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為我們揭示了這個秘密。他說,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來自于“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做。”我們從蘇氏的觀點中可以領悟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歡樂。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的學生,是在教師、同學、家長的表揚聲和贊美聲中歡度學習生活的;而那些一次又一次遭受失敗的學生,是在教師、同學、家長的批評聲和斥責聲中苦熬學習生活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千方百計使學生“享受成功”,他們才能學有勁頭。
魏老師的課上得好。這不完全在于他親切的教態(tài)、生動的語言和使用幾種字體的板書,主要在于他把學習的主動權、學習的時間交給了學生!他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語文課上展示出自己某方面的優(yōu)長。
魏老師的課上得好。這不完全在于他使大部分學生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主要在于他使每一個學生,不論程度如何都能夠取得進步,“不斷獲得成功”。
魏老師的課上得好。這不完全在于他善于組織課堂教學,使他的課上得自然流暢,主要在于他的語文課上,學生們能夠看到比語文課本廣闊得多豐富得多的大千世界!“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做”。
這些,我們了解了魏老師的“激發(fā)興趣”的做法,特別是他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之后,就能體會得到的。
“在傳統(tǒng)教學法中,起特殊重要作用的是一些實質上跟認識沒有內在聯(lián)系的學習動機。最強烈的動機之一就是要獲得優(yōu)良的分數(shù)。當這一動機起著作用的時候,教學論里所說的克服困難和作出努力就只是為了達到與認識無關的外部目的,而掌握知識只是一種手段。在實驗體系中,不借助分數(shù)及類似的方法對學生施加壓力。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論原則,就能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增加和深化這種誘因,不斷的以知識豐富學生的智慧,讓他們思考,樹立學生自己去探索真理的志向,讓他們完成復雜的任務——這一切都會產生強烈的、穩(wěn)定的內部誘因。當然,這里也往往會產生勤奮,但是勤奮是由內容豐富的、使渴望認識深入成為習慣的活動交織在一起的,所以,勤奮沒有來自外部壓力所造成的不愉快性質?!保ㄙ澘煞颉督虒W與發(fā)展》第50頁,教育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魏書生老師教學的成功,就在于他使每一個學生“勤奮”起來。
語文課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課。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踐,因此語文課上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主要的。學生學習初中語文的基礎不是零,教師反復的講解不但不能促進學生學習,而且使他們產生厭倦之情。他們不需要過多的思考,不需要通過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去理解未知的東西;他們只需要記住教師講解的結論,然后背下來應付考試就行了。這樣的課,很難使學生感到成功的愉悅。語文課應該是最豐富最有意思的課,因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小到一葉扁舟,古今中外無不包括在語文之中。然而,我們的學生更多的只是反復在讀教材中的百篇左右的“基本課文”,興趣從哪里來呢?既是工具性的課,既要求實踐性強,就應該讓學生大膽的去使用這個工具,去大膽的實踐!他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學到使用語言的規(guī)律,才能把語言使用得好起來,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在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實踐中,他們才能體會到成功,才能看到自己的價值,才能愛學。而教師,只在其中起引導、點播作用,好像一個大人教小孩子走路一樣,放手讓他走,只有在他摔倒的時候才去扶一扶。魏書生老師是這樣做的,所以他是成功者,他的學生是成功者。
魏老師教學的成功,自然也離不開他在教學中靈活機巧恰當?shù)氖褂靡恍┙虒W手段。這些手段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樣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教師的語言、板書、教態(tài),以至帶學生唱歌,甚至作“氣功”,都給學生以新鮮感、新奇感,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欽佩,甚至敬慕。反過來,從欽佩教師進而喜歡這門課。這也是我們很多老師有過的經驗。
學生在課上的情緒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自然就活躍了。魏老師的課上學生興趣濃厚,教學氣氛始終是活躍的,這又與教師的教風大有關系。教學實踐證明:課堂氣氛的形成和多種條件有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節(jié)奏、教師的語言、教態(tài)、教風以及班級的學風等等都是其構成因素。教學內容豐富有趣,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節(jié)奏緊湊有致,教師的語言簡練生動,教態(tài)親切等等都是創(chuàng)造良好氣氛的重要條件。但是,教師的教風尤為重要。哪個教師大力發(fā)揚了民主教風,哪個班級的學風就端正,哪個班級的課堂教學氣氛就會持久的保持其良好的狀態(tài)。魏老師是一個在教學中講求民主、科學的人,自然他的教學能夠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因而受到學生歡迎。
魏老師總結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若干“法”,但是激發(fā)學生興趣不是目的,是手段。因為心理學實驗證明,人在有興趣時會伴隨著血液循環(huán)的亢奮,使大腦皮層得到充分的營養(yǎng),并把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心理活動都調動起來,呈現(xiàn)出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并且由于興趣具有指向性、情感性和動作性,能夠引起高度的注意,激起飽滿的熱情,產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所以對其他非智力活動也具有積極影響。這種實驗證明: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fā)揮80%以上,而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fā)揮20%。愛因斯但在《論教育》中說:“在學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啟發(fā)并且加強青年人的這些心理力量,我看這該是學校的最重要任務。只有這樣的心理基礎才能導致一種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財產——知識和藝術技能。要啟發(fā)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能力,當然不像使用強力或者喚起個人好勝心那樣容易,但它是更有價值的……如果學校從這樣的觀點出發(fā),工作很成功,那么……學校所規(guī)定的作業(yè)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br> 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起來了,才能愛學,才能學得好??梢姡朴诩ぐl(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師是成功的教師,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是成功的教學。魏老師是成功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