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村中訪尋,無意磚窯話題,摩托轉(zhuǎn)輾兩地,如此唏噓場景。
2015年5月,朋友到咸寧尋本家志,閑聊中,村里負責(zé)人見我對磚窯感興趣,騎著摩托車帶我到磚窯廠。其中一處正在燒窯,第一次見到這樣環(huán)境中的作業(yè),高溫、灰塵、低矮、破舊......。只是本能,手持著拍了幾張照片。
7月,一行數(shù)人,又一次來到此地,只是這次沒有上次運氣好,老板娘說,因連日陰雨,沒有磚坯,磚窯好久都沒有點火燒窯了。我們嘗試著與工人們聊著天,拉家?!?/span>
磚窯廠建于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是當(dāng)?shù)剜l(xiāng)辦企業(yè),成為當(dāng)?shù)卮迕裣蛲墓ぷ鲌鏊?。后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磚窯廠的窯工被貴州的民工所取代,這群吃苦耐勞的工人,很快融入當(dāng)?shù)厝说纳?,一干就是幾十年?/span>
曾幾何時,磚窯廠那高高聳立的煙囪冒著滾滾白煙,大片紅磚黑瓦整齊排列,川流不息的窯工穿梭其間,沾滿塵埃的臉龐被紅磚的反射光照得通紅……
隨著時代進步,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需要,磚窯廠終將淡出我們的視野,2年了,磚窯廠不知在否,那里的人們是否也各奔東西?
堅持原創(chuàng),閱后點贊,是您對我最大的鼓勵
聯(lián)系客服