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燒的糖醋排骨
回到家鄉(xiāng),常被同學(xué)朋友邀約去吃土菜。離我家不遠(yuǎn)有個“老巢縣”土菜館,去晚了有些菜還點(diǎn)不到,特別是糖醋排骨,每次都要去前臺,先將此菜預(yù)約上。
這家的糖醋排骨,做得有點(diǎn)像小時候媽媽做的味道。這樣的土菜館,必定是受歡迎的。
媽媽很少做純?nèi)獾牟?,大多肉里放了素菜一起燒,而我也更愛吃肉燒的素菜。偶爾做的純?nèi)獠耍颂谴着殴?,就是紅燒肉。媽媽做的紅燒肉香甜可口,連不吃肥肉的我都可以吃一點(diǎn)。
紅燒肉
后來去杭州,吃了著名的東坡肉。感覺味道很像媽媽燒的紅燒肉,只是肉更軟爛些,肥肉不膩,入口即化。遂問杭州朋友,方知東坡肉要燜煮之后,上屜蒸,故而軟綿。
東坡肉是杭州特色名菜,幾乎哪家酒樓都有,說是杭幫菜沒有不認(rèn)同的。然而席間一位湖北朋友卻說,東坡肉是從黃州傳過來的,這道菜是他們湖北十大經(jīng)典名菜。
“其實,東坡肉最初也不是黃州,而是江蘇徐州菜?!?br>
眾人有的瞪大了眼,有的饒有興趣地笑,期待他的下文。湖北美食家喝了口茶,遂將前因后果娓娓道來。
東坡肉
東坡肉是蘇東坡發(fā)明的,這個誰都知道?,F(xiàn)在成了杭幫菜,其實并不準(zhǔn)確,應(yīng)該稱作“杭州東坡肉”。
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這道菜最早起源于四川,前身正是紅燒肉。那怎么是徐州的呢?
《徐州風(fēng)物志》載,宋神宗熙寧十年四月(1077年),蘇軾任徐州知州。七月黃河決口,洪水圍困徐州。“故道堙滅瘡痍存,明年辛苦更應(yīng)甚?!碧K軾看到百姓的艱苦,身先士卒,率領(lǐng)軍武與全城百姓抗洪筑堤。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晝夜奮戰(zhàn),終于保住了徐州城。
徐州百姓為感謝這位父母官,紛紛殺豬擔(dān)酒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酒肉,并指點(diǎn)家人制成紅燒肉,回贈給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覺得非常好吃,遂稱之為“回贈肉”。如今回贈肉也是蘇菜系里最著名的傳統(tǒng)名菜,徐州菜里“東坡四珍”之一。
徐州回贈肉
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到黃州。也就那個時候,才有了“東坡肉”的名稱,因為蘇軾在黃州東坡開荒種地,自稱“東坡居士”。
蘇東坡在黃州期間,烹飪各種美食,并記錄烹煮經(jīng)驗。他在《食豬肉》中曰:“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p>
人們嘗過蘇東坡烹煮的紅繞肉后,于是有了“黃州東坡肉”。
到了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又來到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太湖泛濫,大片農(nóng)田被淹。蘇軾組織民工筑堤建橋,疏浚西湖。杭州百姓很感謝他,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愛吃豬肉,于是眾人又抬豬擔(dān)酒送到府上。蘇軾又如法炮制,指點(diǎn)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好后分送給民工吃,大家吃后個個稱奇,因為蘇東坡送來的,遂稱之為“東坡肉”。
所以,東坡紅燒肉起源于四川,于徐州烹制,于黃州得名,于杭州聞名天下。
這道各地爭霸菜,終于有了定論。
來深圳后,一次去惠州,在惠州西湖邊的一家酒樓,點(diǎn)了梅菜扣肉。
扣肉醬紅色,油亮油亮,湯汁粘稠,令人食欲大開。味道與家鄉(xiāng)的梅干菜燒肉很相似,只是扣肉很綿軟,肥而不膩。
老板說,這道菜起源于“東坡肉”。我一聽,又是東坡肉,但想想又釋然了。
蘇軾在惠州不知創(chuàng)造了多少美食,當(dāng)?shù)厝税l(fā)明個梅菜扣肉不稀奇。
梅菜扣肉
惠州人口中的梅菜,即是我們家鄉(xiāng)的芥菜。因而梅菜扣肉吃起來,與梅干菜燒肉如出一轍。
若說區(qū)別,則是扣肉更綿軟,因為也要上屜蒸。蒸過后的梅菜烏金,吸收了扣肉的油香和湯汁,扣肉又帶著梅菜的清香,十分惹味。
梅干菜燒肉是小時候媽媽常做的菜。每到芥菜上市,媽媽總會做些腌菜,或曬些菜干。
無論是腌菜燒肉,還是梅干菜燒肉,都是下飯的極品。
太香了。
您若喜歡此文,請點(diǎn)贊與“在看”,讓我知道。
上篇推薦:珍珠翡翠白玉湯
視頻推薦:葉甚茂,果尚青
跬步之行
昨日睡覺時間:23:4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