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祛濕劑之清熱祛濕 茵陳蒿湯八正散三仁湯甘露消毒丹

祛濕劑之清熱祛濕 茵陳蒿湯八正散三仁湯甘露消毒丹


 清熱祛濕
適用病證
濕熱證,濕熱外感,濕熱內(nèi)盛,濕熱下注。
   
 濕熱來源可以多方面,一個外來氣候因素,比如夏天,特別是長夏,多雨季節(jié)。外來濕熱,容易從外而入,濕熱外感。另外可以對內(nèi),內(nèi)升濕濁,體質(zhì)偏陽熱偏盛之體,可以濕和熱合形成濕熱證。濕熱內(nèi)盛、濕熱內(nèi)蘊證。另外有些濕邪郁遏也可以化熱。
   
 整個濕熱證候,一般大體上,分成三大類:(1)濕熱在表,(2)濕熱內(nèi)蘊,(往往是中焦為病變中心,濕邪歸脾,濕熱阻滯中焦,可以薰蒸四旁,引起全身的其他部位的濕熱反應(yīng))(3)濕熱下注(下部)。所以病證歸類來說,可以體表偏上的濕熱,外邪引起居多。濕溫病初起,對內(nèi)呢,大凡有濕熱發(fā)生,脾胃首當(dāng)其沖,濕熱往往以脾胃為病變中心,既使你外來濕熱形成了,往往也影響脾胃。濕熱內(nèi)蘊、濕熱內(nèi)盛,在下部呢,以濕熱下注為主要表現(xiàn),所以這是大體濕熱,濕熱證的一些病位特點。
配伍用藥
(清熱利濕藥?。∏鍩嵩餄袼帲?+ 宣暢三焦氣機 + 理氣 + 寒下 + 補益

清熱祛濕,治濕邪,利小便是一個很重要的治法。有的說“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敝螡?,不管是濕熱,寒濕,利水是給出路的方法。當(dāng)然你祛濕,“氣行則濕行,氣行則濕化。”治濕熱很重要宣暢,宣暢就是暢通上中下三焦的氣機。又要結(jié)合理氣藥,另外濕邪阻滯,如果和有形實邪阻滯呢,特別因為往往影響中焦為病變中心,影響胃腸道。所以和有形實邪阻滯,還可以合寒下方法、瀉下方法。瀉下濕熱積滯,也是一個祛除濕熱的常用治法。另外在有濕熱的情況下,可以傷人的正氣。熱邪傷陰,濕熱可以化燥,所以也應(yīng)該有結(jié)合補益藥。補益包括健脾方面,或者補益陰血,這是配伍上常用的。

常用藥物,清熱利濕是多用的。有一部分我們后面要講到的,像連樸飲,二妙散,這些也有以清熱燥濕藥為主。總體是兩類,除濕熱,清熱利濕,清熱燥濕。都是治濕熱常用的,為主的。但是用得更多的是清熱利濕。這是清熱祛濕病證的部位特點。

濕熱病應(yīng)該說非常復(fù)雜,在臨床辨證方面也比較麻煩,有時候你說認證,認識這個濕熱證,它有什么功能特點呢?為什么在臨床很難確認呢?證,由于濕熱的病性所決定的。
 
      比如濕,在中醫(yī)分類里,病邪分類,濕是陰邪,熱是陽邪。兩個交結(jié)在一起,陰陽兩種病邪結(jié)合在一起,這種狀況在其他病邪當(dāng)中,其他狀況下很少,而濕熱交結(jié)在一起是非常多的。交結(jié)難解,形容它如油入面,油和面攪和再一起怎么分得清?在辨證當(dāng)中,就產(chǎn)生陰陽兩種病邪,交結(jié)在一起,難以確認的狀況。所以初學(xué)這一方的運用,初學(xué)這一主治的時候,有時臨床就很難理解了。不像寒證、熱證,單純的寒證、熱證比較好認,熱證發(fā)熱就是發(fā)熱,寒證惡寒就是惡寒。熱證發(fā)熱汗出,那就是熱證。或者熱實互結(jié),大便秘結(jié),就是密結(jié)。或協(xié)熱下痢泄瀉,那就是泄瀉。
 
      濕熱證特點,往往出現(xiàn)一些矛盾癥狀,這些矛盾癥狀,我有時就說它有點陰陽怪氣。怎么叫陰陽怪氣呢?濕為陰邪,熱為陽邪,陰陽兩種病邪交結(jié)在一起,你說像陽邪吧?它又不像,像陰邪吧?也不典型。比如舉幾個常見的濕熱癥狀,濕熱,熱證要發(fā)燒了,但一寫到濕熱癥狀,經(jīng)常是身熱不揚,體溫不高,透不出來,病人覺得熱,量體溫,并不很高,稍微有點,所以有的主治證候描述少血身熱不揚。比如出汗,熱證要出汗,熱迫津液外泄要出汗,但是濕熱出汗呢,汗出后面往往要加兩個字,不暢,出又想出,又出不透,很難受。因為夏天很悶熱,濕熱的季節(jié),人就有一種,要出汗出不透,汗出不暢。病理狀況下,往往出汗,汗出不暢,甚至于出汗他不是全身出,“但頭汗出,齊頸而還”,你說出汗?病人說出,但是他說我只是頭上一陣出來,脖子以下就不出了。這世濕熱特點,矛盾的特點。
      
 像泄瀉,濕熱下注可以造成泄瀉。而且濕熱是痢疾當(dāng)中,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致病因素。濕熱痢疾比其他痢疾要多。濕熱引起泄瀉的話,往往瀉而不爽。隨然瀉,但是伴隨有里急后重,這些氣機阻滯的特點。熱邪傷津液,人要口干,遇到濕熱特點,他口干,后面有一句,“不欲飲”,口干不想喝水,又是矛盾的。所以我們歸納,比如說身熱不揚,和出不暢,瀉而不爽,口干不欲飲。這些表現(xiàn),都是濕熱陰陽兩種對立的病性的病邪,交結(jié)在一起。這就造成了在臨床辨識證候的時候,一定的難度。但是濕熱為病,產(chǎn)生的,影響的病種事很多的。所以在溫病學(xué)當(dāng)中,專門有濕溫,像薛生白的《溫?zé)岵∑穼iT研究濕熱病治療的。這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在祛濕劑當(dāng)中,清熱祛濕這一節(jié)是最大的。也有很多名方。

【常用方藥】
  常用清熱利濕藥如茵陳、滑石、薏苡仁等,或清熱燥濕藥如黃連、黃柏、黃芩等為主組成方劑,代表方如茵陳蒿湯、八正散、三仁湯、甘露消毒丹、二妙散等。


▲▲▲茵陳蒿湯
〖方源〗 《傷寒論》:“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span lang="EN-US">
〖組成〗 茵陳 六兩[18g]       梔子 十四枚[9g]       大黃 二兩[6g]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nèi)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方歌〗 茵陳蒿湯治陽黃,梔子大黃組成方,
     梔子柏皮加甘草,茵陳四逆治陰黃。

〖主治〗 濕熱黃疸,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則頭汗出,小便短赤,腹微滿,口渴,苔黃膩,脈沉數(shù)。
〖功用〗 清熱 利濕 退黃。

       根據(jù)黃疸形成是濕熱在中焦薰蒸肝膽,而且它也影響到一些比如下焦,上下也會波及,濕熱盤據(jù),郁滯在中焦,薰蒸四旁了,上面可以出汗,但頭汗出,口渴。下面可以大便秘結(jié),大便不爽,小便短赤。
〖病機〗 濕熱黃疸,為濕邪與瘀熱蘊結(jié)于里所致。
主證分析
濕熱黃疸。
       茵陳蒿湯是個名方,是《傷寒論》張仲景的方。主治證候說起來非常簡單,濕熱黃疸,四個字。從一千八百多年前《傷寒論》到現(xiàn)在,濕熱黃疸,濕熱并重的黃疸。這個方一直作為首選方劑。所以長期以來,療效是確定的。這個方是基礎(chǔ)方,張仲景有很多基礎(chǔ)方,通過這個基礎(chǔ)方學(xué)習(xí),告訴你一些治法的用藥的一些特點。它是治療濕熱黃疸的基礎(chǔ)方。
      
 治療黃疸,首先黃疸要分陰黃和陽黃。以濕熱為主的,一般稱為陽黃。寒濕稱為陰黃。
寒濕往往都陽氣不足,不能溫化。水濕郁滯,又發(fā)黃了。
濕熱都是一個,濕熱薰蒸肝膽,膽汁外溢發(fā)黃。

     
 茵陳蒿湯主治濕熱黃疸,首先從濕熱比較來講,我們把它叫濕熱并重,這要注意。因為治療濕熱證,首先要分清濕和熱的多少,有濕重于熱的,有熱重于濕的,有濕熱并重的。黃疸也是要區(qū)分這個。

外邪入里化熱熱不得外達

濕熱交蒸,發(fā)黃

脾胃濕濁內(nèi)阻濕不得下泄

       濕熱怎么會產(chǎn)生黃疸呢?這個表上討論了濕熱形成的,和濕熱交蒸發(fā)黃的一個過程。這一類有些由外邪入里化熱,外邪再入里,邪正相爭要化熱。本身脾胃就有濕濁的基礎(chǔ)。比如運化能力差了,或水濕肢體,脾胃濕多本身內(nèi)阻,濕不得下泄,濕沒有出路。外邪入里化熱,熱又不能外達,這樣濕熱就會交蒸,交蒸在哪里呢?交蒸在中焦。前面說濕熱,特別內(nèi)在的濕熱,都是以脾胃為病變中心的。濕熱交蒸就要薰蒸四旁,薰蒸肝膽使膽汁的外溢,薰蒸肝膽,氣機阻滯,膽汁正常得一個疏泄發(fā)生障礙,外溢肌膚,就成發(fā)黃。這是濕熱薰蒸肝膽使膽汁外溢發(fā)黃。這是茵陳蒿湯黃疸形成的基本機理。

濕熱交蒸

薰蒸肝膽 膽汁外溢,黃疸

郁熱熾盛 發(fā)熱,口渴欲飲,無汗,或但頭汗出。

郁滯氣機 惡心嘔吐,腹微滿。大便不爽或密結(jié),小便短赤

舌脈 舌紅,苔黃膩,脈沉數(shù)或滑數(shù)

       這里涉及到一個由外邪入里化熱,和脾胃濕多內(nèi)阻,內(nèi)外兩種因素的結(jié)合,這個成因問題。然后這種外邪入里化熱,熱不及時地外透,濕濁阻滯濕又不能夠及時的排泄,所以濕熱交蒸,形成薰蒸肝膽。那濕熱交蒸,薰蒸肝膽,除了膽汁外溢發(fā)黃,形成黃疸之外,它可以伴隨一系列的濕熱表現(xiàn)。這個病機分析表,就是說濕熱很熾 盛,可以發(fā)熱。如果熱邪較重傷津,可以口渴欲飲。如果濕熱薰蒸沒有向體表薰蒸,這時外邪還沒完全入里,可以無汗。即使?jié)駸徂拐舫龊?,往往但頭汗出,上部頭部出汗為主,不會全身出汗。濕熱阻滯氣機,使中焦氣機升降失常的,也可以惡心嘔吐。這里我們提到濕熱引起的嘔吐。腹部微微脹滿,也是濕邪阻滯氣機所造成。大便不爽或密結(jié),這都是中焦?jié)駸嶙铚谖改c。如果和胃腸糟粕相結(jié)合,就會造成大便秘結(jié)。阻滯氣機,氣機不利,大便不爽。小便短赤,中焦?jié)駸嵯伦?。影響膀?氣化,可以造成小便短赤。一般舌像、脈像,舌苔多為黃膩,濕熱舌苔多為黃膩。脈來沉數(shù)或滑數(shù),因為這是濕熱并重,沉數(shù)滑數(shù)反映出熱像明顯。苔黃膩了,因為他往往有一定的發(fā)熱了。這是濕熱黃疸的比較典型的一些表現(xiàn)。

茵陳

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疏肝

梔子

清熱瀉火,利膽退黃

大黃

泄下熱結(jié),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利膽退黃

    茵陳配梔子可使?jié)駸嵊尚”愣觥?span lang="EN-US">
  
  茵陳配大黃可使瘀熱從大便而解。
     
  茵陳作君藥茵陳長期以來,已經(jīng)成為治黃疸的首選藥物。可以說不管是濕熱黃疸、寒濕黃疸,都可以用茵陳。茵陳有較好的利膽退黃作用。茵陳可以清熱利濕,茵陳還有疏肝作用。我們前面講到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的時候講到過,茵陳有疏肝作用,疏肝有助于利膽,同時茵陳清熱利濕,有助于消除引起黃疸濕熱的病因。給濕熱以出路,使?jié)駸釓男”闩懦?,所以茵陳在茵陳蒿湯里做君藥。他作用?yīng)該認識到兩方面。一個針對治病之因,那就清熱利濕,一個疏肝有助于利膽,這是君藥。
      
 梔子是臣藥,梔子苦寒,能夠清熱瀉火,同時也利膽退黃,特別是梔子有利水作用。能夠增強茵陳的清熱利濕作用。使?jié)駸釓男”闩懦?。這是給濕熱增加出路。
      
 大黃是佐藥,大黃是多功效的,大黃可以泄下熱結(jié),泄下熱實互結(jié),大黃可以活血化瘀,可以涼血,可以清熱解毒,也能利膽退黃。本身大黃就有利膽退黃作用,同時在這個方里,大黃利用它的清熱通腑力量,可以使?jié)駸釓哪c道排出,大黃梔子相配以后,可使?jié)駸嶂皬拇笮”闩懦觯黾映雎贰?/span>
      
 茵陳蒿湯的構(gòu)思,是一個祛除濕熱之邪是多方面的,而且三味藥都是寒涼性質(zhì)的,都具有較強的清熱利膽退黃作用。因此就成為一個治療濕熱黃疸的一張很有名的基礎(chǔ)方。后世有很多治黃疸的方子,方法,都以這個方作為基礎(chǔ),使用很廣泛。

配伍特點

·                 利濕與泄熱并進。 也就是說它除濕的力量,清熱力量都較強。因為它針對了濕熱并重。利濕,梔子茵陳都有較好的利水作用。三個藥都能清熱。都能起到利膽退黃力量。

·                 通利二便,前后分消。祛除濕熱之邪。使?jié)駸釓拇笮”闩懦觯黾訚駸岬某雎贰?/span>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善能清熱利濕退黃,乃治療陽黃最為得效之方。以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舌苔黃膩,脈沉數(shù)為證治要點。不論有無腹?jié)M及大便秘結(jié)與否,均可用之。
2.隨證加減    濕熱黃疸又有濕重于熱與熱重于濕的區(qū)別,
若濕多者,加茯苓、澤瀉、豬苓以利水滲濕;
熱多者,加黃柏、龍膽草等以清熱祛濕;
若脅痛者,可加柴胡、川楝以疏肝理氣。

       茵陳蒿湯證屬于濕熱黃疸,所以前面我們談到濕熱,往往要考慮他的濕熱偏重,是濕重于熱?還是熱重于濕?茵陳蒿湯是個基礎(chǔ)方,它的主治證候是典型的濕熱并重。如果遇到濕熱有偏重的,比如濕重于熱,要加強利濕,增加利濕的力量。加茯苓、澤瀉、豬苓,這一類淡滲利濕之品。如果屬于熱重于濕,熱像較重,可以加黃 柏、龍膽草;如果由于濕熱阻滯肝經(jīng),肋痛明顯,加柴胡、川楝子。
3.適用于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鉤端螺旋體病等所引起的黃疸,屬濕熱內(nèi)蘊者。

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太陽陽明俱有發(fā)黃證,但頭汗而身無汗,則熱不外越;小便不利,則熱不下泄,故瘀熱在里而渴飲水漿。然黃有不同,在太陽之表,當(dāng)汗而發(fā)之,故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為涼散法。證在太陽陽明之間,當(dāng)以寒勝之,用梔子柏皮湯,乃清火法。證在陽明之里,當(dāng)瀉之于內(nèi),故立本方,是逐穢法。茵陳……能除熱邪留結(jié),佐梔子以 通水源,大黃以除胃熱,令瘀熱從小便而泄,腹?jié)M自減,腸胃無傷,仍合引而竭之之義,亦陽明利水之奇法也。”
注意事項
1.陰黃,濕重于熱者,不適用本方。
2
.孕婦慎用。

〖附方一〗 梔子柏皮湯(《傷寒論》)
組成:梔子 十五枚 [9g],   干草 一兩,炙 [3g]   黃柏 二兩 [6g]
用法: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功用:清熱利濕。
主治:傷寒身熱發(fā)黃
〖附方二〗 茵陳四逆湯(《衛(wèi)生寶鑒》)
組成:干姜 一兩半[6g]    干草 炙,二兩[6g]   附子 炮,一枚[9g]去皮,破八片   茵陳 六兩[18g] 
用法:水煎涼服。
功用:溫里助陽,利濕退黃。
主治:陰黃。黃色晦暗,皮膚冷,背惡寒,手足不溫,身體沉重,神倦食少,脈緊細或沉細無力。

常用于黃疸的附方茵陳蒿湯,茵陳四逆湯,梔子柏皮湯比較

 

茵陳蒿湯《傷寒論》

茵陳四逆湯《衛(wèi)生寶鑒》

梔子柏皮湯《傷寒論》

藥味組成

梔子、茵陳、大黃

茵陳、附子、干姜、甘草

梔子、黃柏、甘草

功效

清熱、利濕、退黃

 

梔子、黃柏聯(lián)用,清熱力量增強,
由于沒有用茵陳,所以利濕力量相對減弱

適用病證

濕熱黃疸

黃疸病中屬陰黃證

陽黃證的熱重于濕證(基礎(chǔ)方)

主要表現(xiàn)

一身頭目俱黃,黃色鮮明,舌苔黃膩,脈沉數(shù)或滑數(shù)有力。

黃色晦暗(如煙熏),有一組陽氣不足的寒像
如手足四肢不溫,皮膚冷、背惡寒
身體沉重,神倦食少
偏于寒濕,所以口不渴,或者由于津液不能布散,雖口渴但喜熱飲(不喜冷飲)
可以伴隨大便稀溏
一般舌淡苔白,脈沉細
(
伴隨一組陽虛水濕不化的表現(xiàn))

發(fā)熱、黃疸、發(fā)黃
心煩襖憹、口渴明顯、苔黃

  茵陳蒿湯與梔子柏皮湯均能清熱利濕,而治濕熱黃疸,前者茵陳配以梔子,清熱利濕并重,故主治濕熱俱盛之黃疸;后者梔子伍以黃柏,清熱之力大于利濕,故適用于熱重于濕之黃疸。茵陳四逆湯則茵陳與附子、干姜合用,而溫陽利濕退黃,故主治寒濕內(nèi)阻之陰黃。


八 正 散  ▲▲▲
〖方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治大人小兒心經(jīng)邪熱。一切蘊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飲,心忪悶熱,煩熱不寧,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又治小便赤澀,或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并宜服之。
〖組成〗 
車前子、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  、木通、大黃 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9g
〖用法〗 上為散,每服二錢(6g),水一盞,入燈心,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后,臨臥。小兒量力少少與之。
〖方歌〗 八正木通與車前,萹蓄大黃滑石研,
     草梢瞿麥兼梔子,煎加燈草痛淋蠲。

〖主治〗 濕熱淋證。尿頻尿急,溺時澀痛,淋瀝不暢,尿色渾赤,甚則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功用〗 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主證分析
濕熱淋證。八正散是治療濕熱淋證的一張常用方。

濕熱下注膀胱

濕熱壅滯,水道不利:尿頻、尿急、澀痛、淋漓不暢、癃閉

濕熱蘊結(jié):清濁不分、尿色渾赤

濕熱阻滯氣機:少腹急痛

邪熱傷津:口燥咽干

舌脈:苔黃膩、脈滑數(shù)

       濕熱病這個淋證總的一個病機是濕熱下注,濕熱下注影響到膀胱氣化,所以有的又叫濕熱下注膀胱。濕熱壅滯在膀胱,造成膀胱氣化不利,水道不利。它的基本表現(xiàn)尿頻、尿急、小便澀痛、淋漓不暢、甚至于癃閉。這是八正散主治證候。它的主癥。是由于濕熱下注,阻滯在膀胱,導(dǎo)致水道不利,所以造成尿頻、尿急、尿痛、淋漓不暢,甚至于癃閉。這個濕熱蘊積在下焦,阻滯氣機,下焦本身有個分清濁的作用,比如小腸要泌別清濁,清濁不分可以造成小便混濁,當(dāng)然濕熱阻滯下焦,下焦少腹氣機阻滯可以急滿,加上小便不通、不暢,少腹可以急滿,濕熱,本身熱邪要傷津,熱證伴隨一定的口燥咽干,舌脈呢,舌像往往舌苔黃膩,體現(xiàn)濕熱的特點。脈滑數(shù),說明這個偏于實證,是濕熱的淋證。這是八正散主治濕熱淋證的一些病機分析。證候分析,臨床表現(xiàn)。
       濕熱淋證,中醫(yī)歷來把淋證分為五類,有五淋之說。淋證共同特點是涉及到濕濁下注以后,水道不利,小便的病變。五淋有氣淋、血淋、砂淋、膏淋、勞淋。五淋。氣、血、砂、膏、勞。其中氣淋、血淋、砂淋、膏淋都和熱邪特別是濕熱,濕熱下注,熱邪阻滯有關(guān)。阻滯氣機以疼痛為特點。那是氣淋。血淋是由于熱邪灼傷血絡(luò),造成淋證又兼有小便尿血。砂淋是有砂石;膏淋小便混濁不清,嚴重的有小便尿如膏糊,濃濁。所以濕熱引起的氣、血、砂、膏四類淋證,都和濕熱有關(guān),都屬于熱淋范圍。而勞淋是往往正氣不足偏虛,不屬于熱淋范圍。偏虛,虛證。
      
 八正散是廣泛用于熱淋,一張代表方。經(jīng)過加減化裁,就熱淋各類淋證,包括血淋、砂淋、膏淋都可以治療。八正散針對濕熱淋證,要首先清熱,熱邪影響到水道,濕熱互結(jié),所以清熱瀉火,利水通淋,是八正散體現(xiàn)的功用和治法。 

滑石

清利濕熱,滑利竅道

木通

清熱利水

萹蓄

清熱利水,利膀胱之濕,清心和小腸之熱

瞿麥

車前子

梔子

清熱利水

大黃

清熱通腑

佐使

()甘草

清熱瀉火,又保護脾胃

燈心

藥引,也增加清熱利水清心

滑石木通為君藥,木通清熱利水,滑石是清利濕熱常用的一個藥,還能滑利竅道,使水道、氣機通暢。特別是在對于砂淋這一類更為適合?;就ㄗ骶帲郧鍩崂転橹?。
萹蓄、瞿麥、車前子作為臣藥。和滑石木通相配,這個方集中了大量的清熱利水藥,而且它兼顧了,從用藥來看,它既針對了腎和膀胱,膀胱水道被濕熱阻滯,水道不通,利膀胱之濕。又能清心和小腸之熱,像木通車前,這些清利心和小腸之熱,這有利于泌別清濁。
佐藥用梔子和大黃,梔子可以清熱利水,大黃可以清熱通腑,這也就是說,這個結(jié)構(gòu)是祛除下焦?jié)駸岙?dāng)中,類似于茵陳蒿湯里梔子大黃的運用。使?jié)駸釓拇笮”闩懦?。這樣配合前面的清熱利水通淋藥。使全方有較強的從下焦排出濕熱的作用。
這方中甘草一般用生甘草,
生甘草既能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又能保護脾胃。防止這么多寒涼利水瀉下,這些藥物傷脾胃。
燈心作為藥引,也增加清熱利水清心這個作用。這是八正散的方義分析。要注意,八正散不是八味藥,其中八味藥之外,用法里面有燈心作為藥引。也是方中運用的一味藥。

運用
1.本方所治為濕熱淋證。以尿頻尿急,溺時澀痛,舌苔黃膩,脈數(shù)為證治要點。
2
.隨證加減
此為苦寒通利之劑,凡淋證屬于濕熱者均可用之。
治血淋(
尿頻、尿急、尿痛,尿中帶血),宜加生地、小薊、白茅根以涼血止血;(增加清熱涼血止血藥)
石淋(
細小為砂淋)澀痛者,宜加金錢草、海金砂以化石通淋(增加排石的力量) ;
膏淋混濁者(清濁不分,小便混濁),宜加萆薢、菖蒲以分清化濁。(泌別清濁,交通心腎,因為心和小腸相表里,增加小腸泌別清濁,而且萆薢也是治療小便混濁,治膏淋的一個常用藥)
3
.常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結(jié)石、腎盂腎炎等屬濕熱者。

4
淋證日久,腎虛氣弱者,不宜應(yīng)用,孕婦慎用。
 《醫(yī)方集解》:“此手足太陽、 手少陽藥也。木通、燈草,清肺熱而降心火,肺為氣化之源,心為小腸之合也。車前清肝熱而通膀胱,肝脈絡(luò)于陰器,膀胱津液之府也。瞿麥、扁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濕而兼瀉熱者也。滑石利竅散結(jié),梔子、大黃苦寒下行,此皆瀉熱而兼利濕者也。甘草合滑石為六一散,用梢者,取其徑達莖中,甘能緩?fù)匆?。雖治下焦而不專于 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
  實驗研究:八正散能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菌毛表達和對尿道上皮細胞的粘附。

〖附方〗 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赤茯苓 六兩 [9g]   當(dāng)歸 去蘆    甘草 生用,各五兩 [7g]   赤芍 山梔 各二十兩 [15g]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水一盞,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功用:清熱涼血,利水通淋。
主治:濕熱血淋,尿如豆汁,溺時澀痛,或溲如砂石,臍腹急痛。
[比較]
  五淋散與八正散所治之證,均屬濕熱蘊結(jié)膀胱。
五淋散中重用梔子、赤芍,意在清熱涼血,故以治血淋為主;
八正散雖亦用梔子,但用量較輕,且與木通、滑石相伍,意在清熱通淋,故以治熱淋為主?!?/span>


三 仁 湯  ▲▲▲
〖方源〗 《溫病條辨》上焦篇第43條:“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后身熱,狀如陰虛,病難速已,名曰濕溫。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不解,長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湯主之。”
〖組成〗 
杏仁 五錢[12g]    飛滑石 六錢[18g]    白通草 二錢[6g]    白蔻仁 二錢[6g]
     竹葉 二錢[6g]     厚樸 二錢[6g]    生薏苡仁 六錢[18g]   半夏 五錢[10g]
〖用法〗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方歌〗 三仁杏蔻薏苡仁,樸夏白通滑竹倫,
     水用甘瀾揚百遍,濕溫初起法堪遵。

〖主治〗 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頭痛惡痛,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后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
〖功用〗 宣暢氣機,清利濕熱。

       這個功用反映了濕邪初起,濕重于熱,以阻滯氣機為主要特點,我們要宣通三焦氣機,前面說到治濕熱也是要三焦分消,三焦兼顧。中醫(yī)的三焦屬于水道,水道氣機通暢,有助于津液布散,有助于水濕的排除。清利濕熱這個治法,是給內(nèi)外之濕,特別外濕引動內(nèi)濕,給一條出路。
 
〖病機〗 濕溫初起,邪氣留戀氣分,未曾化燥,形成濕遏熱伏之象,若僅與苦辛溫燥之劑以化濕,則熱益熾,或單用苦寒直折其熱,則濕仍留,惟宜芳香苦辛,輕宣淡滲,流暢氣機之品,使三焦宣暢,濕熱分消,尤其是濕甚于熱者,最為得當(dāng)。
主證分析
濕重于熱證。
      
 三仁湯是個名方,一類方。溫病學(xué)派吳鞠通的《溫病條辨》。這個三仁湯是濕熱病?!稖?zé)峤?jīng)緯》曾經(jīng)提到,濕熱的形成,有外感、內(nèi)傷兩類?!稖?zé)峤?jīng)緯》這段話講它的成因。
     
 太陰內(nèi)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內(nèi)外相引,故病濕熱。(《溫?zé)峤?jīng)緯》)
這段話簡單的講了濕熱形成的兩個途徑:
一個太陰內(nèi)傷,也就是說脾胃內(nèi)傷,不能正常運化濕邪,濕飲就可以停聚,這是產(chǎn)生內(nèi)濕的一個基礎(chǔ)。
客邪再至,那由于氣候因素,或者居住環(huán)境等因素,造成外來的濕邪侵犯人體,客邪再至。
      
 這樣內(nèi)在的濕邪和外來的濕熱之邪相結(jié)合,內(nèi)外相引,故病濕熱。所以它提出了濕熱產(chǎn)生有內(nèi)外兩類因素。這前面我們也提到過。濕熱侵犯人體,特別是跟外濕有關(guān),又引動內(nèi)濕,內(nèi)外結(jié)合的。這里我們要區(qū)分它的濕熱的輕重。

三仁湯證,從原方在原書里提出來,它所主治證候有兩個特點:

1.     濕溫病初起。比如提出它濕溫初起或暑溫挾濕。暑溫,暑天,暑熱,暑天本身多雨。我們說暑多挾濕,甚至于暑必挾濕。所以在暑溫或濕溫初起,或暑溫挾濕證這類證,都跟外來的氣候,外邪特點有關(guān)。跟外邪引起的濕熱有關(guān)。所以外來之邪侵犯人體,人體的肺衛(wèi)、體表首當(dāng)其沖。這第一點要注意的。它多侵犯體表, 侵犯上焦為主。所以有的時候三仁湯證把它叫“上焦?jié)駸帷薄?/span>

2.     它濕熱的比例,是濕重于熱。所以說濕重于熱證。濕熱陰陽兩種病邪,它以陰邪濕邪為主的。這個往往在濕熱病的初起時候。外來濕邪侵犯到人體的體表上焦。

有這樣兩個特點。一個多出現(xiàn)表衛(wèi)癥狀。所以有時稱它上焦?jié)駸幔斜硇l(wèi)癥狀。一個它是濕重于熱。是它病邪側(cè)重上一個特點。

濕重于熱證

濕遏衛(wèi)陽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肢體倦怠

濕阻氣機胸悶不饑

濕熱交蒸午后身熱,面色淡黃

舌脈: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



從臨床表現(xiàn)來看,三仁湯證是一個濕遏衛(wèi)陽,有就是說,從侵犯體表,侵犯上焦,它可以有一組類似于表證,特別有點類似于表寒證,但不是外感風(fēng)寒。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肢體酸痛,有一種表證挾濕,實際上外來傷濕的初期表現(xiàn)。侵犯到人體體表,侵犯到經(jīng)絡(luò)骨節(jié),造成濕邪郁遏體表,頭痛惡寒。往往結(jié)合頭重,身 體沉重。疼痛可以酸痛,肢體倦怠,因為濕邪困滯陽氣。有一組這個表現(xiàn)。這個表現(xiàn)要和外感風(fēng)寒區(qū)分。等下我們還要來比較的。

第二個,濕邪侵犯人體可以阻滯氣機,造成胸悶,濕喜歸脾,可以影響到脾胃運化。所以產(chǎn)生胸悶不饑,胸悶不想吃東西。濕熱之邪,雖然濕重于熱,畢竟有熱,濕熱交蒸,在一天之中,濕熱比重也會變化。隨著氣候,隨著外界環(huán)境。到午后的時候,整個自然界陽熱偏盛,那內(nèi)外影響,午后濕熱之邪,熱的程 度會提高,所以午后就會產(chǎn)生發(fā)熱,午后身熱就明顯。面色淡黃,這里講的主要是濕熱當(dāng)中,偏重于濕重的一個特點。

舌像脈像,苔白是偏重于濕,熱不重,不渴說明傷津不明顯,因為它畢竟偏重于是陰邪為主。脈弦細而濡是濕邪阻滯氣機,濡脈主濕,濕邪阻滯氣機可以出現(xiàn)脈弦細的特點。

從三仁湯證原書提出來主治,是反映出病位偏于表,偏于濕熱,濕溫初起或暑溫挾濕初起階段,影響到體表期,同時有一定的濕熱阻滯氣機表現(xiàn)。對于這類證候,我們有的時候要和相關(guān)一些癥狀相區(qū)別。臨床辨證要和一些證候區(qū)別。

 

風(fēng)寒

濕重于熱證

主要矛盾

寒邪

濕邪

發(fā)病季節(jié)

冬天為多

多溫的季節(jié)

癥狀

惡寒發(fā)熱頭痛,肢體疼痛

頭痛惡寒,惡寒程度不重
有沉重、頭脹特點
同時伴有濕邪阻滯氣機以后的胸悶不饑這類外濕引動內(nèi)濕阻滯氣機的表現(xiàn)

發(fā)熱特點

 

濕熱交蒸,午后身熱

舌脈

 

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

比如說和風(fēng)寒區(qū)別。風(fēng)寒之邪可以惡寒發(fā)熱頭痛,肢體疼痛,有這些表現(xiàn)。前面我們多次講過外感風(fēng)寒,或外感風(fēng)寒挾濕這些證候,他這個病邪主要是濕邪,而不是寒邪。從季節(jié)來說,風(fēng)寒都是冬天為多,寒冷天氣為多,濕邪往往是濕溫初起,暑溫挾濕都是多溫的季節(jié),所以發(fā)病季節(jié)不同。而這種頭痛惡寒,惡寒程度不 重,頭痛也不像風(fēng)寒那么劇烈,而且有沉重、頭脹這種特點。以頭脹、脹痛,頭痛以頭脹特點突出。從發(fā)熱特點,有濕熱交蒸,午后身熱的特點,再加上看舌脈表現(xiàn),這是一個和風(fēng)寒區(qū)別的。

第二個,由于濕邪阻滯氣機,往往胃脘部位,比如胸悶,胃脘有時候是濕邪阻滯氣機嚴重,也可以出現(xiàn)脹滿。你要和實邪阻滯相區(qū)別。它這個程度上,在三仁湯證這個階段脹滿不會很嚴重。因為不是屬于這種濕熱阻滯很重,或者是和有形積滯相合了。不是這種階段。

第三個在區(qū)別當(dāng)中,還要注意和陰虛發(fā)熱相區(qū)別。它午后身熱是由于午后整個自然界天地間陽熱偏盛,所以濕熱雖然是濕重于熱,到午后內(nèi)外相引,引起熱偏高一陣。它不是屬于陰虛發(fā)熱,陰虛發(fā)熱的往往夜間發(fā)熱,而且伴隨有盜汗這些陰虛的其他見癥,舌脈這些都不符合。所以臨床辨證你要仔細,要和外感風(fēng) 寒,要和胃腸道又實熱積滯,要和陰虛發(fā)熱相區(qū)別。要掌握以濕重濕邪阻滯氣機,而且病勢較輕淺。在濕溫病初起,暑溫挾濕都是初起階段出現(xiàn)。

杏仁

宣降上焦的氣機,氣行則濕化

白蔻仁

芳香化濕,又能行氣,能暢通中焦氣機(芳化濕邪)

苡仁

淡滲利水,滲濕,使?jié)駶釓男”闩懦?/span>

滑石

清熱利水(),滑利竅道

通草

清熱利水,也能清心(這里主要是增強清熱利濕)

竹葉

清熱利水,引熱下行

半夏

燥濕化痰,和胃降逆,又增加全方之溫性(燥濕,又是治療中焦?jié)裥?/span>)

厚樸

苦溫燥濕,又能行氣,有助于解除濕邪阻滯氣機的表現(xiàn)

三個仁為君藥。從君藥的三個仁來看,比較典型體現(xiàn)了治濕的三焦分消方法。臣藥滑石通草竹葉,這三味藥共性都有清熱利水作用。三藥聯(lián)用,加上前面苡仁,這個方我們在臨床使用當(dāng)中體會,祛除水濕的力量很強。用藥還是比較平和。佐藥半夏和厚樸,半夏和厚樸在方中是偏溫的,所以全方寒溫偏頗不大,半夏和厚樸加白蔻仁是偏溫的,滑石通草竹葉是偏涼的,苡仁杏仁基本是平性的。所以整個方經(jīng)過加減變化,靈活運用,可以使藥性向溫轉(zhuǎn)化,或向涼轉(zhuǎn)化,可以靈活運用。
      
 全方分三組藥,以三焦分消,宣上、暢中、滲下。宣上,開宣肺氣;暢中,暢通中焦,白蔻仁、半夏、厚樸;滲下,苡仁、滑石、通草、竹葉,這些都也淡滲利濕作用。所以體現(xiàn)了三焦分消。清熱利濕力量較大,使?jié)駸釓男”闩懦觥?span lang="EN-US">

配伍特點
宣上、暢中、滲下,三焦分消。這是理解這個方配伍的一個重點。
運用
1.該方治證為濕多熱少。以頭痛惡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熱,苔白不渴為證治要點。
       有一定的表證,有頭痛,特別是頭悶痛、脹痛,挾濕的。有一定的微微惡寒,惡寒程度不重,身體沉重疼痛,身重疼痛,往往酸楚疼痛,午后身熱,反映出濕熱交結(jié),濕重于熱,午后濕邪逐漸增重,午后發(fā)熱明顯。苔白不渴反映濕重于熱,所以苔白,口渴不明顯。
 2.加減:濕溫初起,衛(wèi)分癥狀較著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濕;若寒熱往來者,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濕。痹證、淋證、水腫等屬濕熱者,均可加減用之。
表濕侵犯癥狀明顯的,方中雖然杏仁有一定散邪作用,但是力量不夠,加藿香、香薷;這一類能夠散表祛邪的藥物。如果表濕之邪進入半表半里,造成寒熱有往來,那可以加青蒿這些透半表之邪的藥。青蒿、草果,治少陽的這些,又能祛濕的藥物。
3
.適用于腸傷寒、腎盂腎炎、布氏桿菌病以及關(guān)節(jié)炎等屬濕重于熱者。
舌黃膩,(轉(zhuǎn)向)熱重于濕者,不宜使用。(此方治療濕重于熱,熱重于濕則非本方所宜)

 

  《溫病條辨》:濕為陰邪,自長夏而來,其來有漸,且其性氤氳粘膩,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溫?zé)嶂粵龆耍孰y速已。世醫(yī)不知其為濕溫,見其頭痛惡 寒,身重疼痛也,以為傷寒而汗之,汗傷心陽,濕隨辛溫發(fā)表之劑蒸騰上逆,內(nèi)蒙心竅則神昏,上蒙清竅則耳聾目瞑不言。見其中滿不饑,以為停滯而大下之,誤下 傷陰,而重抑脾陽之升,脾氣轉(zhuǎn)陷,濕邪乘勢內(nèi)潰,故洞泄。見其午后身熱,以為陰虛而用柔藥潤之,濕為膠滯陰邪,再加柔潤陰藥,二陰相合,同氣相求,遂有錮 結(jié)而不可解之勢。唯以三仁湯輕開上焦肺氣,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也。


 
 〖附方一〗 藿樸夏苓湯
   
組成:藿香二錢[6g]  厚樸一錢[3g]  半夏錢半[4.5g]  赤苓三錢[9g]  杏仁三錢[9g]  生苡仁四錢[12g]  白蔻仁一錢[3g]  豬苓三錢[9g] 通草一錢[3g] 澤瀉錢半[4.5g]  淡豆豉三錢[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化濕。
藿樸夏苓湯它有解表化濕,解表比較突出。
主治:濕溫病初起,身熱惡寒,肢體倦怠,胸悶口膩,舌苔薄白,脈濡緩。
實際上是在三仁湯基礎(chǔ)上,加減組成。杏仁、苡仁、白蔻仁這三仁仍然有的。方里比如說半夏、通草、厚樸這六味藥三仁湯仍然有,它竹葉、滑石沒有用,但是加了赤茯苓、豬苓、澤瀉,增加了利水力量。同時它有藿香、半夏、赤茯苓,藿樸夏苓,藿香表里同治,這一看這個方就是說表邪比較明顯。再加淡豆豉,又有一定的透 表作用。
〖附方二〗  黃芩滑石湯
   
組成:黃芩三錢[9g]  滑石三錢[9g]  茯苓皮三錢[9g]  大腹皮二錢[6g]  白蔻仁一錢[3g]  通草一錢[3g] 豬苓三錢[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熱利濕。
主治:濕溫邪在中焦,發(fā)熱身痛,汗出熱解,繼而復(fù)熱,渴不多飲,或竟不渴,舌苔淡黃而滑,脈緩。

濕熱初起之“三戒”

《溫病條辨》談到三仁湯,它特別強調(diào)這種濕溫病,濕溫,濕熱初起的三戒,有就是濕溫初起的時候,我們前面說過,臨床辨證容易和其他一些證混淆,它這三戒說三仁湯證之類,濕溫初起,不可汗,不能把它錯誤的認為是風(fēng)寒證,它不是風(fēng)寒,是傷濕。如果汗之,錯誤的用辛溫發(fā)汗,使得濕邪上蒙,反而使病情惡化。 可以造成神昏耳聾,嚴重的甚至目暝不欲言。這都反映在濕邪上蒙。錯誤的用辛溫發(fā)汗。

如果你認為它,比如胸悶,或有一定脹滿,認為是熱實互結(jié),用苦寒攻下的話,那傷及脾胃陽氣,反而造成洞泄,洞泄不止。

這方它午后身熱,如果你誤解為它是陰虛,反而用養(yǎng)陰滋潤柔潤的藥的話,潤之則錮結(jié)不解,有就是說,本身濕熱,濕重于熱,反用甘寒養(yǎng)陰滋陰這些藥,反而使得濕邪,濕熱交結(jié)不解。病情更加纏綿難愈。這是吳鞠通在《溫病條辨》里提到濕熱初起的“三戒”。三個一定要注意的。三仁湯證,我們在辨證當(dāng)中 要仔細鑒別的,不能誤用這些治法。

·                 不可汗之,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暝不欲言。

·                 不可下之,下之則洞泄。

·                 不可柔潤,潤之則錮結(jié)不解。



甘露消毒丹
〖方源〗 《續(xù)名醫(yī)類案》卷五·疫
  雍正癸丑,疫氣流行,撫吳使者屬葉天士制方救之。葉曰:時毒癘氣必應(yīng)司天,癸丑濕土氣化運行,后天太陽寒水濕寒合德,挾中運之火流行,氣交陽光不治,疫氣大行,故凡人之脾胃虛者,乃應(yīng)其癘氣,邪從口鼻皮毛而入,病從濕化者,發(fā)熱目黃,胸滿丹疹泄瀉,當(dāng)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濕猶在氣分,甘露消 毒丹治之。
〖組成〗 
飛滑石 十五兩[15g]   淡黃芩 十兩[10g]   綿茵陳 十一兩[11g]   石菖蒲 六兩[6g] 川貝母 五兩[5g]    木通 五兩[5g]    藿香 四兩[4g]   連翹 四兩[4g]   白蔻仁 四兩[4g]    薄荷 四兩[4g]   射干 四兩[4g]
〖用法〗 生曬研末,每服三錢(9g),開水調(diào)下,或神曲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
〖方歌〗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陳滑石木通菖,
     芩翹貝母射干薄,濕溫時疫是主方。

〖主治〗 濕溫時疫。發(fā)熱倦怠,胸悶腹脹,肢

咽腫,身目發(fā)黃,頤腫口渴,小便短赤,泄瀉淋濁等,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并主水土不服。
〖功用〗 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病機〗 濕熱交蒸,則身熱肢
倦?。粺岫旧瞎?,則咽頤腫痛而渴;熱為濕遏,不得發(fā)越,則郁而為黃;濕熱下注,則小便短赤,甚或淋濁、泄瀉。觀其舌質(zhì)不絳,舌苔或白或膩或黃,知邪仍在氣分,治宜利濕化濁,清熱解毒之法。
濕熱并重證。也就是濕溫病當(dāng)中,病邪在氣分。有濕熱并重的特點。

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湯比較,病機方面,第一個大的差別,它是濕熱并重,不像三仁湯是濕重于熱,它是濕熱并重。另外臨床表現(xiàn),甘露消毒丹的主治,涉及范圍很寬,邪在氣分,氣分很廣義,所以從主治的項目里,可以看到濕熱以中焦為病變中心,涉及到上下內(nèi)外,熏蒸上下內(nèi)外。從體表來講,濕熱交蒸,可以出現(xiàn)發(fā)熱、肢酸、倦怠,這都是濕困,濕邪阻滯裹結(jié)經(jīng)絡(luò),濕邪困阻陽氣,造成發(fā)熱、肢酸、倦怠,濕邪,濕熱交蒸,中焦為病變中心,胸悶腹脹,濕熱要熏蒸四旁,熏蒸肝膽也可能發(fā)生身目發(fā)黃,就是同時產(chǎn)生黃疸。
甘露消毒丹它的病機是濕熱并重。有一組熱毒上壅的表現(xiàn)。熱毒上壅表現(xiàn),咽喉,兩頤可以腫痛,明顯有口渴,這些和三仁湯證差別很大。三仁湯證它雖然上焦?jié)駸?,它濕重于熱,沒有一組上部熱毒癥狀。甘露消毒丹證有明顯的上部熱毒癥狀,同時還有濕熱下注的表現(xiàn)。濕熱下注,小便短赤,泄瀉,淋濁這些是下部濕熱,從舌像、脈像,苔白,或者厚膩,或者干黃。這根據(jù)它熱的程度反應(yīng)不同。但熱像比較明顯。脈濡數(shù),滑數(shù),都反應(yīng)了濕熱。熱像明顯的表現(xiàn)。

所以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湯這兩個方,一個是屬于濕重于熱,一個屬于濕熱并重。當(dāng)然也有一些參考書或者地區(qū)教材里,把甘露消毒丹的病機談到熱重于濕,也有這樣提法。但普遍性的提法是濕熱并重。對它主治證候的把握,可以說從內(nèi)濕熱阻滯氣機,到外影響濕熱交蒸反映在體表,發(fā)熱、肢酸、倦??;以及濕熱上壅,濕熱下注,上下反應(yīng)非常廣泛,癥狀反應(yīng)非常廣泛。這也使得甘露消毒丹使用面很寬。應(yīng)用的面較為,適于濕熱并重證,它的適用面很寬。

滑石

利水,下利濕熱

茵陳

利水,下利濕熱

黃芩

清熱解毒燥濕

石菖蒲

芳香化濕/td>

藿香

 

白豆蔻

 

木通

增強滑石、茵陳的清熱利濕

連翹

作用于上部,都能清熱解毒,散結(jié)利咽喉

射干

薄荷

貝母

露消毒丹君臣佐使的安排,有兩種分析方法。
第一種分析方法,按照功效結(jié)合藥量這樣來安排,所以滑石、茵陳、黃芩,是原方里邊用量最大的三味藥。根據(jù)君藥往往是在常用量范圍內(nèi)用量較大的藥這點來看,滑石、茵陳、黃芩為君藥。而這個方利水力量還是比較強的,用了滑石、茵陳。后面還有木通協(xié)助起到清熱利濕作用,使?jié)駸嶂皬男”闩懦?。黃芩是針對熱毒上壅的,黃芩作用于上焦,能清熱解毒,又能清熱燥濕,這三味藥在全方里用量偏大,相比是用量偏大的。作為君藥,上清熱毒,下利濕熱。
臣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這三味藥都有芳香特點,長于芳香化濕。芳香化濕作用于中焦。剩下的藥物,都是作為佐藥。其中木通是增強滑石、茵陳的清熱利濕作用。連翹、射干、薄荷、貝母這四味藥,共同特點,它都作用于上部,都能清熱解毒,散結(jié)利咽喉。配合黃芩解決上焦熱毒壅滯的問題。所以全方也體現(xiàn)出三焦分消。這是甘露消毒丹的方義分析。結(jié)合用量特點。安排君臣佐使的基本結(jié)構(gòu)情況。

還有一類安排方式,這個方式就比較簡明扼要,是根據(jù)功效的分類來的。由于這張方強調(diào)的是濕熱并重,甚至于由于強調(diào)這個方熱毒比較突出,熱重于濕,而且用的藥味來講,有五味藥都集中在治療上焦熱毒,黃芩、連翹、射干、薄荷、貝母,共同的來說都能清熱解毒,能夠清熱散結(jié),針對上焦兩頤、咽喉這些腫痛,也就是熱毒上壅這個特點。這在治濕熱方當(dāng)中,這一點這個方比較突出。所以把它做為治上作為主藥了。第二個部分是治下焦的。滑石茵陳木通,三味藥都是清熱利水的,清利濕熱的。那就是上部清解熱毒,下部清利濕熱。是全方的上下兩方面的一個針對性的治法。中焦呢,菖蒲、藿香、白豆蔻,那是用來芳香化濕,針對中焦?jié)裥?/span>。整個是三焦分消。但是藥組來說這樣層次比較清楚。這也是一個傳統(tǒng)用來對甘露消毒丹方義分析得一種方法。這兩類方法我們覺得各有特點。一般來說是以第二種方法使用得更多一點。

運用
1.此為夏令暑濕季節(jié)常用方劑,應(yīng)用比較廣泛,王士雄譽之為“治濕溫時疫之主方”。以身熱肢

,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黃,舌苔白膩或微黃為證治要點
身熱、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黃,舌苔白膩或黃,(這里一個是強調(diào)熱,熱較重,它是濕熱并重的,而且它反映出濕熱病邪,居中央,熏蒸四旁,以中焦為病變中心,上蒸下注,產(chǎn)生的范圍很寬,所以身熱、肢酸、咽痛、身黃等等)。
 2
.若黃疸明顯者,宜加梔子、大黃以清泄?jié)駸?/span>(黃疸,原方中原有茵陳,再把梔子大黃加進去,相當(dāng)于套了個茵陳蒿湯。);
     
 咽頤腫甚者,可加山豆根、板藍根等以增加清熱解毒力量,解毒消腫利咽。
3
.適用于腸傷寒、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鉤端螺旋體病等屬濕熱并重者。

  《溫?zé)峤?jīng)緯》:“此治濕溫時疫之主方也……濕熱蒸騰,更加烈日之暑,爍石流金,人在氣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氣,留而不去,乃成濕溫疫癘之病,而為發(fā)熱倦怠,胸悶腹?jié)M,肢
咽腫,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秘,吐瀉瘧痢,淋濁瘡瘍等證。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者,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諸病?!?/span>

使用注意

這個濕熱病邪如果進入營分,那現(xiàn)在甘露消毒丹,原方用于濕熱在氣分,進入營分就會產(chǎn)生神志方面的癥狀,心神病變,熱入心營,就會有一定的神昏譫語,舌不但是可以舌紅,可以發(fā)展到舌絳。到營分這個方就不宜使用了。營分不但熱毒重,化燥傷陰,容易化燥傷陰,不是甘露消毒丹所適用的了。

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湯比較
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湯是屬于邪在氣分的,一對很有名的方劑。

 

三仁湯

甘露消毒丹

相同點

邪在氣分,都屬于感受濕熱病邪,濕溫病

區(qū)別

濕重于熱
熱毒基本不明顯,倒是有濕邪侵襲氣分,從肌表上焦為主

濕熱并重
濕熱熏蒸由里達外,從上到下,范圍很廣(相對較廣)

治法

宣暢氣機,三焦分消

上清熱解毒,下清利濕熱,中焦芳化濕邪
藥力是比較強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清熱除濕方------茵陳蒿湯
清熱祛濕(方劑學(xué)中藥士輔導(dǎo)精華)
祛濕劑—清熱祛濕{茵陳蒿湯、八正散、三仁湯、甘露消毒丹、連樸飲、當(dāng)歸拈痛湯、宣痹湯、二妙散}
茵陳蒿湯——經(jīng)方解讀(二十五)
名醫(yī)劉志龍:濕熱發(fā)黃之汗、下、清法(三)
茵陳蒿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