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始祖陵園黃帝陵 |
2006-8-18 13:37:00 作者: 新聞來源: |
|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五千年前出生在中華大地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關降龍峽,時間是農(nóng)歷的二月初二。從此,就產(chǎn)生了二月二,龍?zhí)ь^的吉祥之說。黃土高原,坦蕩渾樸,博大雄沉,山豐土厚,土色呈黃。黃乃地之正色,象征著吉祥喜慶,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萬物之本,軒轅以土德稱王。故軒轅號曰黃帝。古文獻記載有三皇五帝,黃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在炎帝后期,黃帝于亂世起兵,以德號召天下,戰(zhàn)敗炎帝于阪泉,代炎帝為天子,后又戰(zhàn)勝蚩尤于涿鹿之野,結(jié)束了遠古戰(zhàn)爭,統(tǒng)一了中華民族,建立起中國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為中華民族第一帝,中華文明時代從此開始了。歷史上的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為黃帝后裔,所以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黃帝共有四個妃嬪;正妃為西陵氏女,名螺母,《史記·王帝本紀》中說:“黃帝娶于西陵之女,是為螺祖,為黃帝正妃”。螺祖發(fā)明了種桑養(yǎng)蠶和抽絲,織絲為綢,縫綢做衣,后人稱她為“先蠶娘娘”, 黃陵縣城有螺祖養(yǎng)蠶遺址。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傳說:彤魚氏發(fā)明了烹調(diào)和筷子;方雷氏發(fā)明了梳子;嫫母發(fā)明了織機和盤線的木拐子,從此才有了布和衣服,后人稱她為“先織娘娘”。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其史官倉頡創(chuàng)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chuàng)造了干支歷法,其樂官伶?zhèn)愔谱髁藰菲?。?jù)歷史文獻記載,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有12個兒子被他賜姓,有2個兒子從了他的姓,有9個兒子被各封一國,黃帝的孫子顓頊,繼承了帝位,號高陽氏;曾孫帝嚳也得了天下,號高辛氏;堯帝是黃帝的玄孫,舜帝是黃帝的九代孫,夏禹為黃帝的11代孫,殷湯為黃帝的17代孫,而周文王姬發(fā)為黃帝的19代孫,黃 帝后裔子孫相承有1520年。 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秉S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陜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后,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了。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于橋山,起冢為陵。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說,黃帝死后就安葬在橋山。黃帝陵區(qū)約4平方公里,有綠水環(huán)繞,群山環(huán)抱,古柏參天,有大路可通山頂直至陵前。山頂立一石碑,名為下馬石,上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字樣。古代凡祭陵者,均須在此下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題“黃帝陵”三個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雙”四字。再后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于山頂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約4米,周長約50米,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臺,其旁一石碑上書有“漢武仙臺”四字。此臺系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巡游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筑。
在橋山腳下,有軒轅廟一座,廟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軒轅廟院面積約10畝,院內(nèi)有古柏14棵,右側(cè)有一株古柏特別粗樹枝像虬龍在空中盤繞,一部分樹根露在地面上,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相傳為軒轅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樹旁有一碑樓,內(nèi)嵌石碑一塊,上寫:“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圍三十一市尺,中圍十九市尺,上圍六市尺,為群柏之冠。相傳是軒轅黃帝手植,距今約有五千余年。諺云:‘七樓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睋?jù)說,不久前對此樹重測了一次,下圍已達到三十市尺,有人說,此柏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一株,稱為“柏樹之王”。廟院里有歷代重修軒轅廟的碑記和祭文石,共46通。廟院最后邊是大殿,上懸“人文初祖”金字匾額,殿內(nèi)正中置牌位,上書“軒轅黃帝之位”6字。廟門北有一過廳和一碑亭,碑亭里陳放著47塊石碑。最北邊坐落著大殿,大殿前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掛甲柏”。據(jù)傳,這是漢武帝掛金甲印烙所致。據(jù)說全國共有黃帝陵七處,甘肅、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都有黃帝陵,但只有橋山的黃陵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國后,人民政府對保護黃帝陵十分重視,多次進行整修,并擴展道路,增建文物陳列室及服務設施。每年來此參觀游覽,上山拜謁黃帝陵的人越來越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