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與荊州習俗13:立秋,一涼歡喜萬人心
文/圖 張衛(wèi)平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秋天來了!
在人們的印象中,秋天的標志大抵上就是梧桐樹葉在秋風中飄舞,大地一片金黃。南宋詩人劉翰的絕句《立秋》,從秋風習習的“一枕新涼”入手,最終落腳到“月明中”那“滿階梧葉”的意境之中,細致入微地寫出了詩人在夏秋交替尋找秋天朦朧景象的感受。
古代《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span>
立秋,是秋季第一個節(jié)氣,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元代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斂也?!?/span>
秋天,帶著肅殺之氣,隨著場場秋雨款款而來,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正式拉開帷幕,也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對此,氣象專家的解讀是,從這一天開始,就是古代天文學上的秋天了。
秋天,既是天氣轉涼的季節(jié),也是萬物收斂聚集的季節(jié),更是農業(yè)大豐收的季節(jié)。所以,《說文解字》里說:“秋,禾榖熟也?!薄稜栄拧め屘臁防镆舱f,“秋為收成”“秋為旻天”“秋為白藏”了??梢?,秋天是百谷成熟的季節(jié)。近年來,各地也常在立秋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豐收節(ji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吟秋的名句。不過,我卻認為,宋人史鑄的“露從今夜白,菊是去年黃”的詩句,更加切合秋景。其實,立秋“三候”中,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劉翰《立秋》中的“一枕新涼一扇風”,與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露從今夜白”,描寫的就是“三候”中的前兩候了。毫無疑問,“白”是秋之標志,而秋雨帶來的“寒涼”,則抑制了蟬的鳴叫,大自然更替所帶來的景象,讓詩人筆下的秋景展現出別樣的精彩。
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jié)”之一。早在周代,官方就將迎祭活動作為重要的國家禮制。《呂氏春秋》記載,“立秋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睆摹逗鬂h書·祭祀志》的記載來看,漢代也承繼此俗,天子在“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曰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耒揚武之意?!倍秹袅轰洝防锏挠涊d則比較有趣了,宋代立秋之日,皇宮里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宮殿內,待到立秋時辰到時,太史官便朗聲高奏:“秋來了!”此時,盆栽里的梧桐樹便會應聲掉落幾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同時,民間也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民國《首都志》中說,“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在江漢平原,歷來就有立秋日多吃西瓜防秋燥的“啃秋”習俗。
“七月七日,為牽??椗蹠??!闭纭肚G楚歲時記》所記載的,“傅玄《天問》云:'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藙t其事也。張騫尋河源,所得榰機石示東方朔,朔曰:'此石是織女機石,何于此?’為東方朔所識,并其證焉?!?/span>
其實,七夕這個中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jié)日,與端午節(jié)一樣,源于楚國、源于荊州。明代的《物原》里非常明確地說,“楚懷王初置七夕”。其時,楚懷王不正是在荊州境內的紀南城嗎?對此,《荊楚歲時記》里的注文說的更清楚:“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倍诤幽夏详栆粔K漢畫像石上,則刻著以河鼓為牽牛。以上這些,都印證了《楚國風俗志》中的觀點:“盛傳于漢代的牛郎織女傳說帶有楚文化的明顯胎記”,七夕節(jié)是“戰(zhàn)國時期僅為楚國獨有的一個地區(qū)性節(jié)日”。
牛郎與織女,本來是兩個星辰,其傳說源于神話故事和古人對天文知識的獲得,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商周時期。七夕,這個楚國的“地區(qū)性節(jié)日”,直到東漢時期才正式成為國家的節(jié)日,又稱乞巧節(jié)、雙七節(jié)、女兒節(jié)和雙星節(jié),也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七月初七是一個非常吉祥的日子,人們在乞巧的同時,也祈求愛情與生育,甚至還有祈求農業(yè)豐收的愿望。以前,七月初七除了祭祀牛郎織女外,人們還會干些什么呢?有一首民歌就很能說明問題:“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這《乞巧歌》表明,乞巧活動是婦女們?yōu)榱俗非笮撵`手巧、美麗迷人,期望能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祝愿姊妹、父母雙親幸福長壽而開展的。
“乞巧”,在荊州又名“吃巧”與“咬巧”。因此,在舊俗七月初七的夜晚,如果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少婦們希望少生貴子,都要在月光下擺瓜果于庭院,向織女“乞巧”。洪湖監(jiān)利等地的婦女們則是將煮熟的菱角與瓜果擺放于庭院,邊吃邊納涼。
“信巫鬼,重淫祀”是楚人的文化特征之一。經過2000多年的衍變和嬗替,歲時習俗仍體現著荊楚巫風。舊時,荊州還有在七月初七乞巧節(jié)時,用簸箕和筷子請七仙女下凡答疑解惑的舊俗。
“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闭缜G州籍邊塞詩人岑參所說,綿綿秋雨,帶來絲絲清涼,夏天的印記一點一點地消逝于記憶之中,讓人們感受到“秋雨梧桐葉落時”的意境與別樣風景。
立秋之日,穿過斑駁的梧桐樹林,在秋涼的愜意中登上荊州古城之上的曲江樓,向著遠處的荊江眺望,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立秋日曲江憶元九》中的詩句,頓時印入眼簾: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