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詩說中國》是首部以古詩及注論形式總結(jié)和致敬中華民族眾多圣賢豪杰的著作,是為了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總結(jié)經(jīng)驗、吸取教訓,用古詩概括、歌詠中華民族歷代圣賢的生平事跡及其精神風貌,融文史哲于一體,顯精氣神于一言,唯愿廣大青少年通過誦讀后烙印于心,得圣賢精神滋養(yǎng)、貫通中華文脈、鼓舞華夏兒女大步前行,慎終追遠以繼往開來,與古今賢哲一道,為推動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貢獻力量。此詩由國畫家陳超群繪制《謝太傅從容自如舉重若輕高臥東山》詩意圖。本文選自廖彬宇先生《詩說中國——中國精神之禮義三百圖》,由著名文化學者張紅星教授注解。全書365篇內(nèi)容將陸續(xù)發(fā)布,每幅圖之命名均為相關(guān)成語。
丁亥歲臥梧桐山懷謝安七律
一生厚重穩(wěn)如山,淡寫輕描解倒懸。
高步云峰觀萬化,從容中道自周全。
行藏有度即風度,境界超然故泰然。
但問何能安社稷,知人知命更知天。
黃德勁先生詩評:
彬宇先生懷謝安七律,讀來一如謝安之風度翩翩也。 于輕描淡寫中解民倒懸,于稠人廣眾中瀟灑燕然。 有詩可以通千古,有才可以挽狂瀾。 何以至此? 正所謂: 知人知命更知天。
本詩可以分為三部曲:第一,首聯(lián)兩句,功業(yè)也——“一生厚重穩(wěn)如山,淡寫輕描解倒懸。”第二,頸聯(lián)頷聯(lián),風采也——“高步云峰觀萬化,從容中道自周全。行藏有度即風度,境界超然故泰然?!钡谌猜?lián)兩句,精魂也——“但問何能安社稷,知人知命更知天?!?/p>
厚重穩(wěn)如山 淡然解倒懸
《晉書》:謝安,字安石,尚從弟也。父裒,太常卿。
大名士謝安的這么一個“出場白”,是挺有意思的。以從弟謝尚,父親太常卿來托舉出謝安,背后的潛臺詞正是劉禹錫《烏衣巷》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睎|晉謝氏,正兒八經(jīng)的名門望族。謝安的出身,非同一般。
據(jù)“國家人文歷史”,東晉王、庾、桓、謝四個當軸執(zhí)政的士族,謝氏是最后一家,也是最具特色的一家。謝氏自陳郡南渡后,從謝鯤這一代開始顯露出名士風范,當時正是瑯琊王氏掌權(quán)之時,謝鯤以名士身份優(yōu)游,在政治上并沒有什么分量。到謝鯤兒子這一輩,開始有意識地攀附當時權(quán)貴王、庾家族,才逐漸得到參與朝政的資格。
代表人物是謝鯤的兒子謝尚,謝鯤之弟謝裒的兒子謝奕、謝萬與謝安。后世皆以為陳郡謝氏崛起主要靠謝安,這個結(jié)論自然不錯,但開啟謝家崛起勢頭,并帶給謝安啟示的,卻是謝尚。
謝尚少年時就顯露出過人的名士修養(yǎng),溫嶠、王導(dǎo)等名臣對其都非??隙ǎ鯇?dǎo)甚至稱之為“小安豐”。安豐是指西晉名臣、竹林七賢之一王戎,王戎因滅吳戰(zhàn)功封安豐縣侯,故世人稱之王安豐。王戎留名于后世,固然是因為竹林七賢,但他畢竟有戰(zhàn)功在身,與嵇康、阮籍等人略有不同。王導(dǎo)以此人稱譽謝尚,大概是看出謝尚身上有與一般名士向玄放誕之風氣的不同之處。
的確,謝家雖在謝鯤、謝裒兄弟時就由儒入玄,按理說都應(yīng)該是竹林七賢那種做派,但謝氏骨子里遵行的處世原則,仍是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在這種原則指導(dǎo)下,謝尚刻意與當軸大族拉近關(guān)系,瑯琊王氏在位時,他輾轉(zhuǎn)于王氏子弟門下,儼然是王導(dǎo)的忠實門徒。在這期間,謝尚陸續(xù)出任會稽王友、黃門侍郎、建武將軍、歷陽太守、轉(zhuǎn)督江夏義陽隨三郡軍事、江夏相等職。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建武將軍、歷陽太守和督三郡軍事,歷陽即今安徽和縣,該地與建康隔江相望,是建康西面門戶,軍事意義非常重要,歷陽太守一定程度上相當于建康外圍警備司令。督三郡軍事,意義更為突出,江夏、義陽、隨郡三郡都是地鄰北國的軍事要沖,這就是實打?qū)嵉念I(lǐng)兵打仗了。軍職是東晉名士不屑為之的,桓溫就因為出身軍職而屢遭名士大族嘲笑為“老兵”。謝尚以名士出任此職,大概與王導(dǎo)將其目為“小安豐”不無關(guān)系——暗指其注重事功,而謝尚也十分樂意于這樣的職務(wù),絲毫不認為這是濁污家聲,謝氏重視事功的姿態(tài),可以說在謝尚時就形成了。我們說謝尚對謝安的啟發(fā),也正是基于重視事功而言。
王敦之亂平定、潁川庾氏登上中樞執(zhí)政位置之后,謝尚果斷放棄與瑯琊王氏的舊誼,向庾氏靠攏。在庾翼、庾冰的推薦下,謝尚得以出任豫州刺史,這是謝氏崛起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
……謝尚死后,堂弟謝奕、謝萬又相繼出任豫州刺史,謝尚、謝萬在任期間還參與了北伐,雖然比不上王、庾、桓幾家掌握大州那樣勢力煊赫無匹,但至少也慢慢形成了一個有話語權(quán)的門戶派系。
謝安雖然在謝奕、謝萬出任豫州刺史期間給予過匡助,但都是幕后而非臺前,論開創(chuàng)意義是萬萬比不上謝尚的。謝安的過人之處在于,把謝氏的努力方向作了調(diào)整,從士族共治向尊崇皇帝權(quán)威轉(zhuǎn)變。這是謝安有別于當時士族的出奇之處……
由此可知的是,謝氏家族到了謝安這兒,其實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至少三到五代的苦心耕耘,而其家族的俊逸風流,也早有端倪。謝安繼承了家族的良好基因,成為集大成的代表人物。
謝安出生時,東晉王朝正處于上升階段。一是晉元帝司馬睿在南北世族的擁戴下,在江南初步站穩(wěn)了腳跟,政治上較穩(wěn)定。二是江南自然稟賦較好,沃野千里,人口稀少,有充足的自然資源可資開發(fā)。且孫吳政權(quán)已割據(jù)半個多世紀,社會經(jīng)濟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發(fā)展。三是北方混亂,胡族政權(quán)林立,客觀上相互牽制,都沒有能力狼顧江南。四是長江天塹有效地阻擋了異族南侵的腳步。
兩晉時,長江下游江面開闊,廣陵和京口之間江面寬達40余里,滬瀆(今上海西)東海出口寬達180余里。
因此,謝安生逢其時,整個中年以前,過足了貴族豪門的優(yōu)裕生活。祖父謝衡南渡后,擇居始寧東山,先在山上“國慶寺”旁,建造了五間平房棲身;同時還以東山為中心,在周邊治下了連片田地產(chǎn)業(yè)。國慶寺建于漢代,謝衡來后,整修了大殿和山門,并重塑了菩薩金身。同時,謝衡還對謝氏未來聚居宅院認真作了規(guī)劃,開始籌建謝氏莊園。好多年以后,謝安按照這一規(guī)劃,又大肆修建了一批別墅園林。謝氏子孫把這一大片泱泱山林別墅群,統(tǒng)稱曰“始寧墅”。(《謝安傳》·紀建興)
謝安一生最為知名的事件,大概就是彬宇先生詩言“淡寫輕描解民倒懸”——談笑之間,打贏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zhàn)。而其基礎(chǔ),則是謝安的“一生厚重穩(wěn)如山”。
《晉書》載:
時苻堅強盛,疆埸多虞,諸將敗退相繼。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應(yīng)機征討,所在克捷。拜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建昌縣公。堅后率眾,號百萬,次于淮肥,京師震恐。加安征討大都督。玄入問計,安夷然無懼色,答曰:“已別有旨?!奔榷湃弧P桓覐?fù)言,乃令張玄重請。安遂命駕出山墅,親朋畢集,方與玄圍棋賭別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顧謂其甥羊曇曰:“以墅乞汝?!?/span>
安遂游涉,至夜乃還,指授將帥,各當其任。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蛦栔?,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奔攘T,還內(nèi),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zhèn)物如此。以總統(tǒng)功,進拜太保。
太元八年(383年),苻堅率領(lǐng)著號稱百萬的大軍南下,志在吞滅東晉,統(tǒng)一天下。當時軍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謝安依舊鎮(zhèn)定如山,以征討大都督的身份負責軍事,并派謝石、謝玄、謝琰和桓伊等率兵八萬前去抵御。
謝玄很緊張,因為前秦的兵力是東晉的十倍多。出發(fā)之前,謝玄特地到謝安家告別,請示仗怎么打。謝安神情泰然,毫無懼色,回答說:“朝廷已另有安排。”說完便沉默如石人了。
謝玄不敢再問,便派好友張玄再去請示。謝安反而駕車去山中別墅,與親朋好友聚會,然后才與張玄坐下來下圍棋賭別墅。平常狀態(tài)下,謝安的棋藝是趕不上張玄的,但是這一天張玄心慌,反而敗了。謝安轉(zhuǎn)頭就把別墅送給了外甥羊曇。
謝安又去登山游玩,到晚上才返回來,召集謝石、謝玄等將領(lǐng),面授機宜。
等到謝玄等人打敗敵人,大敗前秦的捷報送到謝安處時,謝安還在與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便放在旁邊的椅子上,喜怒不形于色,繼續(xù)下棋。客人忍不住問他,謝安淡淡地說:“沒什么,孩子們已經(jīng)打敗敵人了?!?/p>
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辭以后,謝安才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歡躍入室,連木屐上的屐齒碰斷都沒發(fā)覺。
《晉書》此處說:“其矯情鎮(zhèn)物如此?!逼鋵嵑茈y說謝安是矯情,還是鎮(zhèn)物。而從下棋的表現(xiàn)來看,完全是后者而非前者。心若不動,風又奈何!即便“矯情”,善于外飾,也絕非常人所能為之。
其間還有一個故事,同時參與戰(zhàn)斗的桓沖在荊州聽說形勢危急,打算專門撥出三千精兵到建康來保衛(wèi)。謝安對派來的將士說:“我這兒已經(jīng)安排好了,你們還是回去加強西面的防守吧!”將士回到荊州告訴桓沖,桓沖很擔心,說:“謝公的氣度確實叫人欽佩,但不懂得打仗。眼看敵人就要到了,他還那樣悠閑自在。兵力那么少,又派一些沒經(jīng)驗的年輕人去指揮。我看我們都要失敗被俘了。”
事實證明,桓沖的擔心是多余的,而謝安的厚重沉穩(wěn)如山岳,預(yù)示著勝利必然在東晉一方。淝水之戰(zhàn)的勝利,使謝安的聲望達到了頂點。以總統(tǒng)諸軍之功,進拜太保。
淝水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擁有絕對優(yōu)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tǒng)治,分裂為后秦和后燕為主的幾個政權(quán)。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南部。
從容守中道 超然故泰然
“高步云峰觀萬化,從容中道自周全。行藏有度即風度,境界超然故泰然。”謝安的豐神俊逸,并非矯情做作而來,亦非徒有其表,內(nèi)實秕糠。而是具備了彬宇先生總結(jié)的四大特點:
站位高,走中道,有節(jié)度,心超然。這正是謝安非凡魅力之所在。
劉雅茹在《真名士自風流》中寫道:
從南朝開始,直到明清,隨意翻開哪位著名詩人的集子,里面必定會有幾首,是寫給謝安。這其中做出貢獻最大的,要數(shù)李白。僅為謝安,他就寫下了十幾首杰作。如果再加上他寫給謝安的后人謝靈運、謝眺的,那就更多。摘幾句來看看:
“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一起振橫流,功成復(fù)瀟灑。”
“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還。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p>
“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p>
再看看咱們蘇學士的:
“謝公含雅量,世運屬艱難。
……
放懷事物外,徙倚弄云泉?!?/p>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稼軒先生的:
“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唯消棋局。”
那么,謝安的身上到底有什么魔力,以至于讓我們一千多年來的文化人傾心如此?李白對謝安是一生念念不忘,幾乎到了崇拜的程度,這原因到底在哪里?
其實原因并不難。一者,天賦生成也;二者,后天涵育也。謝安自小便與眾不同,足以讓平凡如我輩者“為之氣沮”??础稌x書》:
安年四歲時,譙郡桓彝見而嘆曰:“此兒風神秀徹,后當不減王東海?!奔翱偨?,神識沈敏,風宇條暢,善行書。弱冠,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為來逼人?!蓖鯇?dǎo)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謝安還只有四歲的時候,桓溫的父親桓彝到謝家來做客。這桓彝也是個有名的大名士,桓家后來那么風光的基業(yè),就是從他過江后,慢慢建立起來的。相大名士到了謝府,一下子就看上了這孩子。古人的眼光,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可能不容易理解,東漢時評論人看“骨相”,魏晉時評論人重“風神”,桓大名士一見四歲的謝安,立刻就喜歡上了,忍不住地贊嘆:哎呀,這孩子好啊,“風神秀徹,后當不減王東海!”這個王東海就是王承,也是當時極出名的人物,為官清簡,很受百姓愛戴,并且極有風度。事后來看,桓大名士的話很準,謝安后來果然是“不減王東海”。
當時的名宰相王導(dǎo)也十分賞識謝安。有趣的是,這兩位宰相,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他們都是道家的推崇者,執(zhí)政時都采用清靜不擾民的政策,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所以兩人當政時,都把國家治理得十分安定;其次,他們都風度瀟灑,是一代風流領(lǐng)袖,都屬于那種偶像型領(lǐng)導(dǎo)人。當時人們常把他們兩個相提并論,只是說,謝安要更文雅一些。他們都是各自家族里最輝煌的人物。
王導(dǎo)比謝安大四十四歲,王導(dǎo)去世那年,謝安才十九歲。王丞相對這個后輩大為欣賞,王導(dǎo)也給謝安留下了終生不忘的好印象,執(zhí)政時對當年王導(dǎo)的很多治國之道,仍然十分認可。
由史料可知,謝安的傳奇,從四歲就開始了?!稌x書·謝安傳》自不必說,《世說新語》中也有一大批的故事,述說謝安的神奇風采。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撰寫(一說劉義慶組織門客編寫)的文言志人小說集,是魏晉軼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據(jù)統(tǒng)計,篇幅最多的就是謝安。在多達100多期的故事中都有謝安的影子,占《世說新語》所有故事的十分之一,是書中描寫次數(shù)最多的一位,為其他名士所望塵莫及。
茲列舉數(shù)則如下:
故事一:謝安和王羲之是非常好的朋友,同時和王獻之也是非常好的朋友。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大書法家,繼謝安之后的又一代風流領(lǐng)袖。謝安跟父親和兒子的關(guān)系都很好,全當是平等的朋友,王獻之對謝安說話,也常沒大沒小。王羲之另一個著名的兒子,那個“乘興而來,興盡而去”的王徽之,同謝安交往時,也常如此。但謝安從來沒有不高興,好像還挺喜歡。
王獻之一生都非常愛戴謝安,并在他的官府里做長史。一次,王獻之也不知怎么來了興致,忽然稱贊謝安說:“您本來就是最瀟灑的?!敝x安回答說:“我不瀟灑,你這么說我很高興,我自己就是身心比較順暢罷了?!?/p>
故事二:魯迅先生輯錄的《古小說鉤沉》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謝安在少年時,居然和后來雄踞一方的燕國統(tǒng)帥慕容垂,有過一回神交。謝安小的時候名聲就很響亮,遠在北方的人都聽說了他的美譽。于是慕容垂就派人給謝安送了一對白狼眊去,這時的謝安十三歲,而慕容垂才七歲。這個“白狼眊”,就是用白狼的毛做成的裝飾,一般都安在長矛上??梢娭x安的美名。
故事三:有位窮老鄉(xiāng)最早是個縣令,后來被免了官,日子過得不咋樣,想從建康回家鄉(xiāng)去,盤纏都不夠用。謝安有心贈他些盤纏,又怕傷了他的面子,于是就問他還有什么能換錢的東西。這個窮老鄉(xiāng)說,他別的啥也沒有,就是去年想做生意沒做好,剩下五萬把根本賣不出去的蒲葵扇。謝安想想說,不如我給你推銷推銷吧。于是,他就從中隨意地拿了一把,平時與名流們交談的時候,總是拿在手里,悠然瀟灑。謝安絕對是當時網(wǎng)紅級的人物,而且是頂尖偶像。諸位名流見到謝安的樣子,紛紛效仿。建康居然掀起了一股蒲葵扇搶購風,五萬把蒲葵扇不久便傾銷一空。謝安真是首席推銷員?。∵@就是“新會蒲葵”的故事,一直到清末民初,“新會蒲葵”還都是個很響亮的品牌。
故事四:
謝安七八歲的時候,大哥謝奕剛剛開始做官,在剡縣當縣令。謝奕是個極有個性的人,常常想起什么是什么,后來到桓溫那兒當下屬,還逼著頂頭上司桓溫天天陪他喝酒。有一回,謝奕審案子,謝安穿著青布褲,乖乖坐在一邊看。恰巧有一個老頭兒犯了法,謝奕想不出好辦法惡罰他,忽然腦袋一熱,想出了個妙法。
他讓手下取來兩壺酒,命令老頭兒喝下去,都喝了,就饒了他。老頭兒雖然害怕,但也沒辦法,咕咚咕咚就喝起來了。老頭兒喝完一壺,醉得滿臉通紅,實在喝不下了。謝奕看見,就哈哈大笑,命令他接著喝。
此時,謝安忽然對謝奕說,阿兄,“老翁可念”,你怎么能這樣做呢!謝奕沒想到這孩子居然來教育他,但看看謝安十分鄭重的表情,也覺得有點不合適了。于是說,你是想放了他吧。就下令把那老頭兒放走了。
故事五: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并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旺,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zhuǎn)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于是審其量,足以鎮(zhèn)安朝野。——《世說新語·雅量》
大約在謝安三十多歲的時候,和孫綽、王羲之幾個人一起到海上游玩。大家一邊觀賞著美景,一邊吟詩作歌。正玩得高興,忽然起了風浪,而且越來越大,眼看就有翻船的危險,可當時離岸邊還有很遠的距離。這下可把王羲之和孫綽嚇壞了,詩也不吟了,在船上跑來跑去,驚慌失措地互相問,怎么辦?怎么辦?然后大喊著趕快回去。
而這時,謝太傅就像淝水之戰(zhàn)前一樣,無比鎮(zhèn)定,還把他的詩慢慢吟完了。他抬頭看了看幾個人手忙腳亂的樣子,說,要這樣驚慌的話,那就真回不去了。這話還真是起作用,大家一聽,竟都漸漸安靜下來。于是,謝安的鎮(zhèn)定讓大家都穩(wěn)定下來,然后平安地返回來了。
這件事,讓王羲之他們對謝安既欣賞又欽佩。后來王羲之和當時另一個大名士劉惔(謝安夫人的哥哥)商量說,安石有鎮(zhèn)服國家的氣度啊,我們應(yīng)該一道推舉他。劉惔回答說,是啊,如果他真的不想出山,咱們就該集天下的名士一起來推舉他。
李詩仙的詩是這樣寫的:“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還。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故事六:謝安始出西戲,失車牛,便策杖步歸。道逢劉尹,語曰:“安石將無傷?”謝乃同載歸?!妒勒f新語·任誕》
謝安到西邊去游玩,忘情山水之中,竟然找不到自己的牛車了。沒辦法,只能安步當車,徒步而歸。吉人天相途中遇上劉尹。這位大名士很吃驚:“連牛車都沒有了,安石沒受傷吧?”得知無恙,遂同車而歸。
也算真夠“貪玩”的了??v情于山水之間,嘯傲于自然之中,大概是謝安享受人生至樂的最好方式吧?豈為名哉?
嘗往臨安山中,坐石室,臨浚谷,悠然嘆曰:“此去伯夷何遠!” ——《晉書》
還有一次,謝安游覽臨安,端坐石室中,面對幽深峽谷,油然而生出塵之嘆:這跟伯夷相差不遠了吧?
其實謝安是做不了伯夷叔齊那樣的隱士的?!鞍搽m方情丘壑,然每游賞,必以妓女從?!保ā稌x書》)雖然鐘情山水,也要回回帶著游妓,這哪里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方外隱士?
“東山妓”是十分有名的典故。李詩仙對此羨慕得不行,還曾帶著自己的歌妓們來東山,給謝安的在天之靈寫詩,感嘆時代的變遷:“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
兩晉時候,蓄養(yǎng)家妓成風,只不過那時的“妓”大多是唱歌跳舞用的,而不是陪主人胡來的。所以歷來“士大夫攜妓”的“風流”并不是現(xiàn)在理解的男女關(guān)系。謝安在隱居時,常和朋友們到會稽周圍的山林里游玩,飲酒賦詩,自然也要帶上這些姑娘們,以娛耳目。姑娘們也都個個傾慕他,據(jù)說東山保留下來的兩處亭堂,就是以他的兩個歌妓的名字來命名的。
故事七:溫后詣安,值其理發(fā)。安性遲緩,久而方罷,使取幘。溫見,留之曰:“令司馬著帽進?!逼湟娭厝绱?。(《晉書》)
人見人怕的權(quán)臣桓溫去看望謝安,正遇上謝安在整理頭發(fā)?;笢夭蛔尨驍_,搬個馬扎在那兒等。謝安性子遲緩,慢慢騰騰,不急不躁,許久才好不容易弄好。發(fā)現(xiàn)桓溫在等自己,來不及戴帽子便要出來?;笢刳s緊說,別別別,我等您把帽子戴好。沒事,不在乎這一會,我能等。謝安就是如此被看重。
故事八:謝安最有名的一次出游,應(yīng)該感謝書圣王羲之,也就是天下聞名的“蘭亭會”。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時任會稽內(nèi)史的王羲之邀請謝安、孫綽、孫統(tǒng)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齊集會稽郡的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蘭亭,“修禊事也(《蘭亭序》)?!?/p>
據(jù)相關(guān)資料,參加這次蘭亭集會共有四十一人。
王家十人:羲之、彬之、凝之、肅之、徽之、豐之、玄之、蘊之、渙之、獻之;謝家五人:謝安、謝萬、謝繹、謝瑰、謝滕;庾家二人:庾友、庾蘊;孫家三人:孫綽、孫統(tǒng)、孫嗣;曹家三人:曹茂之、曹華、曹禮;虞家二人:虞說、虞谷;呂家二人:呂系、呂本;其他十四人:袁嶠之、郗曇、華茂、魏滂、桓偉、丘髦、卞迪、羊模、孔熾、劉密、勞夷、后綿、華耆、任儗。
這四十一人大多為當時王、庾、桓、謝四大家族成員和社會名流?;顒觾?nèi)容主要是飲酒賦詩,即“曲水流觴”。當日得詩三十七首,其中,王羲之、謝安等十一人各作詩兩首,郗曇、王玄之等十五人各作詩一首,王獻之、虞谷等十五人未作詩,當時王獻之年僅九歲。(《謝安》·紀建興)
謝安的詩是這樣寫的,其一:
伊昔先子,有懷春游。契此言執(zhí),寄傲林丘。
森森連嶺,茫茫原疇。迥霄垂霧,凝泉散流。
其二:
相與欣佳節(jié),率爾同褰裳。薄云羅物景,微風翼輕航。
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萬殊混一象,安復(fù)覺彭殤。
從以上數(shù)則故事,可以一睹謝安的名士風采。而千百年之后回頭看,是否可以說,謝安悠游山水的歲月,正是其陶冶性情,積聚人望,靜觀世態(tài),蓄力未來的時間?擁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的謝安是不會終老林泉的,時代與國家也不會“放過”他。
《晉書》中有一句話:在官無當時譽,去后為人所思。謝安之求,乃千載名也!
何能安社稷 知人更知天
“但問何能安社稷,知人知命更知天?!北蛴钕壬猜?lián)兩句,可謂是對謝安一生的精到總結(jié)。安邦定國的謝安為什么能?因為他能“知”。知人,知命,知天。知人則足以統(tǒng)御天下而有術(shù),知命則足以把握人生而無懼,知天則足以順天應(yīng)時而中節(jié)。古往今來能夠左右歷史進程的大人物,無一不具有“知”的本領(lǐng),而留下種種神奇的傳說。
《真名士自風流》寫道:
謝安隱居了快二十年,然后又做了二十六年的官。隱居時,他是一代“風流名士”;做官時,他是一代“風流宰相”。
“風流”中,他從從容容挫敗了權(quán)臣桓溫的篡位陰謀;“風流”中,他瀟瀟灑灑指揮了淝水之戰(zhàn);
“風流”中,他為東晉主持了十年大局,國家安定,百姓樂業(yè),竟讓那個亂世,出現(xiàn)了一個“小康時期”;
“風流”中,他功成名遂,卻又激流勇退,把個功名權(quán)位丟棄得像扔掉了垃圾……
如果這些還不夠完全,那么,他還是一位大書法家,一位琴家,一個詩人。在家族里,他是所有人的精神依賴;在社會上,他是一個時代的偶像巨星。在林泉間,他是名士們的領(lǐng)袖;在朝堂上,他是整個國家的核心……
一個不知人知命知天,不了知世事人情天地變化國運興衰的人,可能會有如此瀟灑的人生嗎?《晉書》:
常疑劉牢之既不可獨任,又知王味之不宜專城。牢之既以亂終,而味之亦以貪敗,由是識者服其知人。
此謂知人。再看知命。
既累辟不就,簡文帝時為相,曰:“安石既與人同樂,必不得不與人同憂,召之必至。”
時安弟萬為西中郎將,總藩任之重。安雖處衡門,其名猶出萬之右,自然有公輔之望,處家常以儀范訓子弟。安妻,劉惔妹也,既見家門富貴,而安獨靜退,乃謂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奔叭f黜廢,安始有仕進志,時年已四十余矣。
征西大將軍桓溫請為司馬,將發(fā)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戲之曰:“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蒼生今亦將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既到,溫甚喜,言生平,歡笑竟日。——《晉書》
又是三則故事。其一言當時的簡文帝司馬昱,也是相人高手,認為謝安屢屢被朝廷征召而不出仕,并不是不想出仕,而是時機不到。因為:能與人同樂的人,一定能與人同憂。此言何其精準!
其二是自家人說謝安。謝安的弟弟也是有名的大人物,謝安比弟弟的名望還高,自家又是豪門,謝安卻恬然靜退,夫人因此說:“大丈夫不也應(yīng)該出世立功名嗎?”謝安的回答特別耐人尋味:
“恐不免耳?!迸率请y免吧。其實謝安心里一定早有預(yù)知或是計算了。等到謝萬一被貶黜,謝安立馬就出山了。
其三是謝安應(yīng)桓溫之召為司馬時,中丞高崧笑話他:時人都說謝安不出山,天下人怎么辦?現(xiàn)在是天下人應(yīng)該拿謝安怎么辦啊!謝安面有愧色。這大概是被說破心事的自然流露吧?
類似的故事還有一個。有人送給桓溫藥草,中有遠志?;笢厝∫詥栔x:“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坐,應(yīng)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腹恐x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世說新語 ·排調(diào) ·三十二》)
“遠志”與“小草”,這說的哪是藥草,分明是在影射挖苦謝安隱居時志存高遠,出仕后大概也不過是尋常小草罷了,不會有什么大作為。謝安流露出一副慚愧的神色。桓溫當然也不為謝安解圍,只笑言此語極有意味,這大概也是桓溫對謝安的一種考驗。
謝安終于出山了,這一年,他已經(jīng)四十歲,被稱為“東山再起”。為什么是“再”呢?因為謝安隱居前,曾經(jīng)到庾冰那兒當過一個月的官,所以這回是第二次,叫“再起”。
當年為了“躲官”,謝安干脆離開建康,去了風光旖旎的會稽,在東山腳下筑室而居。朝廷惱了,下令這樣的人“禁錮終身”,永不敘用。謝安正中下懷,在東山一隱二十年。
謝安為什么出山呢?直接的原因是兄弟謝萬頂不住了。北伐中不戰(zhàn)即潰,丟了15000名士卒。桓溫一看高興了,他正等著要削除謝家十幾年的豫州勢力,好為自己逼進建康掃清道路呢。一道奏章,把謝萬免為了庶人,翦除了謝氏家族豫州的立足之本。
謝家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祖孫三代嘔心瀝血經(jīng)營的家業(yè),眼看大廈將傾。謝安無法再逍遙下去,痛定思痛,打點行裝,到江陵桓溫處報到,當了個司馬,也因此被人笑話。
在桓溫制造的恐怖氛圍下,連當時的皇帝司馬昱也惶惶不可終日,常常害怕被廢黜。謝安更是感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壓迫。有一次,謝安看見桓溫過來,遠遠地便行禮參拜?;笢毓首黧@訝,裝出不忘故舊的樣子客氣地說:“安石,你怎么也這樣呢!”謝安說:“哪有君主在前面禮拜,而我們做臣子的反在后面拱手的道理!”
謝太傅與王文度共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謝曰:“不能為性命忍俄頃?” ——《世說新語·雅量》
謝安和王坦之(文度)一起去拜訪郗超,直到天黑還沒見上面。王坦之想離開,謝安說:不能為了性命再忍耐片刻嗎?郗超權(quán)勢,何異熏天?郗超,字景興,是桓溫最為親信的幕僚。他經(jīng)常為桓溫密謀廢立之事至深夜,困了就和桓溫同眠一榻。
由此可知風度翩翩從容不迫的謝安,并非僅有名士派頭,書生之愚,也有謹慎小心,虛與委蛇的一面。然而其背后的膽氣,卻足夠證明其非同一般。
簡文帝疾篤,溫上疏薦安宜受顧命。及帝崩,溫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陳兵衛(wèi),將移晉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懼,問計于安。安神色不變,曰:“晉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見溫,坦之流汗沾衣,倒執(zhí)手版。安從容就席,坐定,謂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后置人邪?”溫笑曰:“正自不能不爾耳。”遂笑語移日。坦之與安初齊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稌x書》
《世說新語·雅量·二十九》有一則相近的記述:
桓公伏甲設(shè)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祚存亡,在此一行?!毕嗯c俱前。王之恐狀,轉(zhuǎn)見于色。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笐勂鋾邕h,乃趣解兵。王、謝舊齊名,于此始判優(yōu)劣。
一場鴻門宴。桓溫預(yù)先埋伏士兵,擺好酒席,請了很多朝中官員,想要殺掉謝安、王坦之兩人。因為簡文帝司馬昱臨終之際,桓溫脅迫立遺詔,欲如周公般攝政,司馬昱無奈,只能照辦,但卻被謝安和王坦之兩人阻止,改為由桓溫輔政,桓溫因此懷恨在心。
面對鴻門宴,王坦之很驚慌,問謝安:“應(yīng)當做什么打算?”謝安神態(tài)不變,對王坦之說:“晉朝的存亡,就在于我們這次如何處理了?!眱扇艘黄鹎叭ジ把?。王坦之恐懼的樣子,表現(xiàn)在神色上。謝安的從容鎮(zhèn)定,也表現(xiàn)在面容上。他看著臺階快步走向座席,用他那著名的“洛下書生詠”的聲音,吟詠嵇康的詩句“浩浩洪流,帶我邦畿”。
謝安坐定后,坦然對桓溫說:“我聽說諸侯之道在于防衛(wèi)四方,明公何須置人防衛(wèi)壁后呢!”桓溫并不回避,笑了笑說:“正是。但我也是不得已而如此啊?!被笢匚窇炙摰膽B(tài)度,便改變計劃撤走伏兵。
謝安以自己的氣度與膽識征服了桓溫,王坦之、謝安二人也立判高下。能夠在隨時飛濺起的血腥中,以個人的魅力化險為夷,震懾敵人,這是長久以來行藏有度而發(fā)之于外的風度,不能不讓人佩服贊嘆!而其背后深藏的,則應(yīng)是謝安對天時命運的了知!
有兩件事,尤為明證:
是時宮室毀壞,安欲繕之。尚書令王彪之等以外寇為諫,安不從,竟獨決之。宮室用成,皆仰模玄象,合體辰極,而役無勞怨。——《晉書》
別人都不同意修建宮室,謝安一意孤行。建成的宮室完全符合地理天象,修建的人也并無怨言。
“昔桓溫在時,吾常懼不全。忽夢乘溫輿行十六里,見一白雞而止。乘溫輿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雞主酉,今太歲在酉,吾病殆不起乎!”——《晉書》
“從前桓溫執(zhí)政時,我常常擔心不能保全自身。忽然有一天夢見自己乘坐桓溫的車駕走了十六里地,看見一只白雞后停了下來。乘坐桓溫的車駕,預(yù)兆將代替他執(zhí)掌朝政。十六里,從我執(zhí)政到今天剛好十六年了。白雞屬酉,如今太歲星在酉,是兇兆,我這一病大概再也起不來了!”
謝安臨命終時的話,尤其暴露了其對天命的了知。上面一段話,尤其顯示了其對自我命運的了知。
乃上疏遜位,詔遣侍中、尚書喻旨。先是,安發(fā)石頭,金鼓忽破,又語未嘗謬,而忽一誤,眾亦怪異之。尋薨,時年六十六。
于是上書遜位,孝武帝派侍中、尚書曉喻朝廷旨意。之前,謝安從石頭出發(fā),金鼓忽然破碎,又加上謝安說話從不出差錯,這一天忽然出現(xiàn)謬誤,眾人覺得十分奇怪。同年八月二十二日(10月12日),謝安病逝于建康,享年六十六歲。
“高步云峰觀萬化,從容中道自周全”是妙句,更是警句,幾乎彬宇先生的每一首詩作中都有這樣的妙句與警句。謝安的瀟灑從容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因其思想境界極高,所以能觀天下于指掌之間,這就是“高步云峰觀萬化”,有一種俯瞰蒼生的氣魄與視角,這就是彬宇先生在讀懂中國國際論壇上發(fā)言時用“五度”來詮釋的“天下觀”。唯有樹立起了天下觀,才能懂得如何觀天下與平天下。謝安終其一生,從風流名士到風流宰相,立功立德立言,人生完美得幾乎無有缺憾,可謂無數(shù)士人心儀之偶像,不似許多人物,要么“行高于人,眾必毀之”;要么“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要么“功高震主,主必滅之”,而謝安卻毫無此虞,到底是什么原因?彬宇先生一言以蔽之:“從容中道自周全”。他的從容與瀟灑,生命的完美周全是源于極致的修養(yǎng),準確點說,就是源于對中庸之道的極致追求與極致把握,雖然行高于眾,卻讓人對他恨不起來,真正做到了朋友推戴、同事?lián)泶?、下級愛戴、上級感戴、后世仰戴、千古銘戴?/span>
凡事過猶不及,有禮有節(jié),這叫做“適度”,懂得適度,才有風度;境界超然,才能泰然。謝安是真正中庸之道的踐行者和受益者,他現(xiàn)身說法,證明了中庸之道的偉大與光輝。同時謝安也是大道的追隨者與受益者。道超然一切之上,蒞臨天下、中天而立,不染不著,謝安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舉重若輕,懂得相機行事、順勢而為,所以以超然之心實現(xiàn)了泰然之態(tài)。這便是彬宇先生所概括的“行藏有度即風度,境界超然故泰然”。
彬宇先生最后一句發(fā)問:“但問何能安社稷?”謝安用他的智慧和實踐證明了,“知人知命更知天”是成功的核心奧秘與關(guān)鍵。謝安知人,正是他慧眼如炬,才會提拔重用一幫不被看好的年輕人指揮淝水之戰(zhàn),歷史證明了他的眼光是對的,他安詳下棋,捷報傳來時,他也不動聲色,仿佛一切了然于胸,下完棋才在別人的詢問下淡淡地說“孩兒們勝了”。一個“孩兒”二字,包含著太多東西。彬宇先生的《大成之道》一書,就是講31個知的重要,其中非常重要的三篇,恰好就是“知人”、“知命”、“知天”。講知人這篇的題目是《中華文化最偉大的核心在于如何知人和做人》??鬃又匾曋耍奥犉溲?、觀其行”,不知人,歷史上被賣了還幫人數(shù)錢,這樣的事例和慘痛的教訓如恒河沙數(shù)般不勝枚舉。
謝安不僅知人,他更是知命的。在晚年,生命走向終點的前夕,通過他自我解讀的一個小小的夢境,暗示了所有的讀者,他是知道天命的智者。他知道他有桓溫的地位,但卻不能成為桓溫那樣的人。正因為知命,所以他成就了自己的命運,和桓溫截然不同的命運。換言之,正是他知命,所以成為了自己生命的主宰。孔子說:“樂天知命故不憂”,“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孔子還說“君子有三畏”,而第一“畏”的,就是“天命”。知天命是對天道命運規(guī)律的把握,知道主觀與客觀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所以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怎么做才符合天道,怎么做結(jié)果與命運才會吉祥,同時這也是一種超強自信的超強使命感的體現(xiàn)。知道自己從何而來,要做什么,去向何處,當問心無愧、厚德載物又境界超拔、心懷社稷蒼生的時候,天命就在其身。正是對天命的深刻理解與把握,謝安真正做到了“盡人事聽天命”,做好自己該做的,剩下的都交給上天,既然都交給上天了,那自己還有什么可焦慮的呢?所以謝安從容瀟灑的背后,是對天命的信任信仰與把握,是智慧所帶來的定力。
正如彬宇先生在《大成之道》里的解讀,這個知,不僅代表知道,更代表掌握。如知州、知府,是掌管、主持、主宰之義。而知人也好,知命也罷,最終都離不開“知天”。天即是道,凡事合于天順乎道,則必然事半功倍、得道多助。
人心就是天心。正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死”,“民心所向,勢不可擋”,果能順天應(yīng)人,自然社稷永安!
張紅星教授注:
云峰:高聳入云的山峰。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寢瘵謝人徒,滅跡入云峰?!彼巍っ琛逗訚M子?夏曲》詞:“急雨初收珠點,云峰巉絕天半?!鼻濉桖槨队屋忌匠U账隆吩姡骸伴喪廊绺∧?,誓愿棲云峰?!?/p>
萬化:萬事萬物;大自然?!渡觇b?政體》:“恕者仁之術(shù)也,正者義之要也,至哉,此謂道根, 萬化存焉爾?!薄稘h書?京房傳》:“房對曰:'古帝王以功舉賢,則萬化成,瑞應(yīng)著。 ’”顏師古注:“化,萬機之事,施教化者也。一曰萬物之類也?!碧啤ち谠妒嫉梦魃窖缬斡洝罚骸靶哪吾?,與萬化冥合?!币仓父鞣N變化?!肚f子?大宗師》:“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唐·白居易《嘆老》詩之一:“萬化成于漸,漸衰看不覺。”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三:“語雖合璧,意若貫珠,非書窮五車,筆含萬化,未足云也?!?/p>
——————————————————————
《詩說中國——中國精神之禮儀叁百圖》為廖彬宇先生古體詩集,《禮記》云“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彬宇先生匯集歷年吟詠往圣先賢及其事跡的古體詩365首,透過圣賢事跡來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發(fā)揚禮樂文明。該文獻簡單易記,大雅斯文,使圣賢精神能夠讓人口耳相傳,深入人心。是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心血之作。既是歌頌古今賢哲,致敬圣賢,也是獻禮新時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貢獻綿薄之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