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定義詩旨:《汝墳》是一首敘事詩。通過對在汝水岸邊砍伐樹枝的女子的描寫,以及對夫妻重逢后的敘述,表達(dá)了對丈夫的無比思念和重逢之后的喜悅。
原詩:
汝墳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未見君子,惄如調(diào)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
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赪尾,王室如毀。
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筆者自作注釋:
遵:循,沿著。
汝:水名,就是如今的北汝河。汝河發(fā)源于河南省嵩山縣,匯入淮河,是淮河的支流。由于汝水歷史悠久,汝河流域的很多地名以汝字命名,如汝陽,汝州,汝南等。
墳:是汶的通假字,是河堤、水邊的意思,詩中指汝河的堤岸。
條:指生長在汝河岸邊的楸樹。不是枝條的意思。
枚:樹枝。詩中是楸樹的樹枝。
君子:妻子對丈夫的尊稱。
惄(nì):憂愁。
調(diào)(zhōu):輖×軸,通"朝“,就是指早晨。
肄(yì):樹枝砍后再生長出的小嫩枝。
遐棄:遐,遠(yuǎn)。如詞語“聞名遐邇”。棄,就是遺棄的意思。遐棄:就是拋棄的意思。
魴(fáng)魚:魚名,就是鳊魚。
赪(chēng)尾:紅色的尾巴。古代傳說鳊魚勞累后尾巴會變成紅色的。關(guān)于“赪尾”的詳細(xì)解釋見詩意賞析。
毀(huǐ):焚燒。是中指王室的命令十萬火急,迫在眉睫。
孔:很。
邇(ěr):近。
筆者自作譯文:
沿著汝河的堤岸走著,
用刀砍下楸樹的樹枝。
久未見到自己的丈夫了,
早飯也還沒有吃,思念丈夫牽腸掛肚。
沿著汝河的堤岸走著,
用刀砍下剛生長出來的嫩枝條。
已經(jīng)見到自己的丈夫了,
千萬別把我遺棄在這里。
汝河里的魴×方魚勞累后尾巴紅紅的,
王室差遣的命令十萬火急。
雖然差遣的命令十萬火急,
可是年邁的父母也需要照顧啊。
歷代對《汝墳》詩旨的解析與筆者評判:
《毛詩序》以為是贊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墳之國,婦人能閔其君子猶勉之以正也”。
小編認(rèn)為《毛詩序》對《汝墳》甚至《周南》的定義就是強調(diào)文王之化,這實在是牽強附會,經(jīng)學(xué)的味道太濃了。
漢劉向《列女傳》認(rèn)為此詩:“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國家多難,惟勉強之,無有譴怒遺父母憂”也。
筆者認(rèn)為劉向也是附會《毛詩序》的疏解。并沒有脫離“王化”這一概念?!俄n詩章句》則以為,此乃婦人“以父母迫近饑寒之憂”,而勸夫“為此祿仕”之作,顯然并無贊美“文王之化”的“匡夫”之義。小編覺得這種釋義相對中肯一些,也貼近現(xiàn)實。筆者定義詩旨:《汝墳》是一首敘事詩。通過對在汝水岸邊砍伐樹枝的女子的描寫,以及對夫妻重逢后的敘述,表達(dá)了對丈夫的無比思念和重逢之后的喜悅。
詩意賞析(小編作):全詩共三章:
第一章:“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diào)饑”
汝河汝河發(fā)源于河南省嵩山縣,匯入淮河,是淮河的支流。由于汝水歷史悠久,汝河流域的很多地名以汝字命名,如汝陽,汝州,汝南等。北汝河位于黃河以南,靠近洛陽。是一條水流較為充沛的大河,河中有魴×方魚。兩岸的河堤叫做“墳”,“墳”就是“汶”的通假字,墳也就是水邊的高地的意思。
“遵彼汝墳”這句的意思是沿著汝河兩岸的河堤走著。這位主人公為什么沿著河堤走著呢?主人公為什么會來到河堤上呢?一連串的疑問進(jìn)入腦海。繼續(xù)往下讀就會得知,她不是出來在河堤上散步的,他是有事要做。
“伐其條枚”就做了說明,原來她是出來砍柴的,汝河兩岸的河堤上長著楸樹,她需要砍伐一些樹枝,為什么要砍伐樹枝呢?這這讓我們不由得想起《漢廣》里面的那位“樵夫”了,他在漢江岸邊的山上“言刈其楚,言刈其蔞”的事情,《漢廣》里面的樵夫砍伐荊條和蔞蒿是為了喂馬。那么《汝墳》里的這位主人公砍伐楸樹的枝條當(dāng)然是為了燒火做飯,由下句“未見君子,惄如調(diào)饑。”可以得知這位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位女子。西周時期的古人做飯可不像現(xiàn)在使用煤炭或者天然氣,那個時候只能用柴火做飯。她拿著小斧頭在河堤上走著,她真的是要砍柴嗎?她其實又在懷念經(jīng)年累月沒有回家的丈夫了。所以女子唱出了“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diào)饑?!保@種發(fā)自肺腑的對丈夫的思念與牽腸掛肚!
“未見君子,惄如調(diào)饑”《詩經(jīng)》中這種層層遞進(jìn),層層深入的敘事交代是特有的一種寫作手法,我們可以設(shè)想,女子的丈夫由于某種原因(或者是戍卒或許是出征在外),已經(jīng)很久很久沒有回家了,作為妻子的這位女子獨自支撐著一個家庭,要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上要照顧年邁的公公婆婆,下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們,生活中的重?fù)?dān)全都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這不僅需要承擔(dān)許多繁重體力活,還要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對于這位辛苦的妻子來說,最大的渴望就是丈夫早日歸來,這是心理與精神雙重的慰藉。
“未見君子,惄如調(diào)饑”惄,就是憂愁的意思。調(diào),是早晨的意思。歷代研究者對這一句的解讀大相徑庭。其實這一句是最能體現(xiàn)全詩詩旨的句子。
朱熹《詩集注》中認(rèn)為:“汝旁之國,亦先被文王之化者,故婦人喜其君子行役而歸,因記其未歸之時,思望之情如此,故追賦之也?!薄?/p>
聞一多《聞一多學(xué)術(shù)文鈔·詩經(jīng)研究》所述:“調(diào)饑”謂性欲之饑。小編實在是不敢認(rèn)同聞一多先生的論述。
小編不認(rèn)同聞一多的這種解讀。古時人們生活清苦,人們不像現(xiàn)在這樣一日三餐古時,而是一日兩餐,第一頓飯十點到十一點左右吃。而且一天的工作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完晚飯就很早的歇息了,不像現(xiàn)在晚上燈火通明,甚至吃夜宵了。學(xué)習(xí)古詩文,一定要結(jié)合當(dāng)時的歷史以及社會風(fēng)貌?!皭┤缯{(diào)饑”這句就可想而知了,女子砍柴已經(jīng)很久了,還沒有吃飯,這個時候肯定是很餓了。那么“惄”字又作何解釋呢?筆者認(rèn)為,女子這個時候結(jié)束了砍柴的繁重的勞作,背著一捆柴禾×柴火,拖著疲憊的饑腸轆轆的身體沿著河堤往家里走去,饑餓的感覺會讓人產(chǎn)生怨氣,愁腸百轉(zhuǎn)千回?!皭┤缯{(diào)饑”是將身體的饑餓和疲憊比興為對丈夫的思念和牽腸掛肚。她想起了自己久未見面的丈夫,不由得牽腸掛肚起來,身體的饑餓與疲憊不堪加上對丈夫的極度思念,滿腹的惆悵彌漫全身,女子實在太累了,就背著柴禾×柴火靠在河堤邊,她張望著遠(yuǎn)處,看是否能從路的盡頭看到丈夫回來的身影。所以筆者把“惄”字解釋為對丈夫牽腸掛肚的思念。個人覺得較為妥帖一些。
第二章:“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第二章從章節(jié)內(nèi)容上看是第一章的復(fù)沓,還是重章疊句的寫作手法,只不過一二章首句中“枚”字變成了“肄”.“枚”就是指楸樹的樹枝,而“肄”就是指砍掉的樹上又生出來的小嫩枝條。其實這一句點明了了女主人公在辛苦的勞作和對丈夫漫長的等待中,秋往春來間時間又過了一年。這種牽腸掛肚在歲月漫漫中延續(xù),有期待就有希望。
“既見君子”在某一天,女子繼續(xù)在汝河岸邊砍伐柴火的日子里,在女子久久的期盼與等待之中,她終于看到了丈夫歸來的身影“既見君子”。
“不我遐棄”這是一句賓語前置的倒裝句,就是“不遐棄我”的意思?!板跅墶辈还庥袙仐壍暮x。有時候的也可以指至親之人去世了之后,妻子哭訴的話,相當(dāng)于“你走了,卻把我一個人拋棄在這世上,讓我孤苦伶仃的一個人,連個依靠都沒有”我們可以設(shè)想,在好久沒有丈夫的音訊之后,這位妻子的內(nèi)心何嘗不會有這樣的感想呢。女子心中的復(fù)雜的感情,焦慮、疑惑、不安、惶恐、牽掛、所有的這些情緒都有,可以說是五味雜陳。
但是這個時候筆鋒一轉(zhuǎn),詩意發(fā)生了變化,女主人公所有的疑慮與所有的牽掛隨著丈夫身影的出現(xiàn)而煙消云散,看到了自己的丈夫歸來的身影,女主人的欣喜之情躍然而出,女主人公發(fā)出的歡呼涌出詩行,躍然紙上。這聲歡呼遠(yuǎn)比詩句中所包含的情感要豐富和復(fù)雜:久役的丈夫終于歸來了,女子心中所有的焦慮、不安、疑惑、惶恐、牽掛、都化為烏有,這正是悲傷之余心中洶涌迸發(fā)出的欣慰和喜悅。“不我遐棄”四字就所有的感情一筆涵蓋,對復(fù)雜情感的表達(dá),是這樣的令人蕩氣回腸。
第三章:“魴魚赪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魴魚赪尾,王室如毀”開首兩句,又是比興之作。先來評析“魴魚赪尾”這一句。
魴魚,又名鳊魚,草食性淡水魚類?!棒欞~赪尾”就是說魴魚的尾巴變成了紅色的了。
朱熹《詩集傳》中說:“赪,赤也。勞則尾赤,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意思是魴魚過于勞累,而使尾部變紅。
魴魚一類的淡水魚魚尾巴變紅,那是因為它們在產(chǎn)卵。一般在4月~6月,水溫適宜,也即在20~29℃時,成群的魴×方魚會從湖泊深處游到岸邊的淺水雜草處進(jìn)行產(chǎn)卵。這個時候,雄魚為護(hù)衛(wèi)自己劃分的勢力范圍,腹部及尾部自然變紅,用以警告其它雄魚,而且,在雄魚追求雌魚時,腹部會大面積泛紅,一直待到交配、產(chǎn)卵和魚卵孵化后,雄魚腹部及尾部會恢復(fù)之前的顏色。
小編認(rèn)為“魴魚赪尾”這種比興手法無疑是在說久別重逢的夫妻二人在見面時的場景,把這首詩理解為一首敘事詩更加恰當(dāng)一些。
在漫長的期盼與等待中,在女主人公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辛苦勞作中,丈夫終于平安歸來,他們把所有的思念化作夫妻二人團(tuán)聚之后的激情,這種“久別勝新婚”的魚水之歡,這種熱情如火的恩愛,在女子的口中以一種托物比興的手法委婉而含蓄地表達(dá)了出來。
“王室如毀”這是他們夫妻二人在短暫的重逢與團(tuán)聚之后,夫妻二人的對話,妻子從丈夫的口中得知,他這次回家,并不能做長期的停留,因為還有接下來的事情需要去做,我們可以推想,他又要隨部隊去遠(yuǎn)征了。他還得離開。自己作為軍人,必須要聽從指揮,服從命令。軍令如山,十萬火急。這可不敢耽擱。這一句將“王室如毀”丈夫遠(yuǎn)役的事勢渲染得如此緊急,更加襯托出了這一次的重逢是如此的短暫,妻子是如此舍不得丈夫就此匆匆離去。妻子想挽留好不容易才久別重逢的丈夫,想讓丈夫陪在自己身邊。
“雖則如毀,父母孔邇”,當(dāng)妻子對丈夫聲淚俱下地訴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丈夫心中的滋味也是萬般無奈的:夫妻之愛,教兒育女的父親之責(zé),侍奉父母的義務(wù)。我想再錚錚鐵骨的漢子也有柔情的一面吧,也不會鐵石心腸吧。
結(jié)語:全詩在這種留有懸念的余地中收尾。我們可以想象此時的丈夫心中的種種糾結(jié)與無奈。丈夫面對妻子聲淚俱下的這番感人至深的話語時,又能做怎樣的回答呢?其實答案我們心中都很清楚,一邊是迫在眉睫的十萬火急的出征的號令,軍令如山。一邊是年邁的父母、辛苦持家的妻子、年齡有小的孩子。丈夫到底該何去何從?這也就是“自古忠孝難兩全”吧。
《詩經(jīng)·周南》中的第十首詩《汝墳》也為我們留下了千古的遺憾吧,或許正是這種遺憾之美才成就了這首詩的高度,缺憾美也成了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讓人釋懷的一種情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