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品讀》2023年第5期內(nèi)容
閑翻書報時,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回,季羨林和臧克家正在小飯館里吃飯,鄰座是一對母子。飯間那母親去洗手間,便將小孩獨(dú)自放在了凳子上。小孩爬到桌上抓花生米時不慎摔了下來,立時“哇哇”大哭。
季羨林看到后,趕緊上前把孩子抱在懷里安撫。此時小孩的母親從洗手間出來了,誤以為是季羨林弄哭了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zé)道:“你一個大人為什么欺負(fù)小孩?”季羨林沒有解釋,不聲不響地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臧克家站起來準(zhǔn)備解釋,卻被季羨林?jǐn)r住了。見季羨林連個解釋都沒有,小孩的母親更加生氣了。她一邊檢查著孩子傷到了哪里,一邊口無遮攔地嚷嚷起來:“要是我兒子受傷了,我跟你沒完!”
周圍的人看不下去了,紛紛為季羨林打抱不平:“是你的孩子自己摔下來的。這位先生好心抱起他,你倒好,還罵幫助孩子的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小孩的母親羞紅了臉。
事后,臧克家問季羨林:“她誤解了你,還出言不遜,你為何不解釋?”季羨林卻平靜地說:“大家都看著呢,我何必解釋。再說她也是愛子心切,不用太在意?!痹谒磥?,清者自清,也就無需多解釋。
《詩經(jīng)》說:“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币暌幌?,就是“懂我的人不言已懂,不懂我的人多說無用,所以不如不說”。
在《次第花開》一書中,我也看到過一個類似的“不解釋故事”。
有個寺廟,因藏有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聞名。而那串念珠的供奉之處,也只有寺廟里的老住持和7個弟子知道。7個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相信將來把衣缽傳給任何一人,都能夠光大佛法。但,傳給他們中的哪一個最好呢?
于是一天,老住持向7個弟子發(fā)問:“那串念珠不見了,是誰拿了去?只要放回原處,我不追究,佛祖也不會怪罪?!钡茏觽兌紦u搖頭,“不知道?!?/span>
7天過去,老住持說:“承認(rèn)拿了念珠的人,念珠就歸他了?!笨蛇€是沒人承認(rèn)。又過了7天,老住持說:“明天你們都可以下山了。那個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第二天,6個弟子收拾好東西,干干凈凈地走了。只有其中一個,留了下來。
老住持問留下來的弟子:“念珠呢?”
弟子說:“我沒拿。”
“那你為何要背個偷竊之名?”
“這幾天大家都在相互猜疑,我站出來,其他人就能得到解脫。再說,念珠不見了,佛還在呀?!?/span>
老住持滿意地笑了,從懷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了這名弟子的手腕上。
自信的人不需要解釋,不被相信解釋也沒用。比解釋更重要的是問心無愧,敢于擔(dān)當(dāng),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把事情解釋清楚,是一種處理問題的辦法。而有些事情不做解釋,也可以是一種處理問題的辦法。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并不影響其聳立云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并不影響其容納百川;天不解釋自己的寬廣,并不影響其胸懷的博大;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也沒有誰能取代其承載萬物的地位。所以,蘭花才不會因?yàn)闆]人佩戴就不散發(fā)芳香,它會隨心怡然生長于無人的山谷;航船才不會因?yàn)闆]有人乘坐就不浮于水上,它會一如既往行進(jìn)在江河湖海上;智者不會因鮮被知曉便放棄對學(xué)問的鉆研,君子亦不會因無人理解而停止行使道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