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看到有網(wǎng)友轉了篇文章,《員工更需要管理,還是需要激勵》(見篇末附文),這篇文章以前看過,當時覺得是一篇勵志洗腦的文字,沒怎么在意,今天,重新細讀了一遍,還是不認可其中的觀點,這篇文章或許對銷售員工、對高素質員工有用,但對于我們生產(chǎn)型企業(yè)來說,這仍然,僅僅是一篇勵志洗腦的文字。
還是要先說明,管理是個大概念,我是站在生產(chǎn)型企業(yè)的立場說管理,我說的管理也僅僅是生產(chǎn)型企業(yè)管理的范圍,后文不再注明。
管理包括“管”和“理”兩個方面,《員工更需要管理,還是需要激勵》(以下稱“《員》文”)中指出,管理是管事,領導是帶人。這領導和管理就是說的“管”和“理”,“管”是管人、帶人,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文中所說的激勵;“理”是管事,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與流程并執(zhí)行以把事情做好,《員》文的觀點是激勵比管理重要,也就是說“管”比“理”重要,這值得商榷。
《員》文指出,“管理是別人要求的,激勵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點是不喜歡為別人做事,卻愿意為自己做事。”這句話從道理上來說是對的,但用到企業(yè)管理中,那就有點生搬硬套了。
首先,我相信,我們大多數(shù)人對于工作,對于做事,往往是沒辦法選擇,喜歡的要去做,不喜歡,也得去做。在現(xiàn)實中,沒有多少人是為自己做事,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們大多數(shù)人還是在為別人做事。以激勵方式,讓員工把為別人做事當成為自己做事,這想法很美好,但對生產(chǎn)型企業(yè)來說,不靠譜。當然,經(jīng)洗腦后短期內對某一部分人或許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也僅僅是短期,僅僅是某一部分人,僅僅是一定的效果,要想全面完成生產(chǎn)任務,達成企業(yè)目標,靠的,是制度,是流程,是對制度和流程的執(zhí)行,是管理,當然,激勵也需要,但激勵代替不了管理。
其次,人是有惰性的,就算是為自己做事,也往往不會認真的去完成。《員》文中有一個小故事,來訪者問和尚一個人在房間會不會吃肉,和尚反問來訪者開車系安全帶是為警察系還是為自己系。想來,沒有一個開車的會說系安全帶是為了警察系,但事實上如果沒有警察,沒有電子眼,絕對有非常多的人開車不系安全帶。就系安全帶這個事例來說,制度(不系罰款扣分)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僅靠激勵,哪怕天天給司機洗腦,也解決不了系安全帶的問題。
《員》文中其實有一個例子說明了激勵只能見效于一時,原文是:“有一老板向我訴苦說:員工的工資在行業(yè)同幾乎是最高的,但每次做員工滿意度調查,結果最不滿意的一項依然是薪酬。我回復他幾點看法:一、員工對薪酬不滿意就如同老板對利潤不滿足;二、員工收入再高,也永遠不會滿意,因為他總希望獲得更多?!币寙T工很好的去完成工作,僅有高工資是遠遠不夠的,也就是說,僅有激勵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告訴他做什么、什么時候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做到或沒做到會有什么后果等等,也就是說,必須要管理。
《員》文指出,“以事為中心,對人的關注就會減少,但事情要做好,必須要面對人。所以,管理者只是希望做好事情,而領導者的目標是通過激勵帶好團隊?!边@段話有點不知所云,對人關注的目的是什么,還不是為了把事情做好;帶好團隊的目的是什么,也是為了把事情做好,不管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把事情做好都是主要目標,而如何去把事情做好,激勵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前提還是制度與流程,還是管理。
故,許栩的看法是:對于生產(chǎn)型企業(yè)來說,“理”是根本,“管”是補充,在“理”的基礎上去“管”,先“理”后“管”,員工,需要激勵,但更需要的是管理。
當然,也可以借用某朝“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說法,管理和激勵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附:《員工更需要管理,還是激勵?》(來源:中國好餐飲 2015-03-05,下面只引起文章前半部分,如需要查看全文麻煩自行搜索,或點擊文末左下角的“閱讀原文”,謝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