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看過一部電視劇《天道》,就會對作家豆豆比較熟悉。
豆瓣9.2分的電視劇《天道》,改編自作家豆豆的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這幾天我在重看她的另一部小說《天幕紅塵》。
在書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判斷是一種能力,是認識事物的能力。
就像咱們好多人,我能跑,但我不知道該往哪跑。
能跑是一種能力,知道該往哪跑更是一種能力。
咱們好多人都是跑了半天跑錯了,白跑。
人家知道方向的人不用跑,慢慢悠悠散步都會比咱們先到達。
那什么是認識事物的能力?
其實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認知。
那什么又是認知?
對此維基百科是這樣定義的:
認知或認識在心理學中是指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個體思維進行信息處理的心理功能。
簡單來說,認知就是我們對信息的處理和反饋的能力。
關于認知,我們常常會聽到很多話:
人和人的差異本質(zhì)上是認知的差異;
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等等。
我今天在細細想小說中的那段話時,又對認知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來跟你們簡單的分享一下。
細細想來,認知可以分兩個層面:
一個是我們對自我的認知;
另一個是對外界的認知。
每個人都不同,我們大家不可能跑同一個方向,每個人只能自己確定合適自己的方向。
我們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跑,迷茫。
本質(zhì)上是對自我的認知沒有深度,也就是不了解自己。
找到自己的方向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畫出未來的那個圖景,然后制定屬于自己的目標。
一旦有了自己的目標,就有了跑的方向,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聚焦在目標上。
沒有目標,我們就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跑,不知道該往哪跑,就不會有計劃,沒有計劃也就缺乏行動。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去哪,那么任何風向就都是逆風。
我們只會不斷盤桓在分叉路口,而越走越模糊。
當然,也常常有這樣的迷茫,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抵達的方向是哪里?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旦遇到那些令我們敬佩和折服的人。
我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要模仿學習,想要趨同,產(chǎn)生自我更正的意識。
原因在于,我們在認知自我的過程中,總要不斷進行新的自我的構建,戰(zhàn)勝舊的自我。
這些令我們敬佩和折服的人,倒影出來的恰恰就是我們理想中的狀態(tài),是我們想要抵達的樣子。
因而,當我們不滿意舊的自我,想要改變,構建新的自我時,不妨給理想的自我選定一個現(xiàn)實的榜樣。
對外界的認知實質(zhì)上就是我們的信息輸入量,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人和人對外界認知的差異在哪里?
就是信息差的認知,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我懂你不懂的,我的認知就會比你深。
那如何不斷提升我們對外界的認知?
對此,得到APP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曾說:
影響一個人認知水平的因素有教育背景、父母、社交圈。
不斷學習,不放棄成長,隨時更新知識,交往一些比你認知更高層的朋友,是升級認知的渠道和途徑。
多讀書,是讓我們認知自我、思維不斷提升的有效方式。
尤其是一些思維、名人傳記類書籍,可以鍛煉我們思考多元維度,從多個角度看問題;
多接觸不同圈層的人,尤其是在專業(yè)上能力很強及思維上很有深度思考的人。
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不斷實踐,化為我們的生活哲學,投射到日常行為中。
正如山本耀司有一句話說: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最后:
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不能做一只井底之蛙,被困在舊有的模式里沾沾自喜或自暴自棄。
當我們時刻多接觸新知識、新事物,與這個時代一起成長,我們的認知水平就會不斷提升。
更新自我,也更新對世界的認知,我們才會不斷擴充自我的選擇和可能性。
這點分享與你們共勉呀~
明天又周一啦,繼續(xù)一起加油哇~
晚安咯~
和你一起每天成長1%
- end -
配圖:來源網(wǎng)絡,侵刪
文字:唐夕
日更時刻'
2、不間斷練字:第135天
3、日更寫文字:第133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