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彤解讀《三字經(jīng)》37
沙彤編著
今天與大家共同探討“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釋字】國風,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篇目,也就是各個地方的民間歌謠,今人俗稱“民歌”。雅,分為大雅與小雅,大雅是諸侯朝見天子時的樂歌,小雅是天子宴饗賓客時的樂歌;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祖先時的樂歌。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當,指應當、應該。諷,指背誦、誦讀;詠,指吟詠。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總共有300篇,《內(nèi)容豐富又生活化,古代的讀書人應該常吟詠,它反映了廣大平民百姓的真實生活。古代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多為“格律詩”(簡稱律詩)和“詞”。格律詩創(chuàng)作要求作者必須遵循固定的格律要求進行創(chuàng)作。大體上分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和絕句。
五言律詩:五言律詩:特點 每首八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須對仗;平仄必須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聯(lián)內(nèi)講對,兩聯(lián)間講粘; 只能押平聲韻,并且押韻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數(shù)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其音韻格式: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 2、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 3、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 4、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
例:唐王之渙《登鸛鵲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七言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于近體詩范疇。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fā)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shù)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lián),共四聯(lián),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
例,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絕句(四句詩,每句詩五個字或七個字)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xiàn)。各家對其解釋并不一致,有人以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其中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六言絕句較為少見。
詞,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華,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它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后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
例:陸游 〔宋代〕釵頭鳳·紅酥手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因為“詞”具有特定的字數(shù)和韻律要求,作者只能照規(guī)定的韻律或格式去創(chuàng)作,因此,“詩歌”可稱為“寫詩”“吟詩”,而創(chuàng)作“詞”的過程則被稱為“填詞”。
許多人大概都覺得古人是十分嚴肅、古板的吧?但是在“國風”里可以找到許多情感動人的情歌。
如:唐李嶠國風一首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尺浪,入竹萬竿斜。
總之,“國風”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也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雅(大雅、小雅),即正,指正樂之歌,分《大雅》《小雅》。其中的《大雅》是古代封建王朝時的諸侯朝覲天子時所作之詩。天上大雅是朝會(相當以現(xiàn)在各國的國家級會議)時所奏的樂,接授朝廷指定編寫的“受俚陳戒”之詞。因此要求為《大雅》編寫的詞,必須達到“歡欣和樂”鼓舞人心,激發(fā)志氣的效果,或者達到“恭敬端莊頌揚前任帝王”功德之效果。因詞氣不同,所配音樂也各有別。據(jù)說這個規(guī)定是周公時即已定下來的?!缎⊙拧肥翘熳友嘞碣e客時作的詩,相對輕松舒緩,起來活躍氣氛,增進友誼、聯(lián)絡感情的審美效果。
頌,主要用于宗廟祭祀之樂歌,多以贊美本朝帝王的德政與功績,目的起到告慰神明,證明“我這個皇帝干得不賴”。類似于某時代的“頌歌”。
《風》《雅》《頌》被古代文人謂之“三詩”;賦、比、興被古代文人謂之“三體”。賦,指“敷陳其事而直言”。比,即今人所說的“比喻”“比擬”,以彼物比此物。興,即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凡寫詩的人,都不能離開這三種“文體”。俗話講,詩言志,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言之善者,可以發(fā)人之心;惡者,可以懲創(chuàng)人之逸志。
《詩經(jīng)》相傳為孔子時代所搜集整理的民歌,并由孔子作過刪定。明間斷限上至商代,下至春秋時代,共311篇。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弄丟了六篇。現(xiàn)在能尋到或看到的,共有305篇,共計39222字。據(jù)史實記載《詩經(jīng)》初(最早)“孔子傳授于子夏。子夏作了一篇《序》,然后傳于魯申,魯申傳于季克,季克傳于孟仲子,孟仲子傳于荀卿,荀卿傳于一位漢代人(名字丟失了)?!逼陂g,春秋時代的魯國人毛亨曾著《詁訓》詩,亨又傳于趙國毛萇。以其出于二公(毛亨、毛萇)所傳,所以后人稱之為《毛詩》,也稱其為《葩詩》。
我國自“五四”運動以來,新體詩逐漸走上“詩壇”的舞臺。新體詩有的也要求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并有一定的思想性;有的雖然不一定要求押韻,但其內(nèi)容中卻有著一種看不見,卻可體會到的詩情畫意,讓人讀來,能夠受到啟發(fā)和感染,給夠引起讀者與作者的思想情的共鳴,這也不失為好詩。因此,現(xiàn)在講授《三字經(jīng)》必須貼近時代,跟上時代,讓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再煥發(fā)青春,為社會服務。
附:當代詩人妤婷詩《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diào)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作詩可以興,感發(fā)志氣;可以觀(讀),考見得失;可以怨,怨而不怒。古人認為詩“近之事父,遠之事君”。人倫之道,在《詩經(jīng)》無不表現(xiàn)。讀《詩經(jīng)》,可以讀者了解到許多鳥獸草木之名,也可以了解到多處地方的風俗習慣。所以古人說“為學之人,最宜諷之詠之,而玩其旨起焉”。
附:《詩經(jīng)》(碩鼠)
【作者】先秦·佚名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文言文中女通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下次對“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句解讀分享。本文純屬個人學習心得,議論部分僅屬個人觀點。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共同探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