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茗,原名安明,北京藝韻閣書畫院院長,北京正心正舉應(yīng)用科學研究院山水人文藝術(shù)中心主任,文化部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院院士,北京鳳凰嶺書院中國畫創(chuàng)作院院士,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中華詩詞網(wǎng)、中華詩詞論壇高級顧問和導(dǎo)師。作品入選第九、十屆全國美展等國家級展覽,多幅山水畫作品被中央直屬機關(guān)重要機構(gòu)收藏,作品入編《當代美術(shù)全集》第二卷,出版有《陳安明美術(shù)作品集》《貴有古意·山水畫作品集》《師古圖今·中國畫名家檔案陳安明卷》《高等美術(shù)院校教學范本·陳安茗山水畫作品集》等個人畫集。
【每周畫題】陳安茗山水畫(032)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
黃公望(1269-1354),元代畫家。本姓陸,名堅,漢族,江浙行省常熟縣人。后過繼永嘉府(今浙江溫州市)平陽縣(今劃歸蒼南縣)黃氏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趙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zhèn)、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之談。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他是元朝最重要的畫家,是元四家之首,他的作品《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黃公望畫《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79歲定居富春江,開始畫《富春山居圖》。富春山山峰林立,有數(shù)十座山峰,樹木無數(shù),黃公望這樣一個遲暮老人用了四年時間,用黑白二色,將這些景象在一張圖卷里展現(xiàn)出來。還沒畫完時,一位名叫無用的藏友一看,就斷定這必是傳世珍寶,讓黃公望將此畫賣給他。無用擔心有人會巧取豪奪,便讓黃公望寫了題跋,說明這幅畫是給無用的,這樣不管你什么時候完成,都有無用的名字。1350年,歷時四年黃公望畫完了《富春山居圖》,整個畫卷長7米多,他把畫就給了無用。畫完這幅畫的時候,黃公望82歲了,回望這一生,一切都在這幅畫里了,人世間的執(zhí)著,算了吧,人生的吉兇禍福,算了吧。他在這幅畫里,畫進了富春江的一生和自己的一生,他少年神童,中年含冤入獄,出獄后邊修邊行,才在人生里悟得真正的自由。浮世虛名,何必在意,這才是真正的灑脫。他在這幅畫里,將他所看到的風景,所悟到的人生,傳達了出來,圖上山高山低,人間高潮低谷,不過如此。唯有山水始終平靜,無論高低。他在這幅畫里,也將時代的悲喜和人的悲喜講述出來,就算他死后,這幅畫也會繼續(xù)在時間的長河里流淌,而那時候,人已經(jīng)不知道換了多少代。而淡山疏影,畫舫雨眠,還是如此。一切都在演變,一切都在變化,執(zhí)著于此,便是癡兒。四年后,黃公望去世,而這幅畫的傳奇,才剛剛開始,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離奇漂泊,才剛剛開始。
《富春山居圖》的離奇命運
自從黃公望將《富春山居圖》賣給了無用之后,這幅畫在歷史中消失得無影無蹤,誰也不知道它去了哪里,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故事。當《富春山居圖》再度出現(xiàn)在人們眼中的時候,元朝已經(jīng)滅亡了。明朝成化年間,大學士沈周偶然得到一幅畫,經(jīng)過多方鑒定,發(fā)現(xiàn)就是消失了一個多世紀的《富春山居圖》。沈周,對《富春山居圖》愛不釋手,他每天都拿出來欣賞,并反復(fù)臨摹,幾乎將畫的細節(jié)都爛熟于心。作為此畫的收藏者,沈周不僅自己給畫題跋,還將畫給自己的文人摯友欣賞題跋,但在給友人題跋的過程中,這幅畫竟然彼友人的兒子偷了,還拿出去變賣了。于是,《富春山居圖》再次離奇失蹤。
沈周痛苦不堪,憑著對《富春山居圖》的記憶,他在沒有對著原圖臨摹的情況下,憑借印象背臨了一幅。很多年后,人們將沈周背臨到圖和原圖對比,發(fā)現(xiàn)每一座山峰的位置、每一棵樹的位置,都和原圖一致。又過了一百多年,《富春山居圖》輾轉(zhuǎn)到了大書畫家董其昌手里。
公元1596年,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得到了《富春山居圖》。
董其昌一看,大呼:“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此卷一觀,如詣寶所,虛往實歸,自謂一日清福,心脾俱暢?!薄罢\為藝林飛仙,迥出塵埃之外者也。董其昌對這幅畫,愛不釋手,晚年的時候,他想為《富春山居圖》找一個好的藏主,于是就將畫賣給了吳之矩。此時的《富春山居圖》,經(jīng)過了沈周、董其昌得一些名人大家都推崇,已經(jīng)成了傳世珍寶,成了不朽之物。
《富春山居圖》險被燒毀陪葬
吳之矩確實是愛畫之人,對《富春山居圖》更是如此。
吳之矩死后,《富春山居圖》就傳給了兒子吳問卿,吳問卿對《富春山居圖》的熱愛,可以說到了瘋狂的程度,睡覺都帶著這幅畫,吃飯時也把畫帶在身邊,帶著畫一起吃一起睡。吳問卿沒有兒子,《富春山居圖》就是他的兒子,他為藏《富春山居圖》,特意建了一個閣樓,叫富春軒。但那個年代,朝代交替,戰(zhàn)火不斷,吳問卿不得不逃亡,逃亡的時候,吳問卿什么也不管,光著腳拿著《富春山居圖》就跑。癡迷到這種程度,可謂愛到極致了,但有時候愛得太執(zhí)著,也是一場災(zāi)難。吳問卿在臨終前,也都想將這幅畫一起帶走,他讓家人將這幅畫燒了,想讓這幅畫一起陪他赴黃泉。家人看著吳問卿最后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著他的面將《富春山居圖》丟進火盆里。幸好,吳問卿的侄子吳靜俺感到,從火盆里將畫奪了出來。盡管如此,《富春山居圖》還是被燒掉了一部分,被分成長短不同的兩段,長的那段有6米多長,就是《無用師卷》,短的那段只有幾十厘米,就是《剩山圖》?;蛟S黃公望怎么也想不到,他畫的《富春山居圖》居然會因為太受歡迎而差點付之一炬。
《富春山居圖》兩個殘卷的流亡
《富春山居圖》被燒成殘卷,兩個部分就在歷史的長河里開始了頗為離奇的經(jīng)歷。又過了兩百多年,《無用師卷》被送到了乾隆皇帝的手里。這位皇帝對這幅畫愛不釋手,每當把玩之后,就開始在畫上空白處賦詩題詞,題寫評語,蓋上自己的印章。就在這時,又有人向乾隆進貢了一幅《無用師卷》,兩幅畫放在一起,幾乎一模一樣,難辨真假。就連乾隆皇帝也分辯不出來。于是,他把真的《無用師卷》當成了贗品,將假的《無用師卷》當成了真品。兩幅畫一起收藏在宮中。很多年后,人們發(fā)現(xiàn),乾隆皇帝寫了很多字的那幅《無用師卷》,是假的,后來被稱為《子明卷》。1870年后,為避免戰(zhàn)火浩劫,故宮博物院決定,將館藏珍品轉(zhuǎn)移,在轉(zhuǎn)移途中,無用師卷重見天日。后來,《無用師卷》又輾轉(zhuǎn)到了臺北博物院。再說《剩山圖》,已經(jīng)銷聲匿跡了兩個多世紀。直到1938年秋天,古董店老板曹友卿購得一幅破爛殘卷,想請大收藏家吳湖帆鑒定鑒定。吳湖帆打開一看,不由得起身而立,驚得目瞪口呆,只見此畫雄放秀逸,山巒蒼茫,神韻非凡,這就是《剩山圖》啊。最終,吳湖帆從曹友卿手中購得此畫。多年后,吳湖帆將《剩山圖》捐獻給浙江博物館,成為鎮(zhèn)館之寶。2011年,《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共同展出,史稱山水合璧?!陡淮荷骄訄D》自從被黃公望送給無用后,也如一個人一樣,歷經(jīng)滄桑起伏,歷經(jīng)戰(zhàn)火磨難,而這中間,朝代更替,歲月無情,曾經(jīng)擁有這幅畫的人,都早已在歷史里化作塵埃。(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陳安茗山水畫藝韻閣書畫院作品展】
1,揚帆
2,夏日
3,歸舟
4,江江云中船
5,高帆
6,檣出江中行
7,漁舟新月
8,秋江一夜
9,滄流
10,高帆去何己
11,江天自如何
12,天際識歸舟
13,云中辨江樹
14,江天煙樹
15,滄流未可源
16,煙樹還相似
17,輕舟觀瀑布
18,高寒
19,滄滄不盡
20,漂遙天地舟一棹
21,霧云疏有葉
22,帆翅初張
23,蕭颯誨樹
24,江村即事
25,江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