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主角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水泊梁山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總計一百單八位好漢,整本書說的便是這些好漢從聚義到招安再到走向末路的故事,當然,其中作者施耐庵也的確是給了武松、魯智深、林沖、宋江等角色最多的筆墨,但卻也稱不上是主角,因為施耐庵似乎壓根就沒有想要徹底將某一個角色塑造成正面的形象,他只是客觀的在描述一個亂世之中披著“好漢”二字的究竟是些什么人,于是你可以看到一眾好漢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時刻,也有犯渾的時刻,比如魯智深也搶過老和尚的粥,武松殺過無辜道童,宋江更是不用說,為了逼盧俊義、朱仝、秦明等人上山,連他們的家人也不放過,還美其名曰“惜他是個人才”,所以即便是上了梁山的人,也不一定就比梁山之下的惡人好多少。
(武松、魯智深劇照)
而原著中除了武松、魯智深、林沖這些形象稍稍正面一些的角色之外,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或多或少會有些黑歷史,施耐庵根本就是毫無保留的將他們的罪行公之于眾,比如時遷,人稱“鼓上蚤”,輕功不錯,可惜他不是金庸筆下的武林高手,而是用這輕功做了梁山君子,是個賊人,無論在哪個時代,時遷這種人都是最為人不齒的,然而他也上了梁山當了好漢,不過最終的結(jié)局卻是得了攪腸痧而死。
又如“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娘這對賊夫婦,他們二人在十字坡開了個黑店,還不只是做黑心買賣這么簡單,他們干的可是草菅人命的事,甚至魯智深曾經(jīng)都差點兒死在他們店里,而武松的那套頭陀裝束就是孫二娘殺害的一個頭陀留下的,可見此二人有多壞,然而他們也上了梁山當了好漢,最終的結(jié)局也都是在征方臘時戰(zhàn)死。
不少讀者也許會發(fā)現(xiàn)一點兒小規(guī)律了,即是“雖然惡人上了梁山之后也能夠洗白成好漢,但是最終還是符合'惡有惡報’的規(guī)律的”,至少從表面上來看的確如此,原著中絕大多數(shù)上山前后有過惡行的好漢幾乎是都不得善終,反而活到最后的朱仝、關勝、呼延灼、李應等人都的確是沒做過啥壞事,值得一個好結(jié)局,不是么?
不過這事可不能想當然,就比如本文所要提到的4位好漢中原本是4個好兄弟,上梁山之前也都是一同作惡一方,結(jié)果混到最后有3人成功洗白,得了榮華富貴,有一人卻是慘死,這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李俊劇照)
在《水滸傳》原著的一百一十三回中是出現(xiàn)了四個不太起眼的小角色,即是所謂的“太湖四杰”費保、倪云、卜青、狄成,這四個人是那占山為王的強盜,自然也算不上是什么好東西,然而他們四人卻是改變了三位好漢的命運,即是“混江龍”李俊、“翻江蜃”童猛、“出洞蛟”童威。
(童威劇照)
征方臘一役的慘烈前所未有,無論是遼國、王慶還是田虎都不曾給梁山如此重創(chuàng),李俊等人也是看在眼里,于是他們便密謀出海另謀出路,這便有了后來李俊等人在暹羅國稱王的故事,李俊當了國王,童威、童猛也是加官進爵,都自己稱王了,自然也就是洗白了,榮華富貴享之不盡,然而這三人在上山之時其實還有一個兄弟,即是那“催命判官”李立。
當年的揭陽嶺可謂是惡人橫行,張橫、張順是一霸,穆春、穆弘是一霸,而另外一霸就是以李俊為首的小團體了,也就包括童威、童猛,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人物,即是開黑店打探情報的李立,其實無論是李俊、童威、童猛還是李立這四人都死不足惜,因為他們上山之前干的都是草菅人命的壞事,更不用說李俊一句話就能定宋江生死,可見這家伙有多囂張,可他們卻偏偏得了好的結(jié)局,為何李立卻是在清溪縣受傷后不治身亡?這一碗水可就沒端平了。
(李立劇照)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年一同作惡的四兄弟都上了梁山,偏偏就只有李立一人戰(zhàn)死,其他三人享受榮華富貴,他李立可不就是最倒霉的梁山好漢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