾俞、膈俞、足三里。
備用穴 胰穴、地機、陰陵泉、三陰交、肺俞、腎俞。
胰穴位置 6~8胸椎旁壓痛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