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軾被貶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是一個佐理該州兵役事務的小官,然而“不得簽書公事”,所以只是一個空銜而已。對一個滿腹經(jīng)世致用的儒者來說,這是極大的污辱和打擊。
2.蘇軾的好友文同病故,無盤纏運送靈柩回蜀,蘇軾被貶途中撫慰文同之子,失意人對痛苦人,飽經(jīng)憂患的心情令人嘆息。
3.蘇軾被貶途中,經(jīng)過春風嶺,見清溪回繞、梅花夾岸,想到此生還能出牢籠、賞美景,作詩:“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蘇軾的樂觀和豁達,體現(xiàn)在生命的每一瞬間。
4.蘇軾初到黃州,沒有朋友,四處閑逛,看似坦然自若,“心困萬緣空,身安一床足。” 但其實當時的蘇軾只有四十五歲,正是一生中的黃金年華,卻被放逐到這個文化落后的江城蠻瘴之地來,每天三餐一宿,余無一事可為。而時間恰如大江之水,濤濤東流,不舍晝夜,不啻是對自己生命的存在肆意無情的摧殘,這種打擊,落在熱愛生命、滿懷抱負的蘇軾身上,必然構(gòu)成最無助的壓迫和痛苦。
5.蘇軾棲身臨皋亭,門外風景極美,曾寫信于友人說:“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比缃襁@個時代卻未必如此了,大部分風景區(qū)都是要門票的。如蘇軾生在現(xiàn)代,且身在冤誣貶謫中,也許不可能有這樣的心情吧?
6.知識分子為實現(xiàn)理想而生活,他們可以不在乎現(xiàn)實世界中的得失榮辱,不在乎物質(zhì)生活的貧乏,但卻無法忍受被現(xiàn)實社會排斥廢棄的命運。蘇軾雖遭貶謫,卻不改儒者的責任之心,滿懷濟世之心。堅持他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自由,這是蘇軾道德勇氣之所在,亦是其性格中堅忍不拔的一面。與一個過度世俗化的人不同,他不追求利祿,不在意世俗的榮辱,只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自由。
7.初到黃州的蘇軾,漸喜不為人識。卻又有“寂寞沙洲冷”的孤單寂寞。劫后余生,漸漸被政治權(quán)力所拋棄、無力實現(xiàn)政治理想的蘇軾,內(nèi)心有很深的孤獨和凄涼。
8.在朋友馬夢得的幫助下,蘇軾在黃州城東得50畝地,用于耕種,因白樂天做忠州刺史時有《東坡種花二首》,蘇軾向來愛樂天,黃州忠州都是貶謫之地,且都在城東,所以蘇軾給這片地方命名為東坡,自稱東坡居士。
9.東坡躬耕田野,旱澇不保,卻力耕不受眾目憐,王夫人夫唱婦隨,會醫(yī)治牛病。一家人雖困頓不堪,卻和睦相處,其樂融融。自問若我遇上這樣的丈夫,未必能如此安之若素,無怨無悔。慚愧慚愧。
10.元豐五年,雪堂建成,當時正值下雪天,東坡在四壁繪上雪景,命名為東坡雪堂。雪堂招待了很多舊友文人。后得朋友做官途中來探望他,見他居所狹小,又為他造了三間新屋“南堂”,從此有了書齋、丹室和客房。蘇軾和杜甫,雖都失意,但蘇軾生在盛世,杜甫生于亂世,兩人的境遇還是不同,蘇軾的生活明顯要好得多。
11.東坡游赤壁,寫下千古名篇《赤壁懷古》《赤壁賦》。成為難以超越的經(jīng)典。
12.蘇軾到沙湖看田歸來遇雨,做《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慰籍后人千年。
13.黃州五年,是東坡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巔峰時期,很多著名的作品都是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包括他的書法《寒食帖》。人須經(jīng)歷憂患,才能成熟。詩獄的鍛煉、黃州的貶謫,在蘇軾的人生歷程中,非常關(guān)鍵??梢哉f,沒有黃州的五年,便沒有豁達灑脫的蘇東坡。
14.本章讀到的蘇詞很多,分享兩首:
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注,
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
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
把盞凄然北望。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