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2 11:11:57)
轉(zhuǎn)載標簽:
雜談張仲景傷寒六經(jīng)病與治法總則
皮膚中寒
太陽病太陽又稱巨陽,統(tǒng)攝營衛(wèi),主一身之大表,故太陽居
三陽之首,為六經(jīng)藩蘺
經(jīng)證為邪在肌表的病變;腑證是太陽經(jīng)邪不解而內(nèi)傳于膀胱所引起的病變
發(fā)熱,惡寒,頭痛,
項強,脈浮
桂枝湯麻黃湯銀翹散
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
少陽病
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
以口苦,目眩,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多嘔,默默不欲食為特征
大柴胡湯
小柴胡湯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陽氣亢盛,邪從熱化最盛的極期階段的傷寒
陽明病
實則陽明,虛則太陰陽明病可以轉(zhuǎn)變?yōu)?a target="_blank" >太陰病,太陰病也可以轉(zhuǎn)變?yōu)殛柮鞑?div style="height:15px;">
陽氣亢盛,邪從熱化最盛的極期階段的傷寒
1.陽明經(jīng)證:外邪入里化熱,熱與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爍津液,出現(xiàn)身熱、汗出、口渴引飲、脈洪大等。
2.陽明腑證:外邪人里化熱,與大腸的燥熱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結成實,阻滯于中,即產(chǎn)生潮熱、譫語、便秘、腹?jié)M而痛、脈沉實等證。
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
調(diào)胃承氣湯
外感病病程中,病邪入陰的第一階段
太陰病中焦陽氣虛衰,脾胃機能減退,寒濕不運
外感病病程中,病邪入陰的第一階段
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脈緩弱等證
理中湯為太陰病主方
先用理中湯溫里,然后再用桂枝湯治表
厥陰病厥陰病為里虛而寒熱錯雜之癥
寒熱錯雜
烏梅丸為治療厥陰病的代表方劑
屬陽虛寒厥,癥見
厥逆、惡寒、下利、脈微,
治宜四逆湯或四逆加人參湯等方以回陽救逆
手足逆冷,脈細欲絕
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等方
熱厥證
用石膏湯
心腎陽虛
少陰病少陰病是六經(jīng)中最后層次和最危重的階段
少陰病是邪在心腎的病變,分寒化熱化二種
發(fā)熱惡寒無汗、足冷、脈反沉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陽虛的寒證占主要地位。少陰寒化證為陽氣不足,病邪內(nèi)入,從陰化寒,呈現(xiàn)出全身性的虛寒征象。表現(xiàn)無熱惡寒,脈微細,
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治宜急溫少陽,
四逆湯
若脈微欲絕,反不惡寒,甚至面赤,為陰盛格陽,治宜回陽救逆,方用
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鄭欽安:
“沉潛于斯二十余載,始知人身陰陽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思之日久,偶悟得天地一陰陽耳,分之為億萬陰陽,合之為一陰陽。于是以病參究,一病有一病之虛實,一病有一病之陰陽,知此始明仲景之六經(jīng)還是一經(jīng),人身之五氣還是一氣,三焦還是一焦,萬病總是在陰陽之中”-以陰陽為總綱
“仲景立法,只在這先天之元陰元陽上探取盛衰,不專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追求。。。。。。開口即在這五行生克上論盛衰,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
李可:
傷寒論-一首四逆湯足耳
工程師:
中醫(yī)之陰陽,實乃與西醫(yī)概念的微循環(huán)關聯(lián)。人體微循環(huán)是“第二心臟”,
陰盛陽虛者水旺-微循環(huán)障礙,萬病從此生。陽盛陰虛者火旺-微循環(huán)亢奮,需防元陽外越。人身之健康,實乃陰陽平衡
中西醫(yī)匯通于微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