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節(jié)假期接近尾聲的那個下午,讓我深有觸動的事是看了這部記錄片——《但是,還有書籍》。
莎士比亞說:“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了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書對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是我們的朋友,能把我們帶進浩瀚無垠的未知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我們身邊熟知的,還是那些僅有過一面之緣的,總是會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專愛讀書,愛書愛到深入骨子里?!?/span>
《但是,還有書籍》這部記錄片,就是講述的這樣一群專愛讀書和從事圖書工作之人的故事。
記錄片有兩季共11集,每集時間30分鐘,我剛看完第一季,就忍不住想來分享一些觀后感受。
一本書從編輯校稿到裝幀設(shè)計,再到以獨特的方式來到我們手中,每一本都有著它獨特的故事和來歷。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每個人也都在以自己獨有的方式熱愛著書籍,訴說著人與書的精彩與傳奇。
在這5集紀錄片中,這些愛書之人的故事,深深觸動著我們每個人,當人們疲憊、低落與失意之時,它都在無聲地告訴我們:
“但是,還有書籍?!?/p>
二手書的奇幻漂流
“喜歡一個作家,并且收藏他的書,一方面是因為你喜歡他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你覺得他這個人,跟自己內(nèi)心有共通之處。”
“二手書”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印象中的二手書都是淘書市場上論斤頭稱著賣的代名詞,其實不然,它還包含了蘊育著更多歷史和文化的古典舊書籍。
一本書經(jīng)過不斷流轉(zhuǎn)而變得更有價值,把喜歡的書一本本珍藏起來,更是一個讀書人慣有的閱讀習慣。
所以,收藏二手書并不足為奇。
陳曉維就是一位二手書收藏家,家里珍藏的圖書有一面墻之多,對于像他這樣的藏書家而言,他們最大的喜悅便是能隨時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通過各種途徑收藏到的這些“寶貝”。
陳曉維的藏書也是經(jīng)歷多番流轉(zhuǎn)才到達他書房的,為了收藏一本魯迅先生的絕版書籍,在拍賣會上他花費三萬元拍回了那本書,而這于他而言已是最便宜的價格了。
雖時常閱讀,但要真正說到藏書,我卻是羞澀至極的,自認為讀過的書不算少,而用心收藏的書卻為數(shù)不多。
這也正好給了愛書之人一個提醒:
讀書一世,總要有那么一些好書,是需要用心用愛去珍藏的。
正如陳曉維所說:
“好書本身是一個故事,寫書的人身上有一個故事,書的流轉(zhuǎn)又是一個故事,所以,其實你買了一本書不只是收獲了一本書,而是好幾個書的故事?!?/section>
一本書,從它誕生到幾經(jīng)流轉(zhuǎn),再來到我們身邊,便有了奇幻的故事,也就有了更多珍藏的價值。
如果遇到自己喜歡的書,一定要好好珍藏。
或者,我們可以嘗試一下漂流瓶書籍閱讀活動,說不定會很有意思喔。
開一輛書庫,行走中國
蝸牛和LULU是一對80后夫妻,也是一家書店的店主。
外出遠行的他們不得不暫時關(guān)掉書店門,愛書的小夫妻就果斷地開了一輛面包車,里邊塞了滿滿一車喜歡的書,為的就是能與這一路遇見的人分享。
有了這一箱箱的書,他們就成了流動的書庫,在一次次的賣書與換書活動中,他們感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愛書之人的喜悅和慰藉。
在蝸牛眼里,她認為:
“其實并不是越來越多的人不愛閱讀了,很多人是有閱讀訴求的,只是沒有碰到勾起閱讀欲望的契機點,當閱讀足夠方便,就出現(xiàn)在辦公室樓下時,他就會過來看一看、選一選?!?/section>
他們這個流動的書庫穿行于各大熱鬧的街道,同時也讓沒有閱讀條件的鄉(xiāng)下農(nóng)人感受了閱讀的快樂。
我特別贊同蝸牛說得那句話。
說到讀書方便,其實,在一些三四線小城市,想要在圖書館看書,沉浸在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中閱讀還是挺奢侈的。
一些小地方的書店,不過是像某文軒那樣賣些暢銷小說或是備考復習資料的小店,有些地方甚至都沒有可供閱讀的場所。
很顯然,去圖書館讀書,會比一個人在家里更有閱讀的氛圍。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可以養(yǎng)成去圖書館閱讀或者定期逛書店的好習慣,去逛的同時,還可以挑幾本自己喜歡的書帶回家,這種買書的感覺肯定是線上無法比的。
整部紀錄片中,我尤其喜歡蝸牛夫婦這樣的游、讀方式,也特別讓我有所觸動。
“喜歡的人就在身邊,喜歡的書也能夠隨時可以讀到”。
能把自己喜歡的書,分享給更多人,這就是夫婦倆最大的幸福。
快節(jié)奏的閱讀指南一
“閱讀如同柴米油鹽,都是生活本身?!?/p>
隨著現(xiàn)代新媒體的崛起,想要讀書已經(jīng)不再困難了。
從片中不難看出,在北京擁擠的地鐵上,也不時會有人在認真閱讀。
朱力偉就是一位在地鐵上讀書的閱讀者。
身為圖書編輯的她,利用上下班乘坐地鐵的碎片時間,一年讀完了幾十本書,也正是這樣的舉動,無意間拍下了“地鐵上的讀書人”精彩瞬間,還因此獲得了年度獎項。
頒獎詞中這樣寫道:
“在手機壟斷都市人精神生活的今天,在熙來人往、擁擠不堪的地鐵上讀書,或許是最沒有儀式感的閱讀場景,但他們的存在提醒著我們:閱讀如同柴米油鹽,都是生活本身。”
這個時代,有人如饑似渴地讀書,也有人總說自己很忙沒時間讀書。
其實,只要每天擠出20-30分鐘閱讀,一年下來就會讀完幾十本書。
所以,外出時習慣在包里裝一本書,在等候的間隙翻看幾頁,絕對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閱讀好習慣。
當然,如果發(fā)現(xiàn)身邊有一些讀書人最美的場景,也可以順手記錄下來,說不定無意中的舉動,也會有另一番收獲哦,但前提是一定不要侵犯別人的權(quán)利。
快節(jié)奏的閱讀指南二
受益于碎片化時間閱讀,楊早也是一名酷愛閱讀之人。
鏡頭下,正處在下班高峰期的他,一邊開車一邊正在使用語音創(chuàng)作公眾號文章,在碎片化時間里閱讀和寫作是他摸索出的獨門絕道。
寫書評、錄節(jié)目,楊早一直積極投身于各類讀書行動當中,還和身邊的朋友一起組建了線下讀書會。
他這樣說道:
"讀書,你要推動自己往深里走,推動自己沉浸式走下去,你就一定要找到一批小伙伴,和你一塊兒潛下去。"
也就是說,讀書不是一個人的死磕和苦讀,更要和同頻的伙伴交流、討論,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現(xiàn)如今,想要找小伙伴一起讀書也不是什么難事了,各種各樣的讀書社群,遍地開花。
有了大大小小讀書社群的陪伴和監(jiān)督,越來越多的人也正在一步一步養(yǎng)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同時,楊早還認為:無論處在什么樣的時代,深度閱讀都是不可缺少的。
深度閱讀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反人性的事要怎么做呢?答案就是,大家一起來做。
閱讀的過程不僅僅體現(xiàn)在讀上邊,閱讀還需要分享,需要思考和表達,而寫作就是最精準的表達。
這便是可以拿來的讀書方法了,讀、思、寫,才是一個讀書人應該具備的閉環(huán)思維。
以上就是記錄片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位讀書人。
其實,片中像這樣的嗜讀者還有很多。也有視書籍為結(jié)晶的圖書編輯、認真負責的圖書封面設(shè)計師和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大師,他們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訴說著與書籍的感動故事。
能看到這樣一個個溫馨的故事,它勢必也會時時刻刻影響著我。
看完紀錄片,我想起了這樣一段話:
我害怕閱讀的人,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于書后邊,放下書,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風采。
我害怕閱讀的人,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毛姆說,閱讀是一所隨手攜帶的避難場所,黑塞說,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能讓你悄悄成為最好的自己。
愿我們都能在閱讀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
栗筱芊,業(yè)余寫作愛好者。努力在文字的世界里摸爬滾打并樂此不疲,做不了耀眼的太陽,也要用力活成一束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