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盧梭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時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已經(jīng)就受到教育了?!?/span>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作為家長,積極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非常重要。
我們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正確地育兒呢?
近期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推出了九個積極的家庭教育觀,值得每一位父母收藏并踐行。
01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strong>
確實,孩子的每一種心理或行為問題,都能從父母的言行與教育方式中找到答案。
中國有句古話“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候的壞習慣,父母看到以后不加以制止,孩子長大后有可能會釀成大禍,更加說明了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相信總有一天,父母在教育上偷過的懶,在教育問題上當了甩手掌柜,可能會為孩子未來的人生留下隱患。
02
拒絕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p>
由此可見,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那些在家庭暴力下長大的孩子,很有可能一生都無法擺脫暴力帶來的陰影。
人們都說,小時候被虐待的孩子在長大后,身體所受的虐待雖然結束了,可情感上的虐待仍會在繼續(xù)。
無論是棍棒的行為暴力,還是忽視、辱罵的精神暴力,對孩子的身心傷害都是巨大的。
拒絕使用暴力,是家庭教育的底線。
03
尊重和保護孩子的人格尊嚴
有句話說:“沒有尊重,一切的教育都等于零。”
陶行知四顆糖的故事啟示是:
教育孩子時不應用訓斥、苛責、打罵等傷人自尊的方式,而應平心靜氣,換位思考,旁敲側擊,對比設喻,導化對方心理。
很多時候,微笑比嚴酷更有力量,賞識比批評更具激勵。滴水穿石,勝過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潛移。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犯錯和不斷改正的過程。
面對孩子犯錯,父母不要急著打罵孩子,要教會孩子認識錯誤,學會承擔責任。
用寬容和理解,讓孩子在錯誤中自省,給予孩子自己改正的機會。
不管是愛還是懲罰,都要有個尊重的度,孩子才會給你更多的驚喜。
04
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
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父母:
一邊怕孩子沒有主見,一邊又要為孩子做主;
很多父母喜歡代替孩子做決定,并且希望他聽從。而且將是否聽從作為評價他的關鍵標準,即他是不是個乖孩子。
這樣做為什么不好?一個孩子,如果自身想法一直被壓制,只有聽從父母才能得到夸獎,那么他就不會相信自己能夠做出好的決定。
他會認為只有父母、長輩、領導才能做出好的決定,而自己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是愚蠢的。
然而一個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愚蠢的人,如何能夠擁有自信?
所以不要試圖培養(yǎng)一個“乖”孩子,如果你成功了,你將得到一個長大后唯唯諾諾、始終懷疑自己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還有叛逆,那你應該慶幸,他的獨立性還沒有被抹殺。
父母不要借著“為你好”的名義,來支配孩子的人生,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未來的路怎么走,應該由孩子自己來決定。
05
心理撫養(yǎng)比物質(zhì)撫養(yǎng)更重要
心理撫養(yǎng)比物質(zhì)撫養(yǎng)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加決定命運。
愛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順從他,稍懂事起就要教他行為有規(guī)矩,明白可為和不可為的界限。
父母親自陪伴孩子成長,比只給孩子掙錢更有價值。
有人說:“沒有非掙不可的票子,只有眨眼長大的孩子?!?/p>
我們曾以為,努力打拼給孩子富足的物質(zhì)生活,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然而,事業(yè)上再大的成功,掙再多的錢,也彌補不了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失的陪伴時間。
06
性格才決定孩子的命運
面對“親子”“育兒”等時下熱門話題,很多家長表示,不知道該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遇到了問題,不知該如何處理解決?很多家長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是怎么養(yǎng)的?
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diào)整,孩子的問題也調(diào)整不了。如果要想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么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擁有健全的人格,比考一個好成績,獲得更多知識技能更為重要。
07
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常常給孩子潑冷水,就是怕孩子驕傲自滿,對孩子進行貶低式教育。
即使孩子很努力地做一件事情,父母仍然說“你太差了”。
曾在綜藝節(jié)目上看過一個令人心疼的片段。
有個小男孩,每次參加比賽都是第一名,可是從來沒有得到過爸爸媽媽的表揚。
甚至媽媽還常常說他“比別人還差得遠”。
當有人問他:“沒有得到應有的夸獎,你覺得委屈嗎?”
小男孩忍不住掩面哭了出來。
哲學家詹姆斯說過:
“人性的本質(zhì)是渴望欣賞,孩子尤其如此,欣賞能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貶低能讓孩子枯萎畸形?!?/strong>
父母一味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貶低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終其一生都與自卑如影隨形。
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可,孩子一定會朝著你期許的方向,去成長得更好。
08
言傳又身教,教子亦教己
教育孩?,其實就是?場?我修?,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不會差。
看過這樣一個典故:
宰相的妻子非常重視兒子的前途,她每天勸告兒子要努力讀書,要有禮貌,要講信用,要忠于國君等。
而宰相卻是早上離開家去上朝,晚上回來則看書。
妻子怏怏不樂,對宰相說:
“你別只顧你的公事和看書,你也該好好地管教一下兒子??!”
宰相眼不離書地說:“我時時刻刻都在教育兒子啊!”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p>
一個不學習,不自省的父母,很難養(yǎng)出積極上進的孩子。
唯有以身作則,用行動影響孩子,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09
不要讓孩子替你實現(xiàn)夢想
有人說:“最有意義的教育,就是在足夠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礎上成人之美,如果他是鳥,就讓他高飛,如果他是魚,就讓他下水?!?/p>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往往會忽略孩子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只希望孩子活成我們想要的模樣。
《無聲告白》中,乖巧的女孩莉迪亞,從小就是替父母實現(xiàn)夢想的工具。
母親無法實現(xiàn)當一名醫(yī)生的夢想,便給莉迪亞買來一堆醫(yī)學書籍,希望女兒能成為醫(yī)生。
華人父親不能融入白人世界,便強迫莉迪亞參加舞會,希望女兒擁有朋友并贏得白人的尊重。
他們對莉迪亞傾注了全部心血,卻從沒關注過她的夢想是什么。
最終,莉迪亞不堪重負,選擇了跳河自殺。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里有句話說:
“真正高層次的教育,是讓孩子做自己,成為自由的人,做一個他自己原本期待和喜歡的樣子?!?/p>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讓孩子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托舉。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場現(xiàn)場直播,沒有彩排,也不能重播。
有些陪伴,一旦缺失,想彌補,再沒有機會。
有些教育,一旦錯過,再后悔,也無法重來。
趁孩子還小,我們未老,在孩子有限的成長內(nèi),用愛陪伴,與孩子一起成長。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