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虛損要則
五勞七傷六極,癥狀繁多令人?;?,但能明先天與后天根本之癥,無不痊安。虛:陰陽、氣血、榮衛(wèi)、精神、骨髓、津液之不足。損:外而皮、脈、內(nèi)筋、骨、內(nèi)而肺心、脾、肝、腎消損。
因復(fù)感者謂之不足之人,陽虛復(fù)感外寒,則損從皮毛肺始,陰虛更生內(nèi)熱,則損從骨髓,腎始,內(nèi)傷飲食、勞倦、則損從肌肉脾始、此虛損成勞之因,證有五:
1. 損皮聚毛落,灑淅惡寒、咳嗽、肺勞
2. 損血脈虛少、男子面無血色,女子月經(jīng)不通心勞
3. 損飲食減少、肌肉消瘦、大便溏瀉脾勞
4. 損兩肋引胸而痛,筋緩不能行、肝勞
5. 損骨痿不能久立,午后發(fā)熱盜汗、骨蒸、腎勞
從下腎臟損起至皮聚毛落則死,從上肺臟損起,損至骨痿不能起于床則終,從脾臟損起,或至皮聚毛落?;蛑凉丘舨黄?,皆死。
虛損為七傷之癥:
1. 恐懼不解為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蓋五臟主藏精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失氣,失氣則死。
2. 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脫肉,毛悴色夭折死于冬。
3. 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則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4. 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陰縮而痙攣,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于秋。
5. 憂愁不已則傷意,意傷則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于春。
6. 盛怒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夏季。
7. 勞倦過度則傷氣,氣傷則火愈壯,壯火則食氣,故無氣以動,喘乏汗出,內(nèi)外皆越,則氣日耗,氣日耗則死。
虛損為六極之癥:
1. 數(shù)轉(zhuǎn)筋,十指爪甲痛,筋極。
2. 牙齒動、手足痛、不能久立,骨極。
3. 面無血色,頭發(fā)墜落,血極。
4. 身上往往如鼠走,削瘦干黑,肉極。
5. 氣力無力,身無膏澤,翕翕羸瘦,眼無精光,立不能定,身體苦癢、搔之生瘡,精極。
6. 胸脅逆滿,恒欲大怒,氣少不能言,氣極。
凡勞傷虛損,五臟各有所主,而唯心臟最多,且心為君主之官,一身生氣所系,最不可傷,而人多忽視而不知。五臟之神皆稟于心,故憂生于心。肺必應(yīng)之,憂之不已而戚戚幽幽,則陽氣日索,營衛(wèi)日消,勞傷及肺,弗亡弗已。
嘗貴后賤雖不中邪,病從內(nèi)生,名曰脫營,嘗富后貧名曰失精。五氣流連病有所并,暴樂暴苦,始樂后苦皆傷精氣,精氣竭形,形體毀淚,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nèi)傷,身必敗亡之類,無非慮竭將來窮追已往,而二陽并傷,第其潛消暗爍于冥冥之中,人所不覺,而不知五臟之傷,唯心為本。
凡值此者速宜舒情知命,力挽先天,喜一日則得一日,有一日則失一日,但使靈明常醒、尚何塵魔敢犯。
虛是氣血不足,怯是不能任勞,損是五臟虧損,由虛而至怯至損,皆自漸而深,治之須極體認(rèn),不可輕易投劑。少有差誤則輕者反重,重者必死?;继撉诱?,雖是不治之癥,尚或延過二三年,今之患虛怯者周歲半載之間,卒不可救,求其速死之由有三大愆:
2. 現(xiàn)今之人,才見虛弱發(fā)熱, 一委之陰虛火動,開場便用滋陰將火,不分陽虛、陰虛、脾胃勇怯。胃強(qiáng)而陰血不足者,間或無虞,胃弱氣虛而無實熱者,服此純陰苦寒之劑,其火愈熾,甚至惡心胸滿,咳嗽、痰沫泄瀉聲啞,故以救一時之弊。至于按病投劑,陰虛則補(bǔ)陰,陽虛則補(bǔ)陽,嘗固執(zhí)又常提防流害一至于此?;鹩魟t發(fā)之,輕者可降,重則從其性而升之,蓋火性上炎,以輕揚(yáng)之劑鼓之,則易散之,若不察而一以降火為言,將逆其性而使之愈熾,甘溫去大熱。
3. 膏梁之家厚味相竟,內(nèi)多積聚,多補(bǔ)則重閉其氣,足資其邪而益其病。初起未久,胃氣尚強(qiáng),急當(dāng)推之,而有議補(bǔ),則無反顧之憂。若失機(jī)會遷延日遠(yuǎn),莫能為計,欲補(bǔ)則無成功,欲攻則胃氣已壞,畏首畏尾待死而已。
凡治虛損之癥,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diào)其營衛(wèi),損其脾者調(diào)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只在保護(hù)脾胃為上。補(bǔ)法當(dāng)以調(diào)心補(bǔ)腎為先,唯宜溫養(yǎng)以緩取效,五臟皆稟氣于胃,脾胃健順運(yùn)納五谷,雖有虛勞復(fù)之亦速,后天脾胃水谷生化營衛(wèi)。故治法本乎氣血,先天腎臟精氣生化之原,故治法本于陰陽。
治虛損之癥要識得其利害:
脈數(shù)而無力者難治,大肉脫甚者難治,肺脹郁遏不得眠者難治,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瀉而加汗者死,熱不為汗衰者死,不為泄減者死,嗽而下泄上喘者死,骨肉全消者死,左不得眠者肝脹,右不得眠者肺脹,嗽而喉疼聲啞,糞門瘺瘡者死,骨蒸勞熱脈數(shù)而虛、熱而澀小,必殞其軀,加汗加咳非藥可除。
虛損死癥總括
勞損虛羸貴服補(bǔ),參芪不受難調(diào)輔,聲啞必定入黃泉。肺臟敗及陰陽偏竭者,皆不治。
1. 一邊不能耐睡苦
凡虛損既成,不補(bǔ)將何以復(fù)?而有不能服參芪者,為不受補(bǔ)何以望生。勞嗽聲啞及咽中生瘡,或喘極氣促此為肺臟之?dāng)∫脖厮?。左右者陰陽之道路,其有不得左右眠,此其陰陽之氣有所偏竭而然,多不可治?/font>
2. 脾臟敗及肺虛極者死
肉削肌消瘦脫形,微寒發(fā)熱、咳無停、痰濃似肉形如肺,白血難援載內(nèi)經(jīng)。
勞損肌肉脫盡者此脾臟之?dāng)?,必死。勞損既久,微寒發(fā)熱不休,咳嗽不止者亦死;勞損失血之后嗽不能止,而痰濃似肉,似肺,此乃脾肺虛極飲食無能、化血、而隨食變痰,此非血而實血之類,謂之咳白血。經(jīng)曰:白血出者死。故凡痰之最多、最濁者每見多難收功。
3. 勞損泄瀉不禁者死
勞成泄瀉即難醫(yī),腎敗無藏乃致之,筋為疲極身疼痛。血竭無榮肝損危。
凡勞損已成而增泄,不能禁止者,此腎關(guān)不固門戶不藏必死,筋為疲極之本,凡病虛損多有筋骨疼痛,若痛至至極不可忍者,乃血竭不能榮養(yǎng)筋骨,此肝臟之?dāng)∫惨嗨馈?/font>
4. 陰陽虛勞死脈有別
陰勞細(xì)數(shù)形盡終,微萆陽勞氣脫崩,譫妄失倫心臟敗,神亡枯白與顴紅。
陰虛之勞脈來細(xì)數(shù),則必形滑骨著而后死者,陰主形也;陽虛之勞脈來微革,則不待瘦盡忽然而脫者,陽主氣也。
凡病虛損原無外邪,所以病雖至困終不憤亂,其有患虛癥別無外邪而譫語妄失倫者,此心臟之?dāng)∩裢鲋妆厮?。?jīng)曰:白如枯骨者死;勞成顴紅者亦死。
5. 骨枯肉陷精衰者死期
大骨枯槁大肉陷,舉動益衰骨髓空,真臟未見一歲死,若見真臟克當(dāng)兇。
大骨者,顴肩、股、腰之大骨也;大肉者,頭項,四肢之大肉也,枯槁者,骨痿不能支也;陷下者,肉消陷成坑也,舉動精神漸衰,若真臟脈不見,期一歲死。若真臟脈見遇克制之日必死。
6. 喘滿動形者死期
喘滿動形者六日死,一月內(nèi)痛引肩胸、身熱、破肉盡脫。十日之內(nèi)定逢沖。
若真臟脈未見,喘滿動形主半年死;如滿喘動形又多痛引肩、胸、主一月而死;如喘滿動形肉盡之處皆枯燥破裂,即俗言蓆瘡之類,加之身熱不已,必十日內(nèi)而死也。
7. 真臟脈見決死期
真臟脈見目眶陷,目不見人頃刻,若能見人神憂在。
至所不勝日時終。
真臟脈已見,目眶下陷,視不見人,主頃刻而死,若能見人,則神尚未去,至所不勝之時日而死;不勝日時,如肝忌庚辛申酉,心忌壬癸亥子,脾忌甲乙寅卯,肺忌丙丁巳午,腎忌戌巳辰戌丑未是也。
8. 五臟真臟脈形
五臟無胃真臟形,肌肉雖存不久停、一息二至號曰損,一息一至行尸名。
此節(jié)申明上文真臟脈形,所謂真臟者言五臟之脈,全無和緩之義,是謂無胃氣也,如肝脈中外急,心脈堅而搏、肺脈大而浮,腎脈之如彈石,脾脈之如喙距,凡此皆無胃氣是為真臟在脈。若真臟脈見即肌肉雖存補(bǔ)必不久于人世耳,一息二至損病脈也;一息一至各曰行尸脈也。
9. 寸口脈見,浮遲為虛勞
扣之脈見浮遲,浮則為虛遲損虧,左手脈細(xì)右勁急,正弱強(qiáng)邪強(qiáng)弱勢必危。寸口者統(tǒng)言六部,浮則為虛遲則為勞,左手脈細(xì),右手浮大勁急,為正虛邪盛必死。
10. 虛損久病脈決死期
久病沉細(xì)數(shù)者絕,脈結(jié)三年代三月,中空外急是為革。男主失精女漏血。
《脈經(jīng)》云: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微弱者為虛,弦者為中虛,細(xì)而微小者氣血俱虛。久病沉細(xì)數(shù)者死,或言弦細(xì)數(shù)者亡。若弦甚者病必甚;數(shù)甚者病必危;若見弦細(xì)而再加緊數(shù)則百無一生。虛損之脈凡甚急、甚數(shù)、甚細(xì)、甚弱、甚澀、甚滑、甚短、甚長、甚浮、甚沉、甚弦、甚洪、甚實者,皆勞傷之脈。然無論浮沉大小,但漸緩則漸有生意。脈結(jié)者三年內(nèi)必死;脈代者三月內(nèi)必死。中空外急是名革脈。男主亡血失精,女主半產(chǎn)漏下。
《金匱要略》曰:脈芤者為血虛,沉遲而細(xì)者為脫氣,大而無力為陽虛,數(shù)而無力為陰虛,脈大而芤者為脫血,平人脈大為勞,脈極虛亦為勞,脈微細(xì)者盜汗,寸弱而軟為上虛,尺弱軟澀為下虛,尺軟滑疾為血虛,兩關(guān)沉細(xì)為胃虛。
11. 勞損辯爪于形色之外
凡勞損之病本屬陰虛,陽虛必血少;而指甲為精血之余,故凡于診侯之際,但見其指甲干黃,覺有枯槁之急,則其發(fā)、膚、營、氣、具在吾日中矣。此于脈色之外,便可知其有虛損之侯,而損之微甚,亦可因之以辨。
第二節(jié) 雜癥死絕總括
1. 陽勝則身熱
陽勝多生發(fā)熱煩,喘粗俯仰齒齦干,肌膚閉塞全無汗。
2. 腹?jié)M能冬夏日難
陽盛則身熱,煩冤、喘粗、為之挽仰,齒干腠理閉,汗不出腹?jié)M死,能冬不能夏。
3. 陽勝則身寒
陽勝身寒汗畏風(fēng),身常數(shù)栗栗擁爐烘,惡寒腹?jié)M四肢厥,夏令能安不利冬。
陰勝則身清汗出數(shù)栗而寒,寒則厥,厥則腹?jié)M死,能夏不能冬。
4. 奧言五逆
一逆癥腹脹身熱脈大甚
二逆形腹?jié)M脈大四肢清
三逆兇衄而不止脈洪大
四逆咳血脫形小勁厄
五逆熱脫形咳而小疾絕;凡如此危期應(yīng)在半月死。
《玉版篇》曰:諸病皆有順逆,可得聞乎?歧伯曰: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是二逆;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咳且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五逆。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5. 三速二絕
第一速:腹脹肢清泄脫肉,
第二速:脈大利紅脹滿腹
第三速:嘔血胸滿小急促
第四絕:脈搏脫形咳血
第五絕:脈亡咳嘔脹飱泄,急提防此類總在一時亡。其腹大脹四肢清脫形泄甚實一逆;腹脹便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三逆;咳而沒血形肉脫脈搏是四逆;咳嘔腹脹且飱泄其脈絕是五逆;如此者不過一時而死矣。
6. 五陰絕
五陰絕,目系轉(zhuǎn)而動不歇,志先喪,遠(yuǎn)在一日半天亡
五臟之陰氣俱絕則目系轉(zhuǎn),轉(zhuǎn)則目運(yùn),而動不休,目運(yùn)者為志先死;志先死,則遠(yuǎn)一日半死矣。
7. 六陽絕
六陽絕,大汗如雨腠理泄,若遇此,夕占旦亡旦夕死。
六腑之陽氣俱絕,則陰與陽相離;離則腠理發(fā)泄。絕汗乃處,故旦夕死,夕占旦死。
8. 奪氣者絕
言而微,終日復(fù)言奪氣危。言而微,終日乃復(fù)言者,此奪氣也,不多治。
9. 倉廩不藏者死
門戶亡,圊谷倉廩不能藏。利久不止,是倉廩不藏,門戶不要也必死。
10. 水泉不止者死
尿頻死膀胱不藏泉不止,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多死。
11. 足太陽氣絕
膀胱傷,戴眼足難屈伸亡。足太陽氣絕者,其足不能屈伸,死必戴眼。
12. 神明渙者不治
神明渙,衣被不斂言語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不治。
13. 皮膚著者死
皮膚著,肉脫身熱不去惡,皮膚著者死,肉脫身熱不去者亦死。
14. 精神傷身必亡
貴脫勢,雖不中邪身赤逝,精神傷,治之無益身必亡。
《五過論》曰: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nèi)傷,身必敗之。
15. 九侯脈主冬死
九侯脈沉細(xì)懸絕為陰屬,主冬死,先圣定以夜半子。
九侯之脈皆沉細(xì)懸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
16. 燥盛喘數(shù)者日中死
燥盛喘數(shù)者為陽勢不轉(zhuǎn),夏令喪軒歧主以日中亡。脈燥急盛大,似喘而數(shù)者為陽,主夏,故以日中死。
17. 邪氣入心相傳死期
一日心疼咳氣沖,三朝肋痛五難通,身燒體重三朝絕,夜半冬時夏日中。
病先發(fā)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此言五臟之相克為傳,即以心之病傳而先言之。夫病傳者,其癥先心痛,一日火盛則乘金,次日則傳之于肺,故當(dāng)咳嗽,氣上沖咽,以肺之變動為咳。又三日則四日矣,金來克木傳之于肝,故當(dāng)脅使作痛,以肝脈循肋肋。又五日則九日矣,木來克土傳之于脾,故當(dāng)閉塞不通,身重體痛,以脾肌肉四肢。又三日則十二日,其病不愈則死。冬天日短,故應(yīng)夜半;夏令日長故應(yīng)日中。
18. 邪氣入肝相傳死期
頭眩肋滿屬肝經(jīng),體重三朝痛不輕,五日脹增三日腎。
脊腰酸痛脛難行,三朝不已身當(dāng)絕,冬日昏時夏早明。
肝病頭目眩肋支滿,三日體重身痛,五日而脹,三日腰脊小腹痛,脛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此言邪氣入肝,而有相傳之死期。病先發(fā)于肝,其證當(dāng)頭目眩而肋支滿,過三日則木來乘土傳之于脾、其證體重身痛;又五日則八日矣,脾邪移胃,其證為脹;又三日則十一日矣,土來克水,傳之于腎,其癥當(dāng)少腹腰脊俱痛,脛中覺酸,正以腎脈起于足,循內(nèi)出腘內(nèi)廉,貫脊屬腎絡(luò)膀胱,又腰為腎之府,故病如是也;又三日共十四日矣,其病不已則死,但冬之日入在申,以金旺克木,故冬死于日昏,夏之早食在卯,木邪太過,故夏死于早食。
19. 邪氣入脾相傳死期
體重身疼痛在脾,一朝脹滿不輕醫(yī),脛酸二日腹腰痛,背膂三天筋骨痹,小便閉癃十日死,冬于人定夏昏時。
脾病身痛體重一日而脹,二日腰脊痛,脛酸,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時。此言邪氣入脾而有相傳之死期。病先發(fā)于脾其證當(dāng)身重體痛,一日而移于胃其證為脹;又二日則三日矣,木乃克水乃乘于腎,其癥當(dāng)少腹腰脊痛而脛酸;又三日則六日,腎移邪于伏膂之脈,膀胱之府,其癥當(dāng)背膂筋痛而小便亦閉;又十日共十六日,其病不已則死。但冬之人定在戍,土邪太過,故冬死于人定;夏日晏食亦在戍,晏食者晚飯。
20. 邪氣入肺相傳死期
肺病三朝見喘咳,肋支滿痛連胸膈,身痛四日五添脹,十絕冬脯夏日出。
病先發(fā)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肺病喘咳三日而肋支滿痛,一日身重體痛,五日而脹,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此言邪氣入肺,而有相傳之死期。病先發(fā)于肺,其癥當(dāng)為喘咳;過三日則金來克木傳之于肝、其證當(dāng)肋支滿痛;又一日則四日矣,木來克土傳之于脾,其證當(dāng)身重體痛;又五日則九日矣,其病不已當(dāng)死。但冬天夜長,故在日入,夏天夜短,故應(yīng)當(dāng)日出。
21. 邪氣入腎相傳死期
酸少脹脊腰疼,腎病三朝溺閉增,背膂筋疼添腹脹,又加兩肋痛難撐,如斯三日必當(dāng)死,夏在晏脯冬大晨。
腎病少腹腰脊痛酸,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三日腹脹,三日兩脅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脯。
此言邪氣入腎,而有相傳之死期,腎病者。其癥當(dāng)少腹腰脊痛,三日則移邪,于膀胱之府,其癥當(dāng)背膂筋痛,而小便亦閉;又三日則六日矣,水來克火上而傳心,其癥為心痛;又三日則九日,心傳小腸之府,其癥當(dāng)小腹脹;又二日共十一日,其病不已則死。但冬之大明在卯夏之晏脯在戌,土能克水,故冬死于大晨,夏死于晏脯。
22. 邪氣入胃相傳死期
胃病之形脹滿胸,腹腰五日痛相攻,三朝膂楚尿多澀。
五體難移六則兇,夏令亡時當(dāng)日映,冬天必在丑初終。
胃病脹滿五日少腹腰脊痛酸,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五日身體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映,此言邪氣入胃,而有相傳之死期。胃病者其病當(dāng)胸口脹滿,五日則胃傳于腎,其癥當(dāng)少腹腰脊痛酸;又三日剛八日,腎病移于膀胱之府,其癥當(dāng)背膂筋痛而小便自閉;又五日則十三日矣,又上而傳之于心,其癥當(dāng)心痛;又六日則十九日矣,其病不已則死,但冬之夜半屬丑,夏之日映在未,按映即日,日側(cè)面之謂歟唇。
23. 邪氣入膀胱相傳死期
膀胱病癥在尿難,五日腰痹腹脛酸,膀胱一朝身體重,兩天不愈命當(dāng)殘,冬時約在雞鳴死,夏日亡于下脯看。
膀胱病小便閉,五日少腹脹腰脊痛脛酸,一日腹脹,一日身體痛,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脯。
此言邪入膀胱,而有相傳之死期,膀胱病者其癥當(dāng)小便閉,五日則自傳于臟,其癥當(dāng)小腹脹,腰脊痛而酸;又一日則六日,水來克火,故腎傳之小腸,其癥當(dāng)小腹脹;又一日則七日,府邪上移于心臟,其癥當(dāng)心痛;又二日則九日,其病不已死。但冬之雞鳴在丑末,土來克水,故冬死于雞鳴;夏之下脯在申、金敗不能生水,故夏死于下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