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帶著向往,帶著崇敬,帶著虔誠,大別山——我一步步的走近了你。
我向往,是因為這里是“紅軍的故鄉(xiāng),將軍的搖籃”;我崇敬,是因為這里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嶺嶺埋忠骨;我虔誠,是因為這里有用鮮血與生命鑄就的“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jié)奮斗,勇當先鋒”的大別山精神。
這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家園。
一
3月的大別山,已被春天的纖手裝扮得俊俏而清新。油菜整塊整塊地鋪在大地上,仿佛江南女子晾曬的方巾,又仿佛是一塊塊耀眼的黃金。油菜花在四周里舞動的時候,就有股色彩的芳香濃濃地灌進了潢水河兩岸。那種芳香讓人想到雅致,想到端莊,想到優(yōu)美的舞姿。
在新縣鄂豫皖蘇區(qū)首府烈士陵園,一堂別開生面的現(xiàn)場教學正在悄然展開。伴隨著低沉的音樂和大別山干部學院陳歡老師深情的介紹,一件件烈士的遺物、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一處處生動的細節(jié),一場場浴血的戰(zhàn)役……潘忠汝、徐子清、舒?zhèn)髻t、許繼慎、蔡申熙、鄺繼勛、曾中生、沈澤民、吳煥先等烈士的光輝形象在我們面前愈加清晰起來,仿佛又置身于血雨腥風、槍炮聲聲的戰(zhàn)爭年代,真切感受到90年前在這片熱土上上演的爭取平等、反對壓迫的英勇抗爭和共產(chǎn)黨人為理想奮斗的堅定信念。
陵園里有一面紀念墻,上面密密麻麻鐫刻著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十三萬烈士英名。當年新縣總?cè)丝谥挥?0萬人,參加紅軍犧牲的烈士就有5.5萬人,占一半還多,留下姓名的不到2萬人,更多的人什么也沒有留下,更沒有照片和遺物,人們來此地只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革命烈士。
在紀念墻前,大家心情是那樣的沉重,沒有人說話,走路輕輕,那樣的小心翼翼,仿佛怕驚擾了這些沉睡了的靈魂。在來學習培訓之前,不乏有人有放放松、減減壓、散散心的想法,但此時,大家被烈士的獻身精神震撼了,那些在都市麻木的心靈受到了撞擊,不容你不在自己的心中默想、沉思、叩問。想象著這些年輕過的人們,你們都是母親的兒子,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父親,在來不及道別的時候就匆匆地過完了一生……你們的生命是用什么鑄成的?你們的靈魂是靠什么凝結(jié)的?在世界爭取自身解放史上,有哪一個像中國共產(chǎn)黨人這樣,為了踐行和堅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慘烈的犧牲。
當腐敗成為人們?nèi)粘I钪幸姽植还值某B(tài),腦瓜里思考更多的是收入、享受,理想信念變得不重要的時候,可見進行尋根之旅、凈心之旅、聚魂之旅是多么的重要!它不僅是一次生死對話,更是一段生命的接力、一種精神的延續(xù)、一股力量的傳承。
記得有人說過,“靈車上沒有多余的行李架”。這話是提醒我們每個人,金錢物質(zhì)都是身外之物,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把清平作為一種作風來堅持,一種情懷來守護,一種生活來對待,一種美德來追求。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做的事情不做,不義之利不沾,不法之財不取,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掌權(quán)思廉,用權(quán)思法,我們才能無愧于黨、無愧于社會、無愧于給予我們幸福的時代。
二
“紅田”慘案舊址位于新縣箭廠河鄉(xiāng)李家河村,原為一塊稻田。1927年12月,黃麻起義遭受挫折后,地主清鄉(xiāng)團勾結(jié)國民黨十二軍教導師一個營侵犯箭廠河地區(qū),瘋狂鎮(zhèn)壓革命群眾,先后在這塊不到30平方米的稻田里屠殺了程懷天等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群眾300多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慘案。共產(chǎn)黨員程懷天不幸被捕后,押至新縣箭廠河審訊。數(shù)九寒冬,敵將其衣服剝光,施以嚴刑,威逼他交出黨組織活動的經(jīng)費,遭到嚴辭拒絕。敵人竟將其捆綁在一棵大樹上,砍去他的雙手雙腳,凌遲處死,壯烈犧牲。烈士的鮮血染紅了整塊稻田,當?shù)厝罕姵缇吹胤Q之為“紅田”。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為什么先烈們能夠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因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忠誠自己信仰的人。
晚年的張學良曾經(jīng)回憶,當年和紅軍作戰(zhàn)失敗后,他曾經(jīng)同部下討論為什么打不過共產(chǎn)黨,他問自己的將領,誰能在缺衣少食、圍追堵截中把這樣的隊伍帶出來,而且依舊保持著高昂的士氣和強悍的戰(zhàn)斗力。紅軍為什么打不散,散了還會回來,主要是共產(chǎn)黨、紅軍信仰他的主義,甚至每一個兵,都信仰他們的主義。
這也讓我不得不再次思考:入黨為什么、在黨干什么、為黨留什么?
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曾經(jīng)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經(jīng)變得平淡?曾經(jīng)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將怎樣成為我們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在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jīng)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開展“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活動,是我們黨在協(xié)調(diào)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特別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進程中,應對和經(jīng)受各種考驗,化解和戰(zhàn)勝各種危險的重要法寶,更是鑒別黨員干部信仰真假和虛實的試金石。
三
“重走志仁小道”是大別山干部學院體驗式教學的一部分。該小道位于新縣連康山景區(qū)內(nèi)的一條溝澗之中,全程3.5公里,是以新縣第一位共產(chǎn)黨員、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犧牲的首位縣委書記——王志仁的名字命名的小路。途中林茂山幽、溪澗眾多,小道蜿蜒曲折。當年王志仁就是通過這條秘密山路往返于新縣縣城從事地下活動。到這兒來的學員身著紅軍服,重走紅軍路,就是要體驗當年紅軍的艱苦環(huán)境,感受紅色政權(quán)的來之不易。
路,誰的生命不是在各種各樣的路上奔波?
王志仁走的這條山路注定是艱辛的,但他在這條人跡罕至的小道上看到了時值大苦大難中的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期間他也會在疲憊的時候坐看山花爛漫,但他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因為自己的信仰和信念是讓他在黑暗中跋涉、在曲折中奮進的動力。
這條普通的小道承擔著與偉大時代的連結(jié),超凡脫俗的故事,驚心動魄的風景,必然照亮他的人生。1927年王志仁在領導黃麻起義時,喋血在麻城的南門樓上。82年后的2009年,王志仁被評為河南省6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四
26日上午,春雨霏霏。我們現(xiàn)場教學的最后一課是參觀許世友將軍故居。
許世友是我國倡導火化以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特許土葬的將軍。
許世友幼年喪父,從小跟母親相依為命。參軍以后,幾十年戎馬倥傯,為國盡忠,顧不上對母親盡孝,他內(nèi)心常存歉疚之情。母親病危時,他因公務纏身,未及趕回去給老人送終,引為終生憾事。
當時他發(fā)下誓愿:自己死后,一定來為母親守墳。緣于這筆“感情債”,許世友才沒有在領導干部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上簽名。1985年10月22日,將軍與世長辭,經(jīng)中央特批,其靈柩運回老家安葬,長眠于慈母身邊。
許世友故居群山環(huán)抱,松柏蒼翠。我離開人群,一個人走上旁邊的山道上,環(huán)顧四周,在這片靜幽之地,思考著這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jīng)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的成長道路。
我們不能世俗化的去理解許世友“生前盡忠、死后盡孝” 的故事,更不能獵奇般的看待他傳奇的一生。從農(nóng)民的兒子成長為共和國的將軍,從舊軍隊的軍人成長為新軍隊的高級指揮員,這中間不僅有中華民族忠、勇、孝、悌、廉傳統(tǒng)美德的滋養(yǎng),更有他的英勇無畏。但僅有這些絕對不會實現(xiàn)他的人生蛻變。只有在中國共產(chǎn)黨這個熔爐里,才能把他由鐵變成鋼。就如一顆種子,共產(chǎn)黨就是孕育了他的厚土。如果這顆種子失去了這片厚土,在另一片土地上生長,它還能不能長成大樹?會不會中途夭折?還真的說不清。
春雨過后,山間的空氣愈加清新,太陽從云隙鉆出來照在潢水河上,映得河面銀光閃閃。微風拂面,溫柔的如同姑娘愛撫的手。山上間或有山桃花盛開在紅軍鮮血澆灌過的土地上。很難想象,以此為中心,曾發(fā)生過激烈的戰(zhàn)斗,曾是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曾是中國革命的中心。
“清風牽衣袖,一步一回頭,山山嶺嶺喚我回,一石喲一草把我留……”在回鄭州的路上,司機師傅一直播放著《再見吧,大別山》這首歌曲?;叵肫?天的學習,我近距離感受到了大別山精神豐富的內(nèi)涵,看到了新新縣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的勃發(fā)英姿,更讓我目睹了生命的新一輪萌發(fā),以及共產(chǎn)黨人從來沒有離開的精神守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