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詩鑒賞《像唐詩一樣生活》

細分表達技巧,巧解古詩鑒賞

    所有的文字目的都為了表達,所有的表達可分為“平實”與“技巧”二大類。高考語文中說起來復(fù)雜的表達技巧,實際上也就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從語言運用角度分析的“修辭手法”;二是從描寫與抒情方式角度分析的“表現(xiàn)手法”。高考試題中所選用的古詩詞,在表達上肯定有它的獨特性,這就是所謂的技巧??忌褪切枰囵B(yǎng)這種“識別獨特”的敏感性。有了這種敏感意識,一切迎刃而解。 
  一、強化識別“修辭手法”的意識。 
  修辭手法在高考卷中向來是“活躍”的題型,“比喻、比擬、對比反襯”這三種修辭格對命題者來說是熱點中的熱點。因為它們指向具體,難度適中。所以不管命題者在題干中有沒有提示,考生腦海中一定要牢牢樹立將這三種修辭格依次對號入座的意識。 
  【舉例1】(比擬) 
  (2014·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第8題。 
  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南宋)周晉 
  午夢初回,卷簾盡放春愁去。晝長無侶,自對黃鸝語。 
  絮影蘋香,春在無人處。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8.“卷簾盡放春愁去”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何妙處?請結(jié)合詞句賞析。(5分) 
  【識別技巧】 
  本題從題干上看是明確考表達技巧,但未言明考修辭手法,有點小難度。考生只需將最常見的這三種修辭格與該詩句對應(yīng)一下,即可識別。排除比喻、對比,比擬還是有點像的。何以見得呢?考生如果有這樣的經(jīng)歷就好了。一只鳥被門簾擋在屋內(nèi),此時有人卷簾,這個動作的目的就是放鳥歸林。那么在這個詩句中,“放春愁去”,就是把“放”這個動作比擬為會飛的鳥兒。注意:比擬強調(diào)的是動作或神情模擬其它事物,與比喻還是有區(qū)別的。 
  【舉例2】(對比反襯) 
  (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8題。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①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注】 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遷徙于吳越等地。 
  8.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感情的?請簡要分析。 
  【識別技巧】 
  本題從題干上看,雖然沒有明確說考查表達技巧,但是考生可以推測:命題者問“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感情的?”既然提到“方法”這個詞語,可見命題者考查的還是作詩的技巧。只不過換了一種隱晦的問法而已。 
  詩人用了什么方法呢?“比喻”在詩中找不到,“比擬”在詩中也找不到,那就試一試“對比反襯”吧。這首詩在感情上標志性的一個詞就是最后一句中的“惆悵”一詞,這應(yīng)該是所有考生都能看出來的。但是詩的第一、二句并未寫其惆悵,而是寫自己“慣別家”,就是習(xí)慣離開家鄉(xiāng);第二句“等閑揮袂客天涯”就更帶上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的瀟灑,毫無悲切惆悵之感。前后照應(yīng)起來看,前二句與后二句在情感表達上有一個轉(zhuǎn)折,形成了對比反襯。 

如果考生有了主動識別“修辭手法”的意識,那么這道題應(yīng)該有一半的考生能做出來。 
【附錄】

1.唐代宋之問《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fù)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首詩運用了反接手法。  

由于想到自己被貶時家里可能遭受到的迫害和發(fā)生的意外,所以反而害怕,不敢向人打聽了。如此反接,深刻表達出作者不喜反怯,憂慮重重、提心吊膽的心情。

2.唐代韋應(yīng)物《聞雁》: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憂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1.表達作者有家難歸的惆悵之意。

        2.運用了點染手法。先點明歸思,再用秋雨、雁聲來烘托,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

3.唐代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fēng)吹老洞庭波,有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1.本詩一二句寫秋景,三四句寫夢境。

        2.這首記游詩中流露出作者生不逢時,有志難伸的失意與失望,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

        答:A。寫景突出遲暮之感。B。寫清夢反襯現(xiàn)實的苦悶。C?!皦骸弊謱懗錾畹闹刎摗?/font>D?!皦簟弊謱懗錾畹氖б?。

        3.前人說這首詩奇之又奇,幻之又幻,你以為呢?

        答:船上醉夢,天在水中,幻也;一個“壓”字,夢也有了重量,奇也;竟然夢壓銀河上,奇之有奇,幻中之幻也!

4.唐代王昌齡《從軍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唐代高適《塞上聽吹笛》: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這兩首詩屬于邊塞詩,都寫了樂曲聲和月色,借以抒發(fā)戍邊者的情懷,可謂聲色傳情。

為什么說后一首三四句有“語言雙關(guān)”的特點?

答:從字面上看,似乎是寫塞上梅花盛開,在風(fēng)中一夜之間散落在關(guān)山處處;實際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風(fēng)將笛聲吹送到關(guān)山處處。

前一首詩“關(guān)山”指樂曲《關(guān)山月》。

后一首詩第三句用了拆字離合的手法,又稱“離合體”?!敖鑶柮坊ê翁幝洹?,實指“梅花落”笛子曲。

5.唐代杜甫《絕句》: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A.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道出了思歸的感傷。

B.屬于借景抒情手法中的“以樂景寫哀情”,備見其哀。

6.唐代韋莊《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A.這首詩運用了對比手法。

B.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

答:A.臺城已經(jīng)荒涼破敗了,可它依舊繁華茂盛。

B.六朝繁華如夢轉(zhuǎn)瞬即逝了,可它依舊終古如斯。

C.春來楊柳吐翠,一切的一切在它的眼中不過煙云,它從不管朝代興亡人事滄桑。它的無情其實就是時間的無情歷史的無情,下筆尤為冷峻。

3.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一種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試簡述你的理由。

答:同意。韋莊生活在晚唐,到了這個時候,唐王朝昔日繁華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7.清代鄭燮《題畫竹》:
        且讓青山出一頭,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龍孫發(fā),多恐青山遜一籌。

1.詩著“龍孫”指什么? 答:竹筍

2.本詩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來揭示哲理的?

答:用山的固定不動與竹的生枝拔節(jié)作對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一哲理。(或者回答:應(yīng)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

8.唐代許渾《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

        1.說說第三句的表達效果。

        答:從側(cè)面烘托友人離去后,詩人惆悵孤獨的感受。

        2.同寫送別之情,第二句和第四句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第二句以樂寫哀。第四句側(cè)面烘托正面抒寫相結(jié)合,將友人遠離后的悵惘空虛之情表達得含蓄深沉。

9.宋代陳與義《襄陽道中》: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fēng)。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1.這首詩描寫的是暮春時節(jié)的景象。

        2.表現(xiàn)了詩人獲得升遷的喜悅之情。

10.唐代王維《田園樂》: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1.這首詩寫景的特點有哪些?

        答:A。意象豐滿,詩中有畫。B。動靜結(jié)合,以聲襯靜。C。繪聲繪色,色彩豐富。D。情景交融,妙合無垠。

        2.詩中的山客是怎樣的心情?

        答:閑適、恬靜。

11.唐代白居易《楊柳枝詞》:

        一樹春風(fēng)千萬枝,嫩于金色柔于絲。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1.這首詩運用了對比手法。與金色比嫩,跟絲線比柔。

        2.全詩表達了詩人對楊柳的痛惜之情。

12.唐代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這首詩運用了什么手法?答:襯墊。

        2.前人說這首詩的第三句“走處仍留,急語須緩,可悟用筆之妙”,試結(jié)合詩句談?wù)勀愕睦斫狻?/font>

        答:第三句是典型的映襯和鋪墊。作者用兩岸猿啼之悲映襯自己心中的豪邁之情,表達蔑視三峽艱險的氣概,同時豐富了江行的景物;另外,用猿聲鋪墊,靠它來緩和語勢,在快速船行中插入猿啼不止,使全詩不單調(diào),有起伏,委婉有致,不再直瀉無余。比直寫“乘奔御風(fēng)不為疾”要含蓄有味多了,詩文就是這樣寫的——同一個意思,不要說穿;同一種感受,借物以傳。

13.唐代王駕《雨晴》: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宋代楊巨源《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楊詩對象是早春。心情欣喜。

王詩對象是殘春。心情惋惜(或答惆悵)

這兩首詩的下聯(lián)表現(xiàn)手法的相同點是什么?分別表達什么情感?

答:相同點都是虛寫,所寫并非眼前實景。楊詩用想象中盛春時的喧鬧反襯早春的清新可喜;王詩想象春色在鄰家,希望春天不曾遠去,表達了想把春天留住的惜春心情。

14.宋代楊萬里《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絕句取景很別致?!叭庇谩把邸贝钆?,“流”則用“細”來形容,透出一個“小”字,體現(xiàn)出般般景物“小巧”的特點。

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一個“愛”字,把讀者引入一個精致溫柔的境界,情味盎然,饒有奇趣,表現(xiàn)手法是“擬人”。

最后兩句,“蜻蜓”與“荷花”相依相偎,寫出一種和諧的動態(tài)美,富有生活氣息。

15.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表現(xiàn)手法:反襯

作用:襯托將士們保家衛(wèi)國的高度責(zé)任感、自豪感,歌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內(nèi)容之豐富表現(xiàn)在戰(zhàn)時之長、戰(zhàn)況之苦、戰(zhàn)地之惡、戰(zhàn)事之多、戰(zhàn)士之強、戰(zhàn)敵之悍。

16.唐代白居易《夢元九》:

        晨起臨風(fēng)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注釋]湓:pén,水往上涌。

唐代元縝《酬樂天頻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1.這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朋友之間真摯的思念之情。

        2.“夢”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詩與元詩都寫了夢,但在寫法上卻截然不同,試簡要分析二者的不同點。

        答:白詩不說自己夢別人,卻說別人來夢里,全從對方著想,構(gòu)思精巧;元詩“惟夢閑人不夢君”,用不能入夢寫出自己的凄苦心境,琵琶反彈,翻空出奇,內(nèi)容更為深廣,感情更為真摯。

17.唐代韓愈《游城南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此詩頗富奇趣,寥寥數(shù)筆,便給人滿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動的效果與擬人化的手法大有關(guān)系。請從這一角度作簡要賞析。

        答:作者將草樹擬人化。春將歸去,似乎所有的草樹都探得了這個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渾身招數(shù),吐艷爭芳,一時間萬紫千紅繁花似錦;連缺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因風(fēng)起舞,化作漫天雪飛,真是滿目春光。

        2.“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兩句,耐人咀嚼,有景有悟,似有寓意。請簡述你的理解。

        答:沒有才思的楊花榆莢也懂得勇于創(chuàng)造,形成漫天飛絮好像漫天飛雪一樣,給天地增添春色,表明一個缺乏才能的人,只要勇于創(chuàng)造,也能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yè)。

18.唐代杜審言《渡湘江》: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釋]杜審言: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祖父,曾兩度貶官。唐中宗時曾被貶到南方極偏遠的峰州,本詩便寫于這次流放途中。

        問:這是一首追思昔游、懷念京國的抒情之作。詩人緣情寫景,景隨情遷,運用反襯手法來表達主觀情致。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用的也是這種手法,司馬光評說道:“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局可知矣。”下面請就《渡湘江》一詩,評析其“反襯”手法的運用。

        答:這首詩運用反襯手法將今與昔、哀與樂、人與物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以昔日比襯今春,以園游比襯邊愁,京國逐客反襯湘江逝水,詩人南竄反襯江水北流,使自然的鳥語花香、北流湘水也化作遠去邊疆的哀愁,從而有力地渲染了人物的愁緒,突出了主體形象。

19.無名氏《雜詩》:

        舊山雖在不關(guān)身,且向長安過暮春。

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

問:請說說“一樹梨花一溪月”妙在何處。

答:“一樹梨花一溪月”寫了故鄉(xiāng)的景色、故鄉(xiāng)的花,不僅意象美,而且形式也美。故鄉(xiāng)的梨花,在皎潔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簡直像飄渺的仙子一樣可愛,它讓飽經(jīng)世態(tài)炎涼的人備感樸實親切。雖然只是“一樹”,卻幽雅高潔,具備一種靜態(tài)美?!耙粯淅婊ā迸c“一溪月”,形成回環(huán)的節(jié)律,容易表達一種回腸蕩氣的依戀懷緬之情,正與詩人表達的情感一致。從修辭角度看,這里用“一溪”寫月,一箭雙雕,非常新奇,它不但同時寫到溪水,而且把不可攬掬的月色,寫得如抬手可掬,非常生動。

20.元朝張鳴善[正宮]《塞鴻秋·山行警》:

        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五里鋪七里鋪十里鋪。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霎時間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陽滿地鋪,回首生煙霧,兀的不山無數(shù)水無數(shù)情無數(shù)。

        1.這首元曲題為“山行警”,聯(lián)系全曲,是借“山行”警示人們什么?

        答:應(yīng)珍惜時間,不要留下許許多多的人生遺憾。

        2.“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陽滿地鋪”,表面上寫的是時近傍晚,實際上寫的是什么?答:人至晚年。

        3.“回首生煙霧,兀的不山無數(shù)水無數(shù)情無數(shù)”其深層含義是什么?

        答:回首人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遺憾。

21.元朝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元朝白樸《天凈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兩首小令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共同之處是什么?

答:兩首小令都運用白描手法,描繪秋天景色。

兩首小令的意境及所表現(xiàn)的情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答:《秋思》選取秋天傍晚幾個特有的意象進行巧妙組合,創(chuàng)造出蕭瑟蒼涼的意境,突出的表現(xiàn)了孤獨與哀傷的羈旅悲懷;《秋》描繪“寒鴉、飛鴻、青山綠水、白草紅葉”等滿天秋意,然而意境明朗開闊,以之表現(xiàn)了一種清新、寧靜、美好的情思。

22.清朝賀雙卿《鳳凰臺上憶吹簫》:

        寸寸微云,絲絲殘照,有無明滅難消。正斷魂魂斷,閃閃搖搖。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隱隱迢迢。從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朝。

        青遙,問天不應(yīng),看小小雙卿,裊裊無聊。更見誰誰見,誰痛花嬌?誰望歡歡喜喜,偷素粉,寫寫描描。誰還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注釋]賀雙卿:極有才情,但婚姻不幸,丈夫生性粗暴,婆婆也不講情理。此

詞是作者病中送別好友韓西后所作。賀雙卿曾教她誦讀詩詞,并為她“偷素粉”抄寫《心經(jīng)》。韓西出嫁后,每次回娘家必探雙卿,噓寒問暖。

      古人評此詞:“連用四十余疊字,脫口如生,靈心慧舌,不讓易安專美前。”

      1.請簡要賞析上闋畫線句子中疊字的運用之美。

      答:“望望”無限摯情,“山山水水”幾多關(guān)心,“去去”太多惆悵,“隱隱迢迢”無限懷想,將送別之情表達得更為深切。

      2.下闋作者用五個“誰”字連續(xù)發(fā)問,表達了她怎樣的感情?

      答:一是表達除韓西外,沒人關(guān)心自己,道出對朋友的感激之情。二是以韓西的友情,反襯丈夫、婆婆的無情,既寫出了自己體弱多病,孤寂落寞,又控訴了丈夫、婆婆的殘忍無情。

23.宋代周邦彥《關(guān)河令》: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清朝陳廷焯(zhuó)《云韶集》說:“‘云深無雁影’,五字千古。”陳廷焯的評語是否得當?請作簡要分析。

答:恰當。暮云沉沉,似乎聽到卻又看不到傳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寞,此句以簡約的語言將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狀、期待之情、失望之感,通過景物傳達出來。

試比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與柳永《雨霖鈴》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兩句在表達特點上的異同。

答:同:都是借酒寫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

    異:周詞實寫眼前,直接表達長夜難耐、寂寞無限的心境;柳詞則以設(shè)問虛擬未來愁狀,借想象勾勒出一幅凄美圖畫,一景傳情,來表達離別的傷感。

24.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1.詩中前兩句用“      ”“     ”等詞渲染了憂愁傷感的氛圍。

答案:.秋風(fēng)、家書

2.簡要分析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這一細節(jié)描寫的成功之處。

答案:這一細節(jié)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復(fù)雜而微妙的心理,能讓讀者體味其中濃濃的鄉(xiāng)思之情。

二、遇“怎么描寫”,用四個名詞術(shù)語分別驗證。 
  1.側(cè)面描寫,2.點面結(jié)合,3.虛實結(jié)合,4.動靜結(jié)合。這四個名詞術(shù)語都屬于“表現(xiàn)手法”,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硬性記憶。 
  【舉例3】(側(cè)面描寫) 
  (2014·天津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暮春山間 
  □(宋)黃公度 
  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font face="Calibri">1
)《暮春山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桃花的? 
  【識別技巧】 
  這道題問得很具體,直指桃花,因此與一二句無關(guān)。三四句也無修辭格的使用,只好去“描寫類”的四大術(shù)語中找一找,試一試。“桃花落處無人見”留一懸念與讀者,落下的桃花哪里去了呢?“濯手惟聞澗水香”告訴讀者澗里的水有香味。是什么東西散發(fā)的香味,當然是飄落水里的桃花。思路走到了這里,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考生能夠看出詩人沒有正面描寫桃花之香,而是通過寫澗水之香來側(cè)面描寫桃花之香。 
  【舉例4】(點面結(jié)合) 
  (2014·安徽卷)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第9題。 
  阮郎歸 西湖春暮 
  □(南宋)馬子嚴 
  清明寒食不多時,香紅漸漸稀。番騰①妝束鬧蘇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兩兩叫船兒,人歸春也歸。 
  【注】 ①番騰:同“翻騰”。②凌波: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9.這首詞描寫了暮春之景,請從點面結(jié)合的角度做簡要賞析。(4分) 
  【識別技巧】 
  此題比上一題問得更具體,命題者明確讓考生從“點面結(jié)合”的描寫角度去賞析詩歌,因此雖然本詞中有修辭手法的運用,但也不需要考生指出分析?!包c面結(jié)合”這四個字,人人皆知其意,“點”就是眼睛的定格,“面”就是放眼望去?!跋慵t漸漸稀”泛指暮春百花脫落,屬于視覺的大面積描寫,是面;而“花褪雨”“絮沾泥”——眼睛專注于一個景物,肯定算是點。由此歸納出點面結(jié)合、細節(jié)傳神等要點。 
  【舉例5】(虛實結(jié)合、比擬) 
  (2014·重慶卷) 閱讀下面這首散曲,然后回答問題。 
  商調(diào)·黃鶯兒 
  贈   □(清)張  
  花落意難堪,向泥中,著意銜,攜歸畫棟修花口①。珠簾半緘,烏衣半摻,最難消王謝堂前憾。語呢喃,千般訴說,只有老僧諳。 
  【注】 ①花口:指初開的花。因花開時如口張狀,故稱。 
1)作者描寫燕子,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
【識別技巧】 
  本題對表達技巧而言是一個綜合性的考查,題干中“哪些”二字就暗示這首散曲使用的表達技巧不止一種。先找修辭手法,很容易就能看出燕子“語呢喃,千般訴說”符合擬人的特征。再看散曲的表達方式,很明顯就是敘述與描寫,所以應(yīng)當在描寫的四個名詞術(shù)語中找一找。側(cè)面描寫沒有,點面結(jié)合沒有,有虛實結(jié)合。燕子不忍花落,著意銜花去修補彩繪的房梁上的花朵,這個動作是實寫;燕語呢喃,好像向人訴說著千般心情,這是作者的想象,是虛寫。虛實結(jié)合。 
  三、遇“抒情方式”,首選“借景抒情”,次之“用典抒情”。 
  【舉例6】(借景抒情、用典抒情) 
  (2014·浙江卷)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22題。 
  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 
  三峽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①。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楓林:《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 
  2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5分) 
  【識別技巧】 
  這樣的提問幫助了考生,免得考生去考慮修辭與描寫。抒情手法就是抒情方式,比較簡單。第一首,前二句寫景,后二句抒情,正符合“借景抒情”的要義:日落眾山,天色轉(zhuǎn)昏,暮雨蕭蕭,下個不停,詩人心情已然不爽,再加上與友人天各一方,思念之情自然涌上心頭。其實聽見猿聲的僅限于詩人自己,但他卻將猿猴的哀鳴連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觀一起推向友人,設(shè)想兩處分宿而能共聽共感,個人體驗便因相思之情更增添了厚度。 
  第二首較第一首相對簡單??梢愿鶕?jù)注解的提示,使人想到化用前人詩句,化用前人詩文也就是“用典抒情”。 

  四、走出答題誤區(qū)。 
  1.泛泛而談,虛多實少。 
  詩歌鑒賞是不能夠脫離詩句本身的。所以考生在答題時,應(yīng)該結(jié)合詩句本身來組織答案,讓結(jié)論有據(jù)可依。比如上文例1“卷簾盡放春愁去”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何妙處?這樣的問題,明確是什么類型的表達技巧只能獲得三分之一的分數(shù),更多的分數(shù)落在對“妙處”的鑒賞上。這里的妙處絕不能僅僅用“形象生動”這類泛泛而談的詞語一帶而過,那樣是得不到分數(shù)的。考生必須具體地分析鑒賞出“形象”在哪里,“生動”在哪里,而這樣的能力在高中語文的課堂上是有機會得到訓(xùn)練的。李煜《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從“形象生動”的角度去鑒賞,其思維模式與本題是差不多的。賞析示例:春愁乃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之物,簾兒一卷,它竟像鳥兒一樣被放了出去,所以此詩句賦予了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覺。 
  2.單純地以翻譯代替鑒賞。 
  詩歌鑒賞題是有一定難度的,雖然組織答案通常需要結(jié)合詩句的翻譯,但是命題者不可能局限于僅僅讓考生去翻譯詩句。所以考生如果本末倒置,只譯不賞,扣分是毫無疑問的。 
  比如上面的例3“《暮春山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桃花的?”肯定會有一部分考生因為讀題快,或者平時缺乏對描寫類四大術(shù)語的敏感意識,于是就將題干中“怎樣描寫”這四個字理解成翻譯詩句??上绻鄙俸诵拇鸢浮皞?cè)面描寫”這四個字,就算考生將詩句翻譯得再漂亮也是徒勞無功。所以考生讀題審題一定要準確無誤,要真正做到“問什么答什么”,抓住題干的明示信息和潛在信息,而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3.與詩詞的親和力不強,作答不注意修飾語言。 
  筆者給考生提一個建議:盡量喜歡中國古典詩詞,讀詩時,心要進去,人要在場;即使讀得不太懂,就在這模模糊糊的語言中也要能感知出一個模模糊糊的意境美。讀詩離不開想象,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呢?就是要“身臨其境”,要將自己置身于詩中所描述的環(huán)境(上面的幾個例子能夠印證),置身于歷史大背景(比如說壯志難酬,比如說飄零天涯),要抓住蘊含作者情感的詞語,去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融通的境界。最后力求用最有表現(xiàn)力、最到位的詞語再現(xiàn)原詩的畫面。語言組織要細膩,講究美感(多加形容詞),堅決不能幾個詞語堆在一起草草了事,讀起來根本不成句子。 
  【鞏固練習(xí)】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枺┐嗽娭饕昧耸裁幢憩F(xiàn)手法?有何效果? 
  【參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襯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古典詩歌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是時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高考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三個層面的內(nèi)容: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
【詩歌常用的表達技巧】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對比、比興、反問、設(shè)問、雙關(guān)、互文、反復(fù)、復(fù)沓、疊詞、用典、重章疊句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以抒情和描寫為主)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細節(jié)描寫、樂景寫哀等。
  3、表現(xiàn)手法:對照(對比)、襯托、渲染、烘托、鋪墊、象征、聯(lián)想、想象、抑揚、比興、照應(yīng)、用典、托物言志、動靜結(jié)合、虛實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懷、借古諷今、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等。
二、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一)判斷下列詩句所用的表達方式
1、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記敘)
解說:原文(教材第三冊)為“紅耦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font face="Calibri"> 
選詩意思為“藕紅花殘時,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描寫)
解說: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議論)
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抒情)
(二)解讀“描寫”和“抒情”
詩歌中最常用的表達方式有兩種: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細節(jié)描寫、樂景寫哀等。
【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不要任何“情感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guān)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
◆《        》的結(jié)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shù)厥惆l(fā)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ɡ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
◆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句開門見山,直敘登上高臺后,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孤獨愴涼的意境,這意境引發(fā)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懷,想著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獨愴然而涕下”。 
2、間接抒情
借人、事、景、物等各種形象來抒情??煞譃椋航杈笆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1)借景抒情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guān)、落日、夜月、清風(fēng)、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對象。如:
◆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边@首詩就是詩人張繼在國家遭受戰(zhàn)爭、自己趕考落榜,處于痛苦、彷徨、憂愁和無奈之時,借景抒情之作。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边@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fēng)韻天成,頗有特色。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痹娙嗽谇叭?lián)詳盡描寫了新雨后空山幽靜、恬淡的景物,為最后表達歸隱田園思想蓄勢。
◆杜甫的《絕句二首》(其一):“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痹娙藶槲覀兠枥L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fēng)拂過,花草馨香,泥融土濕,燕忙筑巢,日麗沙曖,鴛鴦靜睡。詩人借春天的樂景表達了自己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情。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此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fā)感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相互交融,情景難辨。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睂懢爸邪鴮Υ河甑南矏傊?。
◆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全詞成功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詞的上闕先描寫別離的環(huán)境氛圍(“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接著寫依依惜別之情,最后虛寫別離后友人在途中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下闕先抒發(fā)情感,接著把離愁別緒集中在“楊柳”“曉風(fēng)”“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詩人情感的畫面中,最后再次抒發(fā)難以排遣的離別情緒。
◆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睆拿}脈無語的敬亭山中就傳達出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與寂寞之情。
3)觸景生情
觸景生情是指詩人看見眼前景象就引起了他心中長期郁積的情感的一種抒情方式,見景生情,通常前句寫景,后句生情。古詩詞中有許多傳統(tǒng)審美習(xí)慣就是觸景生情的典范,如望月思鄉(xiāng)、傷春悲秋、折柳送別、聞雁思歸、見流水而思年華等,如:
◆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倍鸥Φ摹督^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時是歸年?”(翻譯: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今年的春天又過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這兩首詩都是詩人從眼前的景物來觸動他們情感閘門的,景物只是誘因,情感才是詩人要表達的主體。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征等。如:
◆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贝嗽娨悦纷杂?,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币约爸芏仡U的《愛蓮說》都是借助梅花、石灰、蓮花來比喻(象征)君子潔身自好,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zhì)。
鑒賞托物言志這類詩詞,不能只停留在詩詞表面的意象(景或物)上,要借助我們的情感體驗來挖掘它們所表現(xiàn)的普遍意義或思想等。
特別要注意的是,詩言“情”也言“志”,但“情”與“志”有著很大區(qū)別,“情”就是我們常說的喜怒哀樂、憂思驚懼等人之常情,一般都是通過景物描寫來傳達的;“志”是指志向、情操、愛好、美好愿望、強烈要求等,大多是采用比喻和象征的藝術(shù)手法,把它寄托在特定的物象上??傊?,詩詞無論是抒情還是言志,景、物只是詩人表達情感的媒介而已,鑒賞這類詩歌,要通過表象去體會深層的意蘊。

【描寫】
常見的描寫可分為: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細節(jié)描寫、樂景寫哀等。
1、動靜結(jié)合
動靜結(jié)合是指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gòu)成一種情趣。如:
◆王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用蟬和鳥的叫聲襯托山林的幽靜
◆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逼渲械娜?、四兩句:“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币混o一動,雄渾開闊,令人稱道。
◆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渲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逼渲械娜?、四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span>
2、虛實結(jié)合
虛實結(jié)合是中國古典詩歌很重要的一種藝術(shù)手法。虛實結(jié)合主要有三種情況:寫景為實,抒情為虛;物象為實,想像為虛;正面為實,側(cè)面為虛。虛實結(jié)合是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zhuǎn)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歌的意象,開拓詩歌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如:
◆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實)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虛)”
◆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巴山夜雨”是寫實,“共剪西窗燭”是擬虛.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構(gòu)成了完美的意境,表達了盼望與妻子團聚的心情。
◆高適《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天山。”一、二句實寫景,描寫的內(nèi)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的季節(jié)到了。傍晚,戰(zhàn)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樓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diào)??!三、四句以實寫虛,將“梅花落”拆用,仿佛風(fēng)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和色和香灑滿天山。此詩抒寫戰(zhàn)士們由聽曲而想到故鄉(xiāng)的梅花(因為胡地沒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寫出了他們的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痹娭星皟删浞赫f西湖六月的風(fēng)光自有特色,是虛寫;后兩句描寫滿湖蓮葉荷花在朝陽的輝映下,無邊無際的碧綠和艷紅和諧地搭配著,是實寫。全詩虛實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3、正側(cè)結(jié)合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cè)面描寫。如:
◆漢樂府《陌上?!穼η亓_敷的描寫:“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鼻八木涫钦婷鑼?,后八句是側(cè)面描寫。前四句夸張地寫羅敷的服飾之美,是為了襯托人物的高貴和美好。至于羅敷具體怎么美呢?這是很難描繪的。于是作者筆勢一蕩,不直接寫羅敷本身,而去寫周圍的人為羅敷所吸引的神態(tài),通過側(cè)面描寫,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你自己想她怎么美,她就怎么美。
4、細節(jié)描寫
一首詩中的細節(jié)描寫,往往能顯得凝煉、集中、韻味無窮。如:

◆唐代張籍《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臨發(fā)開封這個細節(jié)把復(fù)恐說不盡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杜牧詩:“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痹娙藘H攝取楊貴妃看到跑馬飛送荔枝的人發(fā)出會心一笑的細節(jié)入詩,一切盡在不言中了。詩人的隱諷態(tài)度在于“妃子笑”與“無人知”,由此可見,千里迢迢飛送荔枝,完全為了博得一人的歡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內(nèi)情的,看到快馬飛馳的緊急情況,或許以為是為了軍國大事呢?“妃子笑”的細節(jié),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span>
(翻譯:初夏的清晨,一位貴族小姐悄悄來到后花園內(nèi),興致勃勃地獨自蕩起秋千來。蕩了一陣感到有些累了,于是便停了下來。她坐在草地上休息一會,又起來懶洋洋地活動活動自己的纖纖玉手。這時才發(fā)現(xiàn),好大的露水呵,花兒似乎也顯得很消瘦;真累人呀,身上的汗衫已經(jīng)濕透!正當她打過秋千、滿身是汗的時候,忽然看見有個人影走進了花園。由于不知來者是誰,又加上衣飾不整,心里有些慌張,只得含羞而走;匆忙間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干脆光著襪子跑吧;真不湊巧,頭上的金釵又滑脫掉了下來??墒钱斔斓介T口的時候,卻回過頭來,瞅了瞅那位不速之客,故作從容之態(tài),并且順手折下一枝青梅來聞一聞。)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兩句主要使用了細節(jié)(動作)描寫的表現(xiàn)手法。詞中寫了主人公倚在門上,回頭一看,又不敢正眼看,只是輕嗅梅花的花香。用了“倚”、“回”、“嗅”三個動作,描繪出主人公既愛戀又羞澀、既欣喜又緊張、既興奮又恐懼的微妙心理活動。把一個情竇初開,又受著封建禮法約束的少女的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趙師秀《約客》:“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焙髢删鋵懗隽私辜钡却男那?。
(翻譯: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 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里,傳出蛙聲陣陣。 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燭芯隔一會兒就落下一截……)
5、樂景寫哀
以樂景襯哀情(反襯),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如: 
◆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span>
上聯(lián)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
◆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解說: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的一團火,今年的春天又過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詩的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形成鮮明對照,用以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厚。

 

古詩鑒賞 讀懂先行
    古詩鑒賞是歷年高考必考題之一,但考生該題的得分一直不理想,于是多數(shù)考生在復(fù)習(xí)備考時,熱衷于對答題模式、名詞術(shù)語等的死記硬背,以致出現(xiàn)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殊不知讀懂古詩才是鑒賞的前提。 
  但縱觀歷年高考中的古詩,在理解上大多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難點,于是破譯這些難點便成了讀懂古詩的關(guān)鍵。因此,在做古詩文鑒賞題時,一定要想方設(shè)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識、信息,力求突破這些難點,切不可懷著逃避或僥幸的心理知難而退,要知道“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若不能真正讀懂,答題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完全是做無用功。 
  下面結(jié)合2014年全國各省市高考古詩鑒賞題,談一談讀懂古詩的方法,希望對2015屆考生有所幫助。 
  1.抓住重點詞語。 
  新課標卷Ⅱ第8題:“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感情的?請簡要分析?!?/font> 
  原詩如下: 
  含山店夢覺作 []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有考生認為該詩是用虛實結(jié)合的方法來表現(xiàn)詩人孤獨思鄉(xiāng)之情的,前兩句寫“曾經(jīng)”,為虛,后兩句寫“燈前”,為實。如此理解虛實,似無不可,但詩歌的感情并不能由此引出,表現(xiàn)手法和情感把握出現(xiàn)了邏輯斷層。這首詩在理解上有兩個很重要的詞語:“慣”和“等閑”?!皯T”是“習(xí)慣”的意思,“等閑”是“平?!钡囊馑?,那么前兩句的大意是:曾經(jīng)已經(jīng)習(xí)慣于離開家鄉(xiāng),把浪跡天涯當作很平常的事。這樣,聯(lián)系后兩句夢見家鄉(xiāng)的惆悵,就可知前兩句所表現(xiàn)的灑脫只是一種表象,主人公內(nèi)心其實對家鄉(xiāng)懷著刻骨的思念,于是很自然地就可知道該詩運用了襯托(反襯)的手法表現(xiàn)感情了。 
  2.抓住重要意象。 
  詩歌通常借助一些意象來渲染氣氛、表現(xiàn)形象、傳達感情,因此,抓住詩歌的重要意象是準確讀懂詩歌的又一把“鑰匙”。 
  如全國大綱卷考題:“詩人眼中常山道人隱居地周圍環(huán)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請簡要說明?!?font face="Calibri"> 

  如果我們抓住詩中出現(xiàn)的“莓苔”“白云”“靜渚”“春草”“閑門”等重要意象,特別是其中的形容詞“靜”“閑”和動詞“閉”,會很容易地明確環(huán)境的最大特色就是“幽靜”。 
  再如回答天津卷考題:“《暮春》一詩,春之“暮”體現(xiàn)在何處”我們只要抓住其中出現(xiàn)的凋落的殘花、飄飛的柳絮、將逝的東風(fēng)以及啼叫的子規(guī)等意象即可。 
  3.抓住詩題。 
  標題是詩歌的“眼睛”,透過這只眼睛,我們可窺探到詩歌的許多有效信息,如寫作的背景或原因、詩歌的主要話題、主體思想等。 
  如新課標卷Ⅱ的《含山店夢覺作》、北京卷的《奉陪鄭駙馬韋曲》、江西卷的《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其二)》等,這些標題都揭示了作者寫作的背景或原因,對我們讀懂詩歌很有幫助。 

  再如新課標卷Ⅱ的《宿漁家》、湖北卷的《早發(fā)》、全國大綱卷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等,這些標題都表現(xiàn)了詩歌的主要話題,詩歌的內(nèi)容必定和這些標題相關(guān),明白這個道理,就不至于犯一些低級錯誤。如有考生回答新課標卷Ⅱ第9題:“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的時候,就因為忽視了“宿漁家”這個標題,而將詩中的“燈前笑說歸來夜”誤解為詩人獨自“笑說”。既然標題是“宿漁家”,那么,當然應(yīng)是漁家與詩人“笑說”,表現(xiàn)了漁家的熱情以及客居在外的詩人所感受到的溫暖。 
  又如福建卷的《雙調(diào)·蟾宮曲·自樂》,其中“雙調(diào)”為宮調(diào)名,“蟾宮曲”為曲牌名,“自樂”為曲題,抓住這個曲題,我們可知這支曲子主要內(nèi)容就是表現(xiàn)作者自樂自得之情,那么,回答第一個問題:“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內(nèi)容表達上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本筒粫y了。 
  4.抓住細節(jié)描寫。 
  從某種意義上說,詩歌可看成是濃縮了的散文,其中的細節(jié)描寫對形象的塑造、情感的抒發(fā)關(guān)系重大,我們在讀詩時切不可放過。如天津卷的第二首詩: 
  暮春山間 []黃公度 
  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 
  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詩中“緩步”一詞,已寫出詩人邁步于暮春山間時的不緊不慢、優(yōu)游閑適之態(tài);“濯手聞香”這一細節(jié)更加傳神,試想一下:一個人漫步山間,看著眼前的流鶯飛燕,然后到澗水邊洗洗手,洗完之后還不忘聞聞自己的手,這個人不是心情愉悅閑適又是什么呢?抓住了這個細節(jié),后面第3小題“兩首詩都寫了暮春之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自然也就準確地答出了一半。 
  再如新課標卷Ⅰ的第9題:“末尾兩句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簡要闡述?!?/font> 
  該詞末尾兩句是:“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yīng)劫遲?!鼻耙痪洳浑y理解,大意是說主人公轉(zhuǎn)過身子,準備繼續(xù)下完殘棋;后一句的“應(yīng)劫遲”結(jié)合注釋對“劫”的解釋,也好理解,即下棋落子遲緩。要準確理解詞中人物是什么樣的情緒,關(guān)鍵就在對“沉吟”一詞的理解了。聯(lián)系《琵琶行》中琵琶女彈奏完畢之后的“沉吟放撥插弦中”,可知“沉吟”有若有所思、心神不寧之意。 
  5.抓住注釋。 
  命題人在詩歌后面給出的相關(guān)注釋絕非可有可無的,必須充分注意,道理很簡單,如果注釋與我們讀詩或解題毫無關(guān)系的話,命題人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如浙江卷《三峽吟》,后兩句“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兩次出現(xiàn)“愁”字,大意是說猿啼本無所謂什么愁苦,但“行人”聽了覺得愁苦,乃是因為行人心里本身有愁苦。那么詩歌的前兩句“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又該如何理解呢?乍看是寫三峽的山水之景,但若抓住詩后注釋中的“《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特別是其中的“傷春心”三字,我們自然可知前兩句也是說“愁”。 
6.抓住句間關(guān)系。
在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時,我們可將詩歌當作簡短含蓄的文言文來讀,力爭字字落實。在文言文閱讀中,我們常借助于句間關(guān)系來理解文意,古詩閱讀中也如此。 
  如安徽卷《阮郎歸·西湖春暮》中的“花褪雨”較難讀懂:花怎么會褪去雨呢?但若將之與它的下句“絮沾泥”結(jié)合起來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句的結(jié)構(gòu)是一樣的,我們就不妨借助對“絮沾泥”的理解進而理解“花褪雨”?!靶跽茨唷笔橇跽吹侥嗤辽狭?,寫出了暮春之景,那么“花褪雨”當然也是表現(xiàn)暮春之景,當是“花兒在雨水的澆打中凋落”的意思。 
  7.結(jié)合作者生平。 
  閱讀理解中,常強調(diào)“知人論世”,即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這對我們真正讀懂詩歌是很重要的,高考中有時甚至還會碰到直接考查作者生平的題目。 
  如江西卷古詩鑒賞的第(2)小題,要求之一便是:“結(jié)合作者的思想”分析詩中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如果我們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將幾乎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會講到的蘇軾的生平牢記于心,解答該題就不會有什么困難了。 
  8.結(jié)合詩后題目。 
  詩后的題目有時也會成為我們理解詩歌的憑借之一。如前文我們所說的浙江卷《三峽吟》的前兩句詩,我們是借助詩后的注釋來理解的;換一個角度,我們?nèi)絷P(guān)注到第一個題目(原卷第21題)“這兩首詩都以 來寫愁”,我們同樣可知這首詩的前兩句是寫愁。 
  再如安徽卷第9題:“這首詞描寫了暮春之景,請從點面結(jié)合的角度作簡要賞析?!痹~中寫景的只有“香紅漸漸稀”“花褪雨”和“絮沾泥”三句,結(jié)合這個題目,很顯然第一句是“面”,后兩句是“點”,但有同學(xué)非要認為“香紅漸漸稀”也是“點”,有何必要呢? 

  9.結(jié)合詩詞常識。 
  格律詩的“起承轉(zhuǎn)合”、律詩的中間兩聯(lián)對仗、詞的“過片”或轉(zhuǎn)折或承接……,這些詩詞常識也可幫助我們讀懂古詩。2014年就有兩套試卷直接考查詩詞常識。 
  一是上海卷的第14題,考查陸游的《鏡湖女》屬何種體裁,而且是選擇題的形式,所給選項為:A.古體詩 B.近體詩;C.歌行;D.詩余。 
  二是湖南卷《桃夭》(《詩經(jīng)》),第(1)小題:“本詩在章法結(jié)構(gòu)上采用了 的形式?!钡冢?/font>2)小題:“請從比興手法運用的角度賞析全詩?!泵}人在詩題后所加的括號說明真是用心良苦,我們?nèi)糇⒁獾竭@點,那么就可知道這兩道題分別考查《詩經(jīng)》的主要結(jié)構(gòu)形式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應(yīng)該說這兩點是我們應(yīng)知應(yīng)會的常識。 
  10.聯(lián)系所學(xué)舊知。 
  在讀詩過程中遇到“攔路虎”的時候,我們一不要緊張,二不要輕易“跨過”,我們不妨搜索一下自己的知識積淀,聯(lián)系所學(xué)舊知,或許就可化險為夷、化難為易了。 
  舊知首先表現(xiàn)為一些詞語的意思的積累。如山東卷第(1)小題:“‘園花經(jīng)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庇型瑢W(xué)將“喬木崢嶸明月中”的景色特點答成“恐怖陰森”之類,原因大概是將“崢嶸”和“猙獰”混為一談了。其實,在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有“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一句,“崢嶸”意為“不平凡”,若回憶起這個,結(jié)合“喬木”高大的特點和“明月”高照的環(huán)境,該句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或許并不難答。 
  舊知還包括先前所學(xué)過的典故。如重慶卷的《商調(diào)·黃鶯兒·贈燕》,其中有一句“珠簾半緘,烏衣半摻,最難消王謝堂前憾”,若能聯(lián)想到劉禹錫的《烏衣巷》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便知此處手法為用典,表現(xiàn)了由盛而衰的感慨,那么后面的兩道題目也就不太難了。兩題為:(1)作者描寫燕子,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2)散曲中的燕子為何不銜泥而銜花?作者這樣寫抒發(fā)了怎樣的情? 
  11.聯(lián)系生活常識。 
  聯(lián)系生活常識有時可幫助我們對文本的理解,這是我們的閱讀經(jīng)驗。在閱讀古詩的過程中,我們也應(yīng)善于將詩歌內(nèi)容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就拿我們平?!跋词帧边@件小事來說吧,如果我們時間很急或是心中有事,我們會在洗完手之后再把手聞聞嗎?那么,前面提到的天津卷中“濯手惟聞澗水香”一句,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愉悅之情自然無疑了。 
  再如上海卷第15題的B選項是:“‘亂荷葉’寫女子擺動的傘把荷葉攪亂?!苯Y(jié)合詩歌內(nèi)容并聯(lián)系生活常識,我們會快速確定本選項錯誤。詩歌大意是:鏡湖女白天在湖上采蓮,傍晚時分唱著菱歌回家,回家之后又約西鄰女第二天一起去湖橋看迎神賽會。生活常識是:沒有人打著傘勞動(采蓮)。 
  12.注重整體理解。 
  閱讀詩歌和閱讀其他文本一樣,都應(yīng)注重整體把握,而不可斷章取義。 
  如新課標卷Ⅰ的《阮郎歸》上片,先描寫了春風(fēng)吹雨、落花滿地、小池生寒之景,表現(xiàn)出低回凄清之境,而緊接著的一句卻是“雨晴還日西”。若只注意到“雨晴”二字,那表現(xiàn)的就是雨過天晴的明快之景之境之情了,顯然和前面三句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不和諧。如果再注意到“還日西”三字,好景不長之感頓生,和前面三句內(nèi)容也和諧了。 
  以上各種方法并不對立,若能綜合運用,必將大大提高讀懂詩歌的速度,并進而大大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和考試的分數(shù)。最后以北京卷詩歌鑒賞題為例,談各種方法在實際解題中的綜合運用: 
  奉陪鄭駙馬韋曲①杜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 
  綠樽須盡日,白發(fā)好禁②春。 
  石角鉤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 
【注】①〔韋曲〕唐代長安游覽勝地。杜甫作此詩時,求仕于長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首句和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兩處“無賴”都傳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B.三四句意謂韋曲的滿眼春色,讓自感老去的詩人也覺得應(yīng)借酒釋懷,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過“石角鉤衣”、“藤梢刺眼”的細致描寫,狀寫韋曲春去夏來的美景。 
  D.此詩運用了“反言”,如“惱煞人”,實際是愛煞人,正話反說,有相反相成之趣。 
  ③前人引《南史》注詩中“小烏巾”:“劉巖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苯Y(jié)合這一注解,說說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首聯(lián),結(jié)合第①小題的AD選項,可理解為:韋曲的春花異常可愛。頷聯(lián),結(jié)合第①小題的B選項及注釋【2】,可理解為:承接首聯(lián)意思,詩人覺得盡管年歲已老,應(yīng)整日飲酒,消受春光。頷聯(lián)是理解的難點,若照字面理解為“石角將詩人的衣服都鉤破了,藤梢冒出的嫩芽也讓詩人覺得刺眼”,顯然與前兩聯(lián)的意思不統(tǒng)一,顯得很唐突,根據(jù)整體理解的原則,應(yīng)理解為:石角殷勤,鉤住我的衣服不讓我離去;藤梢新綠,鮮亮得使我耳目一新。由此可斷定,第①小題不正確的一項應(yīng)為“C.五六句通過‘石角鉤衣’、‘藤梢刺眼’的細致描寫,狀寫韋曲春去夏來的美景”。尾聯(lián),字面義不難理解:我何時才能擁有一片竹林,頭戴著小烏巾,在其間徜徉流連。借助第③題題面注解“劉巖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可知詩人是借這一典故表達了自己想隱居山林的思想;若結(jié)合詩后注釋【1】中的“杜甫作此詩時,求仕于長安而未果”,我們還可看出尾聯(lián)隱含著詩人求仕未果的復(fù)雜心情。這樣第③題“說說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也就輕松解決了。 
  以上理解過程中,我們綜合運用了抓住注釋、結(jié)合題目、結(jié)合詩歌常識、整體理解等方法,而在理解的過程中“順帶”完成了詩后第①、第③兩小題的解答,由此我們也清楚地看到,真正讀懂了詩歌之后,答題真不是難題。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譯文】

村頭小路邊桑樹柔軟的枝條,剛剛綻放嫩芽。東面鄰居家養(yǎng)的蠶種已經(jīng)有一些蛻變成了蠶兒。一脈平緩山崗上,細草間小黃牛犢兒在鳴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樹林,樹枝間休息著一只只烏鴉。

山有的遠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橫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邊有家小酒鋪,可以打一些酒。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風(fēng)雨當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頭一片薺菜花中盛開。

 

【注釋】

①鷓鴣天:小令詞調(diào), 雙片55字, 上片四句三平韻, 下片五句三平韻。唐人鄭嵎詩“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調(diào)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

②些(sā):句末語助詞。

③平岡:平坦的小山坡。

④暮鴉:見王安石《題舫子》詩:“愛此江邊好,留連至日斜。眠分黃犢草,坐占白鷗沙。”這里隱括其句。

⑤青旗:賣酒的招牌。

⑥薺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莖葉嫩時可以吃。

 

【創(chuàng)作背景】

 

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歲的辛棄疾遭遇彈劾,隱居上饒。作者在罷官鄉(xiāng)居期間對鄉(xiāng)村生活欣賞流連對上層社會鄙棄故作此詞。

 

【賞析】

 

全詞從不同視角描繪鄉(xiāng)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隨意下筆,但細細體會,情味盎然,意蘊深厚。上闋頭二句在描寫桑樹抽芽、蠶卵開始孵化時,用了一個“破”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fēng)的催動下,逐漸萌發(fā)、膨脹,終于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捌啤弊植粌H有動態(tài),讓人感到桑芽萌發(fā)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崗細草鳴黃犢 ”“平崗細草”和“黃犢”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黃犢在牛欄里關(guān)了一冬,當放牧在平坡上時被乍見春草,歡快無比 ?!傍Q”雖寫聲音,但可以讓人想見黃犢吃草時的悠閑,神態(tài)。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鴉”按說會構(gòu)成一片衰颯景象,但由于用了一個動詞“點”字,卻使情調(diào)發(fā)生了變化?!包c”狀烏鴉或飛或棲,有如一團墨點,這是確切的寫實,早春的寒林沒有樹葉,所以黑色的烏鴉,在林中歷歷可見。作者卻是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

 

從表面看,這首詞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著上半片在寫景。這里下半片的寫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瀾的。首先它是推遠一層看,由平岡看到遠山,看到橫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還由鄉(xiāng)村推遠到城里?!扒嗥旃辆朴腥思摇币痪淇磥砗芷匠?,全詞都在寫自然風(fēng)景,只有這句才寫到人的活動,這樣就打破了一味寫景的單調(diào)。這是寫景詩的一個訣竅。盡管是在寫景,卻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須加入一些人的情調(diào),有人的活動,詩才顯得有生氣。

 

“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兩句是全詞的畫龍點睛,它又象是在寫景,又象是在發(fā)議論。這兩句決定了全詞的情調(diào)。如果單從頭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這首詞的情調(diào)是很愉快的。但詞人是一位忠義之士,處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擄去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還在節(jié)節(jié)進逼的情勢之下,他想圖恢復(fù),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憒無能,茍且偷安者,叫他一籌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這種心情成了他的許多詞的基本情調(diào)。這首詞實際上是愁苦之音?!靶比蘸贮c暮鴉”句已透露了一點消息,到了“桃李愁風(fēng)雨”句便把大好錦繡河山竟然如此殘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現(xiàn)出來了。從前詩人詞人每逢有難言之隱,總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說出來。辛詞凡是說到風(fēng)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進逼的局面。這里的“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也是慨嘆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詞中用了反襯手法,反襯就是欲擒先縱。從愉快的景象說起,轉(zhuǎn)到悲苦的心境,這樣互相襯托,悲苦的就更顯得悲苦。前人談辛詞往往用“沉痛”兩字,他的沉痛就在這種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頭薺菜花”句可以見出詞人對南宋偏安局面還寄托很大的希望。這希望是由詞人在村中看到的勞動人民從事農(nóng)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說明“詩可以怨”(訴苦),下句說明“詩可以興”(鼓舞興起)。

 

詞人發(fā)現(xiàn)和捕捉農(nóng)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風(fēng)光景物和生活情境,運用清新明快的筆調(diào)、素凈淡雅的色彩,描繪出一幅幅意象鮮活、層次清晰、生機盎然的圖畫, 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享受,進而觸發(fā)出心弦的共鳴。

 

【閱讀訓(xùn)練】

 

1.詞的上闕描繪了什么季節(jié)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3分)

2.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4分)

3.請展開想像,描寫 “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所表現(xiàn)的田園春光。(2分)

4.詞中加點的一個“破”字,用得非常傳神,請簡要分析它的表現(xiàn)力。(2分)

5.這首詞的上闕寫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點,極富有情趣,試對此作簡要分析。

6.“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句在寫法上有何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這首詞的內(nèi)容與《西江月?明有別枝驚鵲》相同,都是描寫_________________ 。

8.詞的上片在描寫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幾個詞用得非常傳神?

9.“春在溪頭薺菜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0.詞的上闋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3 

11.詞的最后兩句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3分)

12.該詞上闋中加點的三個詞用得非常傳神,請自選一個說說它的表達效果。 (2)

13.下列對這首詞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font> )(2分)

A.“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農(nóng)事,表現(xiàn)初春的農(nóng)村一片生機盎然,并用一個“破”字非常傳神的寫出了桑葉逐漸萌發(fā)、膨脹的過程。

B.“斜日”、“寒林”、“暮鴉”構(gòu)成一片空曠的背景,“點”字則為這種空曠背景增添了一絲悲涼,為整首詞定下基調(diào)。

C.“山遠近,路橫斜”為承上啟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崗,逐漸轉(zhuǎn)入下片之農(nóng)家生活,視角由物象轉(zhuǎn)向了人事。

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農(nóng)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則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趣。

 

14.詞的上闋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5)

15.詞的最后兩句作者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么要以此為題?請簡要說明。(6)

 

【參考答案】

 

1.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1分) 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2分)

2.運用了對照(或?qū)Ρ龋┑膶懽魇址?。?/font>1分)作者將城里愁風(fēng)畏雨的桃李,與鄉(xiāng)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1分)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2分)

3.示例: 鄉(xiāng)村小路邊柔嫩的桑枝上有了點點綠色,吃草的小黃牛在山坡上時不時哞哞的叫著,太陽偏西,回巢的烏鴉點綴著有幾分春寒的樹林。

4.一個“破”字,用擬人手法,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fēng)的催動下,逐漸萌發(fā)、膨脹,終于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捌啤弊植粌H有動態(tài),而且似乎能讓人感到桑芽萌發(fā)的力量和速度。

5.上闋寫景,抓住“柔?!薄捌綄毑荨薄包S犢”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現(xiàn)農(nóng)村早春景象的意象著力刻畫,(1分)同時詞人注意煉字,把早春景象寫得生動傳神,(1分)如寫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僅有動態(tài),而且讓人感受到了桑芽萌發(fā)的力量和速度,一個“鳴”字又寫出了黃犢乍見春草的歡快無比,用“點”寫寒鴉讓人不覺得傷感、凄涼。(1分)詞人用喜愛的筆觸把農(nóng)村平常事物納入筆下,寫得充滿生機與活力,讀來情味盎然。(1分)

6.運用襯托之法,把“城中桃李”與“溪頭薺菜花”對比著寫,(2分)反襯出作者對農(nóng)村生活的欣賞、留戀之情,表達出作者對充滿活力的農(nóng)村、農(nóng)村春色的熱烈贊美之情。(2分)主觀性試題,意思正確即可給分。 

7.農(nóng)村(田園、鄉(xiāng)村)風(fēng)光

8.破、鳴、點。

9.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村生活的欣賞、流連之情。

10.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歡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枝頭棲息。(3分)

11.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作者將城里愁風(fēng)畏雨的桃李,與鄉(xiāng)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3分)

12.“破”字不僅有動態(tài),而且似乎能讓人感到桑芽萌發(fā)的力量和速度;

“鳴”字雖寫聲音,但可以令人想見黃犢吃草時的得意神態(tài)。

“點”字寫烏鴉或飛或棲,有如一團墨點,精確地寫出了早春的寒林沒有樹葉,烏鴉黑色,在林中歷歷可見。

13.B

14.參考答案: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的能力。本詞上闋“柔?!薄澳垩俊薄靶Q種”“細草”“黃犢”“寒林”“暮鴉”等意象既點明描寫的是農(nóng)村景物,也寫出了春天萬物復(fù)蘇、蓬勃的物候特征。解答此類題目,關(guān)鍵是找出詩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征,然后對所有意象特征進行歸納概括。

15.運用了對照(或?qū)Ρ?/font>)的寫作手法。作者將城里愁風(fēng)畏雨的桃李,與鄉(xiāng)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題為“代人賦”,實則為己賦,采用代人填詞的形式,以薺菜花自況,效果獨特。

第一問要特別留意“最后兩句”這個限制條件,很明顯,“城中桃李”與“溪頭薺菜”構(gòu)成對比。首先要回答詞作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其次要回答是怎樣運 用的。第二問要聯(lián)系全詞考慮,知人論世,留意詞后注釋,又要仔細分析最后兩句。單看注解①容易理解為表達了作者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但只要聯(lián)系 上闋所寫早春景物的特點及最后兩句的對比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表達了詞人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第三問難度較大,關(guān)鍵是答題角度的選擇理解“代人賦”言在此而意在彼,明為“代人”,實則“為己”,以默默無聞而又生機勃勃的薺菜花自比。

 

 

 

 

教師的真正絕活是善學(xué),而非會教

    我在退休時,曾想到,如果說自己的教育經(jīng)歷有什么值得總結(jié),值得對人說一說的,那可能莫過于把自己教成了一個比較好的學(xué)生。

  我把自己教成了一個學(xué)生,我把自己教回到課堂,我把自己教回了童年……這也許就是為什么在離開課堂之后,我仍然對教育保持著熱情,仍然對世界保持著好奇心,仍然在思考著學(xué)校里和課堂上發(fā)生的所有教育。 

  最重要的是轉(zhuǎn)變觀念: 
  教師比學(xué)生更需要學(xué)習(xí) 

  教師職業(yè)的任務(wù),是讓學(xué)生“學(xué)會學(xué)習(xí)”;因為這一點,教師自己必須是真正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因為只有教師知道如何去學(xué),學(xué)生才有可能跟隨他學(xué)習(xí)。 

  承認自己需要學(xué)習(xí),才可能有真正的學(xué)習(xí)。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個星期起,我就想到,隨“教學(xué)”的開始,屬于我的學(xué)習(xí)也開始了。因為面對的這五十多個人,他們的智慧總和必然大于我,我唯一高于他們的,是比較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然而這種不足道的“優(yōu)勢”會很快消失。 

  30年以來,高師畢業(yè)即從事教學(xué)成為常態(tài)(近年一些學(xué)校才要求“碩士學(xué)歷”)。我的同事,大多數(shù)是在22歲左右畢業(yè)來到學(xué)校的。在他剛走上講臺時,誰都會認為他的“專業(yè)水平”處在并不高的狀態(tài);其實,此時的他,缺少的只是經(jīng)驗和資歷,一般而言,他的知識水平比工作了十多年的教師要“新”一些。 

  事實也證明,相當一批教師一生中知識水平最高的時期,就是剛剛畢業(yè)的那幾年,——面包剛剛出爐,“色香味形”俱佳。而由于應(yīng)試教育的熏染,很多教師在繁重的重復(fù)勞動中疏于學(xué)習(xí),新的觀念新的知識對他沒有吸引力,他已經(jīng)成為龐大的考試機器上的一個部件,成為應(yīng)試教育流水線上的一個操作工。 

  在教學(xué)方面,他只要帶兩輪教學(xué),那些經(jīng)驗和技巧足以應(yīng)付低水平的中考和高考。于是,他很可能停滯徘徊在起點附近,不思進??;而僵死落后的評價機制會很快給他帶去顯性的利益。在那樣一種狀態(tài)下,初出茅廬時的教育理想很快消磨殆盡,教學(xué)激情隨之消磨一空,更不用說什么教學(xué)風(fēng)格了,偶爾有過的那一點課堂魅力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 

  根據(jù)我國的勞動退休制度,如果22歲高師畢業(yè),男教師得工作38年,女教師得工作33年,才到退休年齡。從理論上說,一個人在大學(xué)學(xué)習(xí)到的專業(yè)知識技能,不大可能支撐他站立講臺三十多年;那些知識,也不可能三十多年不過時。如果一名勞動者的技藝永遠停留在22歲的水平上,是很可憐的,他所做的工作,新一代機器已能代替他;而一名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xué)藝術(shù)定格在22歲這個符號上,則是可怕的,因為在以后的三十多年內(nèi),他只能用陳舊的方法向?qū)W生教授陳舊的知識。 

  教師只有比學(xué)生更善學(xué), 
  才可能會教 

  相比而言,教師的工作很容易走向平庸。 

  2004年課改開始時,很多老教師反對使用新編教科書,——這是我們預(yù)計之中的,畢竟課改需要他們多付出一些時間理解消化新教材,而他們感到精力不足了;但沒有想到的是,一些中年教師也反對,原因是他們認為“剛剛熟悉教學(xué),進入了平衡期”。 

  這是多么古怪的一幕!我從這里進一步體會到的是:課改最大的障礙,就在于一旦具體到教師的專業(yè)提升意識,便會出現(xiàn)的這種惰性或是職業(yè)倦怠。社會對教師職業(yè)的各種誤解,也在于教師自身沒有把教學(xué)當作“專業(yè)”,需要能力的提升。 


  教師只有比學(xué)生善于學(xué)習(xí),他才可能會“教”,因而才可能是“師”;也只有比學(xué)生更知道需要學(xué)習(xí),他的“教”才可能是有價值的。 

  回顧自己的教育經(jīng)歷,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支撐,就是保持獨立思考的習(xí)慣。教師在教育教學(xué)中要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始終正視問題,重視個人思考的價值。 

  要有“問題意識”。我是個愿意“相信”的人,但我更加尊重事實,希冀發(fā)現(xiàn)真相,這就讓我不斷地發(fā)現(xiàn)周圍的問題,從課堂,從教科書,從學(xué)生的反應(yīng),從檢測與考核評價,從學(xué)校的教育行為……那些年,我對語文教育產(chǎn)生的疑問,日后都成為我的教學(xué)與科研的出發(fā)點;由此而生的相應(yīng)的思考,以及為尋找出路所作的探索,對后來從事的語文教科書編寫,乃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都起了重要作用。 

  語文教育,延伸到全部的基礎(chǔ)教育,究竟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時下的學(xué)科教育為什么經(jīng)常違反教育常識?目前的考試制度及形式有沒有改革的可能?基礎(chǔ)教育中,怎樣體現(xiàn)“法的精神”?……這些問題,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在不停地思考。 

教師要善于向一切人學(xué)習(xí), 
包括自己的學(xué)生 

  教育不能僅僅憑借愛心,也需要智慧。僅僅有對教育的熱愛,不一定能勝任教學(xué)任務(wù)。前年,和一位心臟外科專家交流,說起愛心與智慧的話題,他說:“我不太同意社會的一般看法,我認為智慧比愛心更重要:醫(yī)術(shù)高超,病人的痛苦就少;以兒童心臟手術(shù)來說,胸腔打開的時間越短越好;僅僅有愛心,可能不行?!薄嗅t(yī)與教學(xué)未必是一回事,但他的話也令我深思。對一名富有愛心的教師而言,他可能先得有智慧;行醫(yī)是“救命”,或許是千鈞一發(fā),而“教育”將長久地影響人的一生,因而,教師的“術(shù)業(yè)”可能更重要了。 

  “了解自己”,是學(xué)習(xí)的起點。多年來,我深切地感到,我的智慧是有限的,好多領(lǐng)域的知識我不了解,好多應(yīng)當讀的書我沒讀過,這就讓我始終把繼續(xù)學(xué)習(xí)當作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每位教師都可能有自身的教學(xué)優(yōu)勢,要敢于“揚長”,但也要敢于“不避短”,善于向一切可以學(xué)習(xí)的人學(xué)習(xí),當然也包括向?qū)W生學(xué)習(xí)?!總€人身上可能都有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東西,學(xué)習(xí)他不是為了成為“他”,而是為了成就“我”。有這樣的意識,就能不斷開拓學(xué)習(xí)的新途徑。 

  我在50歲時參加語文教科書的編寫,在長期的工作中,認識了很多比我年輕的教師,我只注意他們強于我的地方,這樣,我豐富了自己的視野,學(xué)到了更有趣的知識。如果我自以為是倚老賣老,可能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時有感悟。 

  長期的教學(xué)實踐讓我發(fā)現(xiàn)了更多有趣的問題,探究與思考使自己能以學(xué)習(xí)為樂事。退休了,我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比30年前聰明了一些,在對職業(yè)的認識上有了新的高度,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像唐詩一樣生活

    人,詩意的棲居。記不清這話是誰說的了,只是心里十分的感動。

  我自小喜歡讀詩,也喜歡寫詩,更喜歡像唐詩一樣生活。于是唐詩成了一個迷離的夢。醒時是夢,醉后是夢,半醉半醒依然是夢。柳云有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詩:“我像一塊無夢的石頭,卻又一夢到底?!碧圃妼ξ壹仁菈?,也是現(xiàn)實。因此我走路像唐詩,吃飯像唐詩,罵人像唐詩,談戀愛像唐詩,甚至鬧情緒也像唐詩。我執(zhí)著于像唐詩一樣生活,且一夢到底。

  唐詩是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已經(jīng)遠去,可是我們無法忘懷她的面影。她就像行走在碧藍天空的一片云,滿腹精致的情緒,都復(fù)踏成平平仄仄的韻腳,鋪陳著一個帝國的璀璨與繁華。這是一個帝國,卻不侵略。他從沒有打算要做什么地球可汗、宇宙可汗,也不曾有“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賓,莫非王土”的野心。這個時代不搞強權(quán),不奉行單邊主義,甚至還有些謙恭儒雅,可其影響力卻超越了膚色與國界,成了一個民族形象的豐碑。這不朽的豐碑至今還形而上地定格在歲月之河里,卻形而下地活在我們敏感的心里。這樣一個時代,其性格豐富飽滿得令人驚嘆。有時似乎是一位威武的將軍,有時又覺得是一位風(fēng)流倜儻的江南才子。毋庸置疑,那個以唐詩為名片的時代,絕對是“上馬擊狂胡,下馬草寫書”的文韜武略的時代。動,其可以周萬物而濟天下;靜,其可以崇高節(jié)以抗浮云。
其實,一個國家可以有兩種話語方式,一是強權(quán),另外一種是影響力。因此,是從強權(quán)到話語,還是從影響力到話語,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境界。而唐朝,我想是后一種。儒家文化中有內(nèi)圣而外王的說法,而唐帝國的特征十分縝密地整合了這一思想。居于這種思想,我們能很好地理解唐朝的繁榮的兩個維度,即經(jīng)濟與文化平衡發(fā)展,物質(zhì)力與精神力同在。放眼人類歷史,這樣的時代實屬罕見。因文化與經(jīng)濟其實很難做到兩者同時達到同樣驚人的高度,且常常是背反的。一個時代可能經(jīng)濟非常發(fā)達,文化卻又底氣不足,要么是文化上有突破,經(jīng)濟卻具有嚴重的滯后性,要么兩者都步履維艱。我個人偏執(zhí)的認為:文化是向內(nèi)的,經(jīng)濟是向外的,哪一端過了都無法成就一個偉大的時代,而內(nèi)外兼修才是活力的源泉。唐朝經(jīng)濟的繁榮有目共睹,唐代文化,尤其是唐詩,其異彩更是震爍古今。唐詩就是她做工最精美最厚重的名片。唐人的生活激情就是那個帝國及其唐詩自身的精神內(nèi)蘊的雙重賦予。在這樣一份情懷里,每一個人都極富自信,心里都洋溢著爛漫與詩意。這種溫柔的詩性塑造力至今也還在部分優(yōu)雅的人心里延續(xù)著。

  唐詩是一份寧靜。現(xiàn)代人最需要愛什么,是安靜,因為我們孤獨。在唐詩中孤獨是一種意境,是一種純純的思念,是不累于外物、不累于顛沛流離的、明心凈性的安靜?,F(xiàn)代人的孤獨恰恰是在于不夠安靜。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獨忘了聽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時間久了,這聲音開始隱去,只能壓抑地存在著。而唐詩卻把人導(dǎo)向內(nèi)心,使每個人都成為詩人,懂得激活心靈之域中靈動的音符,并在心里結(jié)成字句,低吟這完滿的甜柔。唐詩告訴我們,安靜不是一種氣氛,而是一個位置。你必須站在這樣一個位置才能和內(nèi)心對話,我們會不知不覺走進一個沒有喧囂的世界,心的足音踏著被浣凈的腳步,隨著她尋找生命的源頭。何其芳在其《話夢錄》中說,每個人都是一個獨語者。唐詩就是讓我們站在安靜的位置,做一個獨語者,既不彷徨,也不找尋。

現(xiàn)代人的心靈到底和安靜的位置隔著多遠,這真是一個觸目驚心的問題。也許只有唐詩才能度量這個距離因為她獨存于心靈安靜的角落。唐詩反對奢侈豪華,崇尚靜謐純潔;反對世俗喧囂,主張淡雅舒適。程顥《秋日偶成》有云:“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边@很好的說明了唐詩對寧靜境界的追求。以雨為例,它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事物了,然而我們太功利了,太喧鬧了,覺得僅僅是雨,春夏秋冬司空見慣??稍陟o靜的唐詩里,它的姿態(tài)卻是風(fēng)云變幻、曼妙無比,靈動飄逸的。真可謂是:“一樹春風(fēng)有兩枝,南枝向暖北枝寒;現(xiàn)前一段西來意,一片西飛一片東?!鼻宕鷿q潮在其幽夢影中也說;春雨如茗,夏雨如酒,秋雨如挽歌。好吧,讓我們走進唐詩的記憶,去聆聽那柔美的雨聲。夜,好靜。一個叫孟浩然的人睡在床上。他驚嘆這雨聲真響,也不知花落了多掃?!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王維簡直神經(jīng)質(zhì),不好好呆在家里,卻跑去泥濘的山間小路去探尋叢林深處的雨滴。還有那平明楚山送客的王昌齡,每一滴雨,都在他心里纏綿成離別的音符。唐詩中到底下過多少種雨,恐怕是很難計算的。如果今天的氣象人員來播報唐代的雨,馬上就會暴露他的外行與淺薄。因為唐代的雨,除了下在土地上,他還以優(yōu)美的韻腳復(fù)踏在詩人的心上。唐詩中的雨,曲調(diào)極為豐富,都出自第一流的才子佳人之手,都源于其安靜的內(nèi)心。往事依依渾是夢,都隨風(fēng)遇到心頭,唐詩帶給了人們太多細膩,使人們學(xué)會更多地退回內(nèi)心去看待生活。

  唐詩是一種生態(tài)。既是內(nèi)心的,也是自然的。在這里有花鳥纏綿、長河落日、駝走大漠、煙霞彌漫、雪夜空明……,可以說萬物無不盡其極致。這是一種自然和心靈的完全融合,中國哲學(xué)里稱之為天人合一。此種狀態(tài)是一種歸依,完全過濾了世俗的塵土,心靈與自然皆符合低碳指標。清朝的公子哥沈復(fù)詩:“煙霞花月費于章,轉(zhuǎn)覺閑來事事忙;不以紅塵易清福,未防泉石竟膏肓?!笨芍^道盡了人心不為世俗蒙垢的狀態(tài)。沈公子的心態(tài)據(jù)說便由唐詩習(xí)得唐詩的生態(tài),首先就表現(xiàn)在大自然的干凈?;蛟S這也是現(xiàn)代人現(xiàn)在才悟到的。在唐詩的視野里,水是那樣清,明月松間照,清泉是上流;山是那么翠,水如碧玉山如黛;云是那樣曼妙,如花之隔云端,月是那樣柔和,清風(fēng)吹空月舒波;花是那么靜美,迷花倚石忽已眠;路是那樣飄忽,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也許我們不得不承認,最完備的自然生態(tài),只能在唐詩中找到。也許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方式,過多的站在了自然的對立面來看待生存。斯賓格勒說:“上帝制造了鄉(xiāng)村,人類制造了城市?!蔽蚁氩还墁F(xiàn)代文明在顯示人類自身價值上多么不容置疑,人類都應(yīng)該在一定程度上回歸到與自然相依相托的一面,而不要妄圖強化自然在人類面前的奴性。因為如果我們妄圖扭曲自然的性格,都會遭受其不遺余力的報復(fù)。唐詩迷離炫目的世界真算得是自然萬物最為純潔的版本,她提供了生態(tài)世界的種種啟示。

  自然美是人類心靈美的暗示。唐詩中完備和諧的自然景觀必然以精神的力量依附在我們的內(nèi)心,使人類的心靈受到浸潤滋養(yǎng),從而形成唐詩生態(tài)的第二個方面:心理生態(tài)?,F(xiàn)在叫做低碳心靈。人們常常只洞見外在的東西,總是忽略內(nèi)隱的東西。于是,人就很容易被視為物質(zhì)實體,其實很大程度上,人更應(yīng)該被理解為精神實體。所以,關(guān)注我們的內(nèi)心就顯得頗為不易。這需要自省,還需要勇氣。愛默生說,每一個勇敢的心靈,都必須帶著寶貴的童真來對待我們的社會,不要過于老成世故。也許讀唐詩會是一個凈化心靈的好方式。成本低,又高雅,比看心理醫(yī)生好多了。詩云:細嚼清風(fēng)還有味,飽餐明月更無渣。唐詩的干凈是入于心的。

  唐詩還是一種意境。詩和人的心境是相滲透的。因為有詩,我們的精神有時可以離開身體,離開塵世,到得天水一方的靈氣,體驗到生活無處不在的詩意。有時晴空一鶴白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有時閑來石上觀流水,欲洗禪意未有塵;有時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fēng)云變態(tài)中;有時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鳥枝頭成朋友……。因為感性,唐詩確實能讓人們心游萬仞,精騖八極。寓言故事的美,證明了感性的重要性。詩也同樣以這種力量換回人們種種關(guān)于美的體驗。唯其如此,我們不再覺得生活就像蒸餾水,淡而無味了。想一想,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如此生活,豈不美哉!

  所以,唐詩在這里,其實已經(jīng)圖式出一種令人陶醉的人生理想,或許我們再也回不倒那遙遙的過去,可那是多么可親,多么可懷。汪國真說“假如生活是一首詩,那我就不寫詩了”我想,我們切莫去哀怨和歸咎生活,而應(yīng)該去為自己的生活伴奏,給生命彈奏出更多靈動的音符。好吧,給生活注入些許詩意,從現(xiàn)在開始,像唐詩一樣生活。

 

                  像唐詩一樣生活

人,詩意的棲居。記不清這話是誰說的了,只是心里十分的感動。
  我自小喜歡讀詩,也喜歡寫詩,更喜歡像唐詩一樣生活。于是唐詩成了一個迷離的夢。醒時是夢,醉后是夢,半醉半醒依然是夢。柳云有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詩:“我像一塊無夢的石頭,卻又一夢到底?!碧圃妼ξ壹仁菈?,也是現(xiàn)實。因此我走路像唐詩,吃飯像唐詩,罵人像唐詩,談戀愛像唐詩,甚至鬧情緒也像唐詩。我執(zhí)著于像唐詩一樣生活,且一夢到底。

  唐詩是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已經(jīng)遠去,可是我們無法忘懷她的面影。她就像行走在碧藍天空的一片云,滿腹精致的情緒,都復(fù)踏成平平仄仄的韻腳,鋪陳著一個帝國的璀璨與繁華,鑄就了一個民族形象的豐碑,這不朽的豐碑至今還形而上地定格在歲月之河里,卻形而下地活在我們敏感的心里。這樣一個時代,其性格豐富飽滿得令人驚嘆。有時似乎是一位威武的將軍,有時又覺得是一位風(fēng)流倜儻的江南才子。毋庸置疑,那個以唐詩為名片的時代,絕對是“上馬擊狂胡,下馬草寫書”的文韜武略的時代。動,其可以周萬物而濟天下;靜,其可以崇高節(jié)以抗浮云。居于這種思想,我們能很好地理解唐朝的繁榮的兩個維度,即經(jīng)濟與文化平衡發(fā)展,物質(zhì)力與精神力同在。放眼人類歷史,這樣的時代實屬罕見。因文化與經(jīng)濟其實很難做到兩者同時達到同樣驚人的高度,且常常是背反的。一個時代可能經(jīng)濟非常發(fā)達,文化卻又底氣不足,要么是文化上有突破,經(jīng)濟卻具有嚴重的滯后性,要么兩者都步履維艱。我個人偏執(zhí)的認為:文化是向內(nèi)的,經(jīng)濟是向外的,哪一端過了都無法成就一個偉大的時代,而內(nèi)外兼修才是活力的源泉。唐朝經(jīng)濟的繁榮有目共睹,唐代文化,尤其是唐詩,其異彩更是震爍古今。唐詩就是她做工最精美最厚重的名片。唐人的生活激情就是那個帝國及其唐詩自身的精神內(nèi)蘊的雙重賦予。在這樣一份情懷里,每一個人都極富自信,心里都洋溢著爛漫與詩意。這種溫柔的詩性塑造力至今也還在部分優(yōu)雅的人心里延續(xù)著。

  唐詩是一份寧靜。現(xiàn)代人最需要愛什么,是安靜,因為我們孤獨?!蔼氉捏蚶?,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痹谔圃娭泄陋毷且环N意境,是一種純純的思念,是不累于外物、不累于顛沛流離的、明心凈性的安靜?,F(xiàn)代人的孤獨恰恰是在于不夠安靜。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獨忘了聽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時間久了,這聲音開始隱去,只能壓抑地存在著。而唐詩卻把人導(dǎo)向內(nèi)心,使每個人都成為詩人,懂得激活心靈之域中靈動的音符,并在心里結(jié)成字句,低吟這完滿的甜柔?!氨婙B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碧圃姼嬖V我們,安靜不是一種氣氛,而是一個位置。你必須站在這樣一個位置才能和內(nèi)心對話,我們會不知不覺走進一個沒有喧囂的世界,心的足音踏著被浣凈的腳步,隨著她尋找生命的源頭。何其芳在其《話夢錄》中說,每個人都是一個獨語者。唐詩就是讓我們站在安靜的位置,做一個獨語者,既不彷徨,也不找尋。

現(xiàn)代人的心靈到底和安靜的位置隔著多遠,這真是一個觸目驚心的問題。也許只有唐詩才能度量這個距離因為她獨存于心靈安靜的角落。唐詩反對奢侈豪華,崇尚靜謐純潔;反對世俗喧囂,主張淡雅舒適。程顥《秋日偶成》有云:“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边@很好的說明了唐詩對寧靜境界的追求。以雨為例,它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事物了,然而我們太功利了,太喧鬧了,覺得僅僅是雨,春夏秋冬司空見慣??稍陟o靜的唐詩里,它的姿態(tài)卻是風(fēng)云變幻、曼妙無比,靈動飄逸的。真可謂是:“一樹婆娑分兩枝,南枝向陽北枝風(fēng);風(fēng)吹雨打如飄蓬,一片西飛一片東?!鼻宕鷿q潮在其《幽夢影》中也說;春雨如茗,夏雨如酒,秋雨如挽歌。好吧,讓我們走進唐詩的記憶,去聆聽那柔美的雨聲。夜,好靜。一個叫孟浩然的人睡在床上。他驚嘆這雨聲真響,也不知花落了多掃?!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王維簡直神經(jīng)質(zhì),不好好呆在家里,卻跑去泥濘的山間小路去探尋叢林深處的雨滴。還有那平明楚山送客的王昌齡,每一滴雨,都在他心里纏綿成離別的音符。唐詩中到底下過多少種雨,恐怕是很難計算的。如果今天的氣象人員來播報唐代的雨,馬上就會暴露他的外行與淺薄。因為唐代的雨,除了下在土地上,他還以優(yōu)美的韻腳復(fù)踏在詩人的心上。唐詩中的雨,曲調(diào)極為豐富,都出自第一流的才子佳人之手,都源于其安靜的內(nèi)心。往事依依渾是夢,都隨風(fēng)遇到心頭,唐詩帶給了人們太多細膩,使人們學(xué)會更多地退回內(nèi)心去看待生活。

  唐詩是一種生態(tài)。既是內(nèi)心的,也是自然的。在這里有花鳥纏綿、長河落日、駝走大漠、煙霞彌漫、雪夜空明……,可以說萬物無不盡其極致。這是一種自然和心靈的完全融合,中國哲學(xué)里稱之為天人合一。此種狀態(tài)是一種歸依,完全過濾了世俗的塵土,心靈與自然皆符合低碳指標。清朝的公子哥沈復(fù)詩:“煙霞花月費于章,轉(zhuǎn)覺閑來事事忙;不以紅塵易清福,未防泉石竟膏肓?!笨芍^道盡了人心不為世俗蒙垢的狀態(tài)。沈公子的心態(tài)據(jù)說便由唐詩習(xí)得唐詩的生態(tài),首先就表現(xiàn)在大自然的干凈?;蛟S這也是現(xiàn)代人現(xiàn)在才悟到的。在唐詩的視野里,水是那樣清,明月松間照,清泉是上流;山是那么翠,水如碧玉山如黛;云是那樣曼妙,如花之隔云端,月是那樣柔和,清風(fēng)吹空月舒波;花是那么靜美,迷花倚石忽已眠;路是那樣飄忽,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也許我們不得不承認,最完備的自然生態(tài),只能在唐詩中找到。也許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方式,過多的站在了自然的對立面來看待生存。斯賓格勒說:“上帝制造了鄉(xiāng)村,人類制造了城市?!蔽蚁氩还墁F(xiàn)代文明在顯示人類自身價值上多么不容置疑,人類都應(yīng)該在一定程度上回歸到與自然相依相托的一面,而不要妄圖強化自然在人類面前的奴性。因為如果我們妄圖扭曲自然的性格,都會遭受其不遺余力的報復(fù)。唐詩迷離炫目的世界真算得是自然萬物最為純潔的版本,她提供了生態(tài)世界的種種啟示。
  自然美是人類心靈美的暗示。唐詩中完備和諧的自然景觀必然以精神的力量依附在我們的內(nèi)心,使人類的心靈受到浸潤滋養(yǎng),從而形成唐詩生態(tài)的第二個方面:心理生態(tài)?,F(xiàn)在叫做低碳心靈。人們常常只洞見外在的東西,總是忽略內(nèi)隱的東西。于是,人就很容易被視為物質(zhì)實體,其實很大程度上,人更應(yīng)該被理解為精神實體。所以,關(guān)注我們的內(nèi)心就顯得頗為不易。這需要自省,還需要勇氣。愛默生說,每一個勇敢的心靈,都必須帶著寶貴的童真來對待我們的社會,不要過于老成世故。也許讀唐詩會是一個凈化心靈的好方式。成本低,又高雅,比看心理醫(yī)生好多了。詩云:細嚼清風(fēng)還有味,飽餐明月更無渣。唐詩的干凈是入于心的。

  唐詩還是一種意境。詩和人的心境是相滲透的。因為有詩,我們的精神有時可以離開身體,離開塵世,到得天水一方的靈氣,體驗到生活無處不在的詩意。有時晴空一鶴白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有時閑來石上觀流水,欲洗禪意未有塵;有時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fēng)云變態(tài)中;有時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鳥枝頭成朋友……。因為感性,唐詩確實能讓人們心游萬仞,精騖八極。寓言故事的美,證明了感性的重要性。詩也同樣以這種力量換回人們種種關(guān)于美的體驗。唯其如此,我們不再覺得生活就像蒸餾水,淡而無味了。想一想,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如此生活,豈不美哉!
  所以,唐詩在這里,其實已經(jīng)圖式出一種令人陶醉的人生理想,或許我們再也回不到那遙遙的過去,可那是多么可親,多么可懷。汪國真說“假如生活是一首詩,那我就不寫詩了”我想,我們切莫去哀怨和歸咎生活,而應(yīng)該去為自己的生活伴奏,給生命彈奏出更多靈動的音符。好吧,給生活注入些許詩意,從現(xiàn)在開始,像唐詩一樣生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