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明看起來心情不好,問他卻又什么都不愿意說?甚至還嫌煩?
明明是關(guān)心他,卻費力不討好,一點不領(lǐng)情?
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這應該是很多青春期孩子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看到孩子心情不好,又只能干著急,多少有些無可奈何。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一組對比。
我們嘗試對比一下兩種完全不同的互動方式,尋找一些線索。
情況一:
我心情不好,不想說話。
乙:沒關(guān)系,我陪著你,等你想說的時候再跟我說。放心,只要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情況二:
孩子:我心情不好,不想說話。
父母:為什么心情不好?為什么不想說話?
孩子:發(fā)生了很多事導致我心情不好,但是我現(xiàn)在不想提。
父母:都有些什么事?為什么不想提?我是媽媽,為什么不能告訴我?
孩子:我可以自己消化,你讓我安靜一會兒就好。
父母:你有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說,我是你媽媽,我想幫助你,我不會害你的,你因為什么心情不好?
孩子:我現(xiàn)在沒心情說,別問了!
父母:你究竟是怎么了?我是你媽媽你都不愿意跟我說嗎?我是在關(guān)心你,我不會傷害你的??!
孩子:你沒看見我這么煩嗎?我不想說話。
父母:你現(xiàn)在怎么這樣了?媽媽只是擔心你,想知道你發(fā)生了什么事???你這樣媽媽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孩子:我不是跟你說了讓我安靜會兒嗎?你不說話不刨根問底不就沒事了?你非要什么事都追問清楚嗎?我就不能有自己的隱私,我就不能自己成長嗎!
父母:你這樣子我好擔心啊,你發(fā)生了什么事,告訴媽媽好嗎?
孩子:……
對比一下,兩種方式,帶入孩子的角色,哪種方式會讓你更舒服一些?
原因是什么呢?
心情不好,一定有原因嗎?
還真不一定。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身高的急速生長,身體激素不穩(wěn)定,常常會覺得莫名奇妙地低落或者煩躁。
不是他們不想說,而是他們真的解釋不清楚。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的是:每個人都會時常有些壞情緒,有的有原因,有的沒有原因,這很正常,這不是一種錯誤。
你不必把情緒解釋給誰聽,也不是所有的情緒都必須有個合理理由。
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是情緒處理的必修課,也是重要的前提條件。
很多家長之所以一看到孩子不開心就緊張,就會想方設(shè)法讓孩子說出來,開心起來,就是因為我們在潛意識有一個聲音:
不開心是不好的,負面情緒是錯誤的,要趕快開心起來。
不允許孩子有消化和處理情緒的時間,恨不得發(fā)現(xiàn)孩子有負面情緒的苗頭,就能馬上掐滅,立刻重現(xiàn)笑臉。
幾歲的孩子,大約能做到。轉(zhuǎn)頭就會忘記剛才為什么哭。
而對于青春期的孩子,負面情緒,可能會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他們必須接納和習慣“不開心”的存在。
關(guān)心的前提,是尊重。
總聽到家長會說:“心情不好,肯定是說出來心里更舒服,我就愿意心情不好的時候找身邊的人說一說,不能憋著?!?/p>
傾訴當然是一種宣泄方式,但并非適用于所有人的方式。
對于一部分人而言,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不想說話的,就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待著,慢慢消化。
這樣的時候,勉強他們強行解釋自己心情不好的而原因,可能是一種負擔。
就像貓貓狗狗,受了傷可能會選擇找主人尋求安慰,而老虎、獅子,可能更習慣找一個山洞,獨自舔傷口。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孩子不想說,并不是孩子的錯。
關(guān)心的第一步,是充分的尊重。
在人際交往尤其是親密關(guān)系中,常常存在著一種“自以為是”的關(guān)心。
你心情不好,你就必須說給我聽,然后必須聽我的勸慰和開導,必須好起來。因為我這是在關(guān)心你,我想和你分擔。
這不是分擔,這是越界。再親密的關(guān)系,也是有界限的,這個界限的前提,就是尊重。
尊重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尊重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對方不愿意說的自由。
不要試圖承擔孩子的全部情緒。
看到孩子不開心,我們的出發(fā)點一定是好的,希望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和你說說,替她分擔她的不開心。
甚至會將孩子的負面情緒,當作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只要孩子不開心,自己也滿臉愁容。
因此,會努力地鼓勵孩子說,似乎孩子說出來了,問題就能夠徹底得到解決,孩子就肯定能開心起來。
然而,現(xiàn)實情況卻是,即使說了,問題還是問題,家長同樣無能為力。
比如,孩子告訴你她在學校沒有朋友。作為父母幫他解決不了,不可能去幫他買幾個朋友。
比如,孩子因為被朋友背叛,而悲傷、心痛,我們也不可能把這個朋友拉出來罵一頓,逼迫他跟自己的孩子和好。
諸如此類,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我們漸漸會發(fā)現(xiàn),父母能幫他們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陣地,只能由他們自己沖鋒陷陣。
負面情緒,也同樣如此。
父母能做的,就是陪伴和支持,等待孩子一點點消化情緒,重新振作起來。
孩子愿意說,就靜靜地聽著,孩子不愿意說,就安靜地陪著。
就像一個受了傷的勇士,包扎完傷口,靜靜等待傷口一步步愈合一般。父母最多能夠幫孩子增加一點營養(yǎng),促進傷口長得快一點。
而關(guān)鍵的因素,還是孩子自身得自愈能力。
不想父母擔心。
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將心事告訴家人的重要原因是:不想讓父母擔心。
正如前文中我們提到的,孩子心情不好,但是不愿意說,我們就安靜地陪在他們身邊,不玩手機,不說話。
他愿意說的時候,自然會說。
這對很多家長而言,是巨大的挑戰(zhàn)。
因為我們做不到平靜地坐在孩子身邊,孩子的負面情緒會直接傳染給我們,我們會擔心,會焦慮,會無時無刻地想要馬上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孩子說的一些原因,也會立馬加重我們的焦慮。
例如,孩子告訴你他不開心,是因為失戀了?
或者說,煩惱的問題是不知道為什么要讀書,讀書究竟有什么意義?
抑或是,人究竟為什么活著,覺得活著好累。
諸如此類,孩子的情緒沒處理,家長一下子炸了:
你整體想的這都是些什么?
你怎么能早戀呢?
不讀書,不讀書將來你想干嘛?掃大街嗎?
人活著就是活著,需要什么意義,整天想東想西的,人都想傻了。
有一個俗語叫作“背著柴草去救火”,孩子的內(nèi)心著火了,父母火急火燎地背著柴草過去,結(jié)果可想而知。
一個本身已經(jīng)六神無主的人,是很難安慰另一個焦慮、迷茫的人的。與其彼此消耗,還不如都冷靜一下,至少不會讓問題變得更糟。
幫助任何人之前,包括自己的孩子,首先是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平靜,這是基本的原則。
作者簡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