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代,一直信奉“中原均勢”的齊國,誰家變強他就挖誰家的墻角,恨不得中原大地上永遠不要出現(xiàn)一個能夠與自己抗衡的政權(quán)。
夜路走多了,終會碰到鬼!公元前284年,齊國遭到了報應(yīng),它被一個叫樂毅的人于呼吸之間打下70余城,曾經(jīng)的東方霸主東方霸主齊國只剩下即墨、莒城兩座孤城苦苦支撐。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樂毅伐齊”。
這件事情一眼看過去就充滿詭異,齊國不是一直很強大嗎,怎么這么不經(jīng)打呢?樂毅是誰?他怎么這么厲害?樂毅是燕國的將領(lǐng),燕國一直比齊國弱小,他們是怎么做到以弱勝強的呢?
如果不對這件事進行深入的邏輯分析,光看表面的現(xiàn)象和結(jié)果,很容易陷入某種歷史誤區(qū),得不到歷史的真正價值。把樂毅伐齊的來龍去脈認真梳理一遍,有可能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不是想象之中的那么理所當然,樂毅伐齊的成功是多方因素共同促成的,樂毅在這件事情之中發(fā)揮的作用并不大。
時勢造英雄,樂毅雖然率領(lǐng)五國聯(lián)軍順利地干趴了齊國,但是這件事從本身的難度來說,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并不足以體現(xiàn)樂毅的個人能力。換句話說,樂毅在這次歷史大事件之中并不具備不可替代性。這也是樂毅的能力和地位會受到質(zhì)疑的主要原因。
我們先來看看,樂毅伐齊的具體原因和過程吧!
要說到齊國和燕國之間的恩怨,主要還是要從三十年前說起,當時燕國的國君是燕王噲,他提拔的國相叫做子之,這對CP和所有的情人一樣,前期是水乳交融的甜蜜期,后期是一地雞毛的風險期。
燕王噲年紀越來越大,但是子之卻正當壯年,又備受恩寵。老主權(quán)臣的政權(quán)結(jié)構(gòu)隨時都可能搖搖欲墜。
燕國當時這種不合理的政局狀態(tài),讓隔壁家的齊國和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覺得有機可圖。
蘇秦的弟弟蘇代為齊國出使燕國時,就使勁地在燕國扇陰風點鬼火,說自己對齊國的政治前途很是悲觀,因為自己的主子齊王不太信任手下那幫干活的,齊國的內(nèi)部很不團結(jié)。
聰明人說話總是喜歡借題發(fā)揮,蘇代這話其實就是說給燕王聽的,要么不愛,要么真愛,千萬別對正走紅的子之有什么猜忌之心。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戰(zhàn)國時代,像蘇秦兄弟這樣的政治說客,其實是很沒節(jié)操的,到處拿錢辦事,沒有政治信仰,也沒有是非底線,只要誰給他們利益,沒有什么事是他們不能干的,也沒有什么話是他們不可以說的。
但是,像蘇代這種勸說之詞的單體作用其實是有限的,因為遇到重大利益,當事人不可能光聽他的一面之詞,而是會去綜合考量。但他這種說辭通常又會給當事人提供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配合作用十分明顯。
蘇代這么不動聲色地為子之打了一個埋伏之后,子之請的第二個托又閃亮登場了,他的名字叫做鹿毛壽。這個人其實不是一個好的托,行事過于暴露,但好在膽子足夠大,什么話也敢說。
他找到燕王噲,直奔主題地對燕王噲說,燕國應(yīng)該由子之來繼承王位。他為什么敢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呢?因為他吃準了燕王噲沽名釣譽的心理。
鹿毛壽先是滔滔不絕地給燕王噲講了一通上古時期堯和許由的故事,忽悠燕王噲,只要把國家交給子之,這不是敗家,而是向古人學習圣人之道。燕王噲若是這么做了,大家還不得狠狠地稱贊他的高風亮節(jié),把他當成像堯和許由一樣的圣人看待?
再說,就算你把王位禪讓給子之,他也不一定有那個膽子敢接這個王位,怕人家說他居心叵測。那樣,你燕王噲不就相當于開了一支空頭支票,賺到了一個千古美名?
燕王噲結(jié)合蘇代和鹿毛壽的話,認真想了想,好像就是這么個道理。禪讓給子之,說明我們燕國君臣是多么的和睦、團結(jié),說明我這個老板是多么的開明、大度,子之他一個外來打工仔,還真敢不要臉地坐到燕國老板的位置上,給他啥他都敢要?自己死前還能空手套白狼賺上這么一個好名聲,實在是太美妙了。
于是,犯了“老年癡呆癥”的燕王噲還真就宣布子之為法定接班人了。他壓根不知道,人性在利益面前是根本經(jīng)不起考驗了,子之不光沒有拒絕,還接受得十分爽快。
但凡燕王噲有點正常的政治覺悟,此時他便會意識到自己給燕國的政治穩(wěn)定挖了一個大坑,就會在有生之年盡力去扭轉(zhuǎn)這個不利局面,但是,遺憾的是,燕王噲在圣人之路上已經(jīng)走火入魔了。
后來,子之又串通一些政客繼續(xù)去忽悠燕王噲,說你既然已經(jīng)宣布子之為法定接班人了,但是依然重用太子一黨,這就顯得太沒誠意了。演員也要有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嘛,就是演戲也應(yīng)該演得逼真一點呀。
豬油蒙了心的燕王噲一聽,覺得這事確實是自己做得太粗糙了,太不講究了,怎么能讓太子繼續(xù)擋在前面呢?于是,找了各種理由讓太子一黨回家休息去了。
竊國者侯,燕國的權(quán)臣就這么輕松地騙取了燕國統(tǒng)治權(quán)。太鬼畜、太不可思議了,太搞笑、太不符合常理了,但是,它確實就這樣發(fā)生了。
但是,子之也注定高興不了很久,因為權(quán)力這玩意,別看它虛無縹緲的,但實際上特別嚴謹,非常講究名分、威望和自信,你的權(quán)力不是你自己正大光明賺來的,而是騙來的、搶來的,一般都是長久不了、穩(wěn)定不了的。因為你雖然坐在高位,但是難以服眾,下面的人逮到機會就會作亂,你自己心里也沒法做到安穩(wěn)踏實。
果然,子之當權(quán)之后,整天活在擔驚受怕、疑神疑鬼之中,覺得這日子越過越不是個滋味。人若長期處于某種極端的情緒之中,便會逐漸喪失理智的,三年之后,再也無法忍受的子之決定用高壓政策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懷疑一切,打倒一切。
風聲鶴唳的燕國無可避免地陷入了亂局。本來你子之這個王位就不太合理,你還搞得這么強硬,不是主動站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去了嗎?
燕國太子憋屈了好多年,終于等到了報復(fù)的機會和復(fù)盤的希望。太子平聯(lián)合了將軍市被,密謀發(fā)動政變,奪回本該屬于自己的統(tǒng)治權(quán)。
但是,政變這玩意謀劃得再周到,手里沒有足夠的實力,心里也是沒有底氣的。太子平派人到齊國去拉贊助,以此來增加自己的安全保障性。
萬事俱備之后,太子黨率先開火,但是由于實力相差懸殊,第一次奪權(quán)行動以失敗告終。
政變這事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要么成功,要么成仁。所以,第二年,太子平在穩(wěn)住陣營之后,又卷土重來了。這一次比第一次的準備工作做得更充分,群眾發(fā)動也更廣泛,所以形勢大好,成功在望。
但是,權(quán)力游戲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眼見太子平復(fù)辟在望,關(guān)鍵時刻,他的主要支持者市被卻突然反水了,苦命的太子平再一次功敗垂成。
此后的燕國陷入了無休無止的內(nèi)戰(zhàn),政權(quán)爭奪戰(zhàn)變成了分庭抗禮的拉鋸戰(zhàn)了。
那么,前面被太子平寄予厚望的齊國在干什么呢?他們?yōu)槭裁床怀霰鴰椭悠侥??他們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事情,至于承諾和交情,那都是虛無縹緲的說辭。
齊國看到燕國內(nèi)亂不止的局面后,在客座顧問孟子的勸說下,想要渾水摸魚。趁你病要你命,燕國現(xiàn)在亂成一鍋粥,正是侵占他們的好時機,這叫天予不取,反受其亂。
齊宣王覺得確實是這么個道理,平時要拿下燕國那得多難呀,這么好的機會確實不容錯過。于是,命令大將章子率領(lǐng)五都之兵,加上北方邊防守軍,攻打燕國。
齊國當時是五都制,五都之兵基本上就相當于全國的兵力了。齊國之所以對燕國下這么大的血本,自然是想快刀斬亂麻,憑借絕對實力的碾壓,確保吞并燕國萬無一失。
燕國內(nèi)憂外患,情勢十分危險。關(guān)鍵是,單純的燕國人民還以為齊國大軍是來拯救他們的,是來揚善懲惡的,一路上對齊軍是熱烈歡迎、積極犒勞,把齊軍美得不要不要的。
齊軍一路高歌猛進,不費吹灰之力就把燕國的勢力一鍋端了。接下來齊國需要考慮的事情就是,是一鼓作氣地順勢徹底占領(lǐng)燕國,還是在燕國扶持一個代言人上位。
孟子當時給出的建議是,先試試水,看看燕國的百姓抵抗意志強烈不強烈,如果他們只是強烈譴責卻并沒有直接采取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抵抗,那就順勢將燕國這塊肥肉笑納了,有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若是燕國全民皆兵,誓死要捍衛(wèi)他們的國家主權(quán),那這事就還需要從長計議,先做個順水人情,扶持代言人上位,再步步蠶食。
但齊宣王卻認為,既然都脫了褲子了,哪有重新穿上的道理?都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燕國的大好河山,哪還有還給燕國人的道理?必須要趁熱打鐵,讓燕國徹底改弦易轍,投入到齊國溫暖的懷抱里來。
結(jié)果,齊國這種猴急猴急的吃相果然引發(fā)了蝴蝶效應(yīng)。首先,燕國人民開始自發(fā)地爆發(fā)了保家衛(wèi)國的全民運動;其次,國際輿論紛紛針對齊國鳩占鵲巢的行為發(fā)表譴責言論,甚至提出武力威脅。
其中,態(tài)度最堅決的不是別人,正是趙國的趙武靈王。想當年,你們齊國老是借助維護國際和平的幌子,搞什么中原均勢,干涉這家、干涉那家,現(xiàn)在你睡在燕國不走了,是幾個意思?當我們中原政權(quán)不存在了是吧?
于是,趙武靈王一邊強烈譴責老對頭齊國,一面派大將樂池到韓國把作為人質(zhì)的燕國王子公子職擁立為新一代燕王。就是要讓齊國明白,人家燕國是“有夫之婦”了,別臭不要臉地賴在人家家里不走了。
可是,正在興頭上的齊國會有那么自覺嗎?想都別想!心里罵道,趙武靈王你個老匹夫,你以為自己正義感滿滿?其實還不是想阻止我們得到好處,順便給走投無路的燕國做個順水人情?
趙國確實是這么想的,燕國這么一塊白白嫩嫩的肥肉,怎么能讓你齊國肚子給玷污了呢?我就是要讓你齊國吃不成,多了一個燕國,對我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關(guān)鍵是,韓國的想法和趙國也是一樣的,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
這樣一來,齊國對燕國的侵略戰(zhàn)爭就變成了趙、韓、燕三家共同抗齊了。趙武靈王派樂池奉公子職的名義率領(lǐng)趙軍進入燕國,趙國這支志愿軍和以前的齊軍一樣,受到了廣大燕國人民的夾道歡迎。
齊宣王眼見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便想著先下手為強,積極尋找和趙國決戰(zhàn)的機會,畢竟能在燕國境內(nèi)解決問題是最好的選擇。
趙武靈王多聰明的一個人,在沒有絕對把握之前,豈會和你搞什么大決戰(zhàn)?他想了想,這個公子職不是秦惠王的外孫嗎?秦國總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外孫被人欺負吧,總不能任由齊國坐大吧?于是便指點公子職向秦惠王求救。
秦國果然不會袖手旁觀,毫不猶豫地就派兵支援燕國。
趙武靈王還認為,當年齊國多次使用的“圍魏救趙”招術(shù)很好用,他們也可以模仿一下,便與秦國約定,兵分兩路攻齊救燕。
齊國國內(nèi)空虛,不敢不回防,燕國因此順利復(fù)國,公子職正式登上王位。
公子職經(jīng)歷了這一路坎坷,深知自己若是再不爭氣,燕國就要徹底沉淪了。所以,他上位之后,勵精圖治、勤勉有加,最終活成了燕國中興之主燕昭王。
燕昭王坐穩(wěn)王位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招攬人才,不光是21世紀,任何世紀都是人才最重要。
可是,人才并不好找,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識別、相互信任都是有成本的。不是你說我需要人才,人才便會主動跑過來的,你也不是人見人愛的人民幣。
后來,有人給十分困惑的燕昭王提了個建議,俗話說,姜還是老的辣,你為什么不去問問老臣郭隗,看看他有沒有什么辦法幫你招攬到人才?
燕昭王覺得多問一個人也就多一個機會,于是就問郭隗有什么好的意見沒有?郭槐表示,這還不好辦?您聽過“千金買馬骨”的故事嗎?你把我當成馬骨供起來,還愁沒有千里馬來投奔嗎?
燕昭王立即心領(lǐng)神會拜了郭槐為師,高官厚祿供起來,這樣就形成了商鞅徙木立信的效果了。感覺自己有兩把刷子的人紛紛到燕國來求職了,本在魏國的樂毅也跑過來了。
通過幾輪考核考評,燕昭王覺得樂毅確實有點與眾不同,便拜他為亞卿(國相副手),請他整頓國政,訓練兵馬。其實燕昭王也不想想,樂毅是從哪里來的,魏國是當時的大國,各種優(yōu)勢很明顯,樂毅在那里呆了這么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只要不是天資太平庸的人,基本上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自強永遠是最好的復(fù)仇方式。燕國在燕昭王知恥而后勇的領(lǐng)導下,一步一個臺階,終于慢慢從支離破碎的狀態(tài)下恢復(fù)了元氣。
燕昭王十二年,燕國在秦國的幫助下,率軍攻襲東胡,打敗東胡各族并將他們向北驅(qū)逐,開拓大片北方領(lǐng)土,并修筑了起于河北北部、止于遼東東部的燕長城以守護北方,并建立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以治理這一地區(qū),領(lǐng)土變成了僅次于秦、楚的當世第三。
燕國國力、軍力蒸蒸日上,燕昭王并沒有忘記齊國的亡國之恨,一直在等待機會把所有的屈辱奉還給齊國。只是齊國一直很強大,燕昭王不敢輕舉妄動而已。
老天眼見燕昭王臥薪嘗膽這么多年,也不忍心再辜負他了,齊國在隨后幾年妄人輩出,終于讓燕國看到了復(fù)仇的希望。
話說當時在號稱五千乘的小強國宋國發(fā)生了一件“麻雀窩里產(chǎn)老鷹”的趣事,這本來無非就是老鷹把蛋下在了麻雀窩里,由麻雀們做了一個免費“代育”工程而已。但是,當時的宋國國主宋康王卻不這么認為,他覺得這是上天在預(yù)示他,宋國要麻雀變老鷹了。
人一當漂浮到了半空中,再看地面上的人,便會覺得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了。宋康王飄了,宋國也跟著飄了。在位四十三年的宋康王毅然決然地率領(lǐng)小強國宋國走上了稱霸天下之路,他們先是滅了小國滕國,順道又打了薛國。
開局太順,宋康王覺得結(jié)局一定是無敵,于是又突然向東方第一強國齊國發(fā)起了進攻,并出其不意地奪了齊國五座城池。還沒等齊國反應(yīng)過來,他們調(diào)轉(zhuǎn)槍口向南方巨無霸楚國開火,又順利拿下楚國三百里。隨即,他們又向西跟魏國宣戰(zhàn),并擊敗了魏國軍隊。
這一連串的興奮劑吃下去之后,宋康王恨不得仰天長嘯還有誰不服?咱們大宋果然是所向披靡、天下無敵。
“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宋康王開始自嗨了,無敵是多么的寂寞,他開始拿著弓箭射蒼天,舉著鞭子抽大地,他要證明自己是可以跟天地扳手腕的;他還摧毀了自己國家的社稷(祭祀天地祖宗的祭壇),表示像他這樣的蓋世英才,絕不是那些平庸的祖宗生得出來的。一連串作死的套餐搞完之后,宋康王開始夜夜笙歌,有事沒事把臣民召集起來對著他高呼萬歲。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災(zāi),亙古未變的社會生存邏輯已經(jīng)預(yù)示了宋康王和宋國的最終結(jié)局。
宋國這一連串瘋狂而又滑稽的表演背后,誰最興奮呢?正是一直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齊國,齊國對富庶的宋國早已垂涎三尺,只是苦于沒有機會占為己有,現(xiàn)在宋國主動挑事,不正是給自己下手的機會嗎?
于是,齊國主動聯(lián)合楚、魏這兩家被宋國挑撥得怒火沖天的大國,一起興兵攻打宋國。宋國本就國力有限,哪里經(jīng)得起三大強國聯(lián)合圍剿,自然是毫無懸念地被滅國了。
滅了宋國的齊國覺得自己心想事成地把宋國滅了,是不是老天在暗示自己,齊國才是天選之子,是稱霸天下的人呢?于是,齊國的齊湣王也開始瘋狂地與全世界為敵起來。
齊湣王先是下令攻打楚國,然后連續(xù)攻打韓、趙、魏,將目標鎖定周天子所在的洛陽,揚言要讓周天子滾蛋,自己才是最有資格當天下共主的人。
齊湣王這么瞎胡鬧,齊國自然也會有人覺得大事不妙,拼命勸諫的。大臣狐咺、陳舉皆因勸阻齊湣王被殺,高壓之下,齊國朝堂噤若寒蟬。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今天,一看齊國這么作,燕國的燕昭王覺得一雪前恥的機會終于來了。他找來一干心腹大臣,討論攻齊大計。
樂毅建議燕昭王,小心使得萬年船,不如由自己擔任首席外交官,去國際上多拉點贊助。燕昭王深以為然,于是便答應(yīng)了。
按照齊國當時滿世界挑刺的做派,燕國拉贊助簡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大家都正準備好好教訓一下齊國呢,燕國突然加入進來,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事情。
于是,燕、趙、韓、魏、秦五國組成盟軍,由樂毅擔任了名義上的總司令,浩浩蕩蕩地向齊國進軍了。
齊湣王得知消息后,不光不覺得恐懼,反而覺得很興奮,一起上多好呀,省得我一家一家地去找了,一次性解決你們。于是,集中全國兵力,斗志昂揚地迎戰(zhàn)了。
齊軍的主帥是滅宋名將觸子,他率齊軍與五國聯(lián)軍對峙于濟水邊,本想借著濟水之險與聯(lián)軍對峙。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齊國當時最好的選擇了。
但是,觸子這種部署卻讓齊湣王很不滿意,老子等著一統(tǒng)天下,你卻在那里給老子磨洋工?趕快決戰(zhàn),不決戰(zhàn)就殺你全家。
觸子也是一個狠人,老子拼死拼活在前線保家衛(wèi)國,你個糟老頭動不動就要殺我全家,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我不義了。于是,佯裝主動進攻聯(lián)軍,但是沖鋒一半的時候,又下令鳴金收兵,等于讓前面的部隊去送死,把齊軍弄得潰不成軍之后,自己趁亂逃跑了。
此時此刻,齊湣王仍然沒有清醒過來,下令觸子的副將達子聚斂殘兵繼續(xù)阻擊五國聯(lián)軍。
達子臨危受命,為了激勵戰(zhàn)士,鼓舞士氣,派人向齊湣王請求賞金。齊湣王對著達子就是一頓臭罵,活還沒開始干,就要獎金,有你這樣的員工嗎?老子遲早弄死你。
達子一看,這齊湣王壓根就是一個既要馬跑又舍不得給馬吃草的人,不值得效勞,也無心戀戰(zhàn)。齊軍主力很快就被消滅了。
樂毅估摸一下,這剩下的事情好辦了,齊軍主力被滅,已不足為懼了。于是便解散了聯(lián)軍,先是重賞路遠的韓、秦兩國,令其撤軍。再請魏國去攻打齊占據(jù)的宋地,請趙國攻打原來齊占領(lǐng)的中山國的東邊河間之地。
然后,樂毅親率燕軍長驅(qū)直入,深入齊國境內(nèi),如入無人之地,一路順風順水地打到了齊國首都臨淄,齊湣王倉促逃跑到了齊國的南都莒城。
臨淄被攻破之后,樂毅將齊國王室多年的財寶、祭品以及三十年前齊國從燕國搶來的那些寶物統(tǒng)統(tǒng)的打包運回了燕國。燕昭王欣喜若狂,親自到濟水以西勞軍,大賞三軍,封樂毅為昌國君,命他繼續(xù)掃平齊國。
隨后,樂毅兵分五路,乘勝追擊,六個月內(nèi),齊國的七十余座城池被燕國攻下并被改造成了燕的郡縣,只剩下東都即墨和南都莒城兩座城池還在齊國人手里。
上述便是樂毅伐齊的全過程,打下了齊國70余座城市,也是樂毅一生唯一拿得出手的戰(zhàn)績了,很多人因此把樂毅推上了名將之列。但是,樂毅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個名將呢?竊以為,還有待商榷。
表面上看,樂毅下齊70余城,功勞很大。但只要我仔細分析一下,便會發(fā)現(xiàn)很多不同尋常的事情!
齊國被攻破真的就與樂毅有很大關(guān)系嗎?其實并沒有!齊國其實是自己作死的,換成任何一個人來主導伐齊,只要不是亂搞,基本上都不會失??!風口之下,豬都能起飛。伐齊就是一個風口。
在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評價體系中,樂毅被當作名將其實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從成功的邏輯來講,樂毅的成功還有許多需要推敲的地方。
燕昭王的隱忍待發(fā),齊湣王的自我作死,單挑變?nèi)簹?/span>這些其實都是樂毅成功背后的助力!
我們尊重所有的成功,但更尊重成功背后的邏輯,是順水推舟還是逆流而上,大家冷暖自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