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合并支氣管哮喘的中醫(yī)藥治療
全網發(fā)布:2012-07-04 12:09 發(fā)表者:孫子凱 10615人已訪問
支氣管哮喘和過敏性鼻炎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分別屬于中醫(yī)“哮病”和“鼻鼽”的范疇。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有研究表明,78%鼻炎患者伴發(fā)哮喘,58%哮喘患者伴發(fā)鼻炎。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密切相關的,對于上述兩種疾病之間的關系已取得共識,即所謂“一個氣道,一種疾病”。 由于過敏性鼻炎與哮喘病的關系源于呼吸道的連續(xù)性,目前提出了“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新的病名。而中醫(yī)藥治療更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證,個體化治療。我們就近年來一些治療經驗和體會敘述于后。
1 肺脾兩虛為本,痰飲為標,外邪侵襲往往是誘發(fā)因素
肺主氣,肺氣能溫煦潤澤肌膚,衛(wèi)為陽氣,出于上焦,亦能溫養(yǎng)臟腑肌肉。鼻為肺竅,與肺氣密切相關,肺的功能失常,常引發(fā)鼻的病變。過敏性鼻炎患者多因稟賦素虛,肺氣虛弱,衛(wèi)外不固,易遭外邪乘襲,導致肺氣失宣,發(fā)為鼻塞、鼻涕、噴嚏,咽癢、咳嗽等癥?!吨T病源候論》所謂:“肺氣通于里,其藏有冷,冷隨氣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若癥情反復發(fā)作,遷延日久,由肺涉及脾,脾氣也虛,脾失健運,痰飲內生,伏藏于肺,成為哮病的夙根。若遇氣候冷熱變化,飲食不當,疲勞及異味的刺激等因素誘發(fā)則可發(fā)為哮喘。中醫(yī)認為其發(fā)病多因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內伏痰飲,三者相合,閉塞氣道,遂致呼吸困難,升降不利,觸動其痰,產生喉間痰鳴如吼,氣息喘促。若鼻鼽、哮喘反復發(fā)作,由實轉虛,臨床可見自汗、常易感冒,食少便溏,倦怠無力,短氣息促,動則為甚,腰酸腿軟等肺脾腎氣虛的表現。
2 益氣疏風、溫陽化飲是本病的治療大法
本病的治則為發(fā)時治標,平時治本,治標是緩解發(fā)作,治本是防止復發(fā),亦是本病治療的關鍵所在。肺脾氣虛為發(fā)病之本,感受外邪,痰飲內伏則為標實,故治療原則益氣補肺健脾治其本,疏風宣散溫陽化飲治其標。過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大多陽虛氣弱,平素怯寒,自汗,容易感冒,發(fā)作前頻頻打嚏,目癢流淚,是肺氣薄弱,衛(wèi)外之陽不能充實腠理,捍御外邪。故宜補肺氣、固衛(wèi)陽為主,如玉屏風散、黃芪建中湯、生脈散之類。藥用黨參、生黃芪、白術、太子參等補益肺氣,若氣虛明顯可予以人參加強補氣之力,臨床常用生曬參;疏風則用柴胡、防風、荊芥、羌活、蘇葉等。若平素消化不良,大便不實,或食油膩易便溏,晨起或者飯后痰多,是脾陽不振,氣虛運遲,精微不能四布,積濕蒸痰。宜理溫中健脾為主,如六君子湯、理中湯之類。若痰飲內伏,夜間喉間痰鳴,宗“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基于飲為陰邪,得溫始開,得陽始運之理。治從小青龍湯意溫陽化飲,藥用麻黃、川桂枝、細辛、白芍、姜半夏、干姜、五味子、甘草等。干姜乃辛溫橫散之品,歷以橫散內郁之陽氣,而解散相合之寒邪者也,雖能解散寒邪,而辛溫太過設無物以監(jiān)制之,則寒去熱留反耗陰精,變?yōu)榇俚劝Y未可知也。故宗仲景以五味子配之,五味雖酸澀甘苦咸具,而以酸澀為多,本草言其入腎而有納氣之功,用之一以制干姜之辛熱,一以保肺家之精液,一以使肺氣下歸于腎,得金水相生之妙,二者相伍,一開一闔,咳喘日久,肺脾有寒者宜之。若其人腎氣素虧,沖任之氣易于上逆,則宗“外飲治脾,內飲治腎”之原則,分治脾腎,苓桂術甘湯、腎氣丸等方可酌情選用;若腰痠怕冷,動則喘息,酌加當歸、熟地、山萸肉、紫河車、菟絲子、巴戟天等。若痰從熱化或外感風熱,痰熱內蘊,肺失清肅癥見咳喘,痰黃,濁涕,舌質偏紅,苔黃。則加入清肺化痰之品,如小陷胸湯、《千金》葦莖湯等方中之半夏、瓜蔞、黃連、薏苡仁等??杉尤?。若咯痰膿稠則可加入魚腥草、金蕎麥等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力。
3典型病例
例一, 顧某,男,12歲。初診日期:2008年3月20日。
患者自幼經常感冒誘發(fā)咳嗽、鼻塞、噴嚏、流涕,繼而出現氣喘痰鳴,夜間加重,曾經使用抗組胺藥物、吸入糖皮質激素等可以暫緩一時,停藥后癥狀依然,而服用西藥期間常常無精打采,上課容易瞌睡。近期患兒發(fā)作較頻,目前鼻涕噴嚏,咳嗽,晨起咯痰色白量較多,夜間胸悶喘息或有痰鳴,納少,平素多汗,動則汗出,便溏。舌尖紅,苔薄,脈細。查體:兩肺可聞少許哮鳴音。肺功能檢查提示輕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支氣管擴張試驗(+)。中醫(yī)診斷:哮??;鼻鼽;西醫(yī)診斷:過敏性鼻炎合并哮喘。中醫(yī)病機為肺脾兩虛,虛體兼夾表虛及痰飲,治從健脾補肺、溫陽化飲,佐以疏風。擬方如下:生黃芪15克,黨參12克,白術10克,當歸10克,熟地黃10克,法半夏6克,陳皮6克,茯苓10克,柴胡5克,防風5克,荊芥5克,羌活5克,麻黃4克,射干5克,紫蘇子6克,白芥子3克,杏仁5克,紫菀5克,款冬花5克,甘草3克。7劑。
2008年3月27日二診:藥后患兒鼻塞、鼻涕、噴嚏等癥若失,咳喘亦減,基本不咳,咯痰減少,夜間痰鳴偶有,納食正常,精神可,便調。查體:未聞明顯哮鳴音。舌淡紅,苔薄,脈細。上方去柴胡、荊芥、羌活、紫菀、冬花、杏仁,加入菟絲子6克,補骨脂6克。10劑。
2008年4月7日三診:患兒諸癥基本消失,咳喘不顯,無痰,夜間無痰鳴,精神、飲食皆可。上方去白芥子,加淮山藥15克,薏苡仁15克。14劑。后經電話隨訪,沒有再發(fā)。
例二,劉某,男,32歲。2009年11月15日初診。
患者自幼患有過敏性鼻炎,近三年來鼻塞、鼻涕、噴嚏頻作,尤以春秋好發(fā),并伴咳嗽,咯痰,胸悶氣喘,夜間痰鳴有聲,曾經遍服中西藥物,效果不顯,深以為苦。通過朋友介紹就診于我,面診時患者咳嗽,咯痰呈泡沫樣,鼻涕噴嚏較多,怕冷,易汗,夜間則胸悶氣短、喉間痰鳴有聲。舌淡紅,苔薄,脈細弦。查體:兩肺呼吸音粗,可聞少許干性啰音。肺功能提示輕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診斷為過敏性鼻炎合并支氣管哮喘。治從溫陽化飲,補肺健脾益腎,擬方玉屏風散,小青龍湯、三子養(yǎng)親湯等加減。藥用炙麻黃5克,杏仁6克,姜半夏10克,干姜5克,川桂枝6克,五味子6克,白芍10克,黃芪15克,白術15克,防風6克,當歸10克,熟地黃10克,紫河車6克,生曬參6克,白芥子5克,紫蘇子10克,蟬衣5克,甘草5克。7劑。
2009年11月22二診:藥后鼻塞、鼻涕基本消失,咳喘顯減,偶咳,痰少,胸悶氣短不顯,偶有夜間痰鳴,納可,便調。舌淡紅,苔薄,脈細弦。治從前法,上方改炙麻黃為4克,加入巴戟天10克,菟絲子10克。14劑。
2009年12月10日三診:癥情穩(wěn)定,咳喘未發(fā)。之后以前方為基礎,加入淮山藥、薏苡仁、阿膠、鹿角膠、阿膠、龜板膠、胡桃肉等,熬膏,早晚服用,至今未發(fā)。
痰飲、咳嗽、哮喘治療經驗(轉載)
發(fā)表者:趙東奇 2454人已訪問
本文選自《成方切用》。
痰飲 水氣上逆。得陽煎熬。則稠而成痰。得陰凝聚則稀而為飲。皆以脾腎二經為主。以水歸于腎而受制于脾也。金匱以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分四飲。后人加留飲。為五飲。不知留飲即痰飲也。唐宋以后名色愈多。而治法愈亂。茲舉數方。為扼要之法?! ?/p>
凡痰脈多應于滑。脈沉而弦者。主懸飲內痛?! ?/p>
一痰飲諸方。以二陳湯為通劑。茲加減法。仿金匱之意故取效倍于諸家。 二陳湯。
(八十二)久嗽氣短。加桂枝一錢五分。白術二錢。此從水道以化氣也。或與腎氣丸互服。停飲脅痛。加白芥子一錢五分。前胡二錢。
四肢腫。身體疼重。加生黃三錢。防己二錢。
咳逆倚息。氣短不得臥。加木防己三錢。桂枝人參各一錢五分。水煎好。入芒硝八分服。
心下有支飲。其人若眩冒。加澤瀉四錢。白術二錢。
咳嗽不已。加干姜細辛五味子。
以上。俱仿金匱意加減。
火痰。加海粉栝蔞仁黃芩海石?!鸷?。加干姜附子?!痫L痰。加制南星天麻竹瀝姜汁。
○加人參白術?!饘嵦怠<有龔突ㄨ讓??!鹗程?。加萊菔子。
一實熱老痰。變出怪癥。不可名狀。宜礞石滾痰丸。
(六十三)中脘留伏痰飲。臂痛難舉。手足不得轉動。宜指迷茯苓丸。
(六十四)按痰飲之病最多。胸脅疼。嘔逆。神識不清。及手足臂痛。皆是。大抵痰為陽邪。隨氣所到。其癥變幻無常。凡苦辛酸咸及竹瀝姜汁童便皂角芒硝之類。隨癥可加入。亦有虛者宜六君子湯桂苓甘術湯。腎氣丸。真武湯。小半夏倍加。茯苓湯等。以扶元氣。飲為陰邪。
唯停于心下脅下。為脹為咳為悸為眩冒。及溢于皮膚而為腫。必以桂苓術附。加生姜汁之類。
使離照當空。而群陰力能退避。若以地黃麥冬五味附和其陰。則陰霾沖逆肆空。飲邪滔天莫救矣?!?nbsp;
咳嗽
咳嗽癥。方書最繁。反啟人多疑之惑。其實不若虛實二癥。實者。外感風寒而發(fā)。虛者。
內傷精氣而生也??偛浑x乎水飲。金匱以小青龍湯。加減五方。大有意義。小柴胡湯自注云??人?。去人參。加干姜五味子。人多順口讀過。余于此悟透全書之旨。而得治咳嗽之秘鑰。因集溢未詳。大為恨事。向著有金匱淺注等十種。言之不厭于復。業(yè)斯道者。請鑒予之苦心焉。
[咳嗽] 實癥方
一外感風寒。內挾水飲。必咳嗽不已。兼見頭痛發(fā)熱惡寒等癥。若外感重者宜香蘇飲加杏仁防風各二錢。半夏干姜各一錢五分。五味子搗扁。細辛各八分。水煎服。溫覆取微汗。
外感輕者。宜二陳湯。加細辛干姜五味子杏仁前胡?!鹑舳Y面目浮腫。俱加桑白皮三錢。
葶藶子八分微炒。研末調服。
香蘇飲。(三十五)二陳湯。(八十二)一外感風寒??人灶H久。每嗆。兩脅牽痛發(fā)熱者。或寒熱往來者。宜
逍遙散。
倍柴胡。加半夏干姜各一錢半。五味子一錢。(四十八)一夏月傷暑??人宰院埂?诳市”愠喽獭R肆簧??;X。甘草一錢。加干姜細辛五味子各一錢。水煎服。
一秋間傷秋金燥氣。皮毛灑淅惡寒。寒已發(fā)熱。漸生咳嗽??人圆灰?。漸至瀉利。宜瀉白散二劑。合為一劑。去粳米。加黃芩阿膠各一錢五分。干姜一錢。五味子細辛各五分。水煎服。此方加減。庸醫(yī)必駭其雜。能讀孫真人書者。方知從五味子湯麥門冬湯二方得來也。(八十六)以上咳嗽。治之失法。多至吐血癆傷?! ?nbsp;
[咳嗽] 虛癥方
一癆傷之人。土氣日虛。不能生金。每至咳嗽。惟補其中土。則百病俱愈。宜六君子湯。加干姜一錢五分。五味子細辛各八分。水煎服。方中雖有人參。久咳肺燥之人。不忌也。(二)一久嗽不已。時見喘促者。是肺腎俱虛。天水不交之癥。宜附子理中湯。加茯苓四錢。細辛五味子各八分。阿膠天門冬各三錢。(一百零七)一咳嗽雖為肺病。其標在肺。其本在腎。腎具水火。水虛者滋之。宜豬苓湯。服四五劑后。即服六味地黃丸。加蛤蚧麥冬五味?;鹛撜邷刂?。宜真武湯。去生姜。加干姜細辛五味子。四五劑后。即服桂附地黃丸。數方俱以利水為主。若讀張景岳書輩必謂補腎不可利水。
求正錄中有實漏卮之喻。而不知咳嗽必挾飲邪。標在肺而本在腎。天不連地而連水也。今于水道一利。則上焦之水飲。亦必下行。源流俱清??人宰杂?。經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
下焦如瀆。但得三焦氣化。水道通決。則云行雨施。乾坤有一番新景象矣。
一經云。肺惡寒。又云。形寒飲冷則傷肺。仲景不用人參。以參之性微寒也。然此為新病而言。若久嗽之人。肺必干燥。且以多咳而牽引諸火而刑金。人參又為要藥。如病在金臟者。宜清燥救肺湯。如病在水臟者。宜瓊玉膏。
一實癥不可妄用虛癥諸方??至粜盀榛家?。而虛癥。定不可廢實癥諸方。以咳嗽必有所以致 喘促
喘者。
氣上沖而不得倚息也。有內外實虛四癥。宜與痰飲咳嗽參看。外則不離乎風寒。
內則不離乎水飲。實則為肺脹。虛則為腎虛。宜分別治之。
脈宜浮滑。忌短澀。
一外感風寒。及傷暑傷燥。方治詳于咳嗽門。不贅。
一水飲之病。小青龍湯為第一方。若支飲內痛。亦可暫用十棗湯。如因支飲滿而氣閉。
氣閉則呼吸不能自如。宜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今人畏不敢用多。致因循誤事。
一咳而上氣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脈浮大者。用麻黃三錢。生石膏四錢。半夏二錢。
甘草一錢。生姜一錢五分。大棗二枚。水二杯半。先煮麻黃去沫。入諸藥。煮八分服。日二服即愈。名越脾加半夏湯?!鸹蚩人陨醵鵁┰暾?。小青龍。加生石膏四錢。
一腎虛氣喘。方治詳于咳嗽門。不贅。
一黑錫丹。為氣喘必用之藥。宜預制之以備急。
一喘癥。起于七情氣逆者。宜四磨飲。起于痰喘脹滿者。宜蘇子降氣湯。二方為喘癥之良方。
四磨飲。(二十九)蘇子降氣湯。(二十七)一圣濟總錄云。枸杞湯治氣短。方用枸杞四錢。姜棗水煎服。又云。紫蘇湯治卒氣短。
方用紫蘇四錢。陳皮一錢。棗二枚。水酒各半煎服。○按二方同治氣短。何以彼此懸殊。而不知一治肺。一治腎也。肺主出氣。皮毛為肺之合。風寒客于皮毛。則肺之竅道閉。竅道閉則出氣不利而短。故用紫蘇陳皮之辛以開之。書中卒字一字大有意義。腎主納氣。腎虛。則吸氣不能歸根而短。故用枸杞之補腎精以填之。與八味地黃丸同意。但任專則效速。所以舍彼而用此也。
過服辛燥等藥。喘促愈盛者。可用貞元飲。然為緩劑。若痰多喘甚者。大忌之。
一喘氣諸家之說最雜。近有張心在之論。深合鄙意。余所以數千里而神交之也。心在云。
喘氣專在口也。鼻息出入。氣未始不至于口。而專在口。則喘矣。天氣通于鼻。一呼一吸。
吐故而納新。果順其常。則出心肺而入肝腎。脾居中而轉運。(此句最精??梢晕虺鼋^妙心法。)何喘之有。唯鼻失其職?;蚍污崭[塞。不能上達其氣。復返心脾而出于口?;蚍翁摿θ醪荒芟乱錃狻I系叫钠⒍鲇诳?。則喘作焉。皆肺之過也。至若氣短癥。鼻氣有出無入。
能呼而不能吸則責在肝腎之絕。肺不任咎矣。
哮癥
圣濟總錄。名呷??人远刂卸嗵到Y于喉間。偏與氣相擊。隨其呼吸。呀呷有聲。用射干丸。其方用射干半夏陳皮百部款冬花細辛干老姜五味子貝母茯苓郁李仁各一兩。皂莢刮去皮子炙五錢。共為末。蜜丸桐子大??招囊悦罪嬒氯?。一日兩服。
脈喜浮滑。忌短澀代散。
愚按。哮喘之病。寒邪伏于肺俞。痰窠結于肺膜。內外相應。一遇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之傷即發(fā)。傷酒傷食亦發(fā)。動怒動氣亦發(fā)。勞役房勞亦發(fā)。一發(fā)。則肺俞之寒氣。與肺膜之濁痰。野狼狽相根據窒塞關溢。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氣。轉觸其痰。鼾有聲。非泛常之藥所能治。
故圣濟用前方之竣。然體實者可用。若虛弱之人。宜用六君子湯料十兩。加貝母二兩。共研末。以竹瀝四兩。生姜汁一兩。和勻拌之。又拌又曬以九次為度。每服三錢。開水送下。以竹瀝姜汁。可以透窠囊也。然內之濁痰。蕩滌雖為得法。又必于潛伏為援之處。斷其根株。
須用各家秘傳諸穴灸法。如畏多者。宜于夏月三伏中。用張路玉外貼藥末。余家傳有哮喘斷根神驗藥散。(其方載于修園新按。)入麝五分。姜汁調涂肺俞膏肓百勞等穴。涂后麻瞀疼痛。
切勿便去。俟三柱香盡。方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哮喘辨癥方治。俱詳痰飲咳嗽喘促三門。不贅。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