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條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二三日至四五日”,注家大多忽略而過,不解釋。但仲師寫幾日肯定是有意義的,不是隨便寫的,參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真武湯主之”,兩條都是少陰病,都提到了“二三日”、“四五日”,都出現(xiàn)了“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的證候,顯然是意有所指。
301條“少陰病,始得之”是少陰表證,302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還是少陰表證。303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變成了少陰熱化證。311條“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320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都是強調(diào)少陰熱化。319條“少陰病,下利六七日”,322條“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除了少陰熱化,更強調(diào)了邪氣入里。所以我認為,“二三日”以上代表熱化,“四五日”代表邪氣入里。傷寒的日數(shù),是為了說明病機,而不是簡單的描述病程。
“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胡希恕胡老說:“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常傳里轉(zhuǎn)屬太陰”,胡老雖然認識到了少陰病的這個轉(zhuǎn)折點,但因“腹痛”而認為“轉(zhuǎn)屬太陰”,值得商榷。脾主大腹,腎主少腹,少陰病也可出現(xiàn)“腹痛”。清代傷寒大家因為“便膿血”之證與二三日以上條文大多是熱化的規(guī)律,認為是熱利,我保留不同意見。參《素問·經(jīng)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如果津液不能“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就會造成“小便不利”。小便不從前陰而走,必然滲入大腸,出現(xiàn)“下利不止”,所以才有“利小便所以實大便”之語。如果到此為止,可能就是個真武湯證,但“便膿血”將本條引入桃花湯證,上一條分析過,便膿血分寒熱兩種情況,實熱的白頭翁湯證,虛熱的黃連阿膠湯證,虛寒的桃花湯證?!案雇矗”悴焕?,下利不止”將本條病機指向里寒,里寒的便膿血大便呈果凍狀,《金匱要略》曰:“陽證內(nèi)熱,則溢出鮮血,陰證內(nèi)寒,則下焦黑如豚肝也”,黑如豚肝,就是形容膿血便的顏色像豬肝一樣晦暗,從顏色上就可以看出是寒證,經(jīng)方大家成無己支持這一觀點。
159條:“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都是“利在下焦”,都用到赤石脂,我們在臨床中如何鑒別使用這兩張方子呢?桃花湯比赤石脂禹余糧湯多了干姜,說明寒邪擴大到中焦,所以桃花湯證更寒,寒到下利不止,寒到便膿血。桃花湯用到粳米補津液,說明比赤石脂禹余糧湯證更虛,是一個虛寒證。相對來說,赤石脂禹余糧湯證沒有明顯的寒熱證候。
第308條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1.柯琴曰:“便膿血,亦是熱入血室所致,刺期門以瀉之。病在少陰而刺厥陰,實則瀉其子也”。黃元御曰:“盛者瀉之,虛者飲藥以補之。桃花湯之治便膿血之虛者也,若稍盛而生熱者,可刺經(jīng)穴以瀉之”。劉渡舟劉老說:“第308條是一個對比之文,講少陰熱性下利。因為少陰病下利便膿血,有寒性的,也有熱性的,寒性的便膿血往往是在下利過程中繼發(fā)的,但是也有少陰陰中有熱,而出現(xiàn)下利便膿血的”。從何處看出本條“下利便膿血”是熱證?本條到底是寒證還是熱證?
2. 一個大腸滑脫所致的下利便膿血,為什么可刺?不怕犯虛虛實實之戒嗎?如果可刺,刺何穴為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